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外科感染
(surgical infection)
目的要求
1、 掌握外科应用抗菌素的原则,了解常见外科感染抗www.med126.com/rencai/菌素的选用方法。
2、 掌握www.med126.com/yishi/脓毒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脓毒症、菌血症的概念、了解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的概念。
3、 熟悉疖、痈、皮下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4、 熟悉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5、 熟悉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有芽孢厌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6、 了解外科感染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共性。
实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外科感染的分类:
类 别 分类依据 | 分 类 | 举 例 |
按致病菌种类分 | 非特异性感染 | 可单菌感染/多菌感染, 如: 金黄色 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 肠杆菌等 |
特异性感染 | 单菌感染,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感染菌、产气夹膜梭菌、白念珠菌等 | |
按病程分 | 急性 | 发病3周以内 |
亚急性 | 3周-2月之间 | |
慢性 | 病变持续2月以上 | |
按病变范围分 | 局部感染 | 疖、痈、急性阑尾炎等 |
全身感染 | 脓毒症、菌血症 |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全身状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表现、感染中毒症状、器官功能障碍、影响免疫功能状态的因素(糖尿病、免疫抑制剂等)。
2、局部表现:红、肿、痛、热;腹肌紧张。
3、特异性表现:肌肉强直痉挛、皮下捻发感/捻发音。
4、抗菌素使用情况。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response syndrome,SIRS):指任何疾病因素(包括感染、创伤、烧伤等)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应具备以下2项或2项以上体征:⑴ 体温 >38 OC或<36OC;⑵ 心率>90次/分;⑶ 呼吸>20次/分或PaCO2<4.27KPa(32mmHg);⑷ WBC>12.0×109/L或<4.0×109/L,或幼稚细胞>10%。
(二)医技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⑴ WBC总数及分类、小便常规
⑵ 肝、肾功能
⑶ 病原菌检测: 病灶分泌物涂片镜检, 细菌培养及药敏
2、影像学检查
⑴ B超:检测胸腔、腹腔、关节腔、肝、胆、胰、肾、乳腺、阑尾等器官病变。
⑵ X线检查:用于肺、胸腔、脊柱、骨、关节等病变诊断。
⑶ CT、NMRI:可提供更直观的二维或三维图像,准确清晰。
【治疗】
原则:抑制致病菌生长、清除坏死物、促进机体组织修复 ;局部和全身治疗并重。
(一)局部治疗
1、促进炎症局限、避免感染扩散:制动、局敷、理疗、局部封闭。
2、清除坏死物、引流病灶:穿刺或手术。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素(详后)、局部外用抗菌剂、中医药。
(三)改善全身状态: 控制过度炎症反应;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营养代谢紊乱、低蛋白血症、贫血;纠正休克、防止器官功能损害;改善免疫功能状态。
第二节 浅部化脓性感染
疖(furuncle):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由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或其它病菌引起。
痈(carbuncle):相邻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可累及深层皮下结缔组织,炎症范围大、全身影响较重,初常由金葡菌单独引起,可迁延形成多菌感染。
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es):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病变扩展较快,常伴有毒血症、或菌血症。分类: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新生儿皮下坏疽、老年皮下坏疽、颌下急性蜂窝织炎、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丹毒(erysipelas):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内淋巴管网急性炎症,病变范围包括局部皮肤及淋巴引流区,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
【治疗】
(一)局部:红肿期:局敷、理疗。
成脓期:切开、清除坏死物、充分引流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一)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早期局敷;成脓期:甲沟旁/末节指侧切开引流。
(二)化脓性腱鞘炎:中、近指节肿痛、弯曲。指节侧面切开引流。
(三)化脓性滑囊炎:
1、桡侧:拇指肿痛、不能伸直外展,大鱼际触痛。拇指侧面大鱼际掌面切开引流。
2、尺侧:小指肿痛屈曲,小鱼际触痛。小指侧面小鱼际掌面切开引流。
(四)掌深间隙感染
1、鱼际间隙:大鱼际和“虎口”肿痛,示指、拇指屈曲,伸直剧痛。屈拇肌与掌腱膜之间切开引流。
2、掌中间隙:掌心、掌背肿痛,中指、无名指、小指屈曲,伸直剧痛 。中指、无名指指蹼间掌面,不超过掌横纹。
