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维生素K缺乏症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Vitamin K deficiency
拚音 WEISHENGSUKQUEFAZHE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代谢及营养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维生素K缺乏症(Vitamin K deficiency)是由于维生素K吸收、利用或肠道合成障碍而产生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症。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为脂溶性物质,在自然界中有两种形式存在,从植物中提取者为维生素K1,从肉、目鱼中提取的及肠道菌群合成的维生素K类为K2,人工合成的衍生物为维生素K3和K4。其基本结构为甲萘酮。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人体维生素K的来源为食物摄取,肠道细菌合成后借助胆盐从小肠吸收,随血流及淋巴液进入肝脏,为肝脏合成因于Ⅱ、、Ⅹ所必需的辅酶,当维生素K缺乏时,所合成的因子不具抗凝活性。正常人体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很少(<1mg/d),且来源很多,故很少引起缺乏。缺乏的原因:①食物中含量不足,小儿喂奶量不足或单纯吃奶糕:成人酗酒或特殊饮食失调。②肠道疾患而吸收不良,胆石症、胆道肿瘤或炎症引起胆管梗阻,胆道术后引起或胆疹使胆汁大量丧失,胰腺疾患等均可影响其吸收。③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④长期应用抗凝药物(华法林、醋硝香豆素及双香豆素)或抗癫痫药等,因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能与之竞争并与肝中的酶相结合,使肝脏缺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可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予以诊断,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延长,而凝血酶时间正常。维生素K治疗试验:给患者维生素K15-10mg,肌内或静脉注射,凝血酶原时间在24-48h内可显著改善,遗传性凝血酶原减少症除外。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维生素K轻度缺乏时可无出血现象,当凝血酶原浓度降低为正常的35%-40%时,则创口、溃疡面、刷牙时有渗血,当其依度降至正常的12%-20%时,则可有自发性出血现象,皮下出血,受压或穿刺部位有大小不等的血肿或紫斑鼻出血牙龈出血血尿或黑粪,甚至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新生儿、早产儿因肠道无菌,肝酶系统不成熟,可出现暂时性维生素K缺乏症,称之为新生儿自然出血症,于生后2-7d发病,表现胃肠道出血(呕血或黑粪),脐部、皮肤、皮下组织、阴道均可出血。新生儿后期或生后数月内,为母乳喂养小儿,由于腹泻、肝功能损害或使用抗生素等,也可发生本病,其特征性表现为颅内出血,并有相应的症状出现。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延长,而凝血酶时间正常。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对有出血可能的早产儿给维生素K1 2.5-5mg/d肌注,共2-3d。在所有维生素K制品中,K3或K4口服.K1用以肌内或静脉给药,K1作用最迅速,本身无毒性,临床使用最广泛。一般病例中可予维生素K4口服.4mg/次,每日3次。若有吸收不良者可用维生素K1 l0mg/d,肌内注射。在有大量急性出血的患者中,应立即输新鲜血液或血浆,以补给机体缺乏的凝血因子,同时给予维生素民有条件可输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1可每日静脉注射,直至出血控制为止。另应注意合成维生素K可致溶血性贫血或高胆红素血症等不良反应,故早产儿或在G-6PD缺陷高发地区,改用维生素K1为宜。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改善营养,消除引起维生素K缺乏症的各种因素,患慢性肝胆、肠道疾患或术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宜用维生素K预防量。为防止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可给孕妇在产前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治耳疾灸刺法
 桂心散(《圣惠》卷五十。)
 瘿瘤
 沈绍功 "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
 不锈钢锅熬中药
 张作舟治疗白癜风的经验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