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人体寄生虫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
医学寄生虫学-电子教材(人体寄生虫 第六版)第十三章 吸虫:第三节 布氏姜片吸虫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更新:2013/10/15 字体:

第三节  布氏片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Lankester,1857)Odhner,1902]简称姜片虫,是寄生于人体小肠中的大型吸虫,可致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祖国医书中早有“肉虫”,“赤虫”等记述。姜片虫病的流行常常与种植水生植物和养猪业有密切关系。本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故又称亚洲大型肠吸虫(giant asian intestinal fluke)。

【形态】  姜片虫成虫(图13-10)硕大、肉红色,虫体肥厚,椭圆形,背腹扁平,前窄后宽,长为20~75mm, 宽8~2mm,厚为0.5~3mm,体表有执业兽医细皮棘。两吸盘相距很近,口吸盘亚顶位,直径约0.5 mm,腹吸盘呈漏斗状,肌肉发达,较口吸盘大4~5倍,肉眼可见。咽和食管短;肠支在腹吸盘前分叉,呈波浪状弯曲,向后延至体末端;睾丸两个,高度分支如珊瑚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半部的大半。阴茎袋为长袋状,内含贮精囊、射精管、前列腺和阴茎。卵巢位于体中部稍前方,分三瓣,每瓣再分支。无受精囊,有劳氏管。子宫盘曲在腹吸盘和卵巢之间。卵黄腺较发达,分布于虫体两侧。两性生殖系统均开口于腹吸盘前缘的生殖腔。

虫卵呈椭圆形(图13-10),大小为130~140mm×80~85mm,淡黄色,卵壳薄而均匀,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小盖。卵内含有一个卵细胞和约20~40个卵黄细胞。

图13-10 姜片虫成虫及虫卵

采自人体寄生虫学第四版(陈佩惠主编,人卫社出版)P. 93,图14 -10

 


【生活史】  姜片虫需有两种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中间宿主是扁卷螺,终宿主是人和猪(或野猪)。国内查见感染姜片虫幼虫期的扁卷螺类有:大脐圆扁螺(Hippeutis- umbilicalis)、尖口圈扁螺(H.cantori)、半球多腺扁螺(Polypylis hemisphaerula)及凸旋螺(Gyraulus convexiusculus)等。以菱角荸荠茭白、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为传播媒介。

姜片虫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上段,虫卵随终宿主粪便排入水中,在适宜温度(26~32℃)下经3~7周的发育孵出毛蚴。毛蚴侵入扁卷螺的淋巴间隙中,经胞蚴、母雷蚴、子雷蚴阶段而形成许多尾蚴自螺体陆续逸出。在螺体内的发育约需1~2个月。尾蚴在水中吸附于水生植物等物体的表面,分泌成囊物质包裹其体部,脱去尾部而成囊蚴。囊蚴呈半圆形,光镜下可见两层囊壁:外层草帽状,脆弱易破;内层扁圆形,透明而较坚韧。囊内后尾蚴的排泄囊两侧的集合管中含许多折光颗粒,为其特征。宿主食入囊蚴后,在消化液和胆汁作用下,后尾蚴逸出并附于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的粘膜上吸取营养,约经1~3个月发育为成虫。在猪体观察,感染后5~7个月内产卵量最多,一天约可产25,000个卵,9个月后排卵数渐减少,估计姜片虫的寿命,在猪体不超过两年,在人体最长可达4年半(图13-11)。

图13-11 姜片虫生活史

采自人体寄生虫学第四版(陈佩惠主编,人卫社出版)P. 94,图14 -11

 


【致病】  姜片虫成虫的致病作用,包括机械性损伤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姜片虫的吸盘发达、吸附力强,可使被吸附的粘膜坏死、脱落,肠粘膜发生炎症、点状出血、水肿以至形成溃疡或脓肿。病变部位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肠粘膜分泌增加,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感染轻度者可无明显症状。寄生虫数较多时常出现腹痛腹泻,并表现消化不良,排便量多,稀薄而臭,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甚至发生肠梗阻。在营养不足、又反复中度感染的病例,尤其是儿童,可出现低热、消瘦、贫血、浮肿、腹水以及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等,少数可因衰竭、虚脱而死。

