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jiemh ndoih biangh
|
别名 | |
来源 | 百合科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L.)L.的根及根状茎。
|
形态特征 | |
生态分布 | 生于山坡、山谷、阴湿草地或林下。产于广西东兰、河池、金秀等县市;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云南、甘肃、四川、新疆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甘,性凉。
|
功效 | 清热利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疏肝理气,化痰止咳。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全草15~30克,水煎服。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1.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萱单根对结核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萱草根及萱草乙醚浸膏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2]。 2.利尿作用 对不同疾病所引起的浮肿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对肾性水肿的利尿作用较明显[2]。 3.毒性 本品毒性大,毒性主要集中在根部。小白鼠中毒的表现为脑、脊髓白质部和视神经纤维索软化和髓鞘消失,灰质部的病变一般较轻,肝、肾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浊肿,肺脏有出血或斑块出血;犬与家兔的中毒表现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下肢瘫痪和尿潴留等而致死亡;家兔在萱草根中毒时可出现蛋白尿,尿糖及葡萄糖耐量降低。萱草根的毒性因产地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加热60℃以上,可使毒性减弱甚至破坏。萱草根口服在体内蓄积性大;黄连、黄柏可部分解除其毒性[1,3,4]。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贺贤国等:《植物学报》,1982,24(2):154。 [2]徐国钧:《药材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57。 [3]黄兰菊等:《科学通报》,1974,(2):93。 [4]Moshchenko N P,et al.C A,1981,94:171047r. [5]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二册),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33。 |
药理参考文献 |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327。
[2]季烽等:《安徽中药志》,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71。
[3]萧树华等:《药学学报》,1962,9(4):208。
[4]赵亦成等:《淄博本草》,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542。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