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内经》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火。东垣曰∶夫呕、吐、哕三者俱属于胃,胃者 司也,以其气血多少为异耳。呕者阳明也,阳明多血多气,故有声有物,气血俱病也。吐者太阳也,太阳多血少气,故有物无声,血病也。
哕者少阳也,少阳多气少血,故有声无物,气病也。河间曰∶胃膈热甚则为呕,火气炎上之象也。吐证有三,气、积、寒也,皆从三焦论之。上www.med126.com焦在胃口,上通于天气,主纳而不出。中焦在中脘,上通天气,下通地气,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下通地气,主出而不纳。是故上焦吐者,皆从于气,气者天之阳也,其脉浮而洪,其证食已即吐,渴欲饮水,大便燥结,气上冲胸而发痛,其治当降气和中。中焦吐者,皆从于积,有阴有阳,食与气相假为积而痛,其脉浮而长,其证或先痛而后吐,或先吐而后痛,治法当以毒药去其积,槟榔、木香行其气。下焦吐者,皆从于寒,地道也,其脉沉而迟,其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当以毒药通其秘塞,温其寒气,大便渐通,复以中焦药和之,不令大便秘结而自愈也。外有伤寒,阳明实热太甚而吐逆者。有内伤饮食,填塞太阴,以致胃气不得宣通而吐者。有胃热而吐者。有胃寒而吐者。有久病气虚,胃气衰甚,闻谷气则呕哕者。有脾湿太甚,不能运化精微,致清痰留饮郁滞上中二焦,时时恶心吐清水者。宜各以类推而治之,不可执一见也。
脉法
《脉经》曰∶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
跌阳脉浮者,胃气虚,寒气在上,嗳气在下,二气相争,但出而不入,其人即呕而不得食,恐怖即死,宽缓即瘥。
脉阳紧阴数,其人食已则吐,阳浮而数亦为吐。
寸口脉紧而芤,紧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脉为阴结而迟,其人则噎,关上脉数,其人则吐。
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变为反胃。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令脉反弦,故名曰虚。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故吐。
方法
丹溪曰∶胃中有热,膈上有痰,二陈汤加炒栀子、姜炒黄连、生姜,煎服。
凡呕吐者,切不可下,逆之故也。
有久病吐者,胃气虚不纳谷也,生姜、人参、黄 、白术、香附治之。凡痞满短气而呕,宜补中气,止可用调中益气汤。
肝火出胃,逆上呕吐,抑青丸。(方见火门。)
夏月呕吐不止,五苓散加姜汁,入汤调服。
吐虫而呕,用黑锡炒成灰,槟榔末、米饮调服。
恶心吐清水者,有热有痰有虚,皆用生姜,随证佐药治之。
胃中有热者,二陈汤加姜汁制炒黄连、黄芩。挟虚者,加人参、白术。又云∶胃虚弱,呕者,二陈汤加砂仁、藿香、白术。
痰饮为患,或因多食生冷,脾胃不和,以致呕吐恶心,或头眩,或胃脘懊 不快,或发寒热,二陈汤加丁香、乌梅、生姜,煎服。心下痞而痛者,加草豆蔻仁。
www.med126.com/shiti/□
(以上丹溪方法凡十条)
□
藿香安胃散(河间) 治胃气虚弱,不能饮食,时时呕吐恶心者。
藿香 人参 陈皮(各一钱) 丁香(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和中桔梗汤(河间) 治上焦热气上冲,食已暴吐,脉浮而洪,宜先和中。
桔梗(一钱五分) 半夏曲(二钱) 陈皮(去白,一钱) 枳实(麸炒黄色,一钱) 白茯苓(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浓朴(姜汁拌炒,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取清汁调木香散二钱,空腹服。三服后,气渐下,吐渐止,然后去木香散,加芍药二钱,黄 一钱半,煎服,病愈则已。如大便燥结,食不尽下,以大承气汤去芒硝微下之,再服前药补之。如大便复结,又根据前微下之。
木香散(河间)
木香 槟榔各等分,为细末,前药调之服。
荆黄汤(河间) 治暴吐,上焦热气所冲,脉浮而洪者。
荆芥穗(五钱) 人参(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 大黄(一钱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调槟榔散二钱,空腹服。
槟榔散(河间)
槟榔(三钱) 木香(一钱五分) 轻粉(少许)
上为细末,用前药调服。为丸亦可,用水浸蒸饼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服。
柴胡(二两,去芦) 黄芩(七钱五分) 甘草(五钱) 半夏(五钱) 青黛(二钱五分) 人参(五钱)
上为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汤送下,食后服。
白术汤(河间) 治胃中虚损及有痰而吐者。
半夏曲(五钱) 白术(二钱) 槟榔(二钱五分) 木香(一钱) 甘草(一钱) 茯苓(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汤调下,食前服。
金花丸(河间) 治吐食脉弦者,肝乘于脾而吐,乃由脾胃之虚,宜治风安脾。
