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睾丸肿瘤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orchioncus
拚音 GAOWANZHONGLIU
别名 中医:岩,子岩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男性生殖器疾病,泌尿生殖器肿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睾丸肿瘤较少见,大多数为恶性。因其恶性程度高,为男性青壮年因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睾丸肿瘤以单侧多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睾丸肿瘤包括起源于睾丸组织本身和睾丸鞘膜的肿瘤,由睾丸本身发生的肿瘤可分为睾丸生殖细胞性肿瘤和非生殖细胞性肿瘤两类,其中以睾丸生殖细胞性肿瘤多见,约占全部睾丸肿瘤的95%以上,非生殖细胞性肿瘤较少见,占全部睾丸肿瘤的5%左右,而继发性睾丸肿瘤则罕见,多数在恶性肿瘤广泛扩散而死亡的尸解中发现,多由恶性淋巴瘤前列腺癌肺癌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而来。本节主要论述原发性睾丸肿瘤。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睾丸肿瘤的确切病因不很清楚,大多认为隐睾与睾丸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高20倍~50倍,甚至100倍,异位睾丸发生肿瘤与局部温度高、血运障碍、隐睾位置及内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如位于腹股沟部位的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为1/80,而位于腹腔内的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则提高到1/20。睾丸功能正常者,发生肿瘤的机会则明显减少。萎缩睾丸发生恶性病变的机会也较高,为1.5%~4%,可能与激素因素和萎缩过程中产生某种物质刺激其他组织恶性变有关。此外,遗传、内分泌功能紊乱、损伤、感染、放射线、化学致癌物质、环境影响及病毒等都有可能导致睾丸肿瘤的发生。
中医病因 1.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天癸不充,睾丸隐匿不下,腹腔环境温度高,日久蕴热化毒,形成子岩。 2.跌打损伤,手术不慎,睾丸损伤,血脉瘀滞,久之瘀血化热,瘀热相煎,酿毒成子岩。 3.饮食不节或房劳过度,或邪毒感染,损伤肾阴,相火亢盛,肾精被的,睾丸失养,日渐萎缩,恶变形成子岩。
季节
地区
人群 发病年龄多在20岁~40岁之间,正值性功能最活跃时期。
强度与传播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约1/3的病人在就诊时已有转移,转移主要经淋巴管或血液。睾丸肿瘤的淋巴转移先出现于肾蒂附近的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旁淋巴结,并可至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髂血管旁或腹股沟淋巴结的转移往往是出于逆行性转移,或肿瘤已侵犯附睾、鞘膜或阴囊皮肤。腹部淋巴结转移可发展成巨大肿块,以致引起输尿管或肾脏的压迫移位。经血行转移至远处脏器者较少见可出现于肺、肝、骨甚至脾脏。 此外,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转移很特殊,即转移癌组织病理上与原发肿瘤可以不同,而且,在一处转移为—种肿瘤,在另一处又是另外一种肿瘤。症状一般较少,多无疼痛,或仅有轻微的坠胀感。病人多因睾丸发生硬块而就医。若肿瘤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支柱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肿瘤分泌女性激素,皆可引起乳腺增大。转移时可出现腹部或锁骨上肿物,也可因肠道或输尿管受压而引起梗阻,出现腹痛。若肺部有转移可有咳嗽
发病率 其发病率约占男性所有恶性肿瘤的1%,占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的9.5%。从流行病学调查,睾丸肿瘤的发生有地理和种族差异,如丹麦发病率较高,为6.3/10万,美国和英国为2.1~2.3/10万,黑人最低,如乌干达为0.09/10万。我国睾丸肿瘤的发病率较低,约为1/10万。白种人发病率略高。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多由于睾丸隐匿,日久不下,内热积毒或睾丸外伤,邪毒感染,血脉瘀阻,瘀热酿毒而成。
