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肺吸虫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paragonimiasis
拚音 FEIXICHONGBING
别名 肺并殖吸虫病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寄生虫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Paragonimu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地方性寄生虫病。临床症状因虫种种别、寄生部位等而异,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及幼虫移行症。入因生食或半生食合并殖吸虫活囊蚴的溪或喇蛄而感染。多种肉食动物如猪、犬等以及野生动物如虎、、狼等也能自然感染,故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中医释名 以咳嗽、胸痛、咯铁锈色痰,大便或痰中检查有肺吸虫卵等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西医病因 世界上已知有30余种并殖吸虫,中国已发现有6种能使人致病,其中以卫氏和斯氏(四川)并殖吸虫分布地区较广,是主要的致病虫种。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中国已知有20余个省、市、区有人体肺吸虫病例报告,其中以浙江、台湾、福建、安徽、四川、辽宁、黑龙江、吉林及河南省流行较重。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人吞食含活囊蚴的溪蟹或喇蛄后囊蚴在小肠内脱囊,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产生广泛的腹部炎症和粘连,幼虫可在腹腔内发育成熟,但多数幼虫经肝脏表面和前腹壁间又穿过横膈进入胸腔。引起胸膜纤维素性炎症及粘连,然后钻人肺部形成囊肿,并发育成熟产卵。一个囊内一般仅有一条成虫,个别可有2—3条。囊肿间可有隧道相通。囊肿破入支气管可引起咯血,血痰常呈烂样,含有大量虫卵。肺内的成虫或童虫也可窜至纵隔,向上移行,沿颈内动脉周围经破裂孔入颅腔,也可向后腹壁穿行侵入腰大肌和深层背肌,穿过附近的椎间孔进入脊髓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或脊髓,形成囊肿,压迫脊髓,引起相应症状。
中医病机 肺(吸)虫病是因进食含有肺(吸)虫幼虫的生石蟹蟛蜞等之后,虫毒蕴结肺络等处。
病理
病理生理 人并非四川并殖吸虫的适宜宿主,童虫在体内一般不能发育成熟,而是到处游窜,破坏宿主组织,引起坏死和过敏性炎症反应,其所引起的全身症状较卫氏并殖吸虫者为显著;肝脏受侵犯者亦较多见,呈出血性坏死灶,以后可形成嗜酸性脓肿。虫体在肺或脑部所引起的病变与肝脏者基本相同,有时可见童虫,脓肿间有隧道互相沟通。虫体在皮下窜行时可引起皮下结节或包块,其基本病变为嗜酸性脓肿;胸腔积液亦较卫氏肺吸虫病常见,肺部病变、咯血等则不常见,痰虫卵阴性。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肺吸虫病诊断标准:
1.生食或半烤熟食溪蟹及蝲蛄史。
2.常见咳嗽和咳痰,可有反复咯血。铁锈色或棕褐色果样痰中常可找到肺吸虫卵。
3.血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4.X线检查:肺部有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浸润阴影。多房性囊样阴影是本病的X线特征。
5.皮内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皮下或肌肉结节活检,可见幼虫、成虫或虫卵。
西医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 ①流行病学资料:居住或去过本病流行区,有生食或半生食溪蟹或喇蛄史或饮过生溪水史等有诊断参考价值。②临床特点:早期有腹痛腹泻,继而畏寒、发热、胸痛、干咳,典型病人咯铁锈色痰,或伴胸腔积液,或有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等应考虑为本病。如出现头痛呕吐癫痫则考虑为脑型肺吸虫病。⑦实验室检查:痰、粪及各种体液中查到虫卵可以确诊。但四川肺吸虫病和脑型肺吸虫病痰检多阴性,此时血清免疫学检查有重要诊断价值。皮内试验与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可有交叉反应。