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针灸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
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七章 治疗各论:
来源:泸州医学院 更新:2013/9/29 字体:

 

教案首页

第   次课   授课时间:  年月 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

年级

06级

专业、层次

中医学

授课教师

王鸿度

职称

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七章 治疗各论 面瘫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注明页数)

教材《针灸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P.224-226。

目的与要求:

1.  熟悉面瘫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分型。

2.  掌握面瘫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3.了解面瘫的其他医家的诊疗方法以及临床上的护理常识。了解西医对面瘫的治疗知识。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  熟悉面瘫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分型。10min.

2.  掌握面瘫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20min.

3.了解面瘫的其他医家的诊疗方法以及临床上的护理常识。了解西医对面瘫的治疗知识。10min.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教学采用多媒体及照片等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教授面瘫针灸治疗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对其疾病实际运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及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及如何突破难点:

重点:面瘫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分型。

难点:面瘫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l   面瘫的概念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症。中医学称为"口眼歪斜.春、秋两季发病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多数患者为20-40岁,男性略多。

l   临床分型

临床分为周围性中枢性两类,两者在发病原因和症状方面有很大区别。

 

中枢性面瘫  多由大脑的病变所引起,如脑血管意外,脑肿瘤等。面瘫的范围仅限于眼裂以下,味觉正常,常伴有明显的伴发症和偏瘫。

 

周围性的面瘫 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部分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l   病因病机

本病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 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西医认为,本病是由面神经炎症引起。由于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冷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受压迫而发病。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也可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循环障碍而至神经麻痹。

l   辨证论治

治法:驱风通络,疏调经筋

主穴: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昆仑

配穴: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l   注意

面部穴位手法不宜太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用补法。

多媒体教学

图片展示

多媒体视频

穿插课堂提问

多媒体视频教学

多媒体教学

10min

20min

10min

l   其他疗法  

a) 水针方法:用维生素B1100毫克或B12100微克注射液注射翳风、牵正等穴,每穴0.5 -1毫升,每日或隔日一次。以上穴位可交替使用。

b) 电针方法:选取面部穴针刺后,通电10-15分钟,采用断续波或疏密波以瘫痪肌肉出现收缩现象为好,每日或隔日一次。

c) 皮肤针方法:用皮肤针叩刺阳白、太阳、四白、牵正等穴,使轻微出血,用小罐吸拔5-10分钟,隔日一次。本法适用于发病初期,或面部有板滞感觉等面瘫后遗症。

d) 穴位敷贴方法:将马钱子挫成粉,约一、二分,撒于膏药或胶布上,贴在患侧的下关穴,隔5—7日更换一次,一般须更换4-5次。

西医治疗

目的:改善微循环,消除炎症和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药物疗法:

强的松,地塞米松配合葡萄糖静滴。

低分子右旋醣酐改善微循环。

大量B族维生素及三磷酸腺苷、肌苷等。

理疗或封闭疗法

手术治疗

 

按语

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很好的疗效,早期治疗(病程在1~3月以内)的患者,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在是目前治疗本病首先疗法。

面瘫的预后与面神经的损伤程度有关,肌电图可作为面神经损伤程度的辅助检查。一般,由无菌性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好,而由病毒所引起的面瘫(如亨特面瘫),效果较差。如果3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

 

面神经麻痹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二种,应注意鉴别。

本病初起时针刺不宜过强,刺激过强可能导致面

 

肌痉挛。选穴以邻近取穴和远道穴位配合使用。一周后以瘫痪侧穴位为主,或者只针刺瘫痪侧的穴位。

l &nwww.med126.com/shiti/bsp; 护理

l   保持居室干燥清洁,床单位整洁,环境优雅,给患者以良好的养病环境。

l   保持心情舒畅,鼓励病人配合治疗。

l   每晚给温水湿热敷1次,可促进血运以疏通经络。

l   戴茶色镜或墨镜,以免露睛流泪。

l   自备梅花针轻轻叩刺患侧面部,以局部微红为度,以后期何后遗症期效果尤佳。

l   用艾条灸患侧面部,至皮肤微红。

l   用抗生素眼药水1~2滴,每日点眼数次,可防止患侧眼球干燥及感染。

l   戒除烟酒,禁食肥甘厚味之品,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l   心理护理,让病人放松,告诉他们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区别,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l   指导病人经常对着镜子进行面部肌群的功能回复训练,多联系鼓腮、吹气、闭目、扬眉等表情和动作,以促进面部肌群功能的恢复。

l   防止病毒感染、以防复发。

专家治验

l   喻喜春(安徽)刺络放血,调和气血治面瘫

以下方法取其一:

颊车刺络放血1~3滴。

耳尖或耳垂放血15~20滴。

颞部小静脉放血3~5毫升。

颧部点刺,火罐拔出血2~5毫升。

每天刺1~2次。

 

l   曲祖贻(甘肃)连续闪罐,活血通络。

黄荣活(广西)交经缪刺,从阴引阳。

取健侧合谷、患侧攒竹透鱼腰,眉梢透瞳子髎、四白透瞳子髎,夹人中()透颊车

1. 熟悉面瘫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分型。

2. 掌握面瘫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及方义。

病例讨论:

杨某,男,26岁,司机。睡眠醒来时,突然感觉一侧面部肌肉板滞,耳后乳突部疼痛,口角向右侧歪斜,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舌红苔少脉弦紧。

请写出此病的中医诊断,治疗原则,取穴以及方义。

相关文章
 作业习题:第四十一章 肝疾病
 护理学基础授课教案:第二节 移动和搬运病人
 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授课教案:ELISA检测乙肝两
 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材(中文):第四节  镁代谢
 护理学基础电子教案:第七章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稿:第一节 葡萄胎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