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医学心理学:第三节 工作单位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在正常发展的社会里,成年人总是在某一工作单位人事某种劳动,因此,工作单位作为社会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心身健康休戚相关。某些有害因素虽然短时间作用不很明显,但却具有慢性刺激的不良影响。

一、劳动自身的因素

简单、重复操作容易引起抑制和疲劳。因为它违背了人的追求新颖、寻求刺激的基本需要。有人报道,从事不过一分钟就重复操作的工人,要比间隔3~30分钟才重复一次操作的工人多患失眠、肠胃病和抑郁症

变动频繁、无章可循的工作,造成生活节律紊乱,容易引起睡眠障碍、精神不安、食欲不振等症状。昼、夜倒班者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调节适应。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持续从事夜班的工人其神经症、心脏病的发病率高于白班的工人。由于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判断能力也受影响,故夜班工伤事故也较白班多。

工作无计划、没有心理准备,全凭上级的临时指挥,难以发挥主动精神,容易引起疲劳和厌倦。紧张、危险的工作,注意力持续高度集中,心理过度紧张,责任感压力过重,易罹患神经症、哮喘、指震颤和痉挛、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皮肤病。Cobb等比较了4000名空中交通调度和8 000名空勤人员发现前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比后者高4倍,而且患病年龄也较小(分别为41和48岁)。

隔离和孤独的环境(高山、天文、气象、远洋货轮、边远地区勤务、长年暗室和单仪表观察等),生活寂寞、单调、容易导致疲劳和厌倦。

环境污染(如超量的噪音、振动、粉尘、气味、高温、冷冻、潮湿、拥挤、放射性等等理化刺激的延续),会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改变人的情绪和行动。例如,噪音会影响人对信息的感知和情绪,改变一个人的智能和操作反应能力,导致失误。据工伤事故原因分析,与噪音有关者所占比例很大。还应指出,那些突然来临的噪音对人的干扰更为严重。

二、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

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交互作用的。心理上的疲劳往往能加重生理上的疲劳。强体力劳动,如矿山、井下、森林、高温等环境的工种,如果业余生活只用于恢复生理疲劳,而没有足够的文体活动,便会加重心理疲劳。某些药物对消除疲劳和调节厌倦情绪有积极效应,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甚至会产www.med126.com/kuaiji/生对药物的依赖性。心理上的不满、烦恼,可增加易疲劳感,并使厌倦情绪加重。因此,正确的认知与评价,意志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

这有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工作特点对进行这种工作的人员要求。一个人如果长期地不能满足和适应工作的要求,如不能胜任某一岗位职务,就会产生强烈的持久的心理应激,严重时亦可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使人患病。Thearell等在瑞典的中年工作人员的一个调查中,按照每个人的教育水平和所担负工作的责任大小和职位高低,评价其现有能力和工作要求间的不和谐分数。结果发现,随着不和谐分数的增加,被调查者的平均收缩压水平从130mmHg上升到144mmHg。而且,后者的不适感和疾病的报告也较多。

另一方面是作为具有某种个性心理特征的人对工作是否满意。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不单只是为了谋求物质资料而工作,还有更多、更高的社会和精神的需要。

专栏37-1 疲劳状态

疲劳作为一种心理生理状态,向来广为人们所注意,特别是在应用心理学领域中,医学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者们一直在探讨、争论这一问题,因为疲劳状态是直接与人的健康和劳动效果相关联的重要因素。至今对于疲劳问题的全面理解,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①疲劳的指标(多半是以活动的成效为衡量尺度);②生理机制;③心理机制。

为什么把活动的成效作为疲劳指标呢?因为随着疲劳因素的发展和增强,人的工作能力必然要出现明显变化。也就是说,在长时间操作活动的影响下,人的工作能力往往下降,而这种工作能力的下降,无法用其他生理心理因素(如熟练过程)解释,另外伴随着这种工和能力的下降,人还有其它生理和心理变化的体验(疲劳体验)出现。为此,工作能力的下降就成了疲劳状态的最重要的方面。

