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gungh dorn miev
|
别名 | |
来源 | 蝶形花科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Thunb.)Schindl.的全草。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宿根铺地草本,长5~30厘米,茎、枝有倒生毛。羽状3小叶,顶生小叶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5~15毫米,宽3~8毫米,顶端圆形或微凹,有小突尖,基部宽楔形,边全缘,叶侧脉细而明显,将叶片拉断时则沿侧脉呈整齐的人字形断开。花淡红色,蝶形,1~3朵腋生。荚果卵状长圆形,外被细短毛。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林边和林下。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东北以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甘、辛,性平。
|
功效 | 清热解毒,健脾消积,利水消肿,收敛固脱。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洗或捣汁涂。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5%鸡眼草煎剂用平板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鸡眼草水浸剂在体外对4种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无抗菌作用,仅醇浸液对弗氏痢疾杆菌显示微弱作用。坚毛鸡眼草水浸液在体外对弗氏、舒氏、志贺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2]。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1]Kikuchi M,et al.C A,1991,114;98212r. [2]Kaneta M,et al.C A,1980,93:91880w. [3]Yoshida T,et al.Phytochemistry,1977,16(1):131. |
药理参考文献 | [1]南药《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中册),第1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480。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216。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