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直肠膨出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rectocele
拚音 ZHICHANGPENGCHU
别名 阴道后壁膨出,中医:便秘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肛肠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肠膨出又称阴道后壁膨出,是指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松弛。其特点是出口处有梗阻因素存在。而这些梗阻因素仅在排便时才明显,安静状态下无明显异常。临床症状以排便困难,肛门有梗阻感和排空不全感,部分病人伴有便血,肛门疼痛等表现。临床分为低位、中位、高位三型。
中医释名 引起便秘的疾病很多,直肠膨出是其中之一。便秘即便质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这些与本病的临床表现颇为一致。
西医病因 由于老人组织松弛,排便习惯不良,多产妇会阴部松弛,子宫后倾致使直肠角发生改变。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本病多见于女性,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有的男性行前列腺切除术后亦可发生。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便秘致腹压增高,压力向阴道方向而不是向肛门,使直肠前壁向阴道突出,粪块积存于前突部位而造成梗阻。
中医病机 本病的形成,多由肠胃受病,或燥热内结,或因气滞不行,或因气虚传导无力,或血虚肠道干涩,以及阴寒凝结等,导致各种不同性质的便秘。本病的病理性质总属虚实挟杂。初起多为实证或虚实兼夹,可随时因肠胃病机变化,主要表现在虚实,气血,阴阳之间的转化。
病理
病理生理 由于分娩,使肛提肌的耻尾部分分离及骨盆底筋膜松弛撕裂,直肠前壁及阴道后壁失去支持,直肠向阴道后壁逐渐膨出,可单独存在,或与子宫脱垂膀胱膨出同时存在。直肠膨出的轻重分度同膀胱膨出(见“膀胱膨出”条)。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总属虚实挟杂,本虚标实。首当辨明虚实,是虚是实,还是虚实挟杂。一般病程短,病情轻浅者,多属实;体质弱,病程长,多属虚;但虚实挟杂多见。因此,进一步辨明属何脏、何腑、在气、在血是十分重要的。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引起的一个病症,但在整个病变过程中,与各脏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按其病因病机,本病可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等。
1.胃肠燥热:
证候:大便于结,数日一行,排便困难,小便短赤,伴心烦急燥,或兼发热,口干口臭,腹胀腹痛。舌红苔黄,脉数或弦数。
辨析:①辨证:本证见于直肠前突各型,以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小便短赤,口干、口臭,舌红苔黄为辨证要点。为热结胃肠之象,属实证。②病机:胃肠郁热或高热退后余热未净,肺中燥热下迫大肠,耗伤大便中津液而便秘。故排便困难,小便短赤,口干口臭,心烦急躁。舌红苔黄,均为胃肠郁热之象。
2.气机阻滞:
证候: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胸闷胁胀,嗳气频作,心烦易怒。舌稍红,苔薄白稍腻,脉弦。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胸闷胁胀,嗳气频作,脉弦为辨证要点。气血阻滞,常兼有血瘀,痰湿停聚,应注意观察,可根据舌脉辨析之。②病机:忧伤思虑过度,或郁怒伤肝,或久坐少动,以致气机郁滞,肝气失疏,不能宣达,通降失常,传导失职,导致津液不布,肠道失润,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故大便干燥,排便困难,肝气失疏,则胸闷胁胀,嗳气频作,心烦易怒,舌稍红,苔薄白。脉弦为气机阻滞之象。
3.气血亏虚、阴津不足:
证候:大便干燥难以排出,心悸气短,面色HUANG白,头晕目眩,周身倦怠,五心烦热,两目干涩。舌淡尖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数或沉细。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大便干结,心悸气短,头晕目眩,五心烦热,两目干涩,舌淡尖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诸劳虚损,损伤气血津液,气虚脾不健运,血亏阴虚,津液不足,致使诸脏失于濡养。津亏无以润泽肠道,气虚无力推动肠中糟粕排出,故大便干结,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HUANG白,五心烦热,两目干涩,舌淡尖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数或沉细均为气虚血亏,阴津不足之象。
4.阳虚寒凝:
证候:大便干结,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口淡不渴,手足不温,面色青白,腰膝无力,腰背冷重。舌淡苔白,脉沉迟。
