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伤寒大白:阴厥阳厥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按厥逆、厥冷、四逆,一也。阴阳二病,皆能发厥。然阴厥易明。惟阳厥有阳邪内传阴经,脉数沉细,误认阴寒者。有阳邪内传阳经,冷汗时出,误认阴寒者。有表邪内伏,身冷无汗,脉伏不出,误认阴寒者。不知阴寒起病,身不发热,口不作渴,二便清利,神气清爽,手足厥冷,不能举动,六脉沉迟不数,此阴经寒厥之症。《伤寒论》以四逆汤、干甘草汤、吴茱萸汤等,治气分火虚厥冷。于恶寒门,有当归四逆汤,治血分冒寒。又立芍药甘草附子汤,治血分恶寒。类于厥冷,即可推此以治彼。以上治阴经阴厥之法www.med126.com/job/也。若初起发热恶寒,热久不凉,渐至手足皆冷,又或热片时,神昏不语,或独语谵妄,身虽厥冷,手足仍能举动,大便或闭或泻,小便赤涩,甚至自遗不觉,其脉沉细而数,此阳热传入三阴,乃阴经阳厥之症,用寒药则碍厥冷,用热药则碍阳邪,故仲景用四逆散疏通胃阳,阳气外达,待厥愈足温,再清其热。若初起发热,自汗烦躁,至八九日忽然四肢厥冷,口燥唇焦,烦渴引饮,神昏不语,扬手掷足,身虽厥冷不欲衣被,冷汗常出,脉大沉数,或数时一止,此阳邪传入三阳,乃阳经阳厥之症,宜河间凉膈散白虎汤黄连解毒汤。清内伏之热外发,则手足温暖。然后看里有结热者,再清之。有下症者,二承气汤选用。若初起恶寒发热,六脉或浮大,或沉伏,烦躁呻吟,忽尔手足皆冷,此表汗不出,表邪内伏之厥冷,宜升阳散火汤、羌独败毒散发散表邪,则汗出厥愈。以上三条治阳厥之法也。另有夹痰、夹食、夹食气,填塞中脘,升降不通,胃阳不得四布,亦令人手足厥冷,宜用消导痰食,导痰汤、保和散再加开豁之药。

升阳散火汤

升麻 葛根 羌活 独活 柴胡 白芍防风 甘草

里热见厥,用凉膈散等。表邪内伏厥冷,以此方升散。

羌独败毒散

三阳表邪内伏,用升阳散火汤。太阳表邪内伏,则用此方。

黄连解毒汤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热在上焦而厥,用凉膈散。热在中焦,用白虎汤。若三焦皆热,则用此方。

大承气汤 见大便秘结。

甘草干姜

甘草 干姜

此条本是阳症,因表虚脉浮,卫虚自汗,又误汗复亡其阳,故使厥。误下复竭其阴,故咽中干,烦躁。若用温复阳,则碍咽干烦躁。用寒,则碍厥冷。故此方以干姜暖中。甘草缓急,待其胃阳敷布,厥愈足温,然后作芍药甘草汤,调和阴血。

芍药甘草汤

芍药 甘草 石膏 荆芥

此方妙法,妙在石膏、荆芥辛凉上焦,润其咽干烦躁;又藉其辛凉入血,助芍药、甘草下缓肝急,使其脚伸;脱去干姜辛热,以防胃热谵语,微露下文用调胃承气汤,复清胃热。

调胃承气汤

大黄 枳壳 浓朴 甘草

复阳太过,不耐辛温,胃热谵语,暂用此方。

四逆散

柴胡 白芍药 枳实 甘草

三阳表邪内伏,四肢厥冷,升阳散火汤等发之。热邪内传,四肢厥冷,凉膈散等清之。三阴脏寒而厥冷,以四逆汤等温之。今本是阳症,因热邪内传阴经而厥冷,故以柴胡、白芍药疏通肝胆,伸阳气外达,则肝主四末而四肢自暖。又以枳实、甘草疏通阳明里气,伸胃阳外布,则胃主手足而手足自温。此方分治阴经阳厥,与阳经阳厥不同者。

凉膈散 见发狂。

白虎汤 见潮热。

吴茱萸汤 见恶寒。

白通猪胆

厥冷有脉,用四逆汤。脉伏,加葱白以通阳气。阴极发躁,加胆汁以监www.med126.com/wszg/制。家秘恐凝浊,易川连少许,宗连理汤法。

当归四逆汤

当归 白芍药 桂枝 细辛 通草 甘草 大枣

此治血虚冒邪,不能发汗外出。例如气虚冒邪,而用人参败毒散、参苏饮

麻黄升麻汤 麻黄 升麻 知母 石膏 当归 芍药 黄芩 甘草

此治误下邪伏,故用升散法从表发出。以知母、石膏、黄芩清里热,以归、芍引入血分至深之处。家秘加羌活,去麻黄,以其咽喉不利吐脓血耳。

相关文章
 桂药散(《普济方》卷三五三引《卫生家宝方
 灯草百零四
 灸劳穴法(聚英);取肾俞法
 通关散(《良朋汇集》卷一。)
 请大家也来给我分析一下, 伤精恢复
 清气散(《魏氏家藏方》卷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