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初学教室:一剂小青龙治愈儿子感冒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人天津人,男,49周岁,自学中医近2年时间,从事IT行业。与中医结缘可能是一种缘分,路径为:徐文兵、梁冬中医太美—知道了民间中医网站---知道了“四圣心源”并加以研读—知道了“根尘不偶”老师及其他各位老师,目前正在学习“临症辩象”。
  本人经常感冒、伴有发烧,每年大约发生2-3次。以往感冒均是以去医院打点滴、吃抗生素,持续大约一周时间了结。说句心里话,到现在也说不清是西医治好的还是自身免疫力扛过来的。截止目前已经有一年时间未去过医院,也未吃过抗生素,遇到感冒发烧基本以几个经方为主: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小青龙汤。牙龈肿痛以黄师的“黄芩石膏汤”了结,喉咙痛以“半夏汤”合清咽滴丸了结,效果很好。
  妻子非常支持我的中医爱好,经常主动请缨要我为其开方,因其目前处于更年期,我未与其开方。后面计划抓几副根尘不偶老师的“柔四逆散”试试。
  进入正题吧。儿子今年22周岁,受现代社会影响,生活无规律,沉迷于电脑,不相信中医,排斥汤药。因平时茶余饭后我与妻子经常进行“褒中医贬西医”的宣传,或许是在孩子心目中起到了作用,近几日儿子有轻微的咳嗽、有点痰,无发热等其他症状,当我说对其中药治疗时,其欣然允诺。根据儿子的症状,我计划以黄师的“苓五味细辛汤”主之---以降右路为主。通过学习根尘不偶老师的“临症辩象”及其他方面的认识,我认为:目前为春季,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孩子生活无规律,肯定肝气生发有了郁滞,治疗的思路应为:舒肝气以助左路生发、运化中焦、降右路的方案。此时还有哪个方案能胜过“小青龙汤”呢?当晚(2月27日)即煎倪海夏之小青龙汤(我家中常备,估计麻黄效力已经减弱了)。一剂,取药2碗,20点1碗,23点1碗。哈哈,刚才儿子来短信,痊愈,这就可称为覆杯而愈吧。
  结论:一剂小青龙将儿子的病医好是件小事,更重要的是儿子相信了中医,知道了中药的效如浮鼓。将来他也要娶妻生子,中医文化以这种方式传承下去中医复兴希望很大,中医不能薪火单传,而应该薪火万传。
  本人纯属自学中医,以上的体会和思路肯定有错误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有先生等信任中医,身体力行使用中医,薪火万传传承中医,才使中医的未来前途光明。
-----------向你学习!!!
-----------我也在学习中医,但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现在很苦恼,自学了三个多月了,貌似一点进步也没有,是不是我太急功近利呢?
刚学针灸,其间穿插着学习根尘老师、大千老师、JT叔叔等老师的讲座。
觉得还没入门。苦恼中……
-----------不错,现在家里也是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家人已经渐渐相信中医中药的作用。

-----------小青龙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方。组成: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

    《伤寒论》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方诀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编辑本段方组趣味记忆
  马老五跪下细心烧干姜。 解:马(麻黄),老(国老,即甘草),五(五味子),跪(桂枝),下(半夏),细心(细辛),烧(芍药),干姜(干姜)。
编辑本段方剂速记法
  姜五麻细辛半草药枝(想象:姜五妈细心拌草药汁;解:干姜 五味子 麻黄 细辛 半夏 炙甘草 芍药 桂枝)
编辑本段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编辑本段主治
  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亦可作为处方药减轻花粉症病状]

编辑本段禁忌
  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过服本方,容易伤阴,因此,一般只宜在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待症状缓解之后,即改用其他方剂善后。比如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或者苓桂术甘汤等等。
编辑本段方解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化裁
  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      我和楼主差不多情况。也是自学中医,差不多一年了(之前都是看些按摩类的书)。最初能看进去的,是《四圣心源》,现在零零碎碎地会看些《伤寒论》的东西,但没系统看。买了很多中医类的书,各家的。还看了很多药解的书,看的津津有味,所以学的知识比较广,精度不够。平时家里人的病都是自己治疗的。基本上都是《四圣心源》和《伤寒论》里的方子,偶尔自己琢磨个方子。

   楼主儿子的这个病,按摩也容易好。我以前在论坛发过一个相关帖子,楼主可以搜索。2010年我自学中医方药类知识之前,都是用周尔晋的按摩方法治疗孩子的感冒的。挺简单有效的。
相关文章
 趁痛丸(《鸡峰》卷四。)
 我的中医师承(上)徐丹娜
 茯苓汤(《鸡峰》卷十一。)
 甲亢心慌心悸经方一剂知(答案已公布在31楼
 类经 卷13 疾病类 上课笔记
 补遗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