辨析:①辨证:本证因素体阳虚,或用苦寒峻下之品耗伤真阳,或年老阳衰,或大病初愈,真阳受损,造成肾阳衰弱。以大便干结,形寒伯冷,手足不温,腰背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肾阳虚,阴寒凝滞,与肠内糟粕相结,放大便干结不行。温照无权,则形寒怕冷,小便清长,口淡不渴,手足不温,面色青白,真阳损伤,则腰膝无力,腰背冷重,舌淡苔白,脉沉迟均为阳虚寒凝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本病的诊断比较明确,可参照以下标准。
一、临床诊断:
1.临床表现:患者有便秘病史,临床有排便困难,肛门处梗阻感,部分患者需用手协助排便。
2.指诊:在直肠前壁可扪及向阴道突出的凹陷。
3.X线排粪造影:可显示出直肠前突的宽度和深度。结肠运输试验排除结肠疾病。4
.肛门直肠内压测定:显示直肠内压上升,肛管反射收缩压上升。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有便秘病史,特别是中老年,多产妇,子宫后位的患者。
症状
体征 (一)症状:轻度直肠膨出无症状,中、重度者有阴部下坠感,腰酸,大便困难等。
1.便秘:便秘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因素。
2.排便困难:是由于粪块积存于前突内而造成梗阻,出现排便困难。
3.肛门下坠:劳累和下蹲时症状加重。
(二)体征:指诊可查及直肠前突。
(三)临床分期:根据直肠向阴道突起的深度分三度。轻度:深度在0.6~1.5cm。中度:深度在1.6~3cm。深度:深度超过3cm。
体检 直肠指诊是发现直肠前突的主要诊断手段,手指在肛管上端直肠前壁可扪及向阴道突出的凹陷。
电诊断
影像诊断 钡灌肠造影:排粪造影可显示直肠前突的宽度和深度。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巨结肠综合症:临床上有顽固的便秘,腹胀等不全梗阻的症状,通过X线钡造影,病理和结肠镜检查即可确诊。婴幼儿多见。
2.肛门、直肠狭窄:有排便困难及梗阻症状,通过指诊或乙状结肠镜检查,X线钡造影就可明确诊断。
3. 阴道疝:发生于已切除子宫的妇女,阴道壁全部呈袋状脱垂,在其中可以触到肠曲。
4. 肠膨出:部位稍高,而阴道壁并不脱垂。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轻度直肠膨出不需治疗。中、重度膨出有明显症状者需作手术治疗。
1.直肠内切开修补术:这种术式是临床常用、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并可切除脱垂的直肠粘膜。指征是盆底平面正上方的直肠突出,无生殖器官或膀胱脱垂,需用手帮助排便的轻度突出和伴有明显直肠内脱垂的直肠膨出患者。(1)Senapayan法:牵开肛管显露直肠前壁,在齿线上方约1cm横行切开直肠粘膜,牵起切口上缘粘膜,在粘膜下向上分离到距肛门缘8~10cm,并向两侧分离。在直肠前壁穿入几条横行手术线,缝线穿过直肠肌层,深入直肠阴道隔,但不可穿透阴道粘膜,缝线距离0.5cm。结扎缝线后重建坚固的直肠前壁。再切除直肠粘膜至少纵长6cm,最后横行缝合粘膜切口,直肠内不放压迫敷料。
(2)Khubchandani法:沿齿线横行做一长1.5~2cm切口,在切口两端向上各开一长约7cm长的纵切口,使其呈底宽的粘膜和肌层瓣。向上分离到直肠阴道隔薄弱处上方。先间断横行缝合3~4针,纵行折叠松弛的直肠阴道隔,再垂直缝合3~4针,缩短直肠的前壁。切除多余的粘膜,并将粘膜瓣与齿线缝合。最后缝合两侧纵形切口。
(3)Sehapayak法:在齿线上方直肠前壁正中线上做一长5~6cm纵行切口,切口深到粘膜下层,显露直肠阴道隔,并向两侧沿粘膜下层游离1~2cm。游离时助手将左食指伸入阴道引导,有压迫止血作用和避免缝合时针刺伤阴道粘膜,用铬制肠线缝合两侧肛提肌边缘各3~5针,修补直肠阴道隔,最后缝合粘膜切口。
2. 直肠内闭式缝合术:适用于无其它病变的直肠膨出。扩张肛管,将直肠前壁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牵起拉紧,由齿线上方向上到耻骨接连处,连续纵行锁扣缝合,使粘膜坏死脱落,形成一狭窄伤口以瘢痕修复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治疗 本证为大便排出困难之证,故以通便为其治疗大法,但通便当辨虚实、寒热。攻邪以清热通下、顺气导滞为主,滋补以滋阴养血,温补肾阳为要,不可皆用硝黄之类。
一、辨证选方:
1.胃肠燥热:
治法:清热通下。方药:脾约麻子仁丸加减。大黄5克,火麻仁12克,杏仁10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厚朴12克。若大便干结而坚硬者,可加芒硝;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加生地玄参麦冬;便后出血者,加槐花地榆;兼心烦易怒,目赤耳鸣者,加芦荟朱砂;兼咳嗽,痰多而黄稠者,加黄芩瓜蒌,桑白皮
2.气机阻滞:
治法:顺气导滞。方药:六磨汤加减。台乌药10克,广木香7克,沉香7克,枳壳10克,大黄5克,槟榔12克。若口苦,咽干者,加芦荟,朱砂;两胁刺痛者,加仁,红花元胡;痰涎壅盛者,加皂荚半夏白芥子;恶心嗳气者,加半夏,代赭石;口干口渴阴伤者,加玄参,天冬,麦冬;气虚者,少量加生黄芪;腹胀攻痛者,加青皮莱菔子,茴香
3.气虚血亏,阴津不足:
