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理中汤三题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作者:医方中


关于理中汤治便难之机理
 
便难用理中是治从太阴也.内经论太阴便难有三:一曰:腹响响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二曰:心痛腹胀,啬啬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见杂病篇)三曰:太阴之厥,则腹满撑胀,后不利,不欲食,则呕不得卧.(见厥论)
         
案证:窦桂五因便难,辄服大黄以图畅,既久,非服不便,习以为常.时值夏令,日啖瓜果,顿觉腹满,疼痛难堪.请张有章诊治,脉象涩滞,主以理中汤,窦畏不用,别延一医,复与大承气汤一剂,亦不下,反欲吐,神识昏默,势甚危急,窦子赴诉于张,乞为救,张促令急服前方,得下而安.
         
机理:此症病之已久,外无恶寒自汗潮热,饮食小便一如常人,唯仅腹中胀满,大便常自硬坚,或数日不行,此脾气素虚,遂生阴寒,秽菌之不能去者.以中寒凝聚故也.诚以脾为胃行其津液者,脾又为孤脏,以溉四旁者,脾脏虚寒,不能行津液以溉四旁,遂令大便不通,乃见其难,设认为胃热,投以承气等方,如水沃冰,愈形愈坚,况胃中仃积,胀满莫容,不能下行,势必上逆,故反欲吐矣,浊气上干,侵其宫城,故神识昏默矣.如此则是太阴之寒凝,承气诸方,在所禁用.
    
季云评曰:大便难由脾脏虚寒,不行津液,以灌溉四旁.但必病之久,外无恶热自汗潮热,内无烦燥谵语等证,乃可用此,此证用理中汤温中助脾,解凝散寒,自属的据.当彼见大便难,只知投承气以通地道者,读此案则知变通矣.

关于理中汤治口疮之机理与指征

丹溪曰: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上泛无制,用理中汤,甚者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可.
      
一男子,口舌生疮,服凉药愈甚,薛立斋治以理中汤而愈.
      
一男子,口舌生疮,饮食不甘,劳而愈甚,薛以理中汤治之顿愈.
      
王肯堂治许少薇口糜,谓非干不愈,卒如其言.又从子亦患此,热甚危急,欲饮冷水,与人参.干姜.白术各二钱,茯苓甘草各一钱,煎成冷饮,日数服乃已.
      
机理:盖土温则火敛,人多不能知此,所以然者,胃虚食少,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被迫上炎,作为口疮.
    
指征: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手足逆冷,肚腹作痛是也.
    
附案:柴屿青治吴颖庵甥.年三十,口舌生疮,下部泄泻,脉尺弱而无力,寸关豁大,此阴虚于下,逼阳于上,若用凉药清火,则有碍于脾,用燥药治脾,则有碍于舌,惟有引火归元之法,用附子理中汤冷饮,送八味丸三钱,两服顿愈.

关于理中汤治渴之机理
      
且举一案:陈晓苍患吐泻,愈而口渴,屡服麦冬.天冬.花粉.元参.生地等药不效.有医告以服五苓汤,益甚.诣张有章诊之,审其脉象沉迟.主理中汤,服五剂,渴渐减,如法服而愈.
      
机理:此证脉象沉迟,沉为在里,迟为有寒,是脾土虚弱,灌溉失职,不能为胃转输津液,上升于口,而遂作渴.用理中汤温补脾土,津液得升,口渴乃解.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内经此义如能深究,则知此用温补,前医用甘凉治渴之是非矣.
      
左季云氏评之曰:此深于内经,明于伤寒奥旨,故能投之效.至其口渴一证,最为明晰,足为治渴准绳.口渴属热者,其常也,口渴属脾虚者,其变也.治病者,能知常变之理,则思过半矣,岂独口渴也哉.
      
张隐庵亦曰:有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为消渴者,人但知以凉润之药治渴,不知脾喜燥面肺恶寒.试观泄泻者必渴,此因水津不能上输,而惟下泻,故尔以燥脾之药治之.水津上升则不渴矣.故以凉润治渴,人皆知之,以燥治渴,人所不知也.观此案益信.
-----------谢谢 梁版主 发文
相关文章
 槟榔散(《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胡粉散(《圣惠》卷九十三。)
 引经药
 愈风汤(《卫生总微》卷六。)
 温州:你家有老中医的物件吗
 蛇床散(《普济方》卷四十引《经验良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