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执业药师考试:红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
男性(4.0~5.5)×1012/L
女性 (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儿童(3.9~5.3)×1012/L
(二)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
相对性增多:各种原因所致大量失水,血液浓缩
绝对性增多:生理性:高原生存、新生儿、剧烈运动
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各种导致机体组织缺氧的疾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2.红细胞减少
造血物质缺乏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
继发性贫血
要点3 血红蛋白
参考范围: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L
(一)临床意义
1.血红蛋白量增多
(1)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和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等。
(2)创伤大量失水、严重烧伤。
(3)用药应用对氨基水杨酸钠、伯氨喹、维生素K、硝酸甘油等。
2.血红蛋白量减少
(1)出血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与红细胞相同,见于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急、慢性肾炎所致的出血。
(2)其他疾病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比红细胞严重,见于缺铁性贫血,由慢性和反复性出血引起,如胃溃疡、胃肠肿瘤、妇女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红细胞减少的程度比血红蛋白量严重,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如缺乏维生素B小叶酸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及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
要点4:血小板计数
参考范围:(100~300)×109/L
(二)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
(1)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巨大血管瘤、全身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2)血小板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
(4)其他疾 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某些感染(如伤寒、黑热病、麻疹、出血热多尿期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粟粒性结核和败血症)、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坏血病、阻塞性黄疸、过敏性紫癜)。
(5)用药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如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药、细胞毒性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2.血小板增多
(1)疾病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病、类白血病反应、霍奇金病、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
(2)创伤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出血后,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
要点5 红细胞沉降率
参考范围:男0~15mm/h
女0~20 mm/h
(二)临床意义
1.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生理性增快见于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
病理性增快见于:
(1)炎症风湿、结核、急性细菌性感染。
(2)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手术或创伤
(3)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
(4)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
2•病理性减慢主要见于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时,如相对性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晚期。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