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中西汇通:莫把不良反应当排毒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何首乌

中医认为大便溏泻及有湿痰者不宜使用何首乌。生首乌服用量过大,对胃肠产生刺激作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神经紧张,烦躁不安,心动过速,呼吸困难、麻痹,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抽搐等,如生首乌60克以上可引起中毒。过量使用可致肝脏损害,还有家族性过敏(皮疹),致眼部色素沉着及上消化道出血等。

甘 草

中医认为实证中满、湿盛胀满及浮肿者不宜用甘草,有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等禁忌。甘草能影响水、电解质代谢,促进水、钠潴留及钾的排泄,大量服用或小量长期使用,病人可出现脘闷、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等。

大 黄

中医认为孕妇及产后慎用,不可用于阴虚患者,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者忌服。大黄的用量非常有讲究。生大黄可致原有眼溃疡加深,星翳深陷,重者穿透角膜。口服大黄还可导致药物性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肠道功能紊乱,致伪膜性肠炎,而引起典型的药源性疾病。

人 参

中医认为人参不能用于实证,凡外感初起、里热炽盛、肝阳上亢咳嗽吐衄、骨蒸潮热、湿阻、肺有实热、痰气壅滞、食滞所致胸闷腹胀等火郁内实之证皆忌用人参,作为补益药最好不要长期服用,且不宜与芦、灵脂同用。

短期大量或长期连续服用人参,可出现中毒反应(详见《家庭用药》2004年第2期)。高血压病人大量服用人参易引起脑充血,甚至脑血管意外,收缩压在24千帕(180毫米汞柱)以上的病人禁用人参。人参还可致面部色素沉着。

黄 芪

中医认为黄芪有补气升阳助火之功,不适于正虚邪实之体,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特别是湿热、热毒型肾病患者,不宜使用黄芪。黄芪可致失眠黄疸、肢痛、风团、过敏性瘙痒、过敏性休克、高血压等,不宜大剂量使用生黄芪。

枸杞

中医认为外邪湿热,脾虚有湿及泻泄者忌服枸杞子,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致药疹),恶心,呕吐,血尿,自发性鼻出血等。枸杞子含烟酸,过量使用可致肝脏损害,故肝脏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者,服用枸杞子要慎重。

冬虫夏草

中医认为有表邪者慎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可致过敏,引起肾功能恶化,颜面及四肢浮肿加重,尿少,心包炎,心慌气短,心律失常,心前区痛,头痛,烦躁,面部红斑等。其制剂可致月经紊乱,经闭,药疹,皮肤瘙痒,房室传导阻滞等。

胖大海

中医认为肺有风寒或痰饮者及老年人突然失音者,慎用胖大海 ;治疗咽喉干痛,不可长期使用。胖大海有过敏(皮肤弥漫性潮红、发痒,周身有丘疹、风团,口唇水肿),头晕,心慌,胸闷,恶心,血压下降,大便溏泄,脘腹痞闷不适,饮食减少,致人消瘦等副作用。

小知识

这些不是中药不良反应

非中药所致者 并非只要含有传统中药成分的就是中药。一些从药品名上看含中药成分的制剂,如葛根素注射液、榄香烯乳等,其实质上属于化学药物,它们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属于“中药”不良反应。

假、劣中药所致者 假劣中药为质量不合格药品。如1995年4名病人因腰腿痛去某卫生院诊治并取药煎服,当晚出现轻重不同的不良反应,原来配方所用“补骨脂”是曼陀罗种子,此例也非中药不良反应。

滥用错用中药所致者 如外用制剂被内服、肌肉注射被用于静脉注射等,再如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关木通内服剂量为3~6克,病人一次用50、100克煎服,所致肾脏中毒症状,均不属于中药不良反应。


-------------------

-------------------
学习

-------------------
应该认清这个否则后果不堪想象

-------------------
应建立中药不良反应汇报机制,共享这些信息。

-------------------
阅过····

-------------------
应该加以注意,二者不可混淆。

-------------------
谢谢分享!这些知识确实要学习。

-------------------
谢谢分享!

-------------------
有用首乌肝转氨酶达1000而黄疸者。

-------------------
所谓中药不良反应一般都是人祸,也就是在不清楚药性的前提下滥用所致,但不能归结为中药本身,就是让你一次吃3-5斤米你也会撑死的,这难道也是大米的不良反应么?就拿楼主说的黄芪来说,很多观点认为可以升压所以不敢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但是忽略了高血压的成因太多太多,怎么能一棒子打死?现在有很多应用黄芪治疗阳虚所致高血压的病案,这个又怎么说?我就搞不懂了,为什么每当中药出问题时不去反思人的过错,总是喜欢推到药物本身呢?自古以来在临床治疗上就讲究有是证用是药,很少存在什么绝对对人体无毒或者绝对有毒的药物,对于那些药性峻猛的中药药性要通晓以及总结毒性反应也是正确的,但以我们目前国内医学现状来看如果贸然搞个什么中药不良反应上报肯定又会走到以西药成分学说来衡量中药的死胡同了,那么也就意味着以后有更多的中药因所谓的不良反应而不能使用了。我们的民族医药现在的境地已经很悲哀了,希望真正喜爱经方或者传统医药的同道多做些有益的事情吧,不要跟在那些西不西中不中的妖孽或者完全西化洗脑的人后面继续摧残自己的民族文化吧

-------------------
建立中药不良反应汇报机制不是禁止使用中药,而是更合理地使用中药。
相关文章
 禅意是一种生活态度
 中医最需改决的几个问题
 穴位埋针止带状疱疹疼痛
 神经梅毒
 【图文讨论】大家小心啊,机打艾绒很难化脓
 禽部(水禽类二种)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