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用过这样一个方子:
人参6 炙
甘草6 干
姜9
白术9
茯苓12
防风9
大枣3个
生姜9
法
半夏9 炙
黄芪6
我知道黄芪用量低于很多人的习惯。方子中防风黄芪是因为自己出冷汗加上去的。但3付药下来,大便越来越溏。
如果不加黄芪,防风肯定不会这样(其余药我用得很多了,药性基本都很了解了)
搞不懂呀,是黄芪的原因吗?
-----------结合自己用药经验个人认为应该是人参。本人脾虚,大便常出问题,病中即使用经方也主动把
党参去掉,如若有燥象党参顶多用一克左右。
-----------防风的问题,防风为风药,风药入肝,肝疏泄太过则运湿于脾,加二倍防风量的
白芍,则防风醒脾.
-----------出冷汗你加防风黄芪,出热汗加还差不多
-----------
回复 susuy 的帖子嗯。虽然懵懂的觉得有这个疑问。但是想着反正炙黄芪补虚。既然
桂枝我常用,防风又为何不可。
于是我就加上去了……
-----------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2/9/27 10:20 编辑 www.med126.com/rencai/ 这个方子是六君子去
陈皮加玉屏风,治疗脾
肺气虚外感才对,可应对表虚
自汗盗汗,不过方中的黄芪量就不足了,它与人参一起气化水汽,使水饮随汗尿排出体外,陈皮去的也没道理,该药配合半夏健脾化痰行气,助茯苓行水归于水道,而不是泛滥到大肠而外泄。
以下是茯苓疏泄水气的配伍方法: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
偏于湿热者,可与
猪苓、
泽泻等配伍。
属于
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术等配伍。
属虚寒者,还可配
附子、白术等同用。
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
泄泻、
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
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
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
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
心悸、
失眠等症,常与人参、
远志、
酸枣仁等配伍。
茯苓配伍
车前子:两药均有利水作用.但茯苓健脾渗湿;车前子利尿通淋.二者伍用 则利水通淋作用加强用于治疗湿浊内停、偏渗大肠所引起的泻下如水、量多、但尿量减少者.
茯苓配伍酸枣仁:茯苓补益心脾而安心神;酸枣仁养肝血而安心神.二者合用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失眠
健忘、食少纳呆等症.
茯苓配伍泽泻:二者均为甘淡之品能导水下行通利膀胱.但茯苓性平偏于健脾渗湿;泽泻性寒善泻肾及膀胱之热 以除下焦湿热.二药合用利水渗湿之功尤著且能胜热用于治疗水湿停滞下焦之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等证属偏热者
-----------消化不良、腹部胀满不宜用黄芪,
蜂蜜炙过更不宜了,何况蜂蜜的质量如何更是不可知。
-----------
ligts 发表于 2012/9/27 10:22
消化不良、腹部胀满不宜用黄芪,蜂蜜炙过更不宜了,何况蜂蜜的质量如何更是不可知。
我倒是没有胀满。肚子空的,但是消化不良是肯定的。
可能我自己的方子配伍有问题,但是凡是我用过炙黄芪的方子,效果(便溏方面)效果都不是很好,虽然我不明白原因。
-----------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2/9/27 10:17
这个方子是六君子去陈皮加玉屏风,治疗脾肺气虚外感才对,可应对表虚自汗盗汗,不过方中的黄芪量就不 ...
陈皮去的也没道理,该药配合半夏健脾化痰行气,助茯苓行水归于水道。
这话精彩。
不过我现在的思路是,先小半夏+茯苓、陈皮,后用仲景理中。我将陈皮视作小
枳实,虽利小便,但也通大肠。
-----------防风改成6,炙黄芪改成生黄芪9,白术改成炒白术,加陈皮9 附子9,这样再试试看。没有很好的四诊资料,只能根据你的处方用意来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