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专业
各省动态
 医学全在线 > 执业护士 > 主管护师 > 辅导资料 > 正文
《护理学基础》:气血津液病证护理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1/10/29 字体:

气血津液病证护理是护士应该掌握的内容,同时也是主管护师考试要求掌握的重点,医学全在线对护士/护师资格考试资料进行了相关整理供考生参考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引起的一类病证,表现为情绪抑郁、心神不宁、胸闷胁胀、五心烦热、梅核气等症状,属情志病。现代医学上神经官能症中神经衰弱、癔病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大致属于本证范畴。

1、 病因病机 情志所伤是郁证的致病原因,而体质素虚,尤其是肝、脾、心脏脏气弱是发病的内的因素。

(1) 郁努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则胸闷太息、两胁胀痛。

(2)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www.med126.com水湿内停,则胸闷纳呆、聚湿生痰、痰气郁结形成“梅核气”。

(3) 久病体虚:脾虚血少,心失所养,故心神不宁。

2、 辩证论治 郁证气郁在先、郁滞为本,故疏通气机为郁证总的治则。

(1) 肝气郁结:证候:精神抑郁、胸闷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腹胀嗳气,食欲不振、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饮加减。

(2) 气滞痰郁:证候:咽中不适、如有异物便阴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闷、苔白而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理气解郁。

方药:半夏厚朴汤。

(3) 心神失养:证候:精神光惚、心神不宁、悲优善哭、苔薄、脉细。

治法: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

(4) 心肾阴虚:证候:眩晕心悸、虚烦不寐、腰酸、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质微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心肾。

方药: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3、辨证施护(1)肝气郁结:①保持室内安静,禁止喧哗,病室光线宜暗,避免强烈光线刺激。

②经常劝导多活动、少忧愁,以分散不良情绪。

③《临证指南医案》指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故对患者要诚恳,同情关怀,耐心细微使之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④饮食以蔬菜和营养丰富的鱼、瘦肉、乳类、豆制品为宜,忌食辛辣、烟酒、少食肥甘厚味、常吃桔理气解郁。

⑤服柴胡疏肝散时,要避免与碳酸钙硫酸镁氢氧化铝西药合用,以免降低药效。

(2)气滞痰郁:①患者常觉咽有异物感,疑食道恶变,可作钡餐排除癌变,去除顾虑。

②经常注意患者情绪的变化。若心情不舒畅时劝导暂不进食,待平静后再进食,但勿过饱。进食时切勿动怒,以免影响食欲。

③平时常吃萝卜,顺气化痰,常用木蝴蝶厚朴花各3g泡水代茶饮,以理气化痰。

④尽力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经常劝导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及散步、做操等。

半夏厚朴汤为主治梅核气的有效方。在服此药时首先要做好安慰解释,消除思想顾虑。其次因方中紫苏、厚朴均含有挥发油,煎煮时以清水浸泡半小时,而后煎15分钟即可,不宜过长。

(3)心神失养:①患者避免惊吓和过于兴奋及激动。

②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因患者精神恍惚,故临睡前可服柏子养心丸或针刺神门、三阴交或耳针埋心、肾等穴位。

③平时加强饮食调理,可常吃莲子粥、大枣、桂圆肉、少食辛辣、咖啡、浓茶等刺激品。

(4)心肾阴虚:①居室宜清静,室内温度宜凉爽。

②注意劳逸结合,早卧早起,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③若发生眩晕、心悸,要卧床休息,少活动。

④临睡前可服天王补心丹或硃砂安神丸,忌饮浓茶。

⑤遗精者应注意摄生,节制房事。

4、养生指导(1)要让患者经常保持心舒畅,正确对待各种事物,少忧思郁虑。

(2)平时加强饮食调补,常吃红枣桂圆汤、百合莲子汤,健脾养心安神。

(3)加强锻炼,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使之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4)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只有去除病因,才能治愈郁证。

厥证 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特征 .发病后常在短时间内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和口眼喎斜等后遗症。严重者可一厥不复,导致死亡。故《故经·厥逆》指出“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轻则渐苏,重则即死,最为急候”。现代医学所包括的出血性休克、虚脱、昏厥、低血糖症、癔病等,可参照此证辨证论治及施护。

1.病因病机 厥证的病机主要由于气机逆乱,升降失常,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根据具体病因,常见有气厥、血厥、痰厥三类,重点论述如下:(1)气厥:因恼怒惊骇、情志过极而致气机逆乱,上壅心胸,蒙闭窍隧而昏倒。又因过度疲劳,以致阳气消乏,心气下陷,清阳不升造成突然昏厥。

(2)血厥:属于实的为肝阳素旺,暴怒后血随气逆,气血上壅,清窍不利,而昏倒无知。因久病体虚及产后或其它疾病失血过多,气随血脱发生晕厥为虚证。

(3)痰厥:形盛气弱之人,嗜食酒甘肥之品,脾胃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蒙清窍,眩仆而厥。

2.辨证论治 对于厥证的治疗,首先要分别虚实,进行急救,对于实证先用搐鼻散取嚏,然而用苏合香丸或玉枢丹开窍醒神,而虚证急用参附汤灌救,以回阳固脱,而后用生脉散益气救阴。并配合针刺,促其清醒醒后则分辨气、血、痰诸厥进行调治。

