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
绪论 | 微生物 | (1)微生物的定义 (2)微生物的种类 |
|
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 1.细菌的形态 | 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
|
2.细菌的基本结构 | (1)肽聚糖的结构 (2)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 (3)细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 |
| |
3.结菌特殊结构 | (1)荚膜的定义及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2)鞭毛的定义及与医学的关系 (3)菌毛的定义、分类和与医学的关系 (4)芽胞的定义及与医学的关系 |
| |
4.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 革兰染色法的步骤、结果和医学意义 |
| |
二、细菌的生理 |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 (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 (2)根据细菌对氧需要的分类 |
|
2.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 | (1)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 (2)细菌产生的与医学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 |
| |
3.细菌的人工培养 | (1)培养基的概念 (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表现 (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 |
| |
三、消菌与灭菌 | 1.基本概念 | 消毒、灭菌、无菌、防腐的概念 |
|
2.物理灭菌法 | (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 (2)紫外线灭菌的原理和医学意义 (3)滤过除菌的原理和应用 |
| |
3.化学消毒灭菌法 |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和消毒浓度 |
| |
四、噬菌体 | 1.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 | 噬菌体的概念、形态与化学组成 |
|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 (1)毒性噬菌体的概念 (2)温和噬菌体的概念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 |
| |
五、细菌的遗传变异 | 1.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 |
|
2.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 | (1)转化、接合、转导、转换的概念 (2)耐药质粒的组成及接合与耐药性的关系 |
| |
六、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 1.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微生态失调、医院感染 | (1)正常菌群的概念及生理作用 (2)条件致病菌的概念 (3)微生态失调的概念及分类 (4)医院感染的概念及来源 | |
2.细菌的致病机制 | (1)细菌致病性的构成因素 (2)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 ||
3.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 (1)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 (2)吞噬细胞的吞噬后果 (3)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 | ||
4.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 (1)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在感染中的意义 (2)内源性感染的概念 |
| |
七、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 1.细菌学诊断 | (1)病原菌标本的采集 (2)检查程序 |
|
2.血清学诊断 | 血清学诊断的常用种类 |
| |
3.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 (1)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 (2)人工免疫的概念和临床常用的制剂 |
| |
八、球菌 | 1.葡萄球菌属 | (1)形象染色、分类、葡萄球A蛋白的作用 (2)致病物质和种类和所致疾病 (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
|
2. 链球菌属 | (1)形态染色、分类 (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 (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
| |
3.肺炎链球菌 | (1)形态染色与甲链生化反应的区别 (2)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
| |
4.脑膜炎奈瑟菌 | (1)生物学特征 (2)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3)标本采集、涂片镜检和培养鉴定 |
| |
5.淋病奈瑟菌 | (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
| |
(2)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
| ||
九、肠杆菌科 | 1.肠杆菌科的共同特征 | (1)形态结构、生化反应 (2)抗原结构 |
|
2.埃希菌属 | (1)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种类和致病机制 (2)肠道血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及所致疾病 (3)大肠杆菌与卫生细菌学检查的关系 | ||
3.志贺菌属 | (1)分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2)采样和分离培养与鉴定 |
| |
4.沙门菌属 | (1)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免疫性 (3)肥达试验的概念和结果判断 |
| |
十、弧菌属 | 1.霍乱弧菌 | (1)生物学特征 (2)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
|
2.副溶血性弧菌 | 盐嗜性与所致疾病 |
| |
十一、厌氧性细菌 | 1.厌氧芽胞梭菌 | (1)破伤风梭菌的形态染色、抵抗力、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 (2)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3)肉毒梭菌形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
|
2.无芽胞厌氧菌 | (1)致病条件、感染特征、所致疾病种类 (2)临床最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 |
| |
十二、棒状杆菌属 | 白喉棒状杆菌 | (1)形态染色 (2)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3)锡克试验的原理 (4)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
|
