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循行路线
- 起于大指丛毛之际
- 上循足跗上廉
- 去内踝一寸
- 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
- 上腘内廉
- 循股阴
- 入毛中
- 过阴器
- 抵www.med126.com/sanji/小复
- 挟胃属肝络胆
- 上贯膈
- 布胁肋
- 循喉咙之后
- 上入颃颡
- 连目系
- 上出额
- 与督脉会于巅
- 其支者由目系下颊里
- 环唇内
- 其支者复从肝
- 别贯膈
- 上注肺
| |
经穴
分布于足背、内踝前,胫骨内侧面,大腿内侧,前阴,胁肋部。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左右各14穴位。
穴名 | 取法 | 功能 | 主治 | 备注 |
大敦 | 在足拇趾外侧,当爪甲根部1/4处取穴 | 调肝理气、镇痉宁神 | 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少腹痛、善寐、便闭 | |
行间 | 在足背第一、二跖趾关节前,趾间缝纹端处取穴 | 平肝熄风、宁心安神 | 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呕血、呃逆、咳嗽、泄泻、嗜食、腹胀、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症、痫疾、失眠、口喎、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 荥穴 |
太冲 | 在足背第一、二跖趾关节后方凹陷中取穴 | 平肝熄风、健脾化湿 | 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疾、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下肢痿痹、足跗肿 | 输穴、原穴 |
执业兽医 中封 | 在内踝高点前方,胫骨前肌腱内侧凹陷中 | 疏肝健脾、理气消疝 | 疝气、阴茎痛、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腰痛、足冷、内踝肿痛、少腹痛、嗌干、面苍白、畏寒、五淋 | 经穴 |
蠡沟 | 在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当中 | 益肝调经,清热消肿 |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满、腰背拘急、胫部酸痛 | 络穴 |
中都 | 在内踝高点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当中取穴 | 益肝藏血、行气止痛 | 小腹痛、疝气、崩漏、恶露不尽 | 隙穴 |
膝关 | 屈膝,在胫骨内踝后下方,当阴陵泉穴后1寸处取穴 | 温经化湿、祛风消肿 | 膝膑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下肢痿痹 | |
曲泉 | 屈膝,在膝关节内侧横纹头上方,当胫骨内[骨果]之后,半膜肌、半腱肌止端之上方凹陷处取穴 | 疏肝解郁、通调前阴 | 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挺、阴痒、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癫狂、头痛、目眩、膝膑肿痛、下肢痿痹、气喘 | 合穴 |
阴包 | 在股骨内上[骨果]上4寸,当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取穴 | 通调前阴、益肾健腰 | 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少腹、腰痛 | |
足五里 | 在气冲穴(足阳明经)下3寸,当内收长肌的外缘取穴 | 清肝健脾、通调前阴 | 小腹胀痛、小便不利、嗜卧 | |
阴廉 | 在气冲穴直下2寸,当内收长肌之外侧处取穴 | 调经种子、舒筋活络 | 月经不调、妇人不妊 | |
急脉 | 在耻骨联合下缘中点旁开2.5寸处取穴 | 调肝止痛、理气导疝 | 少腹痛、疝气、睾丸痛 | |
章门 | 在侧腹部,第十一浮肋端之下际,侧卧取之 | 健脾消胀、和胃利胆 |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神疲肢倦、身目闰、咳、少气、腰脊冷痛、溺多白浊 | 脾之募穴。八会穴之一,脏会。足厥阴、带脉之会 |
期门 | 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处取穴 | 疏肝健脾、和胃降逆 | 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咳喘、伤寒热入血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