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民族医药
民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瑶族医学 > 瑶族药学 > 正文
结瓜
民族医药数据查询 字体:
  
一级分类
常用植物药
二级分类
分类
年份
jiaih gua
别名
茄子、矮瓜、茄瓜
来源
茄科植物茄Solanum melongena L.的根。
形态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至半灌木,高达1米,全株被星状绒毛。单叶互生,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8~18厘米,宽5~11厘米,顶端钝,基部歪斜,边常波状浅裂,背面沿脉上散生刺。花紫蓝色,合生,5裂;能结果花单生,开放后下垂,不能结果花数朵排成总状花序,腋生或侧生。浆果长椭圆形或圆柱状,紫色或白色,光滑,基部有宿存萼。花期4~8月,果期6~9月。
生态分布
栽培,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全国各省份。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
味甘、辛,性寒。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咳,收敛止血,止痛。
传统应用
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水肿痢疾便血尿血、白带、遗精冻疮、乳头裂。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熏洗。
方例
1.风湿性关节炎 结瓜(茄)根15克,水煎服或结瓜(茄)根90克,米双酒500毫升浸泡7天后,每服15毫升,每天2~3次。 2.冻疮 结瓜(茄)根适量,切碎,水煎外洗患处。
化学成分
果实含胡芦巴碱,水苏碱[1],茄碱[2],飞燕草甙,对-香豆酸,飞燕草素-3-葡萄糖甙[3],飞燕草素-3-[4-(对-香豆酰)-鼠李糖基(1→6)葡萄糖甙]-5-葡萄糖甙,紫苏宁[4],罗必明[5],δ-羟基谷氨酸[6],甲羟戊酸[7],另报道从果实中分得除罗必明外的其他倍半萜[8],β-谷甾醇,豆甾醇[9],绿原酸[10]。种子中分得替告甙元,薯蓣皂甙元[11],8-羊毛甾烯-3β醇,羊毛甾醇,24-亚甲基-8-羊毛甾烯-3β-醇,环木菠萝烷醇,环水菠萝烯醇,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羽扇豆醇,β-香树脂醇[12]。茄子中含7种必需氨基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蛋氨酸[13]。另外,茄子中还含有苹果酸和少量枸椽酸[14]。
药理
1.对血中胆甾醇水平的影响  果、叶(新鲜或干燥后之粉末)口服或注射其提取物,能降低免与人的血胆甾醇水平,并有利尿作用[1]。从茄子种子中分离出的甾体皂甙,可使实验性高胆甾醇血症家肝细胞线粒体和胞浆酯酶活性部分正常化;使升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更为明显,特别是线粒体;皂甙也可提高降低的胞浆胆碱酯酶活性[2]。绞碎的茄子在95%乙醇中浸泡,可产生褐色物质。从含该物质的浸液(0.5ml/只或1.0ml/只)给雄性大鼠每日食用,可使其生长受到抑制。该物质还可引起血清胆甾醇水平升高。新鲜茄子冻干粉(含20%的饲料)喂饲,也可抑制大鼠生长[3]。
2.其他作用  茄子叶80%乙醇提取物在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试验中表现抗炎活性[4]。茄子水溶性透析液可以抑制苯并芘等物质的致突变性[5]。茄子汁预先静注,可促进小鼠肿瘤坏死因子产生[6]。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一分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407。
[2]Zyabko L P,et al.C A,1964,61:3416c.
[3]Nagashima Y,et al.C A,1966,64:10086e.
[4]Watanabe S,et al.C A,1966,65:2621h.
[5]Stoessl A,et al.J Chem Soc Chem Commun,1974,(17):709.
[6]Ramaswamy S,et al.C A,1972,77:161954u.
[7]Wills R B H,et al.Phytochemistry,1975,14(7):1643.
[8]Ward E W B,et al.C A,1976,83:144627w.
[9]Jain S C,et al.C A,1980,93:66139d.
[10]Kozukue N,et al.C A,1979,91:154313v.
[11]Apsamatova R A,et al.C A,1978,88:101622b.
[12]Itoh T,et al.Phytochemistry,1977,16(11):1723.
[13]刘兴亚等:《营养学报》,1986,8(4):374。
[14]Tarrach F,et al.C A,1987,106:81672c.
药理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310。 [2]Varvashtyan V M,et al.C A,1978,88:99097p. [3]Kaga A.C A,1980,93:69437k. [4]Barnabas C G G,et al.C A,1989,111:50129e [5]Shinohara K,et al.C A,1988,109:72312v. [6]Yamazaki M,et al.C A,1992,116:172925k.
附注
出处
中国瑶药学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