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皮肤性病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
皮肤与性病学-电子教材:第三十章 梅毒
来源:泸州医学院 更新:2013/9/29 字体:

第三篇 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是以性交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些传染病,以往称为性病(venerealdisease)或称花柳病。传统性病或称经典性病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其他一些由于性接触或类似行为所致疾病,目前也归为性病,统称性传播疾病,如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生殖器疱疹、生殖系统念珠菌病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炎、阴虱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疥疮、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甲型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梨形鞭毛虫病、阿米巴病、沙门菌病、B型链球菌病、性病性盆腔炎等。目前对STD的范围和应包括的病种尚有争议,本篇着重列出8种重点防治性病。

第三十章 梅毒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早期主要侵犯皮肤和粘膜,晚期可使多个系统器官受累,如心脏、中枢神经系统。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梅毒的传染有精化传染、气化传染及胎传染毒等。精化传染是与患者性接触精泄时毒气乘肝肾之虚入里;气化传染是通过接吻、哺乳、接触污染物品等染触秽毒,毒气循脾肺二经传入;胎中染毒是禀受于母体之毒而发。一旦受邪,则毒邪聚累于五脏。毒气外发于皮毛、阴茎,内伤于骨髓、关窍、脏腑,变化多端,证候复杂。
西医归因于病原体苍白螺旋体的感染,又称梅毒螺旋体,为细长螺旋形微生物,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其特殊运动方式,银浸染法或免疫荧光技术亦可检出。其传染途径主要由性接触传染,其他途径有经胎盘使胎儿感染,非性接触传染如接吻、握手、妇科检查、哺乳,间接接触传染为接触受污染的物品所致,个别患者因输血受到感染。
【临床表现】
(一)梅毒的分类与分期:根据传染途径将其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与先天(胎传)梅毒,两者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具体如下:
             一期梅毒 硬下疳
    早期梅毒        二期早发
   (病期2年以内)  二期梅毒 二期复发
后天梅毒      早期潜伏梅毒
         晚期良性梅毒(皮肤、粘膜、骨、眼等)
     晚期(三期)梅毒  心血管梅毒
     (病期2年以上) 神经梅毒
梅毒             晚期潜伏梅毒
   
早期先天梅毒
    (年龄小于2岁)
先天梅毒          晚期良性梅毒(皮肤、粘膜、骨、眼等)
      晚期先天梅毒  心血管梅毒
      (年龄大于2岁)  神经梅毒
先天潜伏梅毒


(二)各期梅毒主要损害表现
⒈ 后天梅毒
一期梅毒主要症状为硬下疳,潜伏期为3周左右,受侵部位大多为生殖器,起初为单个暗红色丘疹或斑丘疹,很快糜烂溃变为浅溃疡。典型硬下疳直径约1~2cm,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触之有软骨样硬度,无疼痛及触痛,偶发2~3个,或发生于口唇、舌、扁体、乳房、肛门等处。2~6周后,未经治疗者可痊愈。感染1~2周后,附近淋巴结(尤以腹股沟淋巴结最多见)开始肿大,称为梅毒横痃,其质硬,不融合,无疼痛、发红、发热及化脓等现象,消退晚于硬下疳。