病理 1)生殖性睾丸肿瘤又称生殖细胞性睾丸肿瘤,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该细胞通过单性生殖形成一群全能细胞,先表现为胚胎癌,如继续向三胚叶分化,便成为畸胎瘤,如再继续向滋养细胞方向分化,便成为绒毛膜上皮癌。若原始生殖细胞直接向性细胞分化便成为精原细胞瘤。胚胎癌发生率仅次于精原细胞瘤,为起源于全能分化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病理见肿瘤切面呈灰白色、颗粒状或光滑、肿大、质软,伴有广泛的出血与坏死,可破坏睾丸白膜向周围浸润。显微镜下见胚胎状分化不良的细胞,大小不一,多形或圆形,核大而分裂多。畸胎瘤为恶性生殖细胞或胚胎性全能细胞向胚层组织分化形成的肿瘤。由一种以上组织学类型成分构成,故又称为混合性癌。典型畸胎瘤生长较慢,睾丸一般都肿大,但也可以正常,白膜显得很不规则,伴有结节。 2)非生殖性睾丸肿瘤也称非生殖细胞性睾丸肿瘤,仅占全部睾丸肿瘤的5%左右。这类肿瘤包括起源于睾丸基质组织、纤维组织、淋巴组织、肌肉组织、脂肪及血管等组织的肿瘤,分良性和恶性两类,其中良性占大多数。主要有间质细胞瘤、支持细胞瘤、淋巴瘤、类癌、鞘膜肿瘤等。 3)睾丸恶性肿瘤的转移:转移途径有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直接浸润。淋巴转移为睾丸生殖性肿瘤重要的转移途径。血行转移途径多经精索内静脉入肾静脉而扩散至全身,也可经精索外静脉、输精管静脉入髂静脉而扩散。转移部位为肺、肝、骨骼、脑、腹腔内脏等处。睾丸肿瘤直接浸润周围组织后进一步的扩散是沿附睾或睾丸鞘膜的淋巴回流途径而进行的。各种睾丸肿瘤的转移特点也不一样。 4)睾丸肿瘤的分期睾丸肿瘤的分期方法很多,目前临床常用的是Friedman分期方法,该法较简单,易于掌握。A期:肿瘤限于睾丸。B期: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一)分清虚实本病早期一般以实证为主,中期则虚实夹杂,晚期多出现气血两虚证候。但也有一发现便出现转移症状,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候。
(二)洞察转归本病较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故容易漏诊或误诊。由于该病转移较早,疗效较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一)热毒瘀结
1.临床表现:相当于肿瘤早期,有隐睾或睾丸外伤史,自觉睾丸沉重,质地坚硬如石块,局部硬结,阴囊坠胀不适,轻微疼痛。无明显全身症状,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薄白,脉涩。
2.证候分析:因隐睾或睾丸外伤,热毒瘀血内结睾丸,影响气血运行,则见睾丸沉重,质地坚硬、局部硬结诸症;病变早期,其他脏器未受影响,故未见全身症状,仅感阴囊局部坠胀不适,轻微疼痛;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薄白、脉涩乃热毒瘀结之象。
(二)阴虚火旺
1.临床表现:相当于睾丸肿瘤的中期。自觉睾丸沉重肿大,发展迅速,局部硬结明显,隐隐作痛,偶有睾丸急剧疼痛,局部肿胀、阴囊皮肤发红,出现全身症状如午后低热,面色潮红,头晕耳鸣,腰酸足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候分析:热毒瘀血蕴结睾丸,日久不消,则使睾丸日渐肿大,硬结明显;若睾丸脉络破裂,血液外溢,也可出现睾丸急剧疼痛,局部肿胀,阴囊皮肤发红;热毒瘀血灼伤肾阴,则见午后低热,面色潮红,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等症,舌红少苔,脉细数乃阴虚火旺之象。
(三)气血两虚证
1.临床表现:属肿瘤晚期,睾丸肿大坚硬,正常感觉消失,表面凹凸不平,并可出现全身转移症状,形体消瘦,面色晄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纳呆腹胀,或见腹痛背痛,骨痛胸痛,咳嗽咯血等症。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2.证候分析:肿瘤晚期,热毒瘀血凝结,痹阻经络,睾丸失于濡养,则肿大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正常感觉消失;癌细胞向全身扩散,机体气血阴阳失调,百骸失养,则见形体消瘦,面色晄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纳呆腹胀等症;气机逆乱,不通则痛,故腹痛背痛,骨痛胸痛,咳嗽咯血等症。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乃气血不足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甲胎蛋白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诊断睾丸肿瘤中有一定价值。