魏长春,字文耀(1898~1987年),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主任中医师。历任浙江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顾问,浙江中医院副院长。
魏长春主任医师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省宁波市旧慈溪县城西乡魏家桥村(现归属余姚市二六市镇)。魏老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因目睹父亲蒙受疾病煎熬,自幼萌发了长大学医的愿望。1913年,经友人介绍,前往浙北石门县(今属桐乡市)石门镇天生堂药店学习药业。
当时石门为浙北大镇,水运四通八达,商业兴隆繁荣。每逢二、五、八举行集市,届时家住该县练市镇的姚精深中医师必乘船来此坐堂门诊。民国初年,药店徒工白天担负着加工炮制、接方配药的繁重工作和各种琐碎的杂差,夜晚则独卧店铺值班应急,很少有休闲的时间;但魏老有志学医,遂托该药店经理施春渠介绍,于姚师诊余空闲之机,问津讨教,经姚师启迪学医门径,讲授临证要领,魏老从此走上自学中医的历程。白天利用切药配方之便,品尝各种药物性味,了解诸医的处方用药特点、服后效果,并择要抄录有效病例的脉症方药。晚上则认真诵读、摘录姚师借予的方书典籍。由浅人深,先研诵《医方集解》、《医学心悟》、《内经知要》、《本草备要》,继读《医宗金鉴》、《伤寒》、《金匮》。并时时揣摩姚师授予的诊断处方知识。如饥似渴,争分夺秒,不管酷暑严寒,从不问断。1916年初,三年药业满师时,魏老不仅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药工的各项技术,而且也掌握了比较丰富的中医学知识。返家后,托人推荐到宁波市鼓楼前富春堂药店当职工。除继续坚持攻读医著典籍,随时留心市内医师的处方用药规律外,还尝试为一些取药的病人,开一些柜头方。
1916年6月,从师于悬壶宁波鼎新街的浙东名医颜芝馨。在随诊期间魏老曾患
天花,但在初愈之际,即挑灯夜读,钻研医理。此事被颜师知晓,更为器重。颜师系旧慈溪县东乡庄桥人(现归属宁波市),幼随族人在台湾军医局学医,1896年日寇侵占台湾时回甬,转从慈溪籍江浙名医张禾芬(以擅治伤寒、时疫、喉痧、
脚气名扬沪甬)。其通文精医,汇通诸家,尤长于温热,著有《温病条辨歌括》及《志过集》二书。平日虽诊务繁忙,但一有空暇,即循循诱导,授业施教,解惑答疑,剖析案例。魏老在短短的二年中,长进很快,得窥堂奥。但因家境所迫,只得恳请恩师准于提前结业,并于1918年6月借资购入旧慈溪县县城(现为宁波市郊慈城镇)原尚志路84号寓所,挂牌行医。时年21岁。
初开业时,魏
老因年轻不为人所熟知,来诊者不多。旋得慈城卫生堂药店店主冯少农先生聘请,在该店定期坐堂为农工义务诊治。魏老根据颜、姚二师的经验,认定农工所患以外感实证居多,以解表和中为主,化痰利湿为佐,屡获良效。
由于魏老看病时比别人更谦逊负责,详察病情,细心辨证,大胆用药,不仅不计较报酬高低,还经散步行出诊,上门随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虽出道不久,但因曾从名师,治效显著,数月后就诊病人与日俱增。次年6月,由于初出茅庐就能力排众议,治愈一危重证,博得广大病家和医学界同仁的一致好评,从此声誉大振,门庭若市。
1935年魏老选择历年治案182例,分门别类,编成《慈溪魏氏验案类编初集》四卷,得到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绍兴名医曹炳章赞赏、支持,对每个案例详加审阅评按,并作序日:"余友魏君长春,字文煜,为慈溪籍学士也,尝研究医药,手不释卷,间遇疑难奇证,常与余通函讨论,切磋琢磨,虚心采纳,必求其切实中的而后已。"刊印前又得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题字,浙江中医专科学校校长范耀雯题签。该年11月此书付梓面世后,得到上海医界春秋社、天津中西汇通医社、太原中医改进会等学术团体与众多书局的支持,在津、沪、晋、苏、杭、甬、绍等地发行。又承忘年之交、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无锡名医周小农推荐分赠全国各地名医,得到众多名家好评。如中央国医馆副馆长北平名医施今墨日:"医贵能多读书,及有能治病之证据,验案类编,从实验中来,实深钦佩。"此外,上海、天津、四川、长安等地名医陆渊雷等都有信函或者书刊寄来,互相切磋,从而扩大了视野,洞悉了全国中医发展的动态,获得了众多宝贵的经验。
次年,魏老辑录颜师《温病条辨歌括》,承周小农作序,曹炳章支持,附刊于《中国医学大成》第六集《增补评注温病条辨》之中。此后,又编写了《失治案记实录》,得杭城医友沈仲圭、黄坚白逐条加按,谢仲墨作跋(1955年三人均受聘于北京中医研究院)。在自序中魏老日:"此集计四十八证,乃病故医案也。或记录诊断失实,治疗错误;或用药不善变成绝证;或缘病者不知卫生,酿成巨祸;或因疑难险证,无法挽救。轩岐妙术,不足济世,甚为可惜。何敢讳过守秘,缄而不彰。爰特详为记载,征求医林高贤评议疵缪。""志在阐明学术,不惜自暴其短,知我罪我,在所不计。陆因战乱,未能刊出,常引为憾事。
1950年8月7日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确定将"团结中西医"作为新中国卫生工作三大方针之一,为中医事业的复苏洒下甘露,注入生机。此时魏老主动地挑起了重组县中医学会和重开中医学术活动新局面的重任。1951年5月,采集近代各家书报论文、序、跋之精华,编成数万字的《现代中医》讲稿,出资请人誊刻油印,分发县内中医界同道。又着手修订30余年来批阅过的854种9483卷医籍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汇编成《中国医学法门》书稿。全书内容广博,钩元提要,共分26类。
