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蛤蜊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吹蛤梨;蛤刺;吹潮、沙蛤、沙蜊、白蚬子、白子、布
汉语拼音 ge li
英文名 Clam
药材基原 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等的内。
动植物形态 四角蛤蜊,贝壳略呈四角形,质坚,壳长36-48mm,壳高34-46mm,壳宽28-37mm,壳顶突出,略向前屈,并向内卷,位于背缘中央略靠前方。小月面及楯面心形。壳面中部膨胀,并向前后及近腹缘急遽收缩,壳顶白色,幼小个体通常淡紫色,近腹缘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一条狭黑边。生长线略粗,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壳内面白色,略具光泽。外韧带小,淡黄色膜状;内韧带发达,呈三角形,黄褐色。铰合部狭长,左壳具1枚分叉主齿,右壳有2枚主齿排列成八字形。两壳前后侧齿均呈片状,左壳单片,右壳为双片。前闭壳肌痕略小,卵圆形;后闭壳肌痕稍大,近圆形。外套窦不甚深,末端钝圆。外套膜边缘双层,内缘有分枝的小触手。小管黄白色,末端具触手。足部发达,呈斧状。
资源分布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生态环境 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泥沙滩中。栖埋深度50-100mm ,喜栖息于近河口沿海。北方生殖季节在4-6月。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四季均可采捕,捕得后,用沸水烫过,剖壳取肉,鲜用或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全体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B2等。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味咸;性寒
归经 胃;肝;膀胱经
功效 滋阴;利水;化痰;软坚
功效分类 养阴药;利水药
主治 消渴水肿;痰积;癖块;瘿瘤;崩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50-100g。
用药禁忌 不宜多食。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
2.《本草经集注》:煮之醒酒。
3.《嘉祐本草》:润五脏,止消褐,开胃,解酒毒,主老癖能为寒热者,及妇人血块,煮食之。
4.《医林纂要》:功同蚌蚬,滋阴明目。
5.《本草求原》:消水肿,利水,化痰,治崩带,瘿瘤,五痔。
6.《泉州本草》:主治黄疸,小便不利,腹胀,诸淋。
考证 出自《本草会编》:蛤蜊,生东南海中。 白壳紫唇,大二、三寸者,闽、浙人以其肉充海错,亦作为醯,其壳火煅作粉,名曰蛤蜊粉也。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Concha Mactrae Veneriformi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Mactra veneriformis Reeve[Mactra quadrangularis Deshayes]
科属分类 蛤蜊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一种鸡肝散祛除腋臭的外用药
一种消除腋臭的药粉
蛤蜊粉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