二期梅毒系一期未治疗或治疗不规范,梅毒螺旋体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并大量繁殖播散所致。常先有流感样全身症状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继之出现以皮肤、粘膜疹为主的临床表现,骨、内脏、眼和神经系统的症状轻微或少见,皮损形态多样,如斑疹、斑丘疹或脓疱疹等,其共同特点为:广泛对称,疏散不融合,发展与消退缓慢;客观症状明显而主观症状轻微;常呈铜红色、褐红色,好发于掌跖;常伴粘膜、毛发、骨损害;损害内梅毒螺旋体较多,传染性强,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二期梅毒皮损主要有:①斑疹性梅毒疹:即梅毒性玫瑰疹,是最早出现的二期梅毒疹,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2cm,互不融合,淡红色到褐红色,发生于躯干两侧、肩、臀、四肢内侧,掌跖部者呈暗红色鳞屑斑,具有特征性,常无自觉症状,消退后不留痕迹。②丘疹性梅毒疹:较前者出现稍晚,常见为豆形丘疹性梅毒疹,轻度高热,直径数厘米,呈肉色或铜红色,分布于颜面、躯干、四肢屈侧,掌跖部者呈暗黄红色斑,浸润较为深在,有特征性。丘疹鳞屑性梅毒疹呈暗红色扁平丘疹,可融合成斑片,上覆粘连性鳞屑,似银屑病样损害。毛囊性藓样梅毒疹较为少见,开口于毛囊的顶端有鳞屑的丘疹呈圆锥形,位于其他部位则呈圆顶形,可群集形成鳞屑性斑块。晚期或复发性二期梅毒皮疹常较局限且不对称,群集、融合。如环状梅毒疹,呈环状,弓形或回旋状,上覆鳞屑,边缘稍高,由微小扁平丘疹组成,面部尤其是皮肤粘膜交界处多见,如口角及鼻旁沟、颊部及面中部,阴部尤其是阴茎及阴囊处亦常见。花繖形梅毒疹较少见,为成群小的卫星状丘疹环绕于大的丘疹周围。扁平湿疣呈直径1~3cm红褐色蕈样斑块,基底宽而无带,表面呈灰白色,有渗液,皱褶部皮肤如肛周、生殖器部位多见。③脓疱性梅毒疹:较罕见,发生于营养不良抵抗力差的患者,在红色浸润基底上形成脓疱,缓慢演变为浅小溃疡,上覆痂皮,较深在的溃疡则称脓疱样梅毒疹,痂皮厚积似蛎壳则称蛎壳状梅毒疹,皮损广泛分布,颜面部前额等处、甲周及掌跖常被累及www.med126.com/pharm/
二期梅毒粘膜损害常与皮损伴发。其中:①梅毒性咽炎:可伴发扁桃体炎或喉炎,咽喉充血明显,弥漫性潮红,扁桃肿大,可有声嘶或失音,舌出现剥脱性斑片常为舌背靠中缝处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缺乏乳头的光滑区。②粘膜斑:具有特征性www.med126.com/jianyan/,呈扁平、圆形糜烂面,境界清楚,上覆湿润灰白色伪膜,见于扁桃体、舌、咽或小阴唇、阴道、宫颈部等。
二期梅毒性秃发及甲损害:眉、须、头部不规则分布的秃发区内毛发不全脱落,呈虫咬状;甲受累出现甲床炎、甲沟炎、甲变形。
三期梅毒系早期梅毒未经过治疗或治疗不充分并潜伏2~4年后约1/3患者发生,可累及皮肤、粘膜、骨、内脏尤其心血管及中枢系统,危及生命。晚期梅毒的共同特点为:损害数目少,破坏性大,不对称分布,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客观症状重而主观症状轻;损害内梅毒螺旋体很少,传染性小或无传染性;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率低。
三期梅毒皮损主要有:①结节性梅毒疹:呈直径2mm或更大的红褐色或铜红色结节,质硬,有浸润,簇集状排列,上覆粘连性鳞屑或痂皮,顶端坏死软化形成糜烂及溃疡,不对称地发生于头、肩胛、背及四肢伸侧等处,自觉症状轻,愈后留有瘢痕及色素沉着或减色斑。②梅毒性树胶肿:起初为深在性皮下结节,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形成暗红色浸润性斑块,中间软化破溃流出粘稠树胶状脓汁,破坏性最大,可继续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溃疡壁垂直向下,边缘整齐呈紫红色,因一边愈合另一边继续发展可形成肾形或马蹄形溃疡,数月后结疤痊愈。常单发于小腿等处,自觉症状轻微。③近关节结节:较为少见,为发生于肘、膝、髋关节附近的豌豆至胡桃大圆形或卵圆形结节,质硬,对称分布,呈正常皮色,无明显自觉症状,不易自行消退。
