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库 微 信 搜 索
临床技能
科目
临床技能 外科技能 中医临床
病例病案 影像与技术 综合信息
辅助检查 护理技能 医学论文
 医学全在线 > 临床技能 > 辅助检查 > 临床检验 > 正文
临床检验7-尿液检验
来源:本站收集 更新:2006/5/14 字体:

 

一、尿量意义

1.      少尿:见于急性肾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腹泻呕吐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等。

2.      无尿或尿闭:见于严重急性肾性功能衰竭。

3.      多尿:见于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肾移植术后肾血循环恢复24h内、精神性多尿及使用利尿剂等。

4.      夜间多尿:见于各种肾脏疾病、肝硬化腹水、心功能不全等。

二、尿液颜色意义

1.      稀薄尿:多见于尿崩症、糖尿病等。

2.      血尿:见于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膀胱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及肾外伤等。

3.      血红蛋白尿:见于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

4.      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5.      菌尿和脓尿:见于各种泌尿系统感染。

6.      乳糜尿:见于丝虫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周围淋巴循环受阻。

三、尿气味意义

1.      氨臭味:多见于尿潴留、慢性膀胱炎等。

2.      苹果样气味: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四、尿酸碱度意义

1.      酸度增高:见于酸中毒、肾炎、糖尿病、痛风、严重腹泻及服用氯化钙、氯化胺等药物。

2.      碱度增高:见于碱中毒、膀胱炎、肾盂肾炎、持续呕吐、胃扩张及服用碳酸氢钠硫酸镁等药物。

五、尿比重意义

1.      比重减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尿毒症、恶性高血压、使用利尿剂等。

2.      比重增高:见于脱水、高热、急性肾炎、心功能不全、休克、使用造影剂等。

六、尿渗量浓度意义

1.      低渗尿: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尿路阻塞性肾病、尿酸性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患、肾浓缩功能严重受损等。

2.      高渗尿:见于高热、脱水、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不良、肾淤血等。

第二节:化学检查

一、尿蛋白质意义
    1.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免疫复合型肾病等。
    2.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管病变,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中毒性肾病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3.混合性蛋白尿:见于慢性肾炎、各种肾小管间质病,全身性疾病累及,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4.溢出性蛋白尿:见于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急性溶血性疾病等。
    5.淋巴性蛋白尿:多见于丝虫病。
    6.组织性蛋白尿:见于肾组织代谢性分泌粘液蛋白(肾脏疾病时排出量增多)、病毒感染、肿瘤患者等。
    7.假性蛋白尿:见于泌尿系统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等时,尿内混有大量血、脓、粘液或阴道分泌物。
二、尿葡萄糖意义
    1.血糖增高性糖尿: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等。
    2.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糖尿):见于多发性肾小管糖吸收功能障碍、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妊娠期糖尿、新生儿糖尿等。
    3.应激性糖尿:见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滴注大量葡萄糖等。
    4.其他糖尿:如肝硬化时易出现果糖尿或半乳糖尿,哺乳期妇女易出现乳糖尿,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等。
    5.假性糖尿:尿中混有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尿酸,可使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某些药物如链霉素阿司匹林异烟肼等也可导致糖尿。
三、尿酮体意义 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妊娠、新生儿呕吐腹泻等。
四、尿隐血意义 见于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血尿、肌红蛋白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溶血反应、外伤等。
五、尿胆原意义 见于肝细胞性病变、溶血性黄疸心力衰竭败血症等。
六、尿胆红素意义 见于胆管阻塞、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性黄疸等。
七、尿亚硝酸盐意义 多见于泌尿系统细菌感染。

第三节:显微镜检查

一、尿红细胞意义 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下垂,肾外伤,各种泌尿系统肿瘤;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或肿瘤,如直肠、子宫等肿瘤;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
二、尿白细胞意义 常见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间质性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等;生殖系统炎症如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妇女可因白带混入尿液导致白细胞增多。
三、尿上皮细胞意义

1.      扁平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前段和阴道粘膜表层。尿道炎时大量出现,妇女白带污染尿液也会增多。

2.      大圆上皮细胞:来自膀胱上皮表层和阴道上皮中层。偶见于正常尿,膀胱炎时成片脱落。

3.      小圆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急性肾盂肾炎、肾小球性肾炎时最为多见,成堆出现时表示肾小管坏死性病变。

4.      尾形上皮细胞:来自肾盂,也可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颈部炎症可成片脱落。

四、尿管型意义

1.      透明管型:多见于急性肾小球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恶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见于发热性疾病、麻醉后、剧烈运动后。

2.      颗粒管型: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动脉硬化、严重感染等。

3.      细胞管型:
①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期、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充血、肾出血、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等;
②白细胞管型:多见于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
③上皮细胞管型:偶见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高热、重金属中毒、子痫等;
④混合型管型:见于肾炎后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症等。

4.      脂肪管型:多见于类脂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管中毒、亚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5.      蜡样管型: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晚期。

6.      细菌管型:多见于尿路感染

五、尿结晶意义

1.      酸性尿液中结晶:
①尿酸结晶:正常尿中可见,大量出现并伴细胞、上皮细胞等可提示有膀胱或肾结石,或为机体尿酸代谢障碍;
②磺胺药物结晶:服用磺胺类药物易出现此结晶;
③亮氨酸和氨酸结晶:见于重症肝炎、急性肝萎缩、肝硬化、急性磷和氯仿中毒、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
④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急性肝萎缩、肝硬化、肝癌等;
⑤胆固醇结晶:见于肾炎、肾变性及泌尿系统肿瘤等。

2.      碱性尿液中结晶:
①磷酸钙结晶:见于慢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盂肾炎、尿滞留等;
②尿酸胺结晶:新鲜尿出现此种结晶,提示膀胱有细菌感染。

第四节:特殊检查

一、尿本-周蛋白意义 主要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单克隆丙球蛋白病,也可见于恶性淋巴瘤骨肉瘤、癌骨转移、慢性肾盂肾炎等。
二、尿β2-微球蛋白意义 是肾脏早期受损尤其是肾近曲小管受损的灵敏指标。
三、尿乳糜试验意义 多见于丝虫病、腹腔内结核和肿瘤、胸腹腔外伤、先天性淋巴管畸形等。
四、尿含铁血黄素试验意义 主要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在各种血管内溶血的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输血反应及出血性胰腺炎时,也可呈阳性反应。
五、尿肌红蛋试验意义 见于挤压综合征、电击伤多发性肌炎、肌肉大手术后及遗传性肌红蛋白尿症等。
六、尿卟啉意义 见于各种卟啉病、重金属中毒、严重肝病等。
七、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意义 见于DIC、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亢进等。八、尿溶菌酶意义 可反映肾小管病变程度,并作为肾小管病变或肾小球病变的鉴别诊断指标;某些白血病如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尿溶菌酶也可升高。
九、尿电解质意义 判断体内电解质代谢情况,以及临床用药监护,如利尿剂使用等。
十、尿蛋白电泳意义 用于判断蛋白质组分的性质与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早期等;肾小管损害为主的如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慢性间质性肾炎、重金属中毒等;整个肾单位受损如慢性肾炎晚期、严重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

相关文章
临床检验11-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临床检验3-骨髓检查
临床检验4-止血与凝血功能的检查
临床检验9-浆膜腔积液检查
临床检验16-阴道分泌物及其他分泌物检查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