琼脂凝胶扩散、对流免疫电泳、间接血凝试验、免疫荧光去抗体检测等均为中度敏感。目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者当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测定。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抗体)检测循环抗原、免疫酶染色和免疫印斑技术等为较新的检测方法。④活组织检查:皮下结节或包块病理检查可查见虫卵、童虫或成虫,但四川肺吸虫病所致的皮下包块中,仅部分病人可查见童虫,而从未发现成虫和虫卵。③X线检查:对胸肺型肺吸虫病胸部摄片可呈特殊阴影,对脑(脊髓)型病人病变性质和部位的确定有一定帮助。CT检测有重要价值。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不到1月,长者可在1年以上,多数为3—6月。
1.有食生或半生蟹类、蟛蜞史,或饮用生溪水史。
2.初起畏寒,发热,头晕,纳差,腹痛,腹泻,2~3周后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咯痰,晨起较剧,常痰中带血,如铁锈色样,偶尔咯大量鲜血。
3。若虫毒侵肝,可致肝肿大;上侵于脑,可致头痛,呕吐,痫病发作,或失语、偏瘫、痴呆等。
4.腹部、胸背部或腹股沟、大腿等处,可扪及皮下包块或结节,小如黄豆、核桃、大如鸡蛋。
全身症状有低热(四川肺吸虫病患者可较著)、食欲减退、消瘦、盗汗荨麻疹等。
呼吸系统症状(胸、肺型):卫氏肺吸虫病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咯痰咯血,典型者痰呈棕褐色。常伴胸痛。重者早期有胸腔积液。四川肺吸虫病患者仅少数痰中偶有血丝。X线检查肺部变化可因病程早晚而不同。呈直径1—2cm(大至5cm)大小的云雾状,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圆形或椭圆形浸润阴影,结节,或团块阴影(单房或多房)直至纤维瘢痕与胸膜增厚等不同变化。四川肺吸虫病患者胸腔积液较多见,其中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
腹部症状(腹型):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腹泻,次为恶心、呕吐,在疾病早期较多见。体征以下腹或右下腹局限性压痛为多见。四川肺吸虫病患者早期有腹部症状,由于幼虫侵入肝脏者较多,肝脏损害也较严重,临床上有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神经系统症状(脑、脊髓型):脑型以头痛、颅内压增高症状、癫痫发作等较为多见。脊髓型肺吸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脊髓受压部位以下的运动障碍,早期下肢无力、麻木或刺痛、大小便失禁等横截性脊髓炎症状,多逐渐加重,最后发生瘫痪。脑脊液检查可见嗜酸粒细胞与蛋白含量轻度增加。颅骨平片、脊髓造影、颅脑CT等对病变的定性和定位有重要意义。
皮下结节或包块:以腹部、胸部、腋窝等处较多见,结节多在皮下深部肌肉,触诊时可扪及。卫氏肺吸虫病患者22%有皮下结节;四川肺吸虫病患者50%—80%有之,且呈游走性。病理检查为嗜酸性肉芽肿,可找到虫体,虫体离去后,遗留小纤维块。
少数病人可出现心包积液,眼部损害(四川并殖吸虫引起者较多),泌尿生殖系如精索、阴囊、睾丸或附睾等可有肿块及局部疼痛。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有时X线检查发现病变而无明显症状。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检查:初起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普遍增高,血沉加速。痰液中可见嗜酸性细胞,夏科一雷登结晶与虫卵。粪便中亦可找到虫卵,皮下结节活检可见嗜酸性肉芽肿,并可见幼虫、成虫或虫卵。免疫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皮内1:1000或1:2000成虫抗原试验均呈阳性。免疫学试验阳性。