三期粘膜梅毒主要发生于口腔、鼻腔和舌。口腔硬腭呈结节性树胶肿,硬腭近中央部位往往发生穿孔,具有特征性。鼻中隔亦常形成树胶肿,累及骨膜和骨质出现鼻中隔穿孔和鞍鼻形成。舌树胶肿破溃后形成穿凿性溃疡,边缘柔软不规则。自觉症状都很轻微。
三期骨梅毒常见为长骨骨膜炎,其次为对称发生于扁骨如颅骨的树胶肿,可形成死骨及皮肤溃疡。
三期内脏梅毒以心血管梅毒常见,也可累及其他任何内脏。感染10~20年后,约10%~30%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发生心血管梅毒,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炎,进一步发展成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肝树胶肿次之,胃肠道、呼吸及泌尿生殖系统损害少见。
三期神经梅毒:主要为脊髓痨及麻痹性痴呆。该两病各有其特点,脑脊液检查有助于诊断,包括细胞数目增多,蛋白定量阳性,特有的胶金曲线,脑脊液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等。
⒉ 先天梅毒
早期先天梅毒发生于2岁以内,患儿往往早产、营养不良、清瘦、烦躁、皮肤干皱脱水呈老人面貌,哭声低弱嘶哑,重者有贫血及发热。
早期皮损约在出生后3周~3月出现。其与后天梅毒二期皮损相似,呈斑疹、丘疹、脓疱疹等。斑疹多见于掌跖、口周、臀部,口周及肛周皮损常融合成深红色浸润性斑片,皮肤弹性降低并有放射状皲裂,愈后留下放射性瘢痕,具有特征性。丘疹大而浸润,对称分布于面部、两臂、臀部及下肢等部位,暗红色,表面可有鳞屑。脓疱疹少见,发生于掌跖或甲上皮、腕、踝等处,由大疱迅速化脓破裂形成糜烂面,有渗液则称梅毒性天疱疹。复发性先天早期梅毒疹,多呈丘脓疱疹,环状梅毒疹及肛周和皱褶部位的湿丘疹和扁平湿疣,常发生于1岁以后。
早期粘膜损害:最为常见和特殊的表现为鼻炎,鼻腔阻塞,大量血性粘液性分泌物流至唇部,可有溃疡形成累及鼻骨,导致鼻中隔穿孔或发生鞍鼻。口腔可出现粘膜白斑,喉头及声带受累可致声嘶或失音。
早期先天骨梅毒可出现四肢骨软骨炎,不能活动,牵动四肢时婴儿啼哭,即Parrot假性麻痹。梅毒性指炎为一到数个手指的弥漫性梭形肿胀,可伴溃疡。也可出现骨膜炎及骨髓炎。
早期先天内脏梅毒可有全身淋巴结、肝和脾肿大。亦有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球肾炎并发者。
早期先天神经梅毒以脑膜炎多见,可有不同程度脑水肿
晚期先天梅毒常于2岁以后发病,与后天梅毒晚期相似。临床上可见早期活动性梅毒损害所遗留的永久性标记,这些标记性损害具有特征性。
皮肤粘膜损害症状类似后天性梅毒,但发病率较低,主要为树胶肿,发生于硬腭、鼻粘膜,破溃后形成上腭穿孔和鞍鼻。
眼的损害以间质性角膜炎最常见,角膜周围炎症较重,出现弥漫性云雾状角膜时具有特征性,可发展至角膜混浊、失明。
骨的损害表现多为骨膜炎,胫骨受累时引起胫骨肥厚前弓称军刀状胫。长骨和颅骨可发生树胶肿。偶有双侧渗出性关节炎,膝关节肿胀且轻度强直,无疼痛,即Clutton关节。
神经梅毒可使脑膜、脑膜血管、脑实质受累,表现出一个或多个肢体麻痹,第8脑神经受累则导致神经性耳聋视神经萎缩癫痫发作、脊髓痨麻痹性痴呆等。
晚期先天梅毒标记性损害较多,如哈饮森三联征:哈饮森牙的切牙切缘中央呈半月状短缺,上宽下窄,牙体短而厚呈圆柱状,牙间隙增宽;实质性角膜炎呈急性表现为流泪、疼痛、失明,抗梅毒治疗无效,多发生于5~25岁;神经性耳聋常发生于学龄儿童,先出现眩晕,随之丧失听力。其他标记性损害如额骨圆凸、短颌、硬腭高耸、鞍鼻、桑椹牙、胸锁关节增厚、孔口周围放射状瘢痕、军刀胫、Clutton关节、下颌骨相对隆凸等。
⒊ 潜伏梅毒包括先天和后天梅毒,分为早期(感染2年以内)和晚期潜伏梅毒(感染2年以上),是感染后经一定活动期由于治疗和抵抗力增强,临床症状暂时消失,但未完全治愈,血清反应仍为阳性且已排除假阳性。
【实验室检查】
1. 梅毒螺旋体检查适用于早期梅毒皮肤粘膜损害,如硬下疳、湿丘疹、扁平湿疣等。其方法可选用暗视野检查、直接荧光抗体检查法、涂片镀银染色法等。
2. 梅毒血清学试验在硬下疳出现2~3周开始呈阳性,是诊断梅毒的必需方法,对潜伏梅毒尤为重要。可根据条件选择非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或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如用非螺旋体抗原血清的反应(VSR或RPR)筛选,再对疑诊病例做进一步检查,如FTA-ABS试验,若为阳性,结合病史、体检可以确诊。