以上疾病在局部处理的同时均需早期应用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类抗菌素。
第四节 全身性化脓性感染
(一)概念
1、脓毒症(sepsis):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有SIRS表现并证实细菌存在或高度可疑有感染病灶。
2、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伴有器官功能不全、低灌注或低血压者。低灌注包括乳酸性酸中毒、少尿、或急性意识状态改变障碍。
3、脓毒性休克:指脓毒症经足量液体复苏后仍伴有无法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常伴有低灌注或器官功能不全。
4、菌血症(bacteremia):血培养检出病原菌。
5、肠源性感染(gut derived infection):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等危重病人,肠粘膜屏障受损,肠内致病菌、内毒素经肠道移位导致感染。
(二)临床表现:从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到脓毒性休克的各种表现均可出现。可分为:
1、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脓毒症:细菌毒素致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多高热、面红肢暖、可谵妄昏迷、高排低阻性休克。
2、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脓毒症:细菌毒素致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 。多寒颤发热或体温不升、肢冷发绀、少尿无尿,低排高阻性休克。
3、真菌性脓毒症:多发生于菌群失调时, 表现酷似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脓毒症。
(三)诊断要点
1、感染病灶 + 脓毒症表现
2、血液、脓液等体液细菌培养致病菌可确定种类。
(四)治疗原则:处理原发感染灶、抑制和杀灭致病菌、全身支持。
第五节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一、破伤风
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
(一)临床表现:
1、潜伏期1~12天(多6~12天)
2、前驱症状:乏力头昏、咀嚼无力、肌痛肌紧、反射亢进。
3、典型症状: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通气困难;光、声、饮水诱发。
(三)诊断要点: 不洁分娩、创伤污染史 + 临床表现
(四)预防: 创伤后及时清创,TAT 1500~3000u皮下注射。
(五)治疗:
1、杀菌、清除毒素来源:清创,局部3%过氧化氢液冲洗;青霉素。
2、中和游离毒素:抗毒素、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
3、控制解除痉挛:苯巴比妥钠、冬眠合剂。
4、保持气道通畅、防治并发症。
二、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是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的肌坏死或肌炎。
(一)临床表现:创伤后8h~6日发病、烦躁不安、肤唇苍白、发热脉速、大汗、溶血;创伤处胀裂样剧痛、严重肿胀、蔓延迅速、皮下、组织间积气、恶臭。12h~24h病情急剧恶化。
(二)诊断:局部表现+分泌物涂片见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粗大杆菌+x线片示软组织积气。
(三)治疗:急诊彻底清创、大剂量青霉素、高压氧、全身支持。
第六节 外科应用抗菌素的原则
(一)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1、较严重的感染: 如:急性蜂窝织炎、急性阑尾炎、等。
2、预防可能发生的感染:如:严重污染的创伤、开放性骨折、大面积烧伤、污染性手术、非污染性手术但若继发感染则后果严重者(如:心脏手术、人工材料置入等)、病员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三)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1、根据体液、分泌物致病微生物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素。
2、根据临床经验选择给药种类、途径、疗程: 感染病灶所在部位、病灶局部情况、全身病情。
3、根据药物在组织器官的分布浓度和渗透能力选择:
如: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易穿透血脑屏障;氟嗪酸、甲硝唑、氯霉素等易穿透血胰屏障。
4、根据年龄、体重、器官功能状态、药物毒付反应选择用药剂量、间隔、种类。
5、应遵循的一般原则:能单用,不联合;能窄谱,不广谱;能短用,不长期;能一线,不二线。
(四)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指征
严重感染、混合感染、较长期用药、致病微生物种类未明的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等。
实习方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住院病员进行病史询问、查体;在教师主持下讨论明确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所需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以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教师示教,学生参观脓肿切开引流、感染伤口的换药处理。
思考题
外科感染抗菌素应用的原则是什么?
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如何处理?
(雷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