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咳喘(
慢性支气管炎)
刘渡舟医案:柴某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迭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就诊时,患者
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D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
小青龙汤,
麻黄9克,
桂枝10克,干
姜9克,
五味子9克,细车6克,
半夏14克
白芍9克
甘草10克。
服7剂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厦》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8—19)
按语:本案咳喘吐痰,痰色清稀,背部恶寒,舌苔水滑,为寒饮内扰于肺,肺失宣降所致。与
小青龙汤证机相符,服本方则使寒邪饮去,肺气通畅而咳喘自平。
二、
百日咳 陈玉铭医案:林某某,女,7岁。剧烈阵咳,数十声连续不绝,咳至面色青紫,腰背弯曲,涕泪俱下,须吐出粘痰方告平息。过一二小时,咳声复起,如此反复发作,一昼夜二三十次,绵延月余,累服地霉素等无效。脸有浮肿,食欲不振,严重时
咳嗽则吐,舌
白喉干,脉紧而滑。因拟小青龙扬与之:
麻黄1.5克,桂枝3.4克
细辛1.5克 半夏3克 五味子2克,
百部3克。
守方不变,共服7剂痊愈
按语,痰饮内停之喘咳,其辨证眼目是咳至吐出粘痰方息,面有浮肿,舌白脉紧而滑等,故与小青龙汤温化之,投之神效。
三、肺胀(
肺炎)
熊曼琪医案:张某某,女,26岁,1986年9月22日诊。患者八天前郊游归来,当晚即
发热、
头痛,服
感冒灵后症减。次日发热38.5℃,伴咳嗽、气促、头痛,即到当地医院诊治。血常规;白细胞12,600/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6%;胸透现有下肺炎。肌注青、
链霉素,口服
四环素等药一周末效。来诊时发热38.8℃,头痛,神疲乏力,咳嗽转频,气促、胸部憋闷,胀痛,痰多质稀,舌谈、苔心微黄,脉浮滑略数。予小青龙加
石膏汤:
炙麻黄、甘草、
干姜、桂枝备6克,细辛5克,石膏(打碎先煎半小时)45克,五味子l0克,法半夏、
杏仁、
芍药各12克,苡仁15克。
服一剂,热减,咳喘皆减,胸部仍觉闷病,连服三剂,热退神爽,咳喘已平,胸病亦消,唯口淡,偶有稀白痰;前方去石膏,续进3剂,诸证若失,唯纳食欠佳。胸透双肺野清,有下肺炎病灶影完全消散;白细胞6,800/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z6%。予陈夏六君丸调理善后,病去人安。
(新中医l 989;(4>:
按语:本案感受外邪,胸闷咳喘,痰多质稀,脉浮滑数内饮,兼有郁热,故用小青龙加石膏法取效。
四、
胸痹(冠心病)
刘景棋医案:马某某,男,59岁,1979年5月18日初诊。胸憋气短,微咳,心前区经常疼痛,背部发凉疼痛巳四年。发作时,出汗,口渴,服硝酸
甘油片后始能缓解,电图检查为心肌劳损。舌红苔薄白,左脉沉弦,右沉。印象:胸痹。辨证:饮犯胸鹰,胸阳被遏。治则:解表散寒,温化痰饮*处方:
麻黄9克,桂枝9克 白芍9克,甘草9克,干姜9克,细辛9克,
半夏9克,五味子9克,一剂。
服药后稍有烦躁,两小时后缓解,心前区疼痛亦随之消失。年后复查末加重。 *
(《经方验犯987;18)
按语:寒饮相搏,阻于胸府,胸阳痹阻,而病胸痹。用小青龙汤温化寒饮,治本之措也。据报道,冠心病患者表现有痰饮证候者,本方有较好疗效。
五、
悬饮(
胸膜炎、胸腔积泊)
熊曼琪医案:陈某某,女,59岁,美国华侨,1986年9月l 7日诊。咳喘痰多反复发作四月余,伴
胸痛一周,入院前曾在美国多方求治数家医院,用多种抗菌素及止咳药无效,咳嗽渐甚,痰多质稀,近一周伴石侧胸胁疼痛,咳嗽气促,病情加重,故专程从美国回相国治疗。诊时神疲乏力,咳嗽痰多,质稀色白,卧则气短,右胸胁疼痛,咳唾转侧左侧亦有引痛,口渴喜热饮,舌谈偏暗、苔白略滑,脉细滑。体温37.1。一37.5℃,脉搏:96—10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00/60毫米汞柱。右胸稍隆起,叩诊过清音,左下肺呈浊音;右侧语额强,左侧语颤减弱,双肺呼吸音减弱,以左侧为甚;有下56闻及湿性哆音。痰培养:肺炎双球菌;白细胞11,400/立方毫米冲性77%,淋巴22%。
胸透及x光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左胸膜增厚粘连,左肋膈角变钝,见有移动性液体,左膈活动受限,右肋膈角稍钝,密度增高,左上肺陈旧性