从生理角度来看,疲劳是有机体内部能量的耗减和工能最佳状态的改变。在疲劳状态下,只能用加快心搏次数来维持原来的血液搏出容量;由于单位肌纤维的收缩力下降,而要完成运动反射。只有增加功能肌肉单位的数量;与此同时,植物性神经的反射活动开始紊乱;其他条件反射活动开始失调,为此,运动的速度和准确性下降。

从生理学角度理解疲劳现象是比较直观的。但从心理学角度去理解疲劳就不那么容易。因为它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它只能从主诉中被表达出来,当然也可以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加以证实。综合起来,可以把疲劳的体验归为以下几点:

1.无力感疲劳往往被体验为力量不足。在活动中,原来可以完成的动作现在觉得无力完成,似乎“力量已经用尽”。

2.注意力不集中 觉得萎靡不振、反应迟钝、思想不能集中在当前应完成的任务上。同时,注意的转换和分配也失去应有的灵活性。原来的工作能力再也无法保持下去。

3.感受能力下降 各个感觉分析器的感受性下降,而感觉阈限升高。

4.运动能力失调 疲劳往往体现在运动和动作方面,疲劳时往往觉得自己变得很笨,在完成简单的或复杂的动作时,觉得几种动作无法配合的很好,“手脚不听使唤”。随着疲劳程度的增长,动作往往变得反常,错误数目增加。

5.记忆出现障碍 对过去的事难以回忆,对眼前的事难以记住。可以继续读书,但不知读的是什么。可以继续谈话,但往往前言不搭后语。

6.思维障碍 由于传导性下降,思维变得刻板。或者由于注意力涣散,思维变得失去中心,漫无边际。

7.活动动机变性 如果开始参予一项目的性很强的任务时兴致勃勃,那么,随着疲劳的体验增强,就会变得很不耐烦,活动动机可以由自觉地承担某种责任而变为应付差事。

8.由于思维和动机的障碍,便可引起意志力的薄弱,无法继续坚持工作。

9.欲睡 当疲劳体验达到很高程度时,往往出现睡眠欲望。这是一条警戒线,在这时应当睡眠,以防止各种事故和精神的崩溃。这时的睡眠欲望是极强的,甚至在各种状态下都可以睡着,不管是站着、坐着或是在走动着,都可以进入睡眠。

综合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可以把疲劳划分为三种阶段或三种程度。

在第一阶段上,疲劳表现为精神不振、困倦、打盹等等。这时仍能够在提高工作兴趣的情况下,用意志力量控制自己以保持原有的工作水平。当然,如果硬性地在这种疲劳状态下长时间坚持工作,将会引起“疲劳暴发”。

第二阶段的疲劳,表现为准确性下降,工作中错误率提高,但工作速度往往仍然可以维持原有的水平。这时的准确性下降无法用意志力和加强外部刺激的办法得以改善。

第三阶段的疲劳是一种极度的疲劳体验。如果说前两种疲劳只是一种保护性反应,那么第三种疲劳就已经告诉我们:身心已经受到伤害。在这种过度疲劳情况下,工作能力急速下降,人们会体验到无法继续工作下去,对工作毫无兴趣,甚至厌倦、憎恨,有的人可以进入歇斯底里状态。

疲劳发展的速度和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外部条件和工作份量,另外也取决于主体的工作动机、对工作的兴趣和认识以及主体的健康状况等等。

因此,做为领导者要尽力改善劳动环境和优化劳动组www.med126.com/sanji/织、减轻劳动强度、强调劳动卫生、提倡劳逸适度,鼓励职工积极参加文娱生活和体育活动。作为职工个人,则要把具体工作岗位任务与对社会的义务感、责任感及远大理想目标联系起来,充分认识所从事工作的社会意义,从而感受其中乐趣,并能对某些环境欠佳或志向不符的工作也能有较好的适应。

相关文章
 求助:牛角按摩棒等器具哪里有卖?
 脱发??急切求救治!!
 [13]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
 结靥三朝辩吉凶(十九)
 苍榆汤(《医学入门》卷七)
 烫伤不留疤------祖传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