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针灸推拿
内科学
针灸古籍资源数据库 腧穴文献 针灸器材
针灸方法文献 针灸教学 新闻资讯
针灸艾灸 推拿按摩 刮痧
 医学全在线 > 针灸推拿 > 针灸艾灸 > 正文
灸法的适应证
针灸推拿数据 字体:

一、古代灸法治疗的病证

《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一方面表明灸法有特殊疗效,针刺灸法各有所长,灸法有自已的适应范围;另一方面,灸法还可补针药之不足,凡针药无效时,改用灸法往往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古人对www.med126.com灸法适应病证的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灸法不仅能治疗体表的病证,也可治疗脏腑的病证;既可治疗多种慢性病证,又能救治一些急重危症;主要用于各种虚寒证的治疗,也可治疗某些实热证。其应用范围,涉及临床各科,大致包括外感表证、咳嗽痰喘、咯血衄血、脾胃虚证、气滞积聚、风寒湿痹。上盛下虚、厥逆脱证、妇儿诸疾、顽癣疮疡、瘰疬肿毒等。对此,历代医着多有载述。如《黄帝内经》提到灸治癫狂、疽,《诸病源候论》也有灸治中风及各类心痛急症的记载。《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尤倡灸疗治疗急难诸症。《太平圣惠方》最早记载灸治小儿急症,达47种之多。《备急灸法》详述了22种急症的灸治方法,为灸治急症的专书。《针灸资生经》创天灸截疟。《外科正宗》力倡灸治疡科急症。《神灸经纶》对伤寒发热、白虎历节风、癫狂、中暑、肠痈、乳痈。青喉痹等诸多病证均施以灸法。

值得一书的是,古人在灸疗保健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保健灸在唐代开始得到重视,当时主要从防病角度出发。如《千金翼方》云:“一切病皆灸三里三壮。”而《外台秘要》进一步指出:“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足三里,令人气上眼暗。”这里实际上已涉及到灸疗的健身强体作用了。到宋代灸疗保健作用已被充分认识,如《针灸资生经》提及:“气海者,元气之海也,人以元气为本,元气不伤,虽疾不害,一伤元气,无疾而死矣。宜频灸此穴,以壮元阳,若必待疾作而后灸,恐失之晚也。”除气海穴外,不少医着还总结了其他的一些穴位。如《扁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张杲的《医说》强调“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释为化脓灸后,灸疮未愈之前即为不干。意指反复灸足三里,可起到保健作用。《扁鹊心书》还提到了保健灸的某些操作之法,如“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该书也载述了一些实例:“王超者……年至九十神彩腴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炷,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针灸资生经》也载有:“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

最具借鉴意义的是某些宋代医家的自身体验,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中提到“予旧多病,常苦气短,医者教灸气海,气遂不促,自是每岁须一、二次灸之。”窦材也深有感触:“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即服保命丹、延寿丹。渐至身体轻健,羡进饮食。六十三时,因忧怒,忽见死脉于左手寸部,十九动而一止乃灸关元、命门各五百壮,五十日后死脉不复见矣。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康健。”(《扁鹊心书》)。明清医家有保健灸上虽无较大发展,但也有所继承,如明·张景岳在《类经图翼》卷八载:“在神阙行隔盐灸,若灸至三、五百壮,不唯愈疾,亦且延年。”《玉龙经》亦载有:“膏肓二穴治病强,此穴原来难度量,斯穴禁针多着艾,二十一壮亦无妨。”

民国时期的著名针灸家承淡安曾介绍一种叫“仙传寿灸疗”的保健灸疗,具体操作为:取涌泉穴,“每月初一日起灸到初七日止,每日卯时灸到辰时。每逢艾灸时,艾团如小莲子大,如痛则除之。片用与不用,随人自便 ,均至知痛止www.med126.com/pharm/而已。每逢初一日,每足灸二十六壮,初二日灸七壮,初三至初七日均同初二日之法行之。”

总之,古人认为艾灸对寒热虚实诸证都可应用,但无论用于何种疾病,医者都必须详察病情,细心诊断,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施灸方法,掌握运用适当的补泻手法和灸量,该灸则灸,以适合病证为原则。这些都可供临床借鉴。

二、现代治疗病证

目前,灸治病证约在二百种左右,其主要适用病证如下。

1.内科病证  感冒、急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性腹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肝硬化支气管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流行性出血热、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艾滋病硬皮病、中风、遗传性共济失调、急性脊髓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雷诺病、红斑性肢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不宁腿综合症、精神分裂症癫痫、慢性肾炎、肾下垂阳痿、功能性射精不能症、精液异常症、恶性肿瘤、放射反应等。

2.外科病证  急性炎症、、指(趾)感染、急性淋巴管炎颈椎病骨折、切性腰扭伤、急性乳腺炎褥疮狭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骨关节炎、慢性前列腺炎骨结核、血栓性浅静脉炎、腹股沟斜疝直肠脱垂、输血输液反应、乳腺增生病、前列腺肥大症等。

3.皮肤病证  带状疱疹白癜风斑秃银屑病冻疮神经性皮炎、寻常黄褐斑、腋臭、鸡眼等。

4.妇产科病证  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外阴白色病变、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5.儿科病证  脑积水流行性腮腺炎婴幼儿腹泻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

6.五官科病证  近视眼、麦粒肿、单纯性慢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扁体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内耳眩晕症、颞下颔关节紊乱症、复发性口疮等。

7.保健  戒烟、抗衰老、抗疲劳等。

相关文章
 《内经》“脉”字含义分析
 医林生涯40年
 十二经动脉表
 “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考辨
 论张子和对针灸学的贡献
 德学者实验发现 中医针灸医治腰痛较为有效…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