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患者交流:百病望诊之望面色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百病望诊之望面色 (一)面部色泽 色与泽的异常变化,是人体不同病理反映的表现。不同的色反映着不同的病证,而泽则反映着机体精气的盛衰。一般而言,凡气色鲜明、荣润的,说明病变轻浅,气血未表,其病易治,预后良好;如面色晦暗、枯稿的,说明病变深重,精气已伤,预后欠佳。 (二)五色善恶 凡面色明润含蓄者为善色,表示脏腑并未大伤,神气仍旺,预后良好;若面色晦暗暴露者为恶色,说明五脏之中有一脏败坏,或胃气已伤,精气大亏而神已衰,预后不良。由恶色转茶色的,是病有转机;由喜色转恶色的,则是病情加重。 此外,病与色也有相应与不相应之分,病与色相应为正病正色,若反见它色,病与色不相应,称为病色交错。病色交错之中,又有相生相克的善恶关系,相生为顺,病情多不严重;相克为逆;证多凶险。例如肝病见青色为相应,是疾病的正常现象(相应);若见黑色(水生木)或赤色(木生火),是不相应中的相生之色,属顺证;若见黄色(木克主)或白色(金克木),是不相应中的相克之色,属逆证。余脏仿此。 病人的面部有时有相兼的颜色出现,相兼之色可分见于不同部位,也可浑然一体。如白色兼黑、兼黄为相生之色,兼青、兼赤为相克之色。依旧是相生为顺,相克为逆。但在临床上要灵活应用,不可拘泥于此而过于机械。 (三)望色十法 1.浮沉:浮是指色显露于皮肤之表,一般出现在疾病初起,提示病在表、在腑;沉是指色隐约于皮肤之内,提示病在里、在脏。病色初浮而后沉,为病从表入里,由浅入深;反之,病色由沉而转浮,提示病情好转,或病邪欲解。如果久病、重病反见两颧浮红,是虚阳浮越的表现,提示病情危重。 2.清浊:清是指面色明亮,病属阳证;浊是指色泽晦暗混浊,病属阴证。病色由清转浊,为阳证转阴证;由浊转清,为病由阴出阳。 3.微甚:微为色浅谈,多见于正气虚或病邪轻;甚为色深浓,多见于邪气盛或病势重。 4.散抟:散是指病色疏离,如云彻散,为病程比较短暂,邪未积聚的表现;抟是指病色空滞、团聚,为病久不解,病情深重。病色由散变抟,为病情加重;由抟而散,为病情减轻或病邪欲解。 5.泽夭:泽是指肤色明润有光采,提示虽病而气血未衰,病有生机;夭是指肤色枯槁,提示精气受损。先泽后夭,多为病趋严重,病情恶化;先夭后泽,多为正气渐复,病有转机。 (四)面部五色 1.青色;青色内应于肝,为足厥阴肝经之本色。主寒、主痛、 主气滞、主血瘀、主惊风等。 青色主要由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滞所致。如寒甚或痛极,可 致经脉拘急,阻碍气血运行而致面色发青或青紫。阳气不足,不 能温运血脉,气血运行迟缓,或气机变滞,血行不畅,均可出现 青色。 面色青紫,甚则青灰,可见于心阳暴脱、心血瘀阻的真心痛 发作时;面色口唇青紫,可见于肺气闭塞、呼吸不利时;某些心 脏疾患,可导致面色、口唇持续青紫。 2. 赤色:赤色内应于心,为手少阴心经之本色。主热证。赤 甚为实热,微赤为虚热。 满面通红,兼高热烦躁汗出,多见于热性病热盛期;面红目 赤,头胀头痛,烘热阵作,多见于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午后颧 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多为阴虚火旺;如久病、危重病患者, 突然出现颧颊绯红如妆,或如涂油彩,伴呼吸短促,汗出肢冷,脉 微欲绝,为阴盛格阳,虚阳浮越的戴阳证,属真寒假热的危重征 象。而肺病若见赤色,多属难治。 3.黄色:黄色内应于脾,为足太阴脾经之本色。主虚证、主 湿证。多因脾失健运,气血不充;或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滞;或 水湿蕴结脾胃,熏蒸肝胆;或胆汁瘀积肝胆;或感受疫毒等所致。 面色淡黄,枯槁不泽,肌肤失荣.形肉瘦弱者,称为萎黄,多 因脾胃气虚、长期慢性失血、小儿疳积、虫证等致营血不能上荣 所致;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因脾气虚弱,湿邪内阻所致。 面目肌肤一身尽黄,称为黄疸,多由脾胃、肝胆湿邪阻滞,或 瘀血内停日久等原因,导致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色黄 而晦暗如烟熏者,称为阴黄,多由寒湿内停,困遏脾阳成瘀阻日 久而成;色黄而鲜明如橘皮者,称为阳黄,为肝胆湿热蕴蒸所致;发病急骤,面目深黄,伴高热神昏,发斑吐衄者,称为急黄或瘟黄,因感受时行疫疠所致。 4白色:白色内应于肺,为手太阴肺经之本色。主虚证、主寒证、主脱血、主夺气。白为气血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面;或失血耗气,血脉不充;或暴吐暴下,阳气暴脱;或外寒侵袭,经脉收引等,皆可致面色发白。 面色谈白无华,口唇、爪甲均无血色,称为淡白,为营血不足之征;面色白而虚浮,称为(白+光)白,多为阳气不足,水湿泛滥。面色白中带青,称为苍白,如伴见形寒腹痛,多为外感寒邪,或阳虚阴盛,阴寒凝滞,经脉拘急;若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常为阳气暴脱的征候。 5黑色:黑色内应于肾,为足少阴肾经之本色。主肾虚、主寒证、主病证、主水饮和瘀血。肾为水脏,阳虚水饮不化,水气上泛;或阴寒内盛,血失温养;或肾精亏耗;或阴火内戕,或瘀血内停日久,均可见黑色。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由瘀血日久所致;面色黑而干焦,提示肾精久耗;面黑如煤炲,环口黧黑;为足少阴肾经之气绝;目眶周围见黑色,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而色黑而暗淡,多为阳衰阴盛之候;面部黑褐斑,常见于老年人肾精虚衰,也可见于血瘀、肝郁气滞、阴虚火旺等病证。
-----------
顶一下,顺便整理一下
 
