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酒渣鼻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rosacea
拚音 JIUZHABI
别名 玫瑰痤疮,中医:赤鼻,酒糟鼻,酒齄鼻,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酒渣鼻(rosacea)又称玫瑰痤疮,是一种发生于面部中央的慢性皮肤炎症。早期表现为在颜面中部发生弥漫性暗红色斑片,伴发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出现鼻赘。
中医释名 以鼻准头及鼻两侧皮肤潮红、丘疹、脓疱,甚至鼻头增大变厚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西医病因 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由于某些有因素的作用,如颜面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消化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精神因素、病灶感染、嗜酒、辛辣食物的刺激等引起局部生理及病理变化。有人认为寄生在毛囊皮脂腺内的蠕形螨(即毛囊虫)的刺激,其代谢产物及排泄物引起的炎症是酒渣鼻的重要发病因素。本病多见于中青年男女,女性较多,但病情严重的常是男性患者。病程经过缓慢,病期长久者可致鼻端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隆起,表面凸凹不平,称为鼻赘。本病常并发脂溢性皮炎
中医病因 本病血热、胃火为其因,气血瘀滞为其理。
季节
地区
人群 多见于中年人。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青壮年气血方刚,血热熏肺或因嗜酒,或喜食肥甘厚味,助升胃火,肺胃积热,熏蒸颜面,而生红斑、丘疹、脓疱。再因风寒外束,气血瘀滞,致形成赘瘤。
病理 1.红斑期:真皮上部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该病变在下面两期均可见到。 2.丘疹脓疱期:除红斑期病变外,尚可见毛囊内及其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或已形成脓疱。有的病例真皮内出现结核样结节。 3.鼻赘期:棘层细胞轻度增厚,真皮胶原纤维增生,皮脂腺大小及数目均增加,毛囊口扩张并充满角蛋白物质。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中医认为酒渣疹色发紫发红,发生于鼻部或鼻部沟侧,是肺、胃部位,多由肺热受风或气血热盛生风所致,久之皮损呈紫红色,且有肝气抑郁之症,乃是肝郁气滞,经络受瘀血阻滞所致。脓疱、丘疹、结节之皮损则是由于毒邪作祟引起。鼻赘期乃是气血凝滞、毒邪内蕴造成。总之,酒渣鼻与热、瘀、毒邪有关,脏腑多与肺、胃、肝、肾有关。
1.血热熏肺
鼻部、双颊、前额广泛红斑,或在红斑的基础上起丘疹、脓疱,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2.肺胃积热
口鼻周围皮肤起轻度红斑且有淡红色丘疹或伴有少数脓疱,自觉瘙痒,伴烦热口渴、咽干、纳呆、便秘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3.气血瘀滞
鼻尖部结缔组织和皮脂腺增殖,毛囊口扩大或见囊肿、丘疹、脓疱,皮损处呈紫红或暗红色,舌暗红,脉弦。
西医诊断标准 酒渣鼻诊断标准:
1.本病好发于中年妇女,病程长久缓慢。
2.好发生于颜面中部,以鼻为中心,红斑、丘疹、脓疱、鼻赘为典型皮损,并有皮脂溢出及毛细血管扩张。
西医诊断依据 临床诊断 1.多发生于中年人,女性较多,常伴有皮脂溢出。 2.好发颜面中部,以鼻、两颊、眉间、下颏部多见,分布对称。 3.损害按进展情况可分三期,各期之间并无明显界限。 红斑期:主要为面部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红斑为暂时性,继而持久不退。 丘疹脓疱期:在红斑的基础上成批出现痤疮样丘疹、脓疱,但无粉刺形成。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 鼻赘期:鼻端部形成紫红色结节呈膨大肿瘤状,皮肤表面凸凹不平,毛细血管扩张显著,毛囊口明显扩大,可挤压出白色粘稠皮脂分泌物。 4.病程缓慢,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一、病史
本病多起始中年时期,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病程缓慢,常于饮酒或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后加重。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二、临床表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但各期之间无明显的界限,经过缓慢。
1.红斑期:颜面中部特别是鼻、两颊、眉间及颏部发生红斑,对称分布,亦有鼻部正常,只发生于两颊及前额者。红斑初期为暂时性,进食含辛辣食物或热饮、外界环境温度突然升高时、感情冲动及月经期间为明显。继而持久不退,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如细丝状呈树枝状分布,常以鼻尖部及两侧鼻翼处最为明显。面部常有皮脂溢出,毛孔扩大或为皮脂所阻塞,少数患者可在短期加重。
