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理论教学
内科学
风湿病学 神经病学 免疫与健康
儿科学 老年医学 更多
外科学
皮肤性病学 普通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外科学总论 更多
其它科目
基础学科 临床专科 内科疾病
内科诊疗 外科诊疗 专科诊疗
外科疾病 专科疾病 临床专科疾病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疾病 > 中毒 > 正文
蜜蜂/马蜂/黄色胡蜂/大黄蜂/蚂蚁咬螫伤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9/4/12 字体:

螫刺昆虫属昆虫纲中的膜翅目,有两个主要亚群:蜜蜂科(蜜蜂,野蜂)和黄蜂科(马蜂,黄色胡蜂,蚂蚁)。火蚁是膜翅目中的无翼昆虫。蜜蜂科很温顺,若不激惹一般不螫刺人。蜜蜂的螫刺有多个螫针,螫刺后螫针一般脱离虫体。蜜蜂科的毒液含有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蜂毒明肽,蜂毒肽,激肽。黄蜂科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质酸酶和一种称为抗原5的蛋白。在美国,黄色胡蜂是引起变态反应的主要原因。

人平均每磅体重可忍受10次螫刺;成人平均能忍受>1000次,而儿童螫刺500次即可致死。但对过敏者,1次螫刺就可引起致死的变态反应。在美国,螫刺引起的死亡比毒蛇咬伤引起的死亡高3~4倍。经50~100次螫刺后可产生对毒液成分的毒性反应,临床表现与变态反应相似。

非洲蜜蜂(又称杀手蜜蜂)是由南美洲移到美国南方某些州的蜜蜂,该蜂的攻击性较强。其毒液的毒力虽然不比其他蜜蜂强,但它们成群攻击人体而可引起严重反应。

在美国南部,特别是墨西哥沿岸地区每年被引入的火蚁螫刺达数千人次。几种火蚁(如Solenopsis richter等),其中以Solenopsis invicta火蚁为主,使发生变态反应的次数增加。在感染的城镇地区,每年多达40%的居民被螫刺。火蚁的毒液有溶血,溶解细胞,抗微生物和杀虫的特性。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有3或4种小分子量蛋白组分可引起变态反应。通常螫后立即出现疼痛,并发生荨麻疹样风团和耀斑样病损,一般在45分钟内消退,但可形成无菌性脓疱,并在30~70小时内破溃。有时病变区被感染而可导致脓毒症。有的病人只有水肿,红斑和瘙痒性病变,而不发生脓疱。火蚁常常定位在被其叮咬者的某个部位,沿叮咬创口作弓形转动反复螫刺,结果形成特征性的部分被红色"螫刺线"(sting line)围绕的中央叮咬伤。火蚁螫刺所致的过敏反应发生率<1%。单神经炎和癫痫发作曾有过报道。

治疗

很多膜翅目昆虫的螫针可留在皮肤内,因此不必考虑何种方法,应将螫针尽快清除。将冰块置于螫刺部位可减轻疼痛;阿司匹林每4小时给650mg以及应用H1阻滞剂是有帮助的。已知对这种螫刺过敏的人到流行区去的时候,应备带一个预先装有肾上腺素的针筒的药包。抗组胺药物有助于减少荨麻疹和血管水肿。有严重过敏症状的病人,毒液皮试结果阳性的病人和随后有遭受螫刺危险的人,不论年龄和过敏发生的时间,均应接受免疫治疗。蚁毒免疫疗法对预防危险人群以后发生过敏反应十分有效。经2年治疗后,复发性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可从50%降到10%,经3~5年治疗后,降至2%。妊娠期间进行蚁毒免疫疗法似乎也是安全的。此外还可用单剂蚁毒疗法进行脱敏。初次免疫疗法后,维持剂量需用5年。

相关文章
265-30 心肌炎和心包炎
8-1 胆囊炎、胆石症
108-3 肌筋膜痛综合征
抗幽合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1300例
8-2 放射治疗的剂量单位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触屏版       电脑版       搜索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