中胎蛋白是一种多糖蛋白,一般在胎儿的卵黄囊中合成。在75%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中,这种蛋白的含量增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诊断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另一标志物,正常时,只在妊娠期胎盘的合体细胞层才产生,它也是一种多粳蛋白。5%—10%的纯精原细胞瘤病人hCG检查阳性;在非精原细胞瘤的生殖细胞肿瘤中,阳性率为40%—60%。
发病 睾丸肿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一般都是原发的,继发性极为罕见。原发性睾丸肿瘤: 原发性睾丸肿瘤多属恶性,并可分为生殖细胞肿瘤和非生殖细胞肿瘤两大类,前者占90%—95%,后者占5%—10%。睾丸恶性肿瘤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2%,半数以上发生在25—46岁的青壮年。异位或未降睾丸中有3.6%—11.6%发生癌瘤,为正常睾丸的20—48倍。
病史
症状
体征 (一)症状睾丸肿瘤的症状千差万别,有时十分明显,有时难以察觉,有时颇为奇特,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有人曾将睾丸肿瘤的临床症状归纳为四种类型:①隐匿型:肿瘤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无明显临床症状;②急进型:起病急,进展快,迅速发展,症状明显;③缓-急型:开始起病发展缓慢,而后突然迅速发展;④不显著类型:睾丸原发灶无症状,首先发现转移灶的症状。睾丸肿瘤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
1.睾丸肿大多在洗澡或睾丸部轻度受伤后才发现,一般不伴疼痛,有的可有疼痛,多为隐痛。随着睾丸逐渐增大,患者会有阴囊坠胀感及病侧睾丸沉重感,用手托之似有托起石块般的感觉。当行路过多、站立过久或增加腹压时坠胀和疼痛加重。发生率约74%~91%。
2.急性睾丸疼痛比较少见,是由于睾丸肿瘤发生出血、坏死或缺血栓塞所致,其症状表现为阴囊睾丸急性疼痛,睾丸增大,局部肿胀,阴囊皮肤发红,伴有寒战发热,酷似急性附睾睾丸炎的表现。因而约有10%~20%的病人最初误诊为附睾睾丸炎。发生率约为13%~49%。
3.急性腹痛位于腹腔内的隐睾发生睾丸肿瘤,尤其同时伴发隐睾扭转,最初的症状即表现为急性疼痛。
4.男性乳房发育症这是由于肿瘤中分化较好的滋养层细胞产生大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所致,据统计发生率为10%左右。
5.男性不育因睾丸肿瘤造成曲细精管破坏不能生精所致。发生率约为2.5%,双侧睾丸肿瘤更高些。
6.转移症状原发病灶无症状,首先出现转移症状,如转移到腹膜后淋巴结可以引起腹痛、背痛;转移到骨骼会出现骨痛;转移到腹股淋巴结会引起该处淋巴结肿大和隐痛;转移到眼眶内容物会引起视觉障碍;转移到肝会出现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压痛等症,后期出现黄疸腹水;转移到肺和胸膜腔则会出现咳嗽、咯血、胸疼等症状;转移到脑则可出现癫痫、视力障碍、感觉运动异常及颅内压增高等症状。转移症状发生率约为5%~10%。
(二)体征较小的睾丸肿瘤外观无明显异常,肿瘤较大时可见阴囊下垂、皮肤紧张、发亮,晚期偶见皮肤水肿,鲜红或暗红。睾丸触诊往往肿大,表面可以光滑,但有时也可扪及结节或分叶状感觉,压痛不明显,质地偏硬,有时坚如“石块”,手托睾丸有明显沉重感为睾丸肿瘤的特点。病睾不具囊性感觉,阴囊透光试验阴性。病变早期,附睾形态多正常,当附睾被睾丸肿瘤浸润后则失去正常形态并与睾丸不能分离。输精管和精索多正常。一般不提倡对睾丸肿块作活检,宁可手术探查,以免损伤性影响和刺激肿瘤诱发扩散与转移,影响疗效。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1.放射性核素扫描显示睾丸增大,血流丰富,也可显示腹腔等处的肿瘤转移灶,骨扫描可见骨质破坏现象。 2.X线检查胸部X线可以发现肺及胸廓的肿瘤转移灶,排泄性尿路造影可观察腹主动脉旁及肾周围淋巴结的转移灶,双侧足部淋巴造影可观察盆腔及腰干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此外下腔静脉造影、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骨骼摄片等检查,也可相应判断转移情况与指导治疗。 3.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具有灵敏度高、无损害等优点。睾丸局部检查能发现临床触诊不能扪及的微小肿瘤,鉴别睾丸肿块是实性还是囊性,并能区别肿瘤中心坏死液化与囊肿。腹部检查可识别腹膜后肝、肾、胰等有无转移及范围,有转移时可确定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的关系。扫描不仅使睾丸肿瘤的分期更加准确,而且还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法。 4.B型超声波检查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能直接而准确地测定睾丸大小、形态,正确地鉴别阴囊内肿块为实性还是囊性,确定睾丸内肿瘤与睾丸外病变,并能估计病变的性质。也能探测腹膜后肿块及肾蒂附近有无转移性淋巴结,腹腔脏器有无转移灶等情况。