半夏(汤泡七次,一两) 槟榔(二钱) 雄黄(一钱五分)
上为细末,姜汁和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小儿丸如黍米大,生姜汤送下,从少至多渐加服之,以吐止为度。无羁绊于脾,故饮食自下。
紫沉丸(河间) 治中焦吐食,由食积与寒气相假,故吐而痛,宜服此药。
半夏曲(二钱) 乌梅肉(二钱) 代赭石(三钱) 杏仁(去皮尖,另研,一钱) 砂仁(三钱) 丁香(二钱)
沉香(一钱) 槟榔(二钱) 木香(一钱) 陈皮(五钱) 白豆蔻(五分) 白术(一钱) 巴豆霜(另研,五分)
上为细末,入巴豆霜和匀,醋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生姜汤下,吐愈则止。小儿另丸如芝麻大,治小儿食积吐食亦大妙。
小半夏汤(仲景) 治阳明伤寒,不纳谷而呕吐不已者。
半夏(汤泡七次,一两) 生姜(二钱)
上细切,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分作二服服之。
生姜汁半夏汤(活人) 治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愦愦然无奈者。
半夏(汤泡洗七次,一两)
上细切,水一盏半,生姜自然汁半盏,同煎至一盏,温服。仲景曰∶呕多,虽有阳明证,慎不可下。孙思邈曰∶呕家多服生姜,乃呕家之圣药也。气逆者以辛散之,故以生姜为主治之。
藿香平胃散(东垣) 治内伤饮食,填塞太阴,呕吐不已。
藿香(一钱) 浓朴(姜制,一钱) 苍术(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 甘草(炙,三分) 砂仁(五分,研) 神曲(五分,炒)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胃苓汤(局方) 治证同前。
平胃散加五苓散,加姜枣,水煎服之。
黄连六一汤(丹溪) 治因多食煎 烧饼热面之类,以致胃脘当心而痛,或呕吐不已,渐成反胃。
黄连(六钱) 甘草(炙,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丁附治中汤(局方) 治胃伤寒冷之物,致心腹 痛而呕哕不止。
人参(五分) 白术(一钱) 干姜(一钱) 甘草(炙,三分) 陈皮 青皮 丁香(各一钱) 附子(二钱)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加味二陈汤(丹溪) 治胃中有伏火,膈上有稠痰,时常胃口作痛,及恶心吐清水不快。
陈皮(去白,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炮) 茯苓(一钱) 甘草(炙,三分) 栀子(炒,一钱) 黄连(姜汁拌炒,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白术(一钱) 干姜(炒,五分) 苍术(一钱) 香附(一钱) 牡荆子(炒另研,一钱半) 挟虚者加人参(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加生姜三片,煎至一盏,稍热服。如胃口痛甚,入生姜自然汁一合,和匀服。
丁香安胃汤(东垣) 治呕吐哕,胃虚寒所致。
丁香(五分) 吴茱萸(一钱) 草豆蔻(一钱) 黄 (二钱) 人参(一钱) 柴胡(五分) 甘草(炙,五分) 升麻 当归身 陈皮(各五分) 黄柏(二分) 苍术(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大盏,煎至七分,食前温服。
茯苓半夏汤(东垣) 治脾胃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风邪羁绊于脾胃之间,当先实其脾土。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 半夏(一钱) 神曲(炒,一钱) 橘红(七分) 天麻(七分) 麦 面(炒黄色,一钱二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至一盏,热服。
□
(丹溪活套)云∶胃中有热,膈中有痰,令人时常呕吐清水,作嗳气吞酸等证,用二陈汤加姜炒黄连、栀子、苍术、川芎、香附、砂仁、神曲、山楂,少加木香以行滞气,加姜,水煎服。久病虚者,加人参、白术。胃寒者,加益智、草豆蔻、干姜、桂心之类,去黄连、栀子。又甚者,加丁香、附子。如胁痛或脾痛,右关脉弦,呕吐不已,此木乘土之分也,本方加人参、白术、升麻、柴胡、青皮、芍药、川芎、砂仁、神曲之类。如时常吐清水,或口甘不喜食,冷涎自下而涌上者,此脾热所致也,本方加白术、芍药、升麻、土炒黄连、栀子、神曲、麦芽、干生姜,或丸或煎皆可。如时常恶心吐清水,心胃作痛,得食则渐止,饥则甚者,此胃中有蛔也,本方加苦楝根、使君子,煎服即愈,或用黑锡灰、槟榔末等分,米饮调下。
□
(医案)
在城黄氏妇,年将三十,产后困食伤,致胃虚不纳谷,四十余日矣,闻谷气则恶心而呕,闻药气亦呕,求予治。予曰∶药不能入口,又将何法以治之乎。恳求不已,遂制一方,用人参、白术、茯苓各五钱,甘草二分,陈皮、藿香、砂仁各五分,炒神曲一钱,十年以上陈仓米一合,顺流水二大白盏煎沸,泡伏龙肝研细,搅浑,放澄清,取一盏,加姜枣,同煎前药至七分,稍冷服。此药遂纳而不吐,别以陈仓米煎汤时时与之,日进前药二、三服,渐能吃粥而安。后以此法治十数人,皆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