治法:滋阴养血,益气通便。方药:四物汤增液汤化裁。全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黄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生黄芪15克,火麻仁12克,木香7克,川芎10克,柏子仁12克。若气虚甚,食后腹胀,下肢酸沉者,加党参砂仁白蔻苍术;痰多者,加川贝母、白芥子;血虚甚,咽干心烦,舌光剥脱者,可重用黄芪、当归;阴虚甚,兼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者,加知母黄柏;两目干涩,心悸心慌者,重用当归、白芍;失眠者,加夜交藤枣仁
4,阳虚寒凝:
治法:温阳散寒通便。方药:济川煎加减。苁蓉12克,当归15克,淮牛膝7克,枳壳5克,泽泻7克,升麻3克,仙灵脾12克。若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胀,腹满者,加台乌;大便干硬者,可酌加芒硝;湿盛者,加茯苓、草蔻;腰膝无力、畏寒甚者,可配合服用金匮肾气丸,若阳寒甚者,可配合服用半硫丸(《和剂局方》)。
二、专方验方:
1.提盆散《杂病源流犀烛》草乌为极细末,葱白1根,与草乌末纳肛即通。
2.生大黄泡水:取生大黄6克,开水泡服。
3.番泻叶3~6克,开水泡服。
4.草决明子炒研末,每次5~10克,开水冲服。
5.菠菜取自然汁饮之。
6.苏麻粥:麻子仁,苏子,二味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
7. 大黄30克,巴豆15克为末,葱白十根,酒曲和成饼,加密香0.9克,贴脐上,布护火烫,觉腹中响甚去之。
中药 1.新清宁片:每次5片,临睡前服,可连续服用。本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疲,缓下。用于内结实热便秘。
2.复方芦荟胶囊:每次1~2粒,每日1~2次。本方清热润肠,调肝益肾,宁心安神,用于习惯性便秘,大便燥结或因大便数日不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
3.麻仁润肠丸:每丸重6克,每次1~2丸,每日2次。本方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4.麻仁滋脾丸:每丸重6克,每次1~2丸,每日2次。本方润肠通便,用于大肠燥热引起腹部胀满,大便秘结。
针灸 1、体针:取穴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冷秘加艾灸,热秘可加针刺合谷,曲池,气秘加针刺中院,行间,气血虚弱加针脾俞,胃俞,冷秘亦可加灸神阙,气海。每周3次,6~12次为一疗程。
2.耳穴疗法:王不留行籽耳穴压丸,取穴:大肠、角窝、直肠。热秘加耳尖点刺放血,气秘加脾、心,冷秘加脾、胃。每次选3~4穴,双耳轮换,每周1次,3周一疗程。休息壹周,再行第二疗程。
3.穴位注射法:取穴:咳肛穴(尺泽下2厘米处,为经验穴,能治疗疮,便秘与咳嗽,故名咳肛穴)、神门。每穴注射生理盐水,咳肛穴3~5毫升,神门穴0.5~1毫升,隔天注射1次,4次为一疗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直肠膨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是近年来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西医强调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是后遗症和并发症也是不可避免的。中药毒付作用小,重在整体调整,攻补兼施,作用缓慢而持久,可长期服用。如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有效的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一、手术前后的中药治疗:引起直肠膨出的重要因素,是大便干燥。手术前用中药,益气健脾,清热通下等调理,如党参,生白术,生地,麻仁,大黄,枳实,黄连等。术后继续服中药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以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复发。可酌情选用麻仁润肠丸,六磨汤加减。
二、无手术指征的中药治疗:对轻度的直肠膨出,无明显手术指征的病人的保守治疗,西医没有一个可供连续长期服用的药剂,中医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治疗方法,如针灸、贴敷、按摩等。但主要还是通过中药进行整体调整,针对病人病情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过程,正确的实施辨证施治,调节病人的排便规律,引导病人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李东坦在《试效方·大便结燥论》中曾指出:"若不究其源,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有复下复结、极则以至导下而不能通者,遂成不救之症,可不慎哉!"李梃在《医学入门·大便燥结》中还告戒医者:"凡属老人、虚人、阴脏人及产后,病后,多汗后,或小水过多,或亡血失血,大吐大泻后,多有病为燥结者,皆须详察虚实,不可轻用芒硝、大黄等剂。虽今日暂得通快,而虚其虚,以致根本日竭,明日之结,必将更甚,愈无可用之药矣"。所以本病的治疗,必须审其证,而施以治法,若不辨何证,泛用通下法,虽求一时之快,致使便秘反复不愈,真可谓"愈无可用之药矣"。
相关文章
 下午三点钟的时候,脚开始出汗?
 拨云散(《眼科龙木集》。)
 拔毒膏
 "冬病夏治" 天灸7月10日开始
 黄龙丸(《准绳·幼科》卷八引《聚宝方》。
 胃下垂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