实验室诊断 1.一般化验在病变晚期可出现贫血、血沉增块、肝功异常、肾功能损害等表现。2.尿促性腺激素测定当发生睾丸肿瘤时,可引起FSH和LH的升高。 3.血清乳胶脱氢酶测定恶性肿瘤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动常见增加,这是由于部分肿瘤组织坏死所造成。 4.血清或尿癌胚抗原(CEA)测定有学者发现,睾丸肿瘤尤其是睾丸畸胎癌病人,约有80%显示血清或尿中CEA的增高,可协助睾丸肿瘤的诊断。 5.甲胎蛋白(AFP)测定主要用于胚胎癌和畸胎癌的诊断,对精原细胞瘤、畸胎瘤及绒毛膜上皮癌不敏感。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生的年龄多在生殖功能最旺盛的青壮年。其分类主要是根据形态学,这类肿瘤中30%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因此采用形态学和内分泌结合的分类法。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特点是多向性。单纯或混合型的睾丸畸胎瘤发源于多向细胞,如临床常见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即属于这一类型,多为恶性。其中一半是单一基本类型的肿瘤,另一半则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常见如下。 (1)精原细胞瘤:占全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35%—70%,常见于未降或异位睾丸。生长速度比其他睾丸瘤慢,罕有浸润或穿破白膜者。肿瘤可能来自精母细胞,切面呈灰白色,间有黄色坏处组织。细胞分化不良、排列不整、分裂多者,预后不佳,约12%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精原细胞瘤病人比其他类型的睾丸肿瘤病人的发病年龄约大5年,预后一般较好。 (2)胚胎癌:约占全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20%,细胞分化不良,细胞排列为片状、乳头状或腺体样。往往在一个肿瘤内含有多种瘤细胞。偶有出血和坏死,恶性度较高,淋巴和血行转移较常见。 (3)畸形瘤:约占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10%。生长较慢,肿瘤内有各种不同上皮细胞团、腺体、囊肿、骨、软骨以及神经等。由于各种细胞均分化较好,很少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当其中某一组织发展较快,也可恶变。单纯的畸胎瘤不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故不发生睾丸间质细胞增生现象。 (4)畸胎癌:约占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1/3。凡畸胎瘤所包含的各种组织中有分化不良者,皆属此类。畸胎癌不是一种单纯的肿瘤,多为畸胎瘸、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癌以及精原细胞瘤的混合体,有时可有神经细胞瘤和肉瘤的成分。 (5)绒毛膜上皮癌:是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由两种细胞构成,即滋养细胞层和合体细胞层,两者排列犹如胎盘的绒毛。诊断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的两个特点是绒毛的形成和肿瘤细胞侵入血管,纯—的绒毛膜上皮癌较少见。对化疗不敏感。 睾丸肿瘤分布均匀,表面光滑,仍保持睾丸的卵圆形态。肿瘤质硬且较重,为实质性、不透光,正常睾丸感觉消失,附睾常不易模到,除在晚期肿瘤,精束阴囊多无浸润。胸部X线片可明确有无肺转移,静脉尿路造影,若输 尿管或肾脏移位,则可确定腹膜后肿块的存在。淋巴造影术可明确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若淋巴结数目减少、淋巴结充盈缺损,或见到扩张的淋巴管,则应怀疑淋巴结有转移。