百病望诊之望面色
 
(一)面部色泽
色与泽的异常变化,是人体不同病理反映的表现。不同的色反映着不同的病证,而泽则反映着机体精气的盛衰。一般而言,凡气色鲜明、荣润的,说明病变轻浅,气血未表,其病易治,预后良好;如面色晦暗、枯稿的,说明病变深重,精气已伤,预后欠佳。
 
(二)五色善恶
凡面色明润含蓄者为善色,表示脏腑并未大伤,神气仍旺,预后良好;若面色晦暗暴露者为恶色,说明五脏之中有一脏败坏,或胃气已伤,精气大亏而神已衰,预后不良。由恶色转茶色的,是病有转机;由喜色转恶色的,则是病情加重。 此外,病与色也有相应与不相应之分,病与色相应为正病正色,若反见它色,病与色不相应,称为病色交错。病色交错之中,又有相生相克的善恶关系,相生为顺,病情多不严重;相克为逆;证多凶险。例如肝病见青色为相应,是疾病的正常现象(相应);若见黑色(水生木)或赤色(木生火),是不相应中的相生之色,属顺证;若见黄色(木克主)或白色(金克木),是不相应中的相克之色,属逆证。余脏仿此。 病人的面部有时有相兼的颜色出现,相兼之色可分见于不同部位,也可浑然一体。如白色兼黑、兼黄为相生之色,兼青、兼赤为相克之色。依旧是相生为顺,相克为逆。但在临床上要灵活应用,不可拘泥于此而过于机械。
 
(三)望色十法
1.浮沉:
浮是指色显露于皮肤之表,一般出现在疾病初起,提示病在表、在腑;沉是指色隐约于皮肤之内,提示病在里、在脏。病色初浮而后沉,为病从表入里,由浅入深;反之,病色由沉而转浮,提示病情好转,或病邪欲解。如果久病、重病反见两颧浮红,是虚阳浮越的表现,提示病情危重。
2.清浊:
清是指面色明亮,病属阳证;浊是指色泽晦暗混浊,病属阴证。病色由清转浊,为阳证转阴证;由浊转清,为病由阴出阳。
3.微甚:
微为色浅谈,多见于正气虚或病邪轻;甚为色深浓,多见于邪气盛或病势重。
4.散抟:
散是指病色疏离,如云彻散,为病程比较短暂,邪未积聚的表现;抟是指病色空滞、团聚,为病久不解,病情深重。病色由散变抟,为病情加重;由抟而散,为病情减轻或病邪欲解。
5.泽夭:
泽是指肤色明润有光采,提示虽病而气血未衰,病有生机;夭是指肤色枯槁,提示精气受损。先泽后夭,多为病趋严重,病情恶化;先夭后泽,多为正气渐复,病有转机。
 
