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中耳癌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ancer of middle ear
拚音 ZHONGERAI
别名 中医:耳菌,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耳科疾病,耳鼻咽喉肿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中耳癌指多源于中耳上皮,亦可继发于外耳道、鼻咽、颅底或腮腺等处的癌瘤,极易向外耳道和乳突生长。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癌的诱发因素之一。中耳癌病人有长期化脓性中耳炎病史者约占70/~80%。由于中耳长期感染,导致鼓室内所含氧和二氧化碳比例失调,血液循环和营养发生障碍,可促使中耳腔的上皮演变成分泌上皮型或多层鳞状上皮型。
中医病因 本病的发生,多缘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刺激,亦与肝经火毒密切相关。肝胆经脉由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不愈,邪毒滞留,日久引动肝胆火热循经上壅,火热脓毒互结.蒸灼耳窍,发为癌肿。
季节
地区
人群 发病年龄多见于40~60岁的成年人。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中耳癌很少见,发病率占总人口的0.6/10万~4/10万。据国内的门诊统计发病率在1:1324~1:40000。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06%,占耳部肿瘤的1.50%。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中耳癌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腺癌,基底细胞癌少见。 中耳癌的组织来源①起源于外耳道后壁深部。②起源于外耳道侵入中耳的上皮,③慢性炎症刺激中耳上皮比生。中耳癌发展缓慢,具有向周围侵袭的特点。主要循中耳乳突侵入颅内,浸润脑膜,也可达颞颌关节、岩尖、耳神经管、迷路、颈静脉球、颈内动脉,甚至侵及咽鼓管、鼻咽、斜坡和颞下窝等。可转移至耳后、腮腺、颌下腺和颈深上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约10.9%~14%,出现较晚。很少有血循转移。远隔器官转移率较其它头颈部恶性肿瘤低,仅3%左右。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火热脓毒蒸灼耳窍
证候:耳流脓液或脓血,量多恶臭,耳内及同侧头面部疼痛,逐渐加重,伴耳鸣,听力减退,眩晕,或见口眼喎斜,张口疼痛困难。检查见外耳道深部及中耳腔有肉芽或息肉样新生物,质脆易出血,颈及耳下淋巴结肿大。X线摄片及CT扫描可见鼓室周围及乳突骨质破坏,病理检查报告为鳞状细胞癌。
辨析:①辨证:以耳内疼痛,流脓血,检查见外耳道深部及中耳腔有新生物,组织活检查为鳞状细胞癌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脓耳脓毒久羁,引动肝胆火热上壅,火毒互结,发为癌肿,故见耳内有新生物。耳流脓液或带血,量多恶臭。火毒炽盛,气血壅滞不通,故耳内及头面部疼痛,耳鸣耳聋,眩晕。火毒流注走窜,故见颈及耳下淋巴结肿大。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诊断主要靠活组织检查,颞骨颅底x线片应列为常规检查,可初步明确肿瘤范围。CT和MRT能更清晰判明肿瘤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对制订治疗方案十分有益。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一、症状
1.耳漏:自外耳道流出稀薄水样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有恶臭味。常为早期症状。2.耳痛:早期多为胀痛,稍晚则感耳深部刺痛或跳痛,夜间加重。常向面部,颞部,乳突区及枕部和颈部放射。后期疼痛转为持续而剧烈。
3.耳聋:发病早期为传导性耳聋,因常伴化脓性中耳炎而被忽视。后期病变侵犯内耳可出现混合性耳聋
。4.面瘫:肿瘤侵犯面神经可至周围性面瘫,常为晚朗症状。若病变起于鼓隐窝或鼓岬处则面瘫可出现在早期。
5.眩晕:较少见,系病变累及内耳所至,多发生于晚期
。6.其它颅神经受损:病变晚期可累及Ⅴ、Ⅵ、、Ⅹ、ⅩⅡ、颅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如复视,吞咽困难,软腭麻痹,声音嘶哑,伸舌偏斜等。
7.张口困难:由于病变向周围扩展侵及颞颌关节、翼肌和三叉神经可表现出张口困难。
体检 1.外耳道深部或鼓室内可见灰白色,红色肉芽或息肉样组织。擦拭或碰触时质脆易出血。中耳结构(鼓膜、听骨涟)完全破坏。 2.病变侵蚀。破坏乳突外侧骨壁可出现耳后软组织肿胀。如果穿破皮肤时可形成耳后瘘管。 3.可观察到患侧周围性面瘫及其它颅神经受损的表现。 4.晚期可在耳周或上颈部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电诊断