尿中测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说明肿瘤内有滋养层组织。绒毛膜上皮癌是分泌这种激素最多的睾丸肿瘤。 (1)间质细胞(Leydig细胞)瘤:占睾丸肿瘤的2%—3%,大多属良性.少数为恶性。以及血浆内雄激素及雌激素均升高。在幼儿可产生性早熟症状,但在成人却引起乳腺增大和性欲减退等。睾丸切除后,以上症状迅速消失。 (2)支柱细胞(sertoli细胞)瘤:或称雄性母细胞瘤,其组织结构为睾丸的曲细精管。此肿瘤多发生于隐睾或两性畸形、发育不全的睾丸。病人可有乳腺增大的症状。 上述两种肿瘤,大多数为良性,睾丸切除可获治愈。但要随访。 继发性睾丸肿瘤:继发性睾丸肿瘤罕见,往往见于恶性肿瘤广泛转移的尸体。肿瘤可以经血行、淋巴途径或直接蔓延而至睾丸。肾癌可经精索血管转移至睾丸。有些腹腔内恶性肿瘤沿腹膜鞘突而转移至精索及睾丸。亦可来自其他部位或全身性转移的黑色素瘤、白血病、网状内皮系统恶性肿瘤。
西医鉴别诊断 应与急性化脓性睾丸炎、睾丸鞘膜积液、睾丸梅毒、腹股沟疝、精液囊肿附睾炎、精索和附睾肿瘤、附睾结核、白血病、睾丸扭转、睾丸血肿等病相鉴别。
(一)急性化脓性睾丸炎:睾丸肿大并有鞘膜积液时与睾丸肿瘤甚相似。但伴有寒战、发热、阴囊内疼痛,触痛明显,血象检查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抗菌素治疗有效,超声多普勒及放射性核素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
(二)睾光鞘膜积液:积液有囊性感,质韧,有弹性,透光试验阳性。B超和CT有助鉴别诊断。
(三)睾丸梅毒:睾丸肿大呈球形,或有硬结,类似睾丸肿瘤。但其结节较小且较轻,尤其是睾丸感觉消失,触痛不敏感,并常有冶游史,梅毒血清试验阳性及梅毒螺旋体检查阳性。
(四)腹股沟疝:睾丸肿瘤的6.4%可误诊为腹股沟疝。此病也有阴囊肿物,但平卧位肿块可还纳,咳嗽时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能扪清睾丸及附睾,肿块上方扪不清精索,但腹股沟皮下环增大。
(五)精液囊肿:位于睾丸的精液囊肿易与睾丸肿瘤混淆。该病病史长,发展慢,体积小,肿块有囊性感,睾丸可清楚扪及,透光试验阳性,穿刺囊肿液呈乳白色,镜检时内含精子。
(六)附睾炎:可与发病突然的睾丸肿瘤混淆。但该病有高热、畏寒,局部疼痛并向周围放射,压痛明显,常累及输精管,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七)精索和附睾肿瘤:阴囊肿大、坠胀,也可伴有鞘膜积液,但临床十分少见,检查睾丸正常,如附睾肿瘤累及睾丸或与睾丸肿瘤同时发生,则要经组织活检才能证实。
(八)附睾结核:当累及睾丸,产生结节时与睾丸肿瘤相似。但结核病变常累及输精管,形成串珠状结节,附睾尾部的浸润与硬结,可与阴囊粘连形成窦道,直肠指诊时,可扪及前列腺、精囊有浸润与硬结,而睾丸肿瘤不会累及上述部位。(九)白血病:异常的白细胞增生与浸润,发生于睾丸组织时可引起阴囊肿大和鞘膜积液,与睾丸肿瘤相似。但该病有发热、全身疼痛、进行性贫血、显著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等表现,周围血相及骨髓相检查可发现幼稚型白细胞异常增生。
(十)睾丸扭转:与急进型睾丸肿瘤相似,但本病有剧烈运动或阴囊损伤的诱因,疼痛剧烈,普雷恩氏征(Prehn'ssign)阳性,睾丸上移或呈横位,可扪及精索呈麻绳状扭曲,多普勒超声仪及放射性核素扫描显示睾丸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十一)睾丸血肿:多有阴囊外伤史,皮肤青紫瘀血,睾丸肿大坚硬,触痛明显,阴囊沉重,穿刺可见鲜血或褐色陈旧血。
在睾丸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应考虑鞘膜积液、睾丸树胶肿、睾丸炎和附睾病变。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睾丸肿瘤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正确治疗,一般生存率较高。其预后取决于睾丸肿瘤的性质、分期及治疗方法。精原细胞瘤采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和淋巴引流区放射治疗,总5年生存率约为87.5%;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采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加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5年生存率约50%。根据临床分期,精原细胞瘤5年生存率约为A期81.8%,B1~B2期41.6%,B3和C期仅20%;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A期仅睾丸切除5年治愈率为32%,加用放疗48%,而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则82%。随着有效化学药物的不断发现,综合治疗的广泛开展,晚期病人的疗效也在不断提高。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西药治疗