肺结核。
中医诊为悬饮。届饮停胸胁,脉络受阻,肺气不利。治悬饮,常用十枣场类方。患者病久体虚,恐不堪峻逐,故拟温肺化饮,给予小青龙汤加减:
炙麻黄、五味子、桂枝各10克,干姜、
炙甘草各6克,细辛3克,法半夏、杏仁各12克,白芍、
桃仁、云
茯苓、
丝瓜络各15克煎服,每日1剂。
服药3剂,咳嗽、胸痛等症明显减轻,咯痰少,可平卧。以此方加减进服20余剂,呼吸平顺,卧起行走自如,咳嗽、胸痛等症均愈,出院时查各生理常数均正常。为巩固疗效,带本方数剂,加用
理中丸以调理善后。
(新中医19893<4):18)
按语:悬饮之证,多用
十枣汤收功。然本案患者病久不愈,正气不支,攻之必不堪任,因证属寒饮内停,故径用小青龙汤温肺化饮,竞收全功。
六、汗出
张育清医案:吴某某,女,49岁,1986年9月18日初诊。患者
自汗已三年,不分冬夏,稍动则汗出浸衣,甚以为苦,医作表卫不固,迭进益气固表药,乏效。诊得患者汗出清冷,背部常有恶寒感,头晕,乏力,口中和,胃纳一般,二便自调,舌苔薄白滑,脉沉弦。证属饮邪阻肺,治节失职,汗孔
开合失司。治拟温肺化饮,小青龙汤加
味:
麻黄、细辛各3克,桂枝8克,白芍12克,干姜、五味子各7克,
茜草5克,麻
黄根、法半夏各10克。
服2剂,汗出减少。再进2剂,自汗止。续服
玉屏风散,以善其后。
按语:自汗以卫阳不因者多,然本案久服益气固表之剂乏效,因究肺主皮毛,汗出不时,乃废理开阅不利之故。今肺有饮邪内阻,治节失职,不主宣发,致汗孔开合失常。予小青龙沥温肺化饮,以绝病本,加
麻黄根一味,不仅收敛止汗治标,而且与麻黄相配,一开一圃,以助废理开因复常。辨治得当,顽疾尽拔。
七、
呕吐(幽门不全性梗阻)
王新昌医案:赵某某,男,48岁,1985年9月4日初诊。半年来经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呕吐,吐物为涎沫夹杂食物残渣,遇寒加重,时发时止,伴院腹闷胀,吸气纳呆,消瘦乏力,头晕
心悸。舌质淡红,苔白稍腻,脉沉细。钡餐透视:胃蠕动增强.幽门钡剂通过缓慢。西医诊为幽门不全性梗阻。病机为寒犯胃腑,水饮内结,宜温
阳化饮:
桂枝9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干姜8克,麻黄6克,细辛3克,半夏15克,
五味子9克,
枳壳12克,
厚朴12克。两煎台和约250毫升,一日分3—4次空腹服之。
3剂后呕吐基本消失,惟腹胀明显,上方加炒莱服子30克仁6克,连服6剂,诸症尽愈。半年后随访,未再发作。
(河南中医1987;(5):45)
按语:本案呕吐虽无表证,但却遇寒加重,伴院闷纳果,苔白腻,脉沉细,本寒饮伏聚于胃皖之证,放每受外寒引动而发,以小育龙汤温化内伏之寒饮,则呕吐得止。
九、
遗尿 黄道富医案:龚某,男,66岁,1991年4月26日初诊。素有慢性气管炎及习惯性
便秘史。3个月前有口鼻气臭,头目昏眩,心下痞满不舒,咳吐涎沫不止。4月3日始小便次数增多,夜间遗尿,有时达3—4次,经多处治疗无效。近日又因外感风寒,咳嗽加重,不能乎卧,遗尿一夜达8次,形体消瘦,面色毗白,喘息气急,唇口发绀,咳吐白色泡沫痰涎。舌淡,苔白厚滑,脉浮弦。证属外感风寒,寒饮犯肺。洽宜解表蠲饮,拟小青龙汤。处方:
麻黄、桂枝、甘草各5克,姜半夏、白芍各10克,细辛、五味子、
干姜各3克,水煎分2次热服。
3剂后,身微汗出,咳喘大减,夜间遗尿减至3次。原方连进7剂,诸症皆消。续服肾气九月余善后,随访年余未复发。
(新中医19935(9),46)
按语:素有寒饮内盛,复加风寒外引,外寒内饮,郁遏于肺,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令膀胱开合失司,而致遗尿。用小育龙汤温肺以固肾,化饮以制水,为下病上治之法也。
十、痛痹(
类风湿性关节炎)
朱莹医案:王某,男,31岁。患肢体关节疼痛2年余,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经中西药治疗,效不明显,时轻时重,于1990年6月12日来我院就诊。经详细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双手腕、手第一指关节、右脚历骨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遇冷水后加重,二便调,舌淡红,苔白润,脉弦细。此乃痛痹之顽证,着力温通除湿,以小青龙汤化裁:
麻黄6克,
生姜15克,赤白芍各15克,细辛10克,姜半夏10克,五味子10克,桂枝15克,
羌活12克,
独活12克,
附子12克(先煎),
木瓜15克,
木防己10克,炙甘草12克,6剂,1日l剂。
