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 |
四、实验诊断 |
(七)常用生化检查 |
1.血清钾测定 |
2 |
2.血清钠测定 |
2 | |||
3.血清氯测定 |
2 | |||
4.血清钙测定 |
2 | |||
5.血清铁测定 |
2 | |||
6.血糖测定 |
2 | |||
7.糖耐量试验 |
2 | |||
8.血脂检查 |
2 | |||
(八)酶学检查 |
1.血清淀粉酶测定 |
2 | ||
2.血清心肌酶检测 |
2 | |||
(九)心肌蛋白检测 |
1.肌钙蛋白T测定 |
2 | ||
2.肌钙蛋白I测定 |
2 | |||
3.肌红蛋白测定 |
2 | |||
(十)免疫学检查 |
1.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
2 | ||
2.血清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
2 | |||
3.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
2 | |||
4.自身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
2 | |||
5.肥达反应检测的临床意义 |
2 | |||
6.梅毒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
2 | |||
7.艾滋病病毒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
2 | |||
8.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
2 | |||
9.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的临床意义 |
2 | |||
10.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
2 | |||
(十一)尿液检查 |
1.正常尿液各种检查表现 |
2 | ||
2.尿液一般性状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
2 | |||
3.尿液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
2 | |||
4.尿液镜检异常的临床意义 |
2 | |||
5.尿沉渣计数的临床意义 |
2 | |||
(十二)粪便检查 |
1.粪便一般性状检查 |
2 | ||
2.粪便显微镜检查 |
2 | |||
3.粪便化学检查 |
2 | |||
诊断学基础 |
四、实验诊断 |
(十二)粪便检查 |
4.粪便细菌学检查 |
2 |
(十三)痰液检查 |
1.痰液标本收集 |
2 | ||
2.痰液一般性状检查 |
2 | |||
3.痰液显微镜检查 |
2 | |||
(十四)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
1.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
2 | ||
2.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 |
2 | |||
(十五)脑脊液检查 |
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2 | ||
2.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 |
2 | |||
(十六)生殖系统体液检查 |
1.阴道分泌物检查 |
2 | ||
2.精液检查 |
2 | |||
3.前列腺液检查 |
2 | |||
五、器械检查 |
(一)心电图检查 |
1.常用心电图导联 |
2 | |
2.心电图测量方法 |
2 | |||
3.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
2 | |||
4.平均心电轴 |
2 | |||
5.房、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
2 | |||
6.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
2 | |||
7.常见心律失常的的心电图表现 |
2 | |||
8.心电图负荷试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2 | |||
(二)肺功能检查 |
1.肺容积检查 |
2 | ||
2.肺容量检查 |
2 | |||
3.通气功能检查 |
2 | |||
4.换气功能检查 |
2 | |||
5.血气分析及酸碱度测定 |
2 | |||
6.常见酸碱平衡紊乱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
2 | |||
(三)内镜检查 |
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
2 | ||
2.下消化道内镜检查 |
2 | |||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2 | |||
六、影像诊断 |
(一)超声诊断 |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
2 | |
(二)放射诊断 |
1.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
2 | ||
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及CT表现 |
2 | |||
诊断学基础 |
六、影像诊断 |
(二)放射诊断 |
3.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及CT表现 |
2 |
4.消化系统疾病的X线检查方法 |
2 | |||
5.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 |
2 | |||
6.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 |
2 | |||
7.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 |
2 | |||
8.骨与关节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 |
2 | |||
9.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CT及磁共振检查表现 |
2 | |||
10.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意义 |
2 | |||
(三)放射性核素诊断 |
1.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测定 |
2 | ||
2.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测定 |
2 | |||
|
一、总论 |
(一)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
1.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
2 |
2.药物的不良反应 |
2 | |||
3.药物的作用机制 |
2 | |||
二、各论 |
(一)外周神经系统药 |
1.拟胆碱药 |
2 | |
2.有机磷酸酯类的毒理与解救药物 |
2 | |||
3.抗胆碱药 |
2 | |||
4.拟肾上腺素药 |
2 | |||
5.抗肾上腺素药 |
2 | |||
6.局部麻醉药 |
2 | |||
(二)中枢神经系统药 |
1.全身麻醉药 |
2 | ||
2.镇静催眠药 |
2 | |||
3.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 |
2 | |||
4.抗精神失常药 |
2 | |||
5.抗帕金森病药 |
2 | |||
6.镇痛药 |
2 | |||
7.解热镇痛抗炎药 |
2 | |||
(三)自体活性物质 |
1.H1受体阻滞药 |
2 | ||
药理学 |
二、各论 |
(三)自体活性物质 |
2.H2受体阻滞药 |
2 |
(四)内脏系统药 |
1.利尿药与脱水药 |
2 | ||
2.抗高血压药 |
2 | |||
3.抗心律失常药 |
2 | |||
4.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
2 | |||
5.抗心绞痛药 |
2 | |||
6.血液系统药 |
2 | |||
7.消化系统药 |
2 | |||
8.呼吸系统药 |
2 | |||
(五)内分泌系统药 |
1.糖皮质激素类药 |
2 | ||
2.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
2 | |||
3.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
2 | |||
4.性激素类药物与避孕药 |
2 | |||
(六)化学治疗药物 |
1.合成抗菌药 |
2 | ||
2.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2 | |||
3.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
2 | |||
4.氨基糖苷类与多肽类抗生素 |
2 | |||
5.四环素类 |
2 | |||
6.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
2 | |||
7.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2 | |||
8.抗结核病药 |
2 | |||
(七)营养保健药 |
营养补充药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