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口腔 > 口腔组织病理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口腔组织病理学-基本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三章口腔粘膜病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4 字体:

第十三章  口腔粘膜病

第一节  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基本病理变化

(一)、过度角化(hyperkeratosis):指粘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组织学上分为过度正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化两种。过度正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内细胞核消失;而过度不全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内有细胞核残存

(二)、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也称错角化,是指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出现个别或一群细胞的角化。角化不良有两种情况:

(1)良性错角化多见于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内

(2)恶性错角化细胞异形性明显,多见于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

(三)、棘层增生(acanthosis):即棘层增厚,常伴钉突延长。原因为细胞数目增多或体积增大

(四)、上皮异常增生(epithelial dysplasia):上皮异常增生是指上皮从单纯增生到原位癌之间的病理过程: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癌前病变)

WHO将上皮异常增生的病理变化规定为以下十二条:

Ⅰ.上皮基底细胞极性紊乱 Ⅱ.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  Ⅲ.核浆比例增加 Ⅳ.上皮钉突呈滴状   Ⅴ.上皮层次紊乱  Ⅵ.有丝分裂象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   .上皮浅层1/2处出现有丝分裂   Ⅷ.细胞多形性   .细胞核浓染   Ⅹ.核仁增大  Ⅺ.细胞粘着力下降 Ⅻ.出现错角化

•  上皮异常增生根据其累及上皮全层的情况分为轻、中、重三型,重者为上皮全层受累,即原位癌。

(五)、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细胞稍增大,胞浆呈空泡状,称空泡性变;水肿严重时,细胞发生液化溶解,细胞排列不齐,基底膜不清,甚至消失。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

(六)、棘层松解(acantholysis):棘层细胞间粘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此种病变见于天疱疮等。

(七)、疱(vesicle):粘膜或皮肤内液体储存形成疱。组织学上根据疱形成的部位分为:

1、棘层内疱:疱在上皮棘层内或基底层上,有棘层松解,见于天疱疮和病毒性水疱

2、基层下疱:疱在基底层下,上皮全层剥离。见于粘膜良性类天疱疮和多形渗出性红斑

(八).糜烂(erosion):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为糜烂。
(九)、溃疡(ulcer): 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十)、皲裂(rhagade): 粘膜或皮肤发生的线状裂口为皲裂,系由某些疾病或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力变脆而成,如核黄素缺乏时可引起皲裂。

(十一)、斑(macule): 系临床名词。粘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大小不等,不高起,也无硬度改变。

红色斑:血管增生、扩张及充血;

黑斑:黑色素细胞或噬黑色素细胞(me1anophages)、含铁血黄素存在、金属颗粒沉积如银汞沉着斑。

 

第二节  口腔粘膜病

一、白斑(leukoplakia)

•  指粘膜表面的白色的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  白斑的病因与局部刺激有关,吸烟是白斑最常见的原因。

•  白斑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颊、舌粘膜最为常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约为13.5:1。

•  白斑为乳白色或灰白色斑块,边界清楚,与粘膜平齐或略为高起,表面粗糙。临床上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

•  白斑属于癌前病变,癌变率为3%-5%。癌变时出现硬结、状、溃疡或红斑。发生在口底、舌腹及舌侧缘的白斑,其癌变率较高。

•  白斑的病理变化表现为:

•  1.上皮增生,表面过度正(不全)角化

•  2.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上皮钉突可伸长变粗。但上皮内无非典型性细胞

•  3.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  白斑分型及诊断:

•  1、单纯性白斑

•  表面过度正角化,上皮层增厚。粒层明显,棘层增生。

•  基底膜清晰,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  白斑分型及诊断:

•  2、疣状白斑

•  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状或乳头状增生。表层过度角化

•  上皮粒层明显,棘层增生

•  上皮下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 &nbswww.med126.com/sanji/p;白斑分型及诊断:

•  3、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

•  上皮异常增生明显,上皮层次紊乱,细胞不典型性增生。但基底膜完整。

•  上皮异常增生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增生即原位癌。

•  癌变的发生:多发生在异常增生的基础上,也可在单纯增生直接癌变

•  癌变率:取决于白斑的诊断标准

•  癌变与临床类型的关系:非均质性白斑更易癌变

•  癌变与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有上皮异常增生者梗易癌变,并与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相关

