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
年份 | wiangh baangv miev
|
别名 | |
来源 | 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Sida rhombifolia L.的全株。
|
形态特征 | 直立半灌木,多分枝,高0.5~1米,小枝被短星状绵毛。单叶互生,菱形长圆状披针形,长25~45毫米,宽6~20毫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边有锯齿,两面密被灰色短星状毛。花黄色,单生于叶腋。蒴果盘状,分果8~10顶端有2短芒。花期9~12月,果期11~12月。
|
生态分布 | 生于山坡、平地、路旁、村边。产于广西凌云、龙州、金秀、岑溪等县市;分布于云南、广东、台湾、福建、贵州、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根秋季采挖,枝叶随时可采,切段晒干备用或鲜用。
|
性味 | 味甘、辛,性凉。
|
功效 | 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排脓生肌。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敷。
|
方例 | |
化学成分 | 地上部分含β-苯乙胺(β-phenethylamine),N-甲基-β-苯乙胺(N-methy-β-phenethylamine),麻黄碱(ephedrine),φ-麻黄碱(φephedrine),鸭嘴花酚碱(vasicinol),鸭嘴花酿碱(vasicinon),鸭嘴花碱(vasicine),胆碱(choline)及甜菜碱(betaine);叶含多种氨基酸: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亮氨酸(leuc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酰胺(asparagin),谷氨酰胺(glutam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丝氨酸 (serine),苏氨酸(threonine)及酪氨酸(tyrosine);多种脂肪酸: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及亚油酸(linoleicacid),还含植物甾醇(phytosterols);种子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锦葵酸(mal-valic acid)及苹婆酸(stercrlicacid)。
|
药理 | 1.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 全草的水-醇提取液能收缩离体豚鼠小肠,并能被抗组胺药所拮抗,但对兔二十指肠的运动无影响。 2.祛痰润滑作用 黄花母叶含大量黏液质,可用作祛痰剂,润滑剂。 3.抗炎作用 同属植物Sida humilis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
药理参考文献 |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