血液 末梢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尤以四川肺吸虫病为著)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肺型肺吸虫病应与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扩张、肺肿瘤等鉴别。脑型肺吸虫病应与脑型血吸虫病、囊虫病等引起的癫痫以及脑肿瘤等相鉴别。腹型肺吸虫病应与结核性腹膜炎、慢性结肠炎、腹腔内肿瘤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粘连、肠梗阻等鉴别,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病应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1.肺痨:无皮下结节,痰培养可发现结核杆菌,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2.肺癌:年龄较大,痰液中找不到肺吸虫卵,CT扫描有助于诊断。
3.囊虫病:特别是脑囊虫病应与脑型肺(吸)虫病相鉴别。均可引起头痛、痫病、瘫痪等,均有皮下结节。活检可明确诊断,颅脑CT扫描亦可资鉴别。
4.脑瘤:无肺(吸)虫病感染史、肺部病变史,嗜酸性粒细胞不增多,病原或免疫学检查可资鉴别。
5.肝热病:多有腹胀纳差、恶心厌油、黄疸等症,肝功能损害及病原血清学标志的检测有助于诊断。
6.恶核:有发热汗多,消瘦虚衰等表现,肝脾呈进行性肿大,全血细胞尤其是白细胞减少,淋巴结、肝、脾活检有助于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肺部异常阴影消失。
2.好转:症状减轻、肺部异常阴影部分吸收。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吡喹酮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剂量为每次25mg/kg,每日3次,连服2d。治疗后半年随访,痰卵阴转率在94%以上,如用3d疗法疗效更好。治疗前原有游走性及皮下包块者治疗后均消失,不再出现。肺部浸润灶与胸水亦均消失。对脑型肺吸虫病患者应强调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并宜给予2个疗程,间隔1周。眼型肺吸虫病采用吡喹酮合并地塞米松治疗有显著疗效,治疗后视力可恢复,以两个疗程为宜。吡喹酮的副作用轻微而短暂,有头昏、头痛、胃肠道症状,偶有胸闷、心悸、早搏、呕吐等(见“血吸虫病”条)。
除吡喹酮外,阿苯达唑(丙硫咪唑)亦可用于治疗肺吸虫病,剂量为每日400mg,连用7d。对四川肺吸虫病疗效较好,对卫氏肺吸虫病则效果不肯定。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寒湿阻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晕头痛,饮食无味,腹胀腹痛)肠鸣腹泻,舌淡红苔白,脉濡数。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加减。
2。虫毒犯肺证:咳嗽,胸闷,胸痛,咯痰如脓而腥,或咯铁锈色痰,甚至咯吐鲜血。烦躁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肺化痰、杀虫止血。苇茎汤加槟榔仙鹤草等。
3.痰虫互结证:下腹部至大腿间深部肌肉可扪及指头大小结节,可相连成串,按之略有痛痒,或腹、胸、腹股沟甚至头、颈,可扪及核桃或鸭蛋大包块,边界不清,按之柔软或硬实,舌淡红苔白,脉滑。杀虫化痰、软坚散结。导痰汤合消瘰丸加槟榔、雷丸榧子等。
4.虫毒侵脑证:头痛固定不移,呕吐,反应迟钝,或痫病发作,突然昏倒,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或为偏瘫,语言謇涩等,舌淡苔白滑,脉弦滑。化痰开窍、杀虫熄风。涤痰汤加槟榔、鹤虱芜荑英、天麻等。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杀虫药可选用吡喹酮、硫双二氯酚、丙硫苯咪唑等。
2.单方验方:槟榔15g、仙鹤草芽15g、榧子10g、雷丸10g,水煎服。
护理
康复
预防 预防措施主要为加强卫生宣教,在流行区必须改变生食、酒醉食或半烤熟吃溪蟹及喇蛄以及饮用溪流生水的习惯;彻底治疗病人,调查和管理动物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到不随地吐痰和随地大便,防止虫卵入水,扑灭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和拟钉螺分布较局限,可繁殖鲶鱼或饲养家鸭吞吃第一、二中间宿主(溪蟹和喇蛄)。
历史考证 肺虫病之名出《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九虫候》:“五曰肺虫,状如蚕。”
相关文章
 脉(七)
 人参散(《伤科方书》)
 二十二、移植和移植排斥反应
 四海第八
 泥丸
 从湿热瘀论治前列腺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