(1)气厥:①实证:证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拳握,呼吸气粗,四肢厥冷,平素多肝气不舒,多由情绪刺激诱发、苔薄、脉弦。

治法:顺气开郁。

方药;五磨饮子加减。

②虚证:证候:眩晕昏仆,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气息低弱,平素体虚,多由惊恐或劳累诱发,舌淡,脉沉细。

治法:补气回阳。

方药:四味回阳饮加减。

(2)血厥:①实证:证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平素多肝阳亢盛,易暴怒,舌红,脉沉弦。

治法:活血顺气。

方药:通瘀煎为主。

②虚证:证候: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舌淡,脉细数无力。

治法:补养气血。

方药: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营汤。

(3)痰厥:证候:突然昏厥,喉有痰声,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行气豁痰。

方药:导痰汤为主。

3.辨证施护(1)气厥:①对实证晕厥者,立即让其平卧头低位,解开衣,领有痰者可侧向一边,便于分泌物排出。

②急用针刺人中、素髎、内关、百会、十宣等穴位开闭通阳。

③也可用生半夏末或皂荚末取少许吹入鼻中,使之喷嚏。或用菖薄末吹鼻中,桂末纳舌下,达到通窍醒神之效。

④患者住单间,劝慰家属不要惊惶失措,频频呼叫,更不能在床旁啼哭或议论隐情。

⑤及时测量血压,观察脉搏、呼吸,认真做好记录。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并遵医嘱建立静脉通路⑥虚证患者要保暖,室温宜偏高,醒后可让患者口嚼金桔饼理气解郁。

⑦要让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保证夜间有充分的睡眠。若眠不实可服镇静药或针刺内关、神门,防止耗伤元气,气厥发作。

⑧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

(2)血厥:①实证者立即平卧,测血压,并针刺十宣放血②遵医嘱分次频喂羊角粉、牛黄清心丸等药物。

③厥证缓解后,关心体贴,给予精神上安慰,勿恼怒,少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喝闷酒。

④因大出血随气脱的虚证,面色苍白、肢冷,要格外保暖,盖好衣被,防止感受风寒加重病情。

⑤可采用艾灸到脉回汗止为度。常用穴位是太溪、气海、脐中、百会等,也可用耳针,常用穴是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等,以达到疏通气血,回阳举陷之目的。

⑥饮食宜给热量较高,易于消化的糖水、米粥、蛋汤、牛奶等,平时常吃一些补中益气、补血之品如龙眼、大枣、荔枝羊肝等食物。

⑦认真记好尿量。若每日尿量500ml以下,表示厥证未复,若更少伴呕吐可能为变证的发?

⑧中药宜热饮。独参汤要按时正确服下,可少量多次饮服,若药不能纳,则病难除。

⑨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及时做好输血的准备工作。

(3)痰厥:①取侧卧位,痰不易咯去可拍其背部,或口服竹沥水以利化痰,痰在膈上者,急盐汤探吐。

②若喉间痰鸣者,立即用吸痰器吸出,以免窒息。

③饮食宜清淡,甜食、肥甘厚味、油腻、粘滑之品易助热生痰,不宜多食。

4、养生指导(1)对于思想狭隘者要加强修养,不能急躁,避免恼怒及不悦。

(2)素体虚弱者要注意劳逸结合,勿过度劳累,应早卧早起,晨起到户外散步、做操、打太极拳,增强体质。

(3)感情脆弱者,不要参加吊死问丧活动。

(4)盛夏季节,高温作业防止中暑

(5)饮食要有时,不能过饥或过饱。

(6)合理节制房事,饮酒适度。

水肿水肿是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不利、津液输布失常、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四肢、胸腹部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的病证。《丹溪心法·水肿》将本病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指出“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水。” 西医所指的急慢性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度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等所出现的水肿,可参照此证辨证施护。

1.病因病机 由于外邪侵入,或脏腑功能失调,使三焦渎职,膀胱气化不利而发水肿。

(1)外感风邪:因感受风寒之邪,而肺失肃降,水液不能下输膀胱,导致水液潴留,溢于肌肤发为水肿。

(2)饮食不当:由于饮食过饥过饱或七情内伤,使脾气失于转输,水液内停,溢于肌肤而致水肿。

(3)体虚过劳:久病体虚或劳累过度而损伤肾气,导致水液输布失调、水液积聚而生水肿。

2.辨证论治 水肿辨证仍以阴阳为纲。凡证见表热,实证者多按阳水论治;凡证见里虚,寒证者多从阴水论治。

(1)阳水:①风水泛滥:证候: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肢节酸楚,小便不利,兼见恶风,发热咳嗽或咽部红肿疼痛。苔薄白、脉浮。

治法:宣肺利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

②水湿浸渍证候:全身水肿以腹部及下肢为主,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胸闷、纳呆、苔腻、脉濡。

治法:通阳利水。

方药;五苓散五皮饮为主方。

(2)阴水:①脾阳虚弱:证候;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闷腹胀,面色萎黄,神倦肢冷,纳呆便溏,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为主方。

肾阳虚:证候;全身水肿,腰以下为甚,腰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面色灰滞,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利水。

方药:温阳利水汤为主方。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护理学基础》抽血输液一次性完成
《护理学基础》输液治疗中的护理缺陷
《护理学基础》病情观察护理
《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护理学基础》手术室护理查房尝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