十三、分枝杆菌属 | 1. 结核分枝杆菌 | (1)形态和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 (2)结核病的免疫特点 (3)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试剂、方法、意义和应用 (4)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
|
2.麻风分枝杆菌 | 形态染色、致病性 |
| |
十四、放线菌属和奴卡菌属 | 放线菌属和奴卡菌属 | (1)放线菌和奴卡菌的概念 (2)硫磺颗粒的本质和临床意义 (3)致病性 |
|
十五、动物源性细菌 | 1.布鲁菌属 | 形态染色、种类和所致疾病 |
|
2.耶尔森菌属 | 鼠疫杆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
| |
3.炭疽芽胞杆菌 | www.med126.com/job/形态染色、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
| |
十六、其他细菌 | 1.流感嗜血杆菌 | 形态染色、培养特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
|
2.百日咳鲍氏菌 | 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免疫性 |
| |
3.幽门螺杆菌 | 形态染色、培养特点、生化反应、所致疾病 |
| |
4.军团菌 | 所致疾病 |
| |
5.铜绿假单胞菌 | 形态染色、色素、所致疾病 |
| |
十七、支原体 | 1.概述 | (1)支原体的概念和培养特色 (2)与细菌L型的区别 |
|
2.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 (1)肺炎支原体所致疾病 |
| |
(2)溶脲脲原体所致疾病 |
| ||
十八、立克次体 | 1.概述 | 概念、形态染色、培养特性 |
|
2.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
| ||
十九、衣原体 | 1.概述 | 概念、形态染色、培养特性 |
|
2.主要病原体衣原体 | (1)沙眼衣原体的亚种的所致疾病 (2)肺炎衣原体所致疾病 |
| |
二十、螺旋体 | 1.钩端螺旋体 |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
|
2.密螺旋体 | 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 |
| |
3.疏螺旋体 | 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致病性 |
| |
二十一、真菌 | 1.概述 | 真菌的定义、分类、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致病性 |
|
2.主要病原性真菌 | (1)皮肤癣真菌常见的种类、致病性检查方法 (2)白色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3)新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
| |
二十二、病毒基本性状 | 1.病毒的形态 | 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
|
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 (1)病毒的结构的对称性 (2)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
| |
3.病毒的增殖 | 病毒增殖的过程 |
| |
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 (1)物理因素 (2)化学因素 |
| |
5.亚病毒 | 朊病毒的概念 |
| |
二十三、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 1.病毒的传染方式 | 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的概念和举例 |
|
2.病毒的感染类型 | (1)病毒感染的类型 (2)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的概念和举例 |
| |
3.致病机制 | (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执业医师(2)病毒感染的免疫事作用 |
| |
4.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 (1)病毒感染免疫的构成因素 (2)干扰素的定义、分类、功能、抗病毒机理及意义 (3)中和抗体的概念及作用机理 (4)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 |
| |
二十四、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 1.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 (1)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2)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 (3)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
|
2.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 病毒的人工免疫和常用制剂 |
| |
二十五、呼吸道病毒 | 1.正粘病毒——流感病毒 | (1)形态结构、分型和变异 (2)致病性和免疫性 |
|
2.副粘病毒 | (1)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2)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 |
| |
二十六、肠道病毒 | 1.概述 | 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性 |
|
2.脊髓灰质炎病毒 | 型别、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
| |
3.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 致病性 |
| |
4.急性胃肠炎病毒 | 轮状病毒的形态、致病性 |
| |
二十七、肝炎病毒 | 1.甲型肝炎病毒 | (1)生物学性状 (2)致病性与免疫性 (3)微生物学检杳和防治 |
|
2.乙型肝炎病毒 | (1)生物学性状 (2)致病性与免疫性 (3)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
| |
3.丙型肝炎病毒 | (1)生物学性状 (2)致病性与免疫性 |
| |
4.丁型肝炎病毒 | 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性 |
| |
5.戊型肝炎病毒 | (1)生物学性状 (2)致病性 |
| |
二十八、虫媒病毒 | 1.概述 | 概念和共同特点 |
|
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 传播途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
| |
3.登革病毒 | 致病性 |
| |
二十九、出血热病毒 | 汉坦病毒 | 形态结构、培养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免疫性 |
|
三十、疱疹病毒 | 1.概述 | 种类和共同特点 |
|
2.单纯疱疹病毒 | 致病性 |
| |
3.水痘-带状疱诊病毒 | 致病性 |
| |
4.巨细胞病毒 |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
| |
5.EB病毒 | 致病性 |
| |
三十一、逆转录病毒 |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1)形态、结构和复制 (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感染过程和致病机制 (3)微生物检查和防治原则 |
|
2.人类嗜T细胞病毒 | 所致疾病 |
| |
三十二、其他病毒 | 1.狂犬病病毒 |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
|
2.人乳头瘤病毒 | 致病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