服药后,关节肿胀明显减轻,继服16剂,病愈,以后末再复发。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U92;<3),36—37)
按语:本案为寒气胜之痛痹,从其舌脉之象,又知有饮邪内停,寒饮搏击,侵于经络关节而发痛痹。用小青龙汤在于温寒化饮,寒去饮化则经脉自通。当然.本方虽温散有余,但祛风通经不足,故加二活、附子、木瓜、防己等以弥小青龙之不足也,终令病愈。可见,小青龙非只月于寒饮咳喘之疾,经过辨证加减,其用广泛。
八、
泄泻 张育清医案:李某某,男,50岁,1985年3月6日初诊。自诉昨晚起
腹泻,至今晨已七次,泻物如水下注,无臭秽,腹中雷鸣,脐中隐痛,微恶风,头晕,泛恶,小便量少、色清,舌苔薄白,脉弦细。肺与大肠相表里,此届
风寒犯肺,致大肠传导失司之证。治拟温肺散寒,以复大肠传导之职,小育龙主之。处方:
麻黄、干姜、五昧子各7克,桂枝、法半夏各10克,白芍12克,
细辛、甘草各5克,1剂。
药后,激汗出,风寒去,泻止而愈。
(新中医1987;(U):46)
按语:本案辨证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考虑。风寒闭肺,肺气不宣,则下走大肠,使其传导失职;且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液不走膀胱而偏渗于大肠,故见大便下注如水。治以小青龙汤温肺散寒,待风寒去,肺治节有权,大肠传导复职,则泄泻自止。此下病上取之例也。
十一、
闭经 罗国良医案:戴某,女,30岁.1975年10月20日诊。病恶寒发热无汗,卧床2日。询病史一年来常吐痰涎,咳引胸痛,且闭经—.年。病者前额肌肤灼热而躯体覆以棉被,脉紧而滑。余以为当务之急,乃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为大法,投以小青龙汤;
麻黄、桂枝、半夏、干姜、白芍、五味子各10克,细辛4.5克,甘草5克。1剂。
次日到病人家中,迎见病扫在厅堂打扫,与卧床就诊时判若两人。其述服药后汗出热迟喘平,思食,服稀粥已两次。当晚并见月经来潮,经量中等。
(新中医1987年;(1z>;17)
按语;本案闭经,以其病史及脉证,乃痰饮为思也。迫其病初,必有感寒,寒湿不化,聚而成痰成饮,阻塞冲任,使胞络闭阻而月事不行。《金厦要略》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经水断绝。”《妇科大全》亦有“痰涎壅滞而经不行”者。小青龙汤发汗解表,温化寒饮,辛开通闭,故在饮去表解之时,一稳闭经,亦随之而愈。
[补述]
刘渡舟教授指出,临床运用本方要抓住几个关键环节:
(一)辨气色:寒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胸中阳气不温,使荣卫行涩,不能上华于面,患者可见面色黧黑,称为“水色”;或见两日周围有黑圈环绕,称为“水环”;或见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称为“水斑。”
(二)辨咳喘:或咳重而喘轻,或喘重而咳轻,或咳喘并重,甚则倚息不能平卧,每至夜晚加重。
(三)辨痰涎:肺寒津冷,阳虚津凝,成痰为饮,其痰涎色白质稀;或形如泡沫,落地为水.或吐痰为蛋清状,触舌觉冷。
(四)辨舌象:肺寒气冷,水饮凝滞不化,故舌苔多见水滑,舌质一般变化不大,但若阳气受损时,则可见舌质淡嫩,舌体胖大。
(五)辨脉象:寒饮之邪.其脉多见弦象,因弦主饮病;如果是表寒里饮,则脉多为浮弦或见浮紧;若病久入深、寒饮内伏,其脉则多见沉。
(六)辨兼证;水饮内停,往往随气机运行而变动不居,出现许多兼证,如水寒阻气,则兼噎;水寒犯胃,则兼呕;水寒滞下,则兼小便不利;水寒流溢四肢,则兼肿;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症。
以上六个辨证环节,是正确使用小青龙汤的客观标准,但六个环节不必悉具,符合其中一两个主证者,即可使用小青龙汤。
-----------嗯,原来小青龙汤也可除湿呀。学习了。
-----------如果每个中医都像上面的医家那样,中国的中医早发扬光大了,同时我们要看到中医的优势所在,学好中医从我做起
-----------我的儿子8岁了,用方 桂枝3芍药3
人参3
僵蚕3
荆芥2
桔梗3
连翘3香豆鼓3
射干2
薄荷2
葱白(后下)三寸 生姜3
大枣4枚治疗咳嗽有效
-----------请问你治病用小青龙汤后见很大疗效后为什么要再用"理中汤"善后?
不用不行吗?
能详细说下吗
-----------第十医案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类风湿关节炎,可谓善用经方化裁,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