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有毒中药古籍文献 > 正文
附子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异名
释名 母为乌头,附生者为附子,连生者为侧子,细长者为天雄,两岐者为乌喙。五物同出异名
产地
生境
性味 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
归经
药物形态
品种考证 附子以西川彰明赤水产者为最
养殖栽培
采收
加工
鉴别
贮藏
炮制 水浸,面裹煨,令发坼,乘热切片,炒黄,去火毒用。又法,甘草二钱,盐水、汁、童便各半盏,煮熟用(今人用黑豆煮亦佳)。
质量鉴定 皮黑体圆、底平八角、重一两以上者良(或云二两者更胜,然难得)
主治 治三阴伤寒,中寒中风,气厥痰厥,咳逆(风寒)呕哕(胃寒),膈噎,,脾泄(命火不足),冷痢寒泻,霍乱转筋(脾虚,寒客中焦为霍乱。寒客下焦肝肾为转筋。热霍乱者禁用),拘挛风痹,症瘕积聚,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小儿慢惊,痘疮灰白,疽不敛,一切沉寒痼冷之证(经曰:阴盛主内寒,阳虚生外寒)。助阳退阴,杀邪辟鬼(本草未载),通经堕胎
功用 大燥,回阳,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能引补气药以复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同干姜桂枝,温经散寒发汗),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生用发散,熟用峻补
用法
用量
毒副作用
临证应用
配伍应用
配伍禁忌 贝母半夏、栝蒌、白芨白蔹
妊娠禁忌
食忌
使用注意
附方
医案
药用机理
全文 附子
大燥,回阳,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同干姜、桂枝,温经散寒发汗),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能引火下行,亦有津调贴足心者。入八味丸内,亦从地黄等补阴)。
治三阴伤寒(吴绶曰:附子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中寒夹阴,身虽大热,而脉沉细者;或厥阴腹痛,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若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东垣治阴盛格阳,伤寒面赤目赤,烦渴引饮,脉七八至。但按之则散,用姜附汤加人参,投半斤,得汗而愈,此神圣之妙也),中寒中风(卒中曰中,渐伤曰伤。轻为感冒,重则为伤,又重则为中),气厥痰厥(虚寒而厥者宜之。如伤寒阳盛格阴,身冷脉伏,热厥似寒者,误投立毙,宜承气、白虎等汤),咳逆(风寒)呕哕(胃寒),膈噎(膈噎,多由气血虚、胃冷、胃槁而成。饮可下而食不可下,槁在吸门,喉间之厌会也。食下胃脘痛,须臾吐出,槁在贲门,胃之上口也,此上焦,名噎。食下良久吐出,槁在幽门,胃之下口也,此中焦,名膈。朝食暮吐,槁在阑门,大、小肠下口也,此下焦,名反胃。又有痰饮、食积、瘀血壅塞胃口者。如寒痰胃冷,则宜姜、附、参、术;胃槁者,当滋润,宜四物牛羊乳,血瘀者加韭汁。当与韭汁、牛乳条参看论治),脾泄(命火不足),冷痢寒泻,霍乱转筋(脾虚,寒客中焦为霍乱。寒客下焦肝肾为转筋。热霍乱者禁用),拘挛风痹,症瘕积聚,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小儿慢惊,痘疮灰白,痈疽不敛,一切沉寒痼冷之证(经曰:阴盛主内寒,阳虚生外寒)。助阳退阴,杀邪辟鬼(本草未载),通经堕胎(凡阴证用姜、附药,宜冷服,热因寒用也。盖阴寒在下,虚阳上浮。治之以寒,则阴益盛,治之以热,则拒格不纳。用热药冷饮,下嗌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情且不违,而致大益,此反治之妙也。又有寒药热饮治热证者,此寒因热用,义亦相同也。经曰: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如用寒治热,用热治寒,此正治也。或以寒治寒,以热治热,此反治也。经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盖借寒药、热药为反佐,以作向导也,亦曰从治。王好古曰:用附子以补火,必防涸水。如阴虚之人,久服补阳之药,则虚阳益炽,真阴愈耗,精血日枯,而气无所附丽,遂成不救者多矣)。
母为乌头,附生者为附子,连生者为侧子,细长者为天雄,两岐者为乌喙。五物同出异名。
附子以西川彰明赤水产者为最,皮黑体圆、底平八角、重一两以上者良(或云二两者更胜,然难得)。生用发散,熟用峻补(赵嗣真曰: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四逆汤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其旨微矣。丹溪曰:乌附行经,仲景八味丸用为少阴向导,后世因以为补药,误矣!附子走而不守,取其健悍走下,以行地黄之滞耳。相习用为风及补药,杀人多矣。昂按:附子味甘气热,峻补元阳。阳微欲绝者、回生起死,非此不为功,故仲景四逆、真武、白通诸汤多用之。其有功于生民甚大,况古人日用常方,用之最多,本非禁剂。丹溪乃仅以为行经之药,而云用作补药多致杀人,言亦过矣。盖丹溪法重滋阴,故每訾阳药,亦其偏也。王节斋曰:气虚用四君子汤,血虚用四物汤,虚甚者俱宜加熟附。盖四君、四物,皆平和宽缓之剂,须得附子健悍之性行之,方能成功。附子热药,本不可轻用,但当病,则虽暑热时月,亦可用也)。水浸,面裹煨,令发坼,乘热切片,炒黄,去火毒用。又法,甘草二钱,盐水、姜汁、童便各半盏,煮熟用(今人用黑豆煮亦佳)。畏人参、黄芪、甘草、防风犀角绿豆、童便。反贝母、半夏、栝蒌、白芨、白蔹。中其毒者,黄连、犀角、甘草煎汤解之,黄土水亦可解。
乌头功同附子而稍缓。附子性重峻,温脾逐寒;乌头性轻疏,温脾逐风。寒疾宜附子,风疾宜乌头。
乌附尖吐风痰,治癫痫,取其锋锐,直达病所(丹溪治许白云,屡用瓜蒂栀子苦参芦等剂,吐之不透。后用附子尖和浆水与之,始得大吐胶痰数碗)。
天雄补下焦命门阳虚(寇宗奭、张元素皆曰补上焦。丹溪曰:可为下部之佐。时珍曰:其尖皆向下生,故下行。然补下乃所以盖上也,若上焦阳虚,则属心、肺之分,当用参、芪,不当用雄、附矣),治风寒湿痹,为风家主药,发汗又能止阴汗。
侧子散侧旁生,宜于发散四肢,充达皮毛,治手足风湿诸痹。
语义
相关文章
桂茸固本丸
天麻丸
麝香暖脐膏
关节镇痛膏
散风活络丸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