影像诊断 通过中耳乳突X线平片、体层片和CT扫描等检查方法进一步显示中耳乳突区和颅底岩蝶区骨质破坏的情况。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病理诊断方法是本病的确诊方法,并且可依其病理类型来选择治疗方案。对中年以上病人,中耳炎久治不愈,伴耳痛、眩晕、面瘫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尽草取活检确定诊断。因中耳炎行乳突手术时,如发现可疑组织应在手术中取组织送冰冻或常现病理切片俭查。中耳或外耳道深部的肉芽组织摘除后很快复发时应反复活检以免漏诊。
西医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中耳结核梅毒、颞乳突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以及鼻咽癌向中耳扩展者鉴别。还应注意与外耳道癌相区别。有时中耳癌的原发部位常难确定,有一部分实为外耳道癌侵入中耳乳突区。由于在解剖上外耳道、中耳腔、乳突及颞骨的其它部分相毗邻,关系密切。晚期癌肿体积较大时,可同时累及上述几个部位而难以准确判定其原发部位,故常被称为中耳乳突癌,外耳道中耳癌,中耳颞骨癌。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尽管中耳癌的综合治疗使其生存率有所提高,但许多患者仍预后不佳。其预后不佳的因素有:①中耳癌缺少特有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困难。②手术时见到肿瘤的范围较木前估计的范围要广泛。③中耳结构复杂,肿瘤向上可侵犯颅中窝或颅后窝的硬脑膜,向后侵犯颈静脉孔,向前侵犯咽鼓管,向内侵犯内耳及岩尖,向外可累及外耳道、腮腺和颞颌关节。①可发生颈部的淋巴结转移。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综合治疗:
中耳癌的放射治疗应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因癌肿常侵及咽鼓管和颅底,故放疗可作为术前常规。放射野应包括颞骨及其岩部和颈深上部的淋巴结。设耳前,耳后野进行照射,肿瘤剂量可达50~60GY,放疗后4~6周手术。亦可先手术治疗,拆线后尽早进行放射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综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54.%~76.1%。化疗只用于病变广泛不能手术切除或复发者的姑息治疗。
二、手术方法
1.扩大乳突凿开术:适于病变仅局限于中耳乳突内的早期患者,术中可能保留面神经的功能。手术有利于术后放疗中的引流,提高瘤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2.颞骨次全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外耳道、颞颌关节、孔突、颞骨鳞部和岩骨的外2/3部分,仅保留内听道及颈内动脉管以内部分。该手术适于病变累及骨性外耳道、中耳腔和乳突局部以及年老体弱者。
3.颞骨全切除术:适于中耳癌虽已至晚期但无颅内和远处转移,癌灶侵犯岩尖但未超过蝶岩缝,未累及颈内动脉管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但尚未广范粘连固定者,可同期进行根治性颈淋巴结廓清术。肿瘤累及邻近组织或累及硬脑膜可一并切除。
手术并发症:
1.术中出血:以静脉出血为主,术中可用明胶海绵压迫或颞肌块填塞。
2.切除受累的硬脑膜可出现脑脊液漏,可取筋膜组织来修补硬脑膜。
3.面瘫:术中可行神经吻合术使部分面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注意预防角膜溃疡。可作患侧面部筋膜悬吊术。
4.术后发生脑膜炎,脑水肿较常见,术后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静脉注射脱水剂防止脑水肿发生。
5.手术时若损伤内耳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火热脓毒蒸灼耳窍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散结。
方药:柴胡清肝汤(《外科正宗》)加减。柴胡10g,生地20g,赤芍10g,黄芩10g,栀子10g连翘10g,当归10g,三棱10g,山慈菇15g,蜈蚣10g,露蜂房8g,灸甘草6g。
二、其他疗法
1.枯轻散吹耳: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重楼酊滴耳: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手术切除:应及早进行。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5个月男,腹泻,有炎症。
 百合饮(《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中国童蒙教育(小学教育)的真正出路在恢复私
 眼科其他病(近视病)
 踝部骨折
 肝主筋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