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内科学 > 南方医科大学 > 正文
内科学授课教案-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第八章 炎症性肠病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 更新:2013/9/13 字体:

第八章  炎症性肠病(Inflamatory Bowel Disease)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本科

授课内容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八章   炎症性肠病

授课时数   2学时

一、目的要求:

1、详细讲解溃疡性结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肠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2、重点讲解溃疡性结肠炎的。

3、一般介绍炎性肠病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二、教学重点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炎性肠病的病因和病理变化,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幻灯示范、临床见习、病例讨论。

五、教学用具:

CAI软件、幻灯投影、激光笔。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及时间分配:(80分钟)

概述5分钟 

病因和病理   10分钟

临床表现 15分钟

辅助检查 10分钟

诊 断 10分钟 

鉴别诊断 10分钟

治   疗 15分钟

小    结   5分钟

七、板书提纲

 

炎症性肠病Inflamatory Bowel Disease)

 

广义的炎性肠病应包括肠道所有的炎性疾患,主要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狭义的炎性肠病就是指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两种。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一、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结肠炎,病因不明,主要病变位于大肠的粘膜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有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等,多为活动期和缓解期交替的慢性过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男女无差别。

二、病因

尚不明确,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免疫因素:认为与免疫有关的四种理由。

(二)氧自由基损伤:各种原因引起肠壁的缺血或缺氧、释放大量自由基而损伤肠粘膜。

(三)遗传因素:1)种族间发病率差别;2)家族史。

(四)感染因素: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一些感染性肠炎相似。

(五)精神因素:精神抑郁或焦虑常诱发或加重病情。

三、病理

病变部位: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少数全大肠甚至回肠末端,呈连续性。

病理变化过程:

   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细颗粒状、脆性增加、隐窝脓肿(镜下大量炎性细胞)、表浅性溃疡(多发、不规则形)、大片溃疡(仅达粘膜下层)、肉芽组织增生、修复、假息肉形成、结肠袋消失、肠腔缩窄、肠管变短。

四、临床表现

1.起病方式:多数缓慢,少数急骤,多呈慢性经过,发作与缓解交替,迁延数年,逐渐加重。

2.消化系症状体征:注意腹泻、腹痛的特点

3.全身表现:急性期(活动期)常有发热,可有消瘦、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和贫血。

4.肠外表现:结节红斑,关节炎、眼色素层炎、虹膜炎、葡萄膜炎、口腔溃疡、慢活肝、硬化性胆管炎、脊柱炎、溶血性贫血等。

5.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肛瘘肛周脓肿、下消化道出血结肠癌变。

6.临床分型

病程分型: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迁延型、急性暴发型。

病情分型:轻度——便次< 3/日,无发热、血便、贫血。

中度——介于轻重之间。

重度——腹泻> 6次/日,发热37.7°C以上,明显粘液血便,脉搏> 90次/分,Hb<70g/L,ESR>30mmwww.med126.com/pharm//h

分期:活动期、缓解期。

五、辅助检查

1.血液:贫血、WBC­、ESR­,白蛋白¯、a2-G­(预示复发的可能)

2.粪便:粘液脓血,镜检红白细胞,病原体全阴性。

3.结肠镜:充血水肿、细颗粒状、脆性增加、血管纹消失、糜烂、出血、浅小多发溃疡、大溃疡、假息肉、结肠袋消失、肠管缩短。

4.钡灌肠:急性期(早期)—皱襞粗大紊乱

 活动期(溃疡)—锯齿状边缘

 缓解期(后期)—结肠袋消失、肠壁僵硬假息肉至圆形充盈缺损。

六、诊断

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研讨会标准: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持续或反复的粘膜血便、腹痛、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可能无腹泻、血便。注意问诊查体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

(1)粘膜有多发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从直肠向上发展、呈弥漫性分布;

(2)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血管纹模糊,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

(3)可见炎性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

 3.钡灌肠:急性期(早期)——皱襞粗大紊乱。

  活动期(溃疡)——锯齿状边缘。

  缓解期(后期)——结肠袋消失、肠壁僵硬假息肉至圆形充盈缺损。

(二)诊断标准:

 在除外感染性肠病、克隆病、缺血性肠炎等后具备下列条件:

 1.临床表现加结肠镜表现之任何一项和(或)病理表现;

  2 临床表现加钡灌肠所见之任何一项;

 3.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或钡灌肠表现;

 4.临床有典型的表现或既往史,现结肠镜所见欠典型。

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病程、病情程度、病变范围和疾病分期。

七、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应与缺血性肠炎和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炎等病鉴别。

八、治疗

(一)一般治疗:休息、饮食控制,补液、输血、白蛋白、腹痛忌用解痉剂以防中毒性巨结肠。

(二)水杨酸制剂:可选用SASP或5ASA、4ASA保留灌肠,至症状消失、肠镜复查病变明显好转后维持6月以上。

(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重型、暴发型。

(四)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

(五)手术:肠穿孔、瘘管、脓肿、癌变及中毒性巨结肠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手术。

相关文章
 护理学基础教案:实验八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稿:第六节  经前期综合
 护理管理学作业习题:第十章 护理质量管理
 临床麻醉学理论教案:第二十七章
 诊断学教学大纲:第六章  腹部
 药学的生物化学授课录像:姚文兵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