主要为化学治疗,目前睾丸肿瘤化学治疗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1.N-甲酚溶肉瘤素是我国首创药物,对精原细胞瘤有较突出的疗效。成人每日0.15g~0.2g,分3~4次或睡前1次口服,总剂量6g~8g为1疗程。近期有效率达80%~91.3%,约2/3的病人可完全缓解。
2.溶肉瘤素对精原细胞瘤疗效肯定,对非精原细胞瘤无效,消化道反应较重。口服每次25mg~50mg,每周服药1次,总量0.15g~0.25g为1疗程。也可静脉注射,剂量同口服。
3.环磷酰胺对各种类型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都有一定疗效,大剂量应用,同时放射治疗,效果较明显,但缓解期较短。
4.光辉霉素对胚胎癌远期疗效突出,精原细胞瘤有效率60%,绒毛膜上皮癌30%,多用于综合治疗。成人2mg~6mg,溶于5%~25%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或隔日1次,10~30次为1疗程。
5.更生霉素对胚胎癌、畸形瘤和绒毛膜上皮癌有效率为52%,多用于综合治疗,静注或静滴,每日6μg/kg~8μg/kg,溶于5%葡萄糖液500ml中,10日为1疗程,两疗程间相隔2周。
6.长春花碱对各种类型的睾丸肿瘤都有效,以畸胎瘤和胚胎癌效果最好。需大剂量投用,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0.5mg~0.6mg,分2~3次静注,2天~3天为1疗程,间隔3周~4周可重复应用。
7.顺氯氨铂(PDD、DDP)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有强烈的抑制肿瘤作用,对睾丸肿瘤最为敏感,尤其是胚胎癌。晚期睾丸癌的有效率达70%。是目前治疗睾丸肿瘤较理想的药物,已成为联合化疗的主要药物之一。静注,成人30mg溶于生理盐水30ml中,连用5天,一般间隔3周~4周可再用药。
8.博莱霉素(BLM)抗瘤谱较广,对各种睾丸肿瘤均有效,为联合化疗方案中的常用药物之一。静脉注射,15mg/次~30mg/次,1次/日或2~3次/周,总量0.3g~0.6g为1个疗程。化学治疗一般在手术及放疗后进行,多采用长春花碱、博莱霉素与顺氯氨铂(VBP)方案联合治疗。对精原细胞瘤主要以手术及放疗为主,对腹部有巨大肿块及伴有远处转移C期患者,单用放疗效果不好,复发率高,可使用联合化疗以提高疗效。以前用过放疗的患者,可用无骨髓抑制的长春新硷代替长春花碱,按VBP方案联合治疗,使产生最小的毒性和提高耐受量,疗效较以往显著提高,有效率达84%。对少数反应不良,腹部仍存有肿块者,尚可于化疗后再进行手术或放疗。非精原细胞瘤性生殖细胞瘤如胚胎癌,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癌等,对放疗不敏感,早期患者可在睾丸切除术及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后定期按VBP方案治疗。具体方法是在治疗开始的第1、2天,给长春花碱0.15mg静注;第1,8,15天博莱霉素30mg静注;第1,5天顺氯氨铂20mg/m2静注,隔3周1次,给4个疗程,有入报告治愈率接近100%。对晚期即腹部已有巨大肿块的B3期及有远处转移的C期患者,也可用VBP方案联合化疗3~4个疗程,但剂量有所调整,第1,2天给长春花碱0.15mg/kg静注,博莱霉素15mg/m2每周1次;顺氯氨铂100mg/m2,24小时静注,每3周1次,3周为1疗程。待肿瘤体积缩小后,再予切除。由于联合化疗使用顺氯氨铂,晚期癌的生存率明显提高。若病变仍进展者,可加用VP-16(Etoposide,EPE,表鬼毒甲醛糖甙)100mg/m2,每周1天~5天,隔周1次,共3疗程,或与顺氯氨铂加博莱霉素合用,完全缓解率达50%。免疫治疗也很重要,已开始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辅助疗法,可诱导或加强潜在的特异性肿瘤免疫,保护或恢复放疗、化疗、手术等引起的免疫抑制和调整某些病人的免疫反应。常用药物有卡介苗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卡介苗的常用方法是皮肤划痕法,在四肢5×5cm皮肤上用消毒注射针头或三棱针纵横各划痕10条,以划破表皮稍有渗血为度。向划痕处洒敷卡介苗75mg~150mg,每周1~2次,10次为1疗程。根据病情每3个月~4个月重复治疗。转移因子皮下注射,每次2ml,每周1~2次,1个月后改为每2周1次。左旋咪唑,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连服3天,停4天,可重复2~3次。若因放疗或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可用利血生、鲨肝醇、肌苷、VitB4、核苷酸、雌激素、雄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严重病人可输注白细胞和血小板。
