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Man tuo luo zi
|
维药名 | 衣提洋克欧如合
|
别名 | 朝即马夕厘《回回药方三十六卷》,节维孜 马斯力、塔土热、代合托热。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茄科植物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1.的干燥成熟种子。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果实近成熟时,割下果序,晒干,打下种子,簸净土,除去杂质,贮于干燥处。
|
药材鉴别 | 种子呈肾形、卵形或三角倒卵形,略扁,长3~6mm,宽2.5~4.9mm;表面黑色、灰黑色、棕黑色或淡褐色,具隆起的网纹,在放大镜下可见细密的点状小凹窝;背侧呈弓形隆起;腹侧的下方具一楔形种脐,中间为一裂口状珠孔。胚乳白色,富油脂;纵剖面可见略弯或弯曲的胚;子叶2枚。气微而特异,味辛微苦。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外种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呈波状,棕色或浅棕褐色,并有小的类圆形裂口,底与两侧壁较厚,外被角质层;内种皮细胞棕色至棕褐色,数列,均为薄壁细胞,椭圆形。外胚乳细胞l列,棕色至棕褐色,细胞排列整齐,长圆形,较小;在内种皮与外胚乳之间常有数列细胞界限不清的颓废组织细胞;下为渐次由小至大的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众多糊粉粒及油滴。
粉末特征:呈棕色至棕褐色。外种皮细胞呈波状,散在或多数成片,胞腔小,有时可见类圆形裂孔,壁孔沟明显,棕色至浅棕褐色;胚乳细胞多角形、椭圆形或近方形,壁厚,含众多糊粉粒和油滴,细胞较大;胚细胞多角形,壁薄,较小,内亦含众多糊粉粒及油滴;其他尚可见到少数颓废组织及用质层。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无水乙醇5ml,振摇后浸渍30min,滤过,滤液供下述试验。
(1)本品溶液在日光下显蓝绿色荧光,在稀释一定浓度或在酸性情况下荧光更显著。
(2)取滤液适量加无水乙醇稀释,置DMS-200型紫外光可见光谱仪上,进行紫外光谱扫描,在波长225nm、282nm、392nm处有明显吸收峰。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1.对中枢神经作用 东莨菪碱对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某些部位主要是抑制作用,如使意识消失,产生麻醉等,这与其阻滞大脑皮层和脑干网质结构M-胆碱受体有关,也可能与它在中枢神经系统对抗肾上腺素有关,但是对延髓和脊髓则有不同程度的兴奋作用,特别对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作用更明显。因此,东莨菪碱可提高清醒犬的呼吸频率,从而抵消冬眠药物(哌(口替)啶、氯丙嗪)减慢呼吸的作用[1]。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东莨菪碱能兴奋交感神经,抑制迷走神经,从而加速心率,其加速的程度随迷走神经对心脏控制的强弱而异。在迷走神经控制最强的青壮年作用明显,但对老年人的心率无明显影响。阿托品有类似作用,而且更强。正常兔和麻醉犬静注阿托品2~4mg/kg或东莨菪等碱4mg/kg后,可拮抗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50μg/kg所诱发的心律紊乱(房性或窒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等),但不能拮抗心率加快。抗心律失常的机制尚不清楚,推想大剂量的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对肌也有奎宁丁样作用。然而,阿托品类药物用量过大,本身也可诱发心律失常[1]。 利用离体免耳血管灌流表明20mg的东莨菪碱可以拮抗20μg/0.lml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但此作用远不及阿托品[1]。 麻醉兔静注东莨菪碱10~20mg/kg,能拮抗静注5μg/kg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实验证明东莨菪碱能改善失血性犬的微循环[1]。 3。对呼吸系统作用 东莨菪碱能扩张支气管并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引起的口干,故中麻中可保持呼吸道干燥,通气良好[1]。 4.对平滑肌的作用 东莨菪碱和阿托品能降低胃肠道的蠕动及张力,能阻断胆碱能神经的功能,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收缩,而导致尿潴留[1]。 5.毒性 曼陀罗子中毒量种子为2~30粒,果实为l~10枚,中毒症状有头晕、呕吐、心慌、幻视,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散大、昏迷等[2,3]。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四级干寒,味辛苦,有毒。
1.《拜地依药书》:“四级湿寒。”
2.《药物之园》:“四级首干寒。”
|
功效 | 生干生寒,安神,止痛,固涩,壮阳,催眠,消炎。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0.1g。外用:适量。可入散剂、片剂、膏剂、油剂等制剂。
|
注意事项 | |
代用药 | |
附方 | 1.治高热不退,烦躁不眠 取极少量(如0.1g左右)曼陀罗子,煎汤内服或研成细粉冲服。(《拜地依药书》)
2.治痔疮 取适量曼陀罗子油,涂于患处。
3.治热性炎肿 取适量曼陀罗子,用适量葡萄醋煎煮成糊,外敷于患处。(2、3方出自《药物之园》)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763 药理 [1]刘勇民.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763 [2]王纪民.新疆中医药,1996,(4):34 [3]王玉宝.淮海医药,2001,19(5):430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