(四)面部五色
1.青色;
青色内应于肝,为足厥阴肝经之本色。主寒、主痛、 主气滞、主血瘀、主惊风等。 青色主要由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滞所致。如寒甚或痛极,可 致经脉拘急,阻碍气血运行而致面色发青或青紫。阳气不足,不 能温运血脉,气血运行迟缓,或气机变滞,血行不畅,均可出现 青色。 面色青紫,甚则青灰,可见于心阳暴脱、心血瘀阻的真心痛 发作时;面色口唇青紫,可见于肺气闭塞、呼吸不利时;某些心 脏疾患,可导致面色、口唇持续青紫。
2. 赤色:
赤色内应于心,为手少阴心经之本色。主热证。赤 甚为实热,微赤为虚热。 满面通红,兼高热烦躁汗出,多见于热性病热盛期;面红目 赤,头胀头痛,烘热阵作,多见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午后颧 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多为阴虚火旺;如久病、危重病患者, 突然出现颧颊绯红如妆,或如涂油彩,伴呼吸短促,汗出肢冷,脉 微欲绝,为阴盛格阳,虚阳浮越的戴阳证,属真寒假热的危重征 象。而肺病若见赤色,多属难治。
3.黄色:
黄色内应于脾,为足太阴脾经之本色。主虚证、主 湿证。多因脾失健运,气血不充;或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滞;或 水湿蕴结脾胃,熏蒸肝胆;或胆汁瘀积肝胆;或感受疫毒等所致。 面色淡黄,枯槁不泽,肌肤失荣.形肉瘦弱者,称为萎黄,多 因脾胃气虚、长期慢性失血、小儿疳积、虫证等致营血不能上荣 所致;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因脾气虚弱,湿邪内阻所致。 面目肌肤一身尽黄,称为黄疸,多由脾胃、肝胆湿邪阻滞,或 瘀血内停日久等原因,导致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色黄 而晦暗如烟熏者,称为阴黄,多由寒湿内停,困遏脾阳成瘀阻日 久而成;色黄而鲜明如橘皮者,称为阳黄,为肝胆湿热蕴蒸所致;发病急骤,面目深黄,伴高热神昏,发斑吐衄者,称为急黄或瘟黄,因感受时行疫疠所致。
4.白色:
白色内应于肺,为手太阴肺经之本色。主虚证、主寒证、主脱血、主夺气。白为气血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不能上荣于面;或失血耗气,血脉不充;或暴吐暴下,阳气暴脱;或外寒侵袭,经脉收引等,皆可致面色发白。 面色谈白无华,口唇、爪甲均无血色,称为淡白,为营血不足之征;面色白而虚浮,称为(白+光)白,多为阳气不足,水湿泛滥。面色白中带青,称为苍白,如伴见形寒腹痛,多为外感寒邪,或阳虚阴盛,阴寒凝滞,经脉拘急;若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常为阳气暴脱的征候。
5.黑色:
黑色内应于肾,为足少阴肾经之本色。主肾虚、主寒证、主病证、主水饮和瘀血。肾为水脏,阳虚水饮不化,水气上泛;或阴寒内盛,血失温养;或肾精亏耗;或阴火内戕,或瘀血内停日久,均可见黑色。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由瘀血日久所致;面色黑而干焦,提示肾精久耗;面黑如煤炲,环口黧黑;为足少阴肾经之气绝;目眶周围见黑色,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而色黑而暗淡,多为阳衰阴盛之候;面部黑褐斑,常见于老年人肾精虚衰,也可见于血瘀、肝郁气滞、阴虚火旺等病证。

-----------

让我想起<四圣心源>的一段话,有什么共通的呢?

舌病

心窍于舌,舌者,心之官也。心属火而火性升,其下降者,胃土右转,金敛而水藏之也。胃逆而肺金失敛,则火遂其上炎之性,而病见于舌,疼痛热肿,于是作焉。

火之为性,降则通畅,升则堙郁,郁则苔生,舌苔者,心液之瘀结也。郁于土,则苔黄,郁于金,则苔白,火盛而金燥,则舌苔白涩,火衰而金寒,则舌苔白滑,火衰而土湿,则舌苔黄滑,火盛而土燥,则舌苔黄涩。五行之理,旺则侮其所不胜,衰则见侮于所胜。水者,火之敌,水胜而火负,则苔黑而滑,水负而火胜,则苔黑而涩。凡光滑滋润者,皆火衰而寒凝,凡芒刺焦裂者,皆火盛而燥结也。

[ 本帖最后由 double_mj 于 2009/5/6 10:58 编辑 www.med126.com]
-----------有一些难懂
-----------一时间没法掌握,得慢慢对比,细心研读,备份起来先。
-----------如能有具体案例就好了。
相关文章
 乌梢蛇
 本草求真 ※  胡黄连全收录
 一篇从利益角度分析中医是否科学论战的帖子
 岭南草—茜草
 早上四点总醒是何故
 8岁小孩老是出汗,怕热,咳嗽。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