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中医男科学教程:阳萎
来源:阳萎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成年男子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夫妇不能进行性交,称为阳萎。本病多为功能失调所致。

阳萎是一切性功能减退疾病中症情较重的一种,早泻或遗精日久不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阳萎。

辨证论治

证型 主症 次症 分析 治则 方药
肾气虚 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而不坚 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头晕健忘耳鸣失聪,短气自汗
阴茎为外肾,内肾竭、外肾无鼓舞之力故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而不坚 填肾精、益肾气 *www.med126.com加减鹿茸益精丸
*鹿角胶丸
*无比山药
命门火衰 阳萎势重,阴茎萎而不起 小便清长,夜尿频作,眩晕,耳鸣;
腰膝酸冷,肢体畏寒;舌质淡,脉沉细迟
色欲过度则伤肾,精损及阳,致命门火衰;或年事已高;或先天秉弱。物有阳则动,阳气不至则不动,故萎而软 温补命门之火 右归丸、斑龙丸、强力春宝(宝红丸)、苁蓉补肾丸龄集散
胃气虚 阳势不举,或举而不坚 胃脘不适、食后不化、形体消瘦;纳少口淡乏味,面色萎黄 阳明多气多血,主润宗筋。今阳明血气不足,无以施于宗筋,则宗筋萎 补益胃气,佐以兴阳 *参苓白术
*黄耆建中汤
*清宫八仙糕
*参耆膏
心脾亏损 性欲淡漠,阳举不坚 -心悸怔忡,食少腹胀
-易惊惕,气短乏力,便溏、纳呆
劳力、思虑过度,脾气损伤,心气血暗耗,脾运失职,致使水谷精微不能化血,血不滋脾,致心脾两虚,宗筋失养 补益心脾,佐以兴阳 *人参养容丸
*柏子养心丸
肝经湿热下注 阴茎举而不坚 -阴囊潮湿或痒,溲赤茎痛;
-急躁易怒,咽干口苦
-胁肋、少腹、睾丸痛胀
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本经留津反变为湿浊,气湿久郁化热,阻滞气机,阴器失用而发阴举不坚交媾不遂 清利肝经湿热 *龙胆泻肝丸
*当归龙荟丸
脾胃湿热 性欲淡漠,阳事不举 纳呆呕恶、口黏口甜、脘腹闷满、四肢沉重 湿热阻遏,气机失宜,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阳明气血不达宗筋,故性欲淡漠,阴纵不坚,或萎而不起 宣畅中焦,化湿清热 三仁汤黄芩滑石汤、甘露消毒饮
肝气郁结 阳萎,胸闷不舒 精神郁郁不乐、喜叹息 情志郁结,气机不舒,血不运宗筋,则宗筋失用,而成阳萎 舒通肝肾 *达郁汤加沙苑子,补骨脂
*四逆散加补骨脂、桑寄生
*逍遥丸
寒滞肝脉 阳萎势重 1.少腹胀痛,引及双侧腹股沟及睾丸遇冷加重
2.阴囊湿冷,甚则可见睾丸缩小,阴毛脱落,或睾丸、附睾肿硬冷痛
舌苔白,脉沉弦或沉迟 温经暖肝散寒 *温经汤山萸肉、九香虫
*暖肝煎加山萸肉、九香虫
*茴香橘核丸同五子补肾丸
*乌鸡白凤丸
胆虚惊恐伤胃 惊恐之后阳事不举,或每临交媾即虑前恐之鉴,遂发阳萎 1.胆祛多疑
2.日有闻声而恐,闻音而悸
3.梦有惊跳怵惕
或有舌质淡,或有脉尺弱或结代 壮胆、益肾www.med126.com/pharm/、宁神 *六味地黄丸加枣仁
*龙牡固精丸
痰瘀证

阴茎举而不坚,或坚而不持久,下肢酸软

头晕耳鸣,小腹睾丸胀痛,阴毛枯黄稀疏 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腻,寸口脉硬但力弱,或结代,跗阳脉微 活血祛瘀化痰、佐以益气补肾 *还少饮子
*血府逐瘀汤加大补元煎加苍术远志

相关文章
 ·勤斋藏书书目(中医药部.经典.内经)
 苍矾洗剂(《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保和汤(《证治宝鉴》卷六。)
 薄荷连翘方(《中医喉科学》引冰玉堂验方。
 中里巴人:地板上的锻炼四法: (小周天打通
 篇章次第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