(二)手术治疗:
对睾丸肿瘤,不论是生殖性的还是非生殖性的,都应首先施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先控制精索血流,再分别切扎输精管和精索。并根据肿瘤性质决定是否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然后再选用放疗或化疗、中药等方法治疗。
(三)放射治疗:
精原细胞瘤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A期患者,于睾丸切除术后行预防性放疗。放射范围为腹主动脉旁及髂腹股沟淋巴结,2周~4周内给25Gv~30Gy。B1~B2期患者,除按上法放疗外,对局部淋巴结加照10Gy,4周内完成,并对纵隔及锁骨上区进行放射。通过上述治疗,临床早期患者的生存率高达97%。C期则疗效不理想。
精原细胞瘤对放射治疗很敏感,是术后治疗的重要辅助疗法。经证实的精原细胞瘤,如无临床转移,应在睾丸切除后对腹主动脉旁、髂动脉旁,有时纵隔及颈部淋巴结给予预防性放射治疗。若临床发现腹膜后淋巴结有转移,则切除睾丸即予放射治疗,并辅以化疗。如已有临床广泛转移者,则睾丸切除术后可辅以化学治疗。中国创制的氮甲,对此病有较突出疗效,也可用于睾丸切除后及晚期病人,五年生存率为65.3%。此外,较有效的药物有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博来霉素、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及顺式二氨二氯铂Ⅱ这几种化学药物的联合使用及多个疗程的治疗,可使约1/3的Ⅲ期病人治愈。
胚胎瘤、畸胎瘤、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癌在睾丸切除后,应进一步做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如病理检查为阴性,AFP及HCG亦阴性,不必再用放疗后的化疗;若淋巴结病理检查为阳性,则应在放疗后辅以化疗。精原细胞瘤的预后较佳,如病属早期,手术、放疗和化疗掌握适当,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较晚期的精原细胞瘤以及其他类则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预后较差。
睾丸非生殖细胞冲瘤:非生殖性的睾丸肿瘤可来源于纤维组织、平滑肌、横纹肌、血管和淋巴组织。但这些肿瘤很罕见。
中医治疗 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一个由实向虚的转化过程,治疗原则先以祛邪为主,后以扶正为主。具体治法早期宜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中期宜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晚期则宜补益气血,柔肝止痛。
一、辨证论治:
本病宜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可分热毒瘀结、阴虚火旺及气血两虚三型论治。由于受体质、地域、气候及治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型之间往往互相转化或兼夹混合,也可有新的证型出现,因此临床不可拘泥,应以辨证论治为主。
(一)热毒瘀结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散结。方药复元活血汤马鞭草山慈菇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方中当归仁、红花、穿山甲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大黄荡涤凝瘀败血;瓜蒌根消瘀清热生津;柴胡疏肝理气,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加马鞭草、山慈姑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等抗肿瘤药物,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之功效。