3. 脑脊液检查用以除外神经梅毒,项目可包括细胞计数、总蛋白测定、VDRL试验及胶体金曲线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皮肤粘膜及其他系统损害的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必要时可进行家属调查,追踪观察和试验治疗,以便作出正确及时的诊断。
由于梅毒各期表现复杂,病程长,与很多非梅毒性疾病表现相似,故应结合相关章节知识予以鉴别排除其他诊断,如一期梅毒应与软下疳、生殖器疱疹、固生型药疹、Behcet综合征、头包皮炎、下疳样脓皮病等鉴别;二期斑疹梅毒应与多形红斑型药疹、玫瑰糠疹等鉴别;二期丘疹性梅毒应与银屑病、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等鉴别;扁平湿疣应与尖锐湿疣仔细鉴别;梅毒口腔粘膜斑应与扁平苔藓、阿弗他口炎的口腔粘膜损害鉴别;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应与寻常狼疮、慢性溃疡等鉴别。
【辨证】
(一)肝经湿热:外生殖器及肛门或乳房等处有单个质地坚韧的丘疹,四周焮肿,患处灼热,腹股沟色白坚硬之肿块如杏核或鸡卵大小,或于胸、腹、腰、四肢屈侧及颈部杨梅疹、杨梅痘或杨梅斑。伴口苦纳呆、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
(二)痰瘀互结:疳疮呈紫红色,四周坚硬突起,或横痃质坚韧,或杨梅结呈紫色结节。或腹硬如砖,肝脾肿大。舌淡紫或黯,苔腻或滑润,脉滑或细涩。
(三)脾虚湿蕴:疳疮破溃,疮面淡润,或结毒遍生,皮色褐暗,或皮肤水疱、滋流黄水,或腐肉败脱,久不收口。伴筋骨痠痛、胸闷纳呆、食少便溏、肢倦体重。舌胖润,苔腻,脉滑或濡。
(四)气血两虚:病程日久,结毒溃面肉芽苍白,脓水清稀,久不收口,面色萎黄,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五)气阴两虚:病程日久,低热不退,皮肤干燥,溃面干枯,久不收口,发枯脱落。伴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舌红,苔少或花剥苔,脉细数无力。
【治疗】
(一)中医治疗
⒈ 肝经湿热证型:治宜清肝解毒,利湿化斑。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黄芩9g,车前子9g,当归3g,栀子9g,泽泻12g,木通9g,柴胡6g,生地9g,甘草6g,土茯苓30g,牡丹皮9g,赤芍药10g。
⒉ 痰瘀互结证型:治宜祛痰解毒,化痰散结。方用二陈汤合消疠丸加土茯苓桃仁红花夏枯草陈皮15g,半夏15g,茯苓9g,甘草5g,玄渗10g,牡蛎(煅)20g,川贝9g。
⒊ 脾虚湿蕴证型:治宜健脾化湿,解毒化浊。方用芎归二术汤加减。白术苍术川芎归身人参、茯苓、薏米仁、皂刺厚朴防风木瓜、木通、穿山甲片(炒)、独活各5g,银花10g,甘草5g,精猪肉100g,土茯苓30g。
⒋ 气血两虚证型:治宜补气养血,扶正固本。方用十全大补汤:党参3g,白术10g,茯苓、炙甘草5g,当归10g,川芎5g,熟地黄15g,白芍8g,黄芪15g,肉桂9g。
⒌ 气阴两虚证型:治宜益气养阴,补肾填精。方用生脉散大补阴丸加减:土茯苓30g,地骨皮10g,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6g,黄柏120g,知母120g,地黄180g,龟板180g,菊花15g,银柴胡10g。脊髓痨者加服地黄饮子。地黄饮子:熟干地黄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石斛苁蓉(酒浸、焙)、附子(火包)、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各等份。
(二)西医治疗
须早期、足量、正确完成疗程。
⒈ 治疗方案
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早期潜伏期梅毒,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每日1次,连续10~15d,总量800万~1200万u。或肌注苄星青霉素G,每侧臀部注射120万u共240万u,每周1次,共1~3次。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盐酸四环素红霉素0.5g/每次,每天4次,连服15d;或强力霉素0.1g口服,每日2次,连服15d。孕妇及肝功障碍者不宜用四环素和强力霉素。