•  癌变的临床表现:最后确诊依据组织学检查

二、红斑(erythroplakia)

•  口腔粘膜上出现的鲜红色的、天鹅绒样斑块,在临床及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  红斑发病以男性稍多,年龄41-50岁

•  部位多见于舌缘、龈、龈颊沟、口底及舌腹部

•  红斑临床上分为均质型、间杂型和颗粒型红斑

•  红斑的病理变化及诊断:

•  1、上皮萎缩

•  2、上皮异常增生

•  3、原位癌

•  4、早期浸润癌

•  诊断:以上四项中任意一项

三、扁平苔癣

•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粘膜病。病因可能与局部慢性刺激、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和全身疾病有关;近年来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 临床上女性多见,好发于颊、舌、唇及牙龈等粘膜

•  病变常呈对称性,典型的病损为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条纹,条纹之间的粘膜发红。这些条纹可呈网状、线状、环状或树枝状

•&www.med126.com/hushi/nbsp; 扁平苔癣的斑块比白斑色浅,且不高起,不粗糙

•  病理变化及诊断:

•  1、上皮不全角化或无角化(白色或红色)

•  2、上皮棘层增生,少数萎缩

•  3、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少数呈锯齿状

•  4、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形成上皮下疱

•  5、固有层内有淋巴细胞浸润带

•  6、上皮或固有层内可见胶样小体

四、慢性盘状红斑狼疮(chronic 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在口腔颌面部,是狼疮病中最轻的一个亚型,为皮肤粘膜病,很少累及内脏器官。

•  约有5%的患者可能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  临床主要发生于口颊部的皮肤与粘膜。面部蝴蝶斑或圆形红斑,皮肤呈鲜红色斑,上面覆盖白色鳞屑。揭去鳞屑,可见扩张的毛囊。在鳞屑内面可见呈棘状突起的角质栓塞

•  角质栓塞:在扩张的毛囊口表面,角化物嵌塞形成的棘状突起

•  唇颊粘膜为红斑样病损,糜烂、出血,唇红部可出现结痂。结痂常为瘢痕性愈合,周围出现白色放射状条纹。

•  病理变化及诊断:

1、上皮表面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

2、上皮棘层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3、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外类纤维蛋白沉积

4、胶原纤维肿胀,变性,断裂

5、基底膜增厚,出现狼疮带

五、天疱疮(pemphigus)

•  天疱疮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粘膜疱性疾病。一般分为寻常性、增殖性、落叶性和红斑性四型。口腔常见的是寻常性天疱疮

•  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40%的患者在活动期可检测到抗上皮细胞间桥粒蛋白抗体

•  天疱疮可累及口腔粘膜多个部位,以软腭、颊及龈粘膜多见

•  临床上女性稍多见,疱壁很薄容易破裂形成糜烂面。疱液大量丢失,易导致全身衰竭,死亡率较高

•  周缘扩展现象:疱周围似健康的粘膜轻微挑拨,出现剥离。

•  Nikolsky征阳性:表面似乎正常的皮肤或粘膜,加压后易形成疱或脱皮

•  病理变化及诊断: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

•  1、上皮内疱形成,疱内有天疱疮细胞

•  2、疱的底部可见基底细胞附着于结缔组织上呈乳头状伸入疱腔内。固有层有炎细胞浸润

•  天疱疮细胞:松解,脱落,变性的棘细胞,核周有窄晕,称为天疱疮细胞

六、良性粘膜类天疱疮(benign mucous membrane pemphigoid)

•  又称瘢痕性类天疱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口腔,也可发生在眼、尿道、外阴和肛门

•  临床上常见为50岁以上的老人,好发于牙龈,也可累及腭、颊、舌粘膜。表现为发红,水肿,一般疱壁较厚,无周缘扩展现象

•  病理变化及诊断:基底细胞变性,液化,形成基底下疱

•  病损部位的上皮全层剥脱,结缔组织表面光滑,胶原纤维水肿,有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显示基底膜区有翠绿色荧光带

相关文章
 内科学图片库: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骨伤推拿学多媒体课件
 中西医结合儿科电子教材:第四章 呼吸系统疾
 核医学教研室简介
 医学统计学电子教材:Data Preparation
 医学免疫学授课教案:第四次课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