【实验诊断】  检查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因姜片虫卵大,容易识别,用直接涂片法检查三张涂片,即可查出绝大多数患者,但轻度感染的病例往往漏检。应用浓集方法可提高检出率,常用的有离心沉淀法及水洗自然沉淀法;定量透明厚涂片法(即改良加藤氏法)的检出效果与沉淀法相仿,既可定性检查,又可进行虫卵记数,以了解感染度。

姜片虫卵与肝片形吸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的形态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有时少数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中偶可发现成虫。

用免疫学方法对早期感染或大面积普查,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常用的有ELISA和IFA等。

【流行与防治】  姜片虫病是人、猪共患的寄生虫病,流行于亚洲的印度、www.med126.com/yaoshi/孟加拉、缅甸、越南、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和我国。在我国已发现有人或动物(猪)姜片虫病流行的有: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北、陕西和台湾等省、市、自治区。根据我国一些地区的调查,姜片虫病主要流行于种植菱角及其他可供生食的水生植物、地势低洼、水源丰富的地区,猪姜片虫病也流行于种植和以水生青饲料喂猪的地区。我国姜片虫病的流行多见于东南沿海的平原水网地区、湖泊区及江河沿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带,以及内陆的平原及盆地。随着水利建设和养猪业的发展,水生植物种植面积的相应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必将对姜片虫病的流行产生不良影响。

人体姜片虫病一般以青少年为多见,但在严重流行区各年龄组的感染率均很高,这主要取决于感染姜片虫囊蚴的机会。生食菱角、茭白等水生植物,尤其在收摘菱角时,边采边食易于感染。在城镇集市上购得的菱角也有活的囊蚴。曾在一只菱角上找到688个囊蚴。如为保鲜经常在菱角上洒水,囊蚴生活力可保持较久。猪感染姜片虫较普遍,是最重要的保虫宿主。用含有活囊蚴的青饲料(如水浮莲、水萍莲、蕹菜菱叶、浮萍等)喂猪是感染的原因。将猪舍或厕所建在种植水生植物的塘边、河旁,或用粪便施肥,都可造成粪内虫卵入水的机会。另一方面,这种水体含有机物多,有利于扁卷螺类的孳生繁殖。这样就构成了姜片虫完成生活史所需的全部条件。

   实验证实姜片虫尾蚴可在水面上成囊,如自然水体中存在此种情况,则饮用生水可能引起感染。

人、猪感染姜片虫有季节性,因虫卵在水中的发育及幼虫期在扁卷螺体内的发育繁殖均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夏秋季是感染的主要季节;而南方早一些、长一些,北方迟一些、短一些。江浙一带水生植物上囊蚴以8~l0月为多,而此时正是菱角等水生果品成熟的季节。

姜片虫囊蚴具有一定抵抗力。实验证明,28~30℃时,囊蚴在湿纸上可活lO天以上,5℃可活一年。囊蚴不耐高热,在沸水中一分钟,或阳光下曝晒一天即死亡。对干燥的抵抗力也很弱,所以在离种植地较远的人群中一般感染率低或无感染者。

防治原则:

1.加强粪便管理,防止人、猪粪便通过各种途径污染水体。

2.关键的措施是勿生食未经刷洗及沸水烫过的菱角等水生果品,不喝河塘的生水,勿用被囊蚴污染的青饲料喂猪。

3.在流行区开展人和猪的姜片虫病普查普治工作。目前最有效的药物

吡喹酮。  

相关文章
 诊断学实习指导:实习十一  问诊
 法医学实验指导:实验二 各种损伤的大体及组
 药理学作业习题:第七章心血管系统
 生理学作业习题:8 尿的生成和排出
 内科学授课教案:第十五章 原发性肝癌
 病理学教学效果:学生评价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