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牡蒿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齐头蒿、水辣菜、布菜、土柴胡、猴掌草、流尿蒿、臭艾、克头青、油艾、油蒿、油蓬、奶疳药、花艾草、六月雪、老鸦、马莲蒿、马根柴、鹅草药、牛尾蒿、白花蒿、熊掌草、菊叶柴胡、脚板蒿、花等草、匙叶艾
汉语拼音 mu hao
英文名 Japanese Wormwood Herb, Herb of Japanese Wormwood
药材基原 为菊科植物牡蒿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牡蒿 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状茎粗壮,常有若干条营养枝。茎直立,常丛生,上部有开展和直立的分枝,被微柔毛或近无毛。下部叶倒卵形或宽匙形,花期萎谢,长3-8cm,宽1-2.5cm,下部渐狭,有条形假托叶,上部有齿或浅裂;中部叶匙形,长2.5-4.5cm,宽0.5-2cm,上端有3-5枚浅裂片或深裂片,每裂片上端有2-3枚小锯齿或无,近无毛或被微柔毛;上部叶近条形,三裂或不裂;苞片叶长椭圆形、披针形,先端不裂或偶有浅裂。头状花序多数,卵球形或近于形,于分枝端排成复总状,有有短梗及条形苞叶;总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1-2mm,无毛;总苞片3-4层,背面多少叶质,边缘宽膜质;雌花3-8朵,能孕;内层为两性花5-10条,不孕育。瘦果小,倒卵形,无毛。花、果期7-10月。
资源分布 生于林缘、林下、旷野、山坡、丘陵、路旁及灌丛下。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生态环境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夏、秋间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干燥的全草,茎柱形,直径0.1--0.3cm,表面黑棕色或棕色;质坚硬,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残留的叶片黄绿色至棕黑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易脱。花序黄绿色,片内可见长椭圆形褐色种子数枚。气香,味微苦。
中药化学成分 牡蒿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其成分为月桂烯(myrc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柠檬烯(limonene),紫苏烯(perillen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樟烯(camphene),草蒲烯(calamenene),(王古)(王巴)烯(copa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萘(naphthalene)[1]。从地上部分还分得β-行树脂醇(β-amyrin),三十烷酸(triacontanoic acid),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混合物(β-sitosterol δ stigmasterol),7,8-二甲氧基香豆粗(7,8-dimethoxy-coumarin),6,7-二甲氧基香豆精(6,7-dimethoxycoumarin)即蒿属香豆精(scoparone),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8,4-二羟基-3,7,2-三甲氧基黄酮(8,4-dihydroxy-3,7,2-trimethoxyflavone),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3,5-di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桂皮酸(cinnamic acid),对-甲氧基苯甲酸(p-methoxybezene carboxyl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2],脱肠草素(herniarin),东莨菪素(scopoletin),6-8-二甲氧基香豆粗(6,8-dimethoxy-coumarin,isofraxidin)[3],茵陈二块酮(capillin),茵陈素(capillarin)[4],芹菜素-7-O-葡萄糖甙(apigenin-7-O-glucoside),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5]。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残根、洗净。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全草的乙醇或丙酮的提取物有抗红色毛癣菌的作用(体外)。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配牛蒡子:通泄解毒,散结消肿;配菊花:清热解毒。
药性 味苦;微甘;性凉
归经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
功效分类 解表药
主治 夏季感冒肺结核潮热;咯血;小儿疳热;衄血;便血崩漏带下黄疸型肝炎;丹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
用药禁忌 体弱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名医别录》:充肌肤,益气,令人暴肥。
2.《本草纲目》:擂汁服,治阴肿。
3.《医林纂要》:治口疮,除疳,去虫。
4.《分类草药性》:治伤寒结胸,热症发狂,补五痨七伤,治疮,酒毒,下血。
5.《陆川本草》:驱风发散,解表退热。治感冒身热头痛
6.《江西民间草药》:小儿食积痞块发热
7.《四川中药志》:能清血热、肝热,退潮热。治咳嗽,大小便不通。
考证 出自《名医别录》。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Herba Artemisiae Japonic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Artemisia japonica Thunb.
科属分类 菊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牡蒿醇
牡蒿根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