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bi ma gen |
英文名 | Castor root, root of Castorbean, root of Castor-oil-plant, root of Palma christi |
药材基原 | 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蓖麻 高大一年生草本,在热带或南方地区常成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幼嫩部分被白粉,绿色或稍呈紫色,无毛。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盾状圆形,直径15-60cm,有时大至90cm,掌状分裂至叶片的一半以下,裂片5-11,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主脉掌状。圆锥花序与叶对生及顶生,长10-30cm或更长,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花瓣性同株,无花瓣;雄花萼3-5裂;雄蕊多数,花丝多分枝;雌花萼3-5理解;子房3室,每室1胚珠;花柱3,深红色,2裂。蒴果球形,长1-2cm,有软刺,成熟时开裂,种子长圆形,光滑有斑纹。花期5-8月,果期7-10月。 |
资源分布 |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
生态环境 |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春、秋季采挖,晒干或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蓖麻根含反-2-癸烯-4,6,8-三炔酸甲酯 (methyltrans-2-decene-4,6,8-triynoate),1-十三碳烯-3,5,7,9, 11-五炔(1-tridecene-3,5,7,9,11-pentay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平;小毒 |
归经 | 心;肝经 |
功效 | 祛风解痉;活血消肿 |
功效分类 | 祛风药 |
主治 | 破伤风;癫痫;风湿痹痛;痈肿瘰疬;跌打损伤;脱肛;子宫脱垂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出现大便次数增多 |
选方 | ①治破伤风: 红骨蓖麻根四两至半斤,蝉退五钱至一两,九里香一两至二两。水一千毫升煮至二百毫升,分三次口服,每天一剂。儿童剂量酌减。另推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五千至一万单位(儿童三干至穴千单位),一殷只注射一次, 轻型病例可以不用。为控制抽搐可使用少量冬眠药物。 (《广东省医药科技资料选编》)②治风湿性关节炎,风瘫,四肢酸痛,疯滴: 蓖商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各)③治风湿骨痛,跌打瘀痛: 蓖麻干根三至四钱。与它药配伍,水煎服。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④治瘰疠: 白茎蓖麻根一两,冰糖一两,豆腐一块。开水炖服;渣捣烂敷患处。 (《福建中草药》) |
临床运用 | 1.治疗癫痫: 取红蓖麻根(红茎红叶者)2两,鸡蛋 1-2个,黑醋适量。先将鸡蛋破壳煮熟☆再放人黑醋、蓖麻根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数日。据38例观察,半数病例获近期疗效。有的按方服药3日即停止发作。 2.治疗新生儿破伤风: 用红蓖麻根每日1.5两,水煎至45ml,3次分服;同时用穿心莲0.7ml,每日2次,肌肉注射。较重病例加用被伤风抗毒素1-2万单位肌注。经治10例,8例治愈(体温正常,无抽搐,能吮奶),2例死亡。未见毒性反应及严重副作用,仅个别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此外,红蓖麻根制成注射液(每ml含3-5g),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脑炎等所致的烦躁不安或抽搐,对1-2岁患儿约每次肌注3ml(止痉可用倍量),均有一定效果,亦未发现副作用。又可治疗慢性气管炎,取蓖麻根4两,切碎水煎。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观察83例,近期控制23例,显效35例,好转25例。 |
各家论述 |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脱肛,散瘰疠、外敷疮毒。 2.《广东省医药科技资料选编》:有镇静解痉作用。 3.《福建中草药》:化结下气。 |
考证 | 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Ricinus communis L. |
科属分类 | 大戟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