(二)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土茯苓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炙鳖甲漏芦、山慈菇、蛇荡、天葵子等药,方用知柏地黄丸滋阴补肾,清热降火;再加上茯苓、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炙鳖甲、漏芦、山慈姑、蛇毒、天葵子以解毒散结消肿瘤,诸药合用,以滋阴降火,解毒散结。若睾丸疼痛剧烈,可加川楝子玄胡荔枝核、蒲公英以清热止痛;肿胀明显加车前子、乳香没药、山甲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三)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柔肝止痛。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味。方中用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气补血;熟地白芍五味子鸡血藤滋阴补血;黄芪白术薏米益气幢脾;远志宁心安神;甘草配白芍缓急止痛;加山慈菇、石见穿喜树、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炙鳖甲等药以解毒散结抗癌。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柔肝止痛之功。若疼痛较甚,可酌加玄胡索郁金香附、川楝子以行气止痛;偏阳虚的加鹿角冬虫夏草苁蓉杜仲以温肾壮阳;偏阴虚的加枸杞子、女贞子板、沙参何首乌等药以滋阴养血。
二、单验方治疗
1.龙葵60g,水煎服。每日2次服。
2.薏苡仁,309,猪苓24g,茯苓24g,土茯苓24g,大黄6g,龙葵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汉防己12g,干蟾皮6g,甲珠15g,黄芪30g。水煎服,每日1剂。适应于气滞血瘀、湿热蕴毒下庄型。
3.桑寄生30g,肉苁蓉15g,橘核15g,荔枝核15g,茴香12g,莪术15g,虎杖30g,夏枯草30g,白术24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适应于肝肾阴虚、肝经气滞型。
4.八月扎20g,石上柏15g,夏枯草30g,石见穿30g。水煎服,每日1剂。
5.党参、三棱、莪术、荔枝核各15g,白术、茯苓、半夏青皮、橘核各12g,陈皮10g,夏枯草31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精原细胞瘤。
6.麻黄9g,桂枝10g,白芍、杏仁、茯苓、白术各12g,石膏、防己、黄芪各24g,全瓜蒌15g、夏枯草31g,甘草3g。适用于湿热蕴结型精原细胞瘤。
7.中等大小蟾蜍,除去五脏后洗净,清水煮烂,煎汁饮用,每日2次,于饭后半小时口服,并用其汁涂抹肿物处,适用于睾丸胚胎癌及手术后腹腔、纵隔、肺、精索转移者。
中药 1.棉酚10mg,口服,1日3次,连服1个月~2个月,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
2.复方天仙胶囊,口服,每次2~6粒,1日3次,1个月为1疗程。
3.1%莪术油20ml,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内静滴,连用1个月~2个月。
4.五味龙虎散,每服1.5g,1日2次,温开水送下。
5.棉花根注射液,肌注,每次2ml~4ml,1日1次,15天~20天为1疗程。适用于精原细胞瘤。
6.蟾酥注射液,肌注,每次2ml~4ml,1日1次。15天~20天为1疗程。
7.复方蟾酥片,口服,每次3片,1日3次,饭后服,15天~20天为1疗程。
8.自然饮,口服,每次1支,1日3次。
9.福寿仙口服液,每次1支,1日2~3次。
10.银耳多糖胶囊,口服,每次2粒,1日2~3次;或糖浆口服,每次10ml,1日3次。
11.黄芪注射液,肌注或静注,每次4ml,1日1次,连用2个月。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1.各种放疗及化疗均有很多毒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及时调整剂量,加强支持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并发症。
2.加强饮食营养,注意清洁卫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适当运动配合气功疗法,增强体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及早治疗隐睾及其他异位睾,避免睾丸外伤与房事过度,对萎缩睾丸应随时观察,若有恶变趋向则应立即手术摘除。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阿胶散(《圣惠》卷七十四。)
 鼻子上有黑头,怎么用中医的观点来解释。
 重用熟地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探讨(潘
 鼻衄第三
 重庆男子痴迷中医养生道偏方传授八百人
 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