1954年政务院决定将旧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合并为新的慈溪县,而将慈城划为余姚县。不久魏老即被补为余姚县中医学会副会长,后又被选为余姚县人大代表。同年又代表余姚县中医界同仁出席在杭州市召开的全省中医工作代表会议。
1956年6月魏老接受省卫生厅聘任赴杭参加筹建省中医院。翌年初,被任命为省中医院副院长,时年60岁。他与各地来杭的名老中医齐心协力,为创建中医病房,提高中医治疗效果鞠躬尽瘁,为带徒传技,搞好全省首届"西学中"班的教学任务认真备课,为进一步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繁荣中医学术活动,带头重温中医经典,积极撰写论文书稿。
"文革"前的10年是魏老一生中最有作为、最有意义的10年。由于得到上级领导的信任和重视,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仰,所以每天都是精力充沛,干劲冲天。除诊务繁忙,经常加班加点外,还编著了《魏长春医案》交付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刊印;撰写了《叶天士医案精华》、《增补(医学达变)》等书稿。还主动承担起总结介绍部分已故宁波地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任务。向有关的个人一一发函,征集医案、医话等资料,着手编写《宁波中医经验汇编》初稿,并在《浙江中医杂志》上发表《宁波颜芝馨先生学术经验追忆》、《钟纯潘先生诊余案录》等文章。1963年初夏,宁波市卫生局组织有关人员收集、整理《范
文虎医案》一册,专人送往杭州,请魏老审阅。在长达两个月的炎夏之晚,他每天早起晚睡,全神贯注,几乎为全部医案加了按语。其中多数按语的字数均超过原案的字数,个别按语的字数甚至超过原案字数的3倍。最后又为全书写了附有11条详尽注释的"按后记"。其曰:"长春有幸得获先睹,因感治案文字简短,读者颇难窥其治疗精神,为保存先哲经验,并供后学实用计,爰不揣简陋,根据当年宁波中医学研究会和来慈会诊晤谈,及西席杨季眉先生介绍所知,于部分案后加以简略说明。唯师承有别,其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同道予以指正。"
1966年秋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在神州大地铺天盖地而至。魏老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和"封建儒医",接着被停职停诊,抄家挂牌,批斗游街和削减工资,勒令劳动。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春天。这年魏老在"文革"中所受的迫害得以彻底平反,恢复原职,而且被卫生厅确定为急需抢救学术经验、配备助手的中医专家;12月又被选为第四届省政协常委,并在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大会上发言,表示"要跟共产党到老,继续革命,积极工作","为创造中国独特的新医药学的伟大理想,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此后,魏老即以实际行动来弥补十年浩劫所耽误的时间,他于劲冲天,日夜鞭促,亲自挑选案例,阐述要点,提爹供文献索引,及时审阅助手所写的按语,至1978年国庆节前就完成了十几万字的《魏长春医案》续编初稿。全稿共收录158个医案,其中有急性病、慢性病、危重病及疑难杂症,所有治愈案例均系单用中药。从中显示了中医中药在治疗疾病上的独到之处和灿烂的前景,也显示了魏老扎实的功底。次年3月浙江省召开了首次科技大会,《魏长春医案》续编初稿获得了省科协授予的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个人则因"在科技工作中作出了显著成绩"而被省委、省革委会授予"先进工作者"的嘉奖;自1979年起他又和助手们一起开始编写《魏长春临床经验选辑》;整理精选历年手稿笔记汇编《中医实践经验录》书稿,并于1984年10月和1986年12月,分别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和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魏老从医70余年,不仅积累了事富的经验,救治了众多病人,而且还遵照先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的训谕,以德立身,以术济民,以著作传世,撰写了大量书稿。除刊出的30余篇论文均对后学有一定的启迪、参考作用外,其晚年的力作《中医实践经验录》一书最能体现魏老的学术见解与成就。已故本省中医学者名老中医、浙江中医学院教授徐荣斋在该书"校勘记"中曾认为"每卷每类都比《友渔斋医话》精审切实,可以说是魏老60多年来读书临证的总结,传道授业的妙谛;篇篇从实践中来,句句从肺腑中出,因此议论平易近人,学理精当可用"。
在《中医实践经验录》校勘记中,徐荣斋教授还对魏老一生的业绩作了扼要而中肯的评价,现录此作为本传略的结语。"我深佩魏老辑录之勤,半个世纪多不稍懈,罄其学验,迪启来人,宜其求治者接踵,进修生满座,我亦私淑魏老述作之富,是吾浙曹炳章先生后之第一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