晚期良性梅毒包括三期皮肤、粘膜、骨损害及晚期潜伏梅毒,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每日1次,共20d。或苄星青霉素G240万u,分两侧臀部注射,每日1次,共3次。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盐酸四环素或红霉素0.5g口服,每日4次;或强力霉素0.1g,每日2次,共30d。
心血管梅毒不用苄星青霉素,有心衰时先控制心衰症状,用小剂量水剂青霉素G开始,第一、二日肌注10万u,每日1次,第三日20万u,每日2次,自第四日起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每日1次,连续15d为1疗程,共2个疗程,之间停药2周。对青霉素过敏者以盐酸四环素或红霉素0.5g口服,每日4次,连服30d。
神经梅毒以水剂结晶青霉素G200万~400万u静脉滴注,每4h 1次,连续10~14d,继以苄星青霉素G肌注,每周1次,于两侧臀部各注射120万U,共3次。或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G240万u,每日1次,同时口服丙磺舒0.5g,每日4次,共10~14d,继以苄星青霉素G肌注,用法同前。对青霉素过敏者的治疗同心血管梅毒。
孕妇梅毒在妊娠初3个月和妊娠末3个月分别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肌注,每日80万u,连续10d。对青霉素过敏用红霉素0.5g口服,每日4次,15d为1疗程,在妊娠前3月和末3月分别用1疗程。
胎传梅毒早期可用苄星青霉素G以每千克体重5万u给药,分两侧臀部1次肌注,用于脑脊液正常时。若无条件检查或脑脊液异常,以水剂青霉素G静滴,每千克体重5万u,每日1次,10~14d连续用药;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按每千克体重5万u肌注连续10~14d。
晚期胎传梅毒以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千克体重5万u肌注,每日1次,连续10d为1疗程。对间质性角膜炎可合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8岁以下儿童不用四环素,红霉素可按每千克体重7.5~12.5mg给药,分4次口服,连续30d。
⒉ 治疗中青霉素不良反应及预防
个别患者可发生洁海氏反应,亦称治疗休克,发生于注射青霉素第一针后数小时到24小时内,表现为损害部位症状加重,可伴发热,经12~24h症状及发热可逐渐减轻。早期梅毒皮疹、骨膜炎及晚期非重要器官的梅毒,损害症状加重时间较短且常无严重后果;内脏晚期梅毒以及胎传梅毒内脏有病变时反应后果极其严重。预防的方法,可在注射青霉素前1d开始口服强的松5mg,每日4次,连续3d。
治疗矛盾发生于大剂量青霉素急速治疗某些晚期内脏梅毒,损害不能正常修复,病情加重,如有心血管或肝脏损害时可引起心衰与心绞痛反复发生或黄疸肝硬化。因此治疗时应谨慎用药,切忌一开始即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
【预防与调摄】
1. 净化社会风尚,禁止卖yin嫖娼,加强性病防治。
2. 早诊断、早治疗,规范用药,坚持疗程,并建立追踪随访制度。
3. 孕妇胎前检查,必要时避孕或中止妊娠。
4. 夫妇双方共同防治。

 

相关文章
 外科护理实验指导: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内科学实习指导:第六章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疾
 妇产科学在线手术:卵巢手术——卵巢切除术
 中医妇产科学讲稿:第四节 胎儿异常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课件:下载打印[P
 内科学图片库:胸膜疾病Thumbs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