2.丘疹脓疱期:红斑期发生时间较长,病情继续发展,面部出现成批的自针头至绿豆大小痤疮样丘疹、脓疱,甚至结节,常此起彼伏,病程慢性,可数年或更久,但也有偶发加重的。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纵横交错,少数病例可并发结膜炎、睑缘炎、角膜炎、角膜血管形成等。
3.鼻赘期:仅见于少数病程长久(数10年)的晚期患者,鼻部结缔组织增殖,皮脂腺异常增大,形成紫红色结节状或肿瘤状突起。其表面凸凹不平,毛细血管扩张显著,皮脂腺口明显扩大,皮脂分泌旺盛,挤压时有白色粘稠分泌物溢出,颏部、眉间或两耳可有类似损害,但较轻。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组织病理检查主要见毛细血管扩张,皮脂腺增生,或可见结缔组织和皮脂腺增殖肥大。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损害为毛囊性丘疹,有典型的粉刺,倾向化脓。皮损除侵犯面部外,胸背肩部也常受侵犯,鼻部常不受侵犯。
2.脂溢性皮炎:患部有油腻性鳞屑,不发生毛细血管扩张。分布部位较为广泛,不仅限于面部,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3.盘状红斑狼疮:为境界清楚的鲜红色或红色班,继而中央凹陷萎缩,有毛囊角栓,表面常覆有粘着性钉板样鳞屑,皮损往往呈蝶形分布。
4.面部湿疹:皮损为多形性,倾向湿润,有剧烈瘙痒。
中医类证鉴别 1.粉刺:发生在青年男女,为毛囊性丘疹,用手挤压可有白色碎米样粉汁,皮损分布广泛,没有弥漫性充血及毛细血管扩张。
2.红蝴蝶疮:皮损为边界清楚的鲜红或桃红色斑,继而中央凹陷萎缩,有毛囊角栓,表面常复有粘着性鳞屑,皮损常呈蝴蝶状分布。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
(1)红斑全部消退。
(2)丘疹脓疱全都平复。
(3)鼻赘全部或基本消除。
(4)不再复发。
2.好转
(1)红斑全部消退。
(2)丘疹、脓疱基本平复。
(3)鼻赘基本或部分消除。
(4)偶有复发。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患者应忌酒和辛辣食物,去陈病灶,纠正胃肠功能障碍和内分泌失调,避免局部过冷过热刺激。
一、全身治疗
1.四环素:0.25g,每日4次,连服2周后减为O.25g,每日2次,共服2个月。
2.甲硝唑:0.2g,每日3次,连服1个月,适用于与蠕形螨感染有关者。
3.氯喹:0.25g,分2次服,连服2周后改为每日0.25g,共服2个月。
4.严重患者可口服13-顺维甲酸,每日每公斤体重1~2mg,每日2次,连用15~20天。
5.1%硫酸合剂10ml,每日3次,2周为1疗程,停药1周再服第2疗程。
6.维生素B族药物:如维生素B220mg、B620mg,每日3次,口服。或复合维生素B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
二、局部治疗
1.洗剂:复方硫黄洗剂,2%过氧化苯甲酰洗剂,2.5%硫化硒洗剂等外用。
2.酊剂:1%红霉素酊剂,O.05%维甲酸酊剂等。
3.霜剂:1%~2%甲硝唑霜,肤螨克星霜,0.05%维甲酸霜,复方丹参酮霜(丹参酮0.5g,杜灭芬0.5g,尿素20g,乳剂基质加至100g)等外用。
4.肤炎宁搽剂。
三、物理疗法
.冷冻疗法:以液氮喷射病损区,每次持续3~5秒,冻融1~2次。
2.激光疗法:选用CO2激光,皮损处消毒局麻后以光束从鼻正中向两侧鼻翼作纵横交叉的"井"字形切割,适用于丘疹脓疮期和鼻赘期。
四、手术疗法
鼻赘期可用酒渣鼻三刃刀或五刃刀作纵横方向交叉的切割,使皮损部形成无数的小格形切口,以切断毛细血管网,并破坏增生的结缔组织。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血热熏肺
治法:凉血清热。
方药:凉血四物汤加减。生地白茅根各30g,当归川芎陈皮黄芩桃仁栀子各10g,红花甘草各6g。水煎服,日服2次,每日1剂。
2.肺胃积热
治法:清肺胃之蕴热。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生石膏30g,知母枇杷叶、桑白皮各15g,党参、甘草、黄柏、黄芩、益母草各9g。水煎服,每日2次,日服1剂。
3.气血瘀滞
治法:活血通窍,行瘀通经。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红花、赤芍、川芎、桃仁、白芷各10g,生5片,老葱3根,大枣7枚。水煎服,每日2次,日服1剂。
二、外治法
1.以硫黄为主方剂:用硫黄、大枫子、白鲜皮地肤子、冰片蛇床子百部松香、烟膏、土槿皮,放入镇江醋5000ml中浸泡10天。再将装有斑蝥蟾酥蜈蚣雄黄的布袋放入,再浸泡3~5天。取出布袋,捣碎袋内药物后,再将布袋人95%酒精3000ml内浸泡2~3周,弃药取液,两液合并,装瓶备用。用时用小毛笔蘸药液在皮损处涂搽,每次不超过8ml,每隔2周涂1次,直至痊愈。 颠倒散(硫黄、大黄等量共研极细粉末),用萝卜汁调涂患处,每有良效。
2.以水银轻粉为主方剂:主药水银、大枫子、核桃仁、樟脑、冰片、防风,研末,油调呈糊状外用,每日早晚各涂患处1次。
3.以百部为主方剂:用百部、苦参雷丸各研为细末,以5:2:2比例混合,搅匀后取药粉15~20g与雪花膏80~85g调匀,制成霜剂外用。每晚睡前用硫黄皂洗面部,然后外搽,翌晨洗去,20天为1疗程,可连用2~3疗程,初用时皮损可更见潮红,继续用即见好转,乃至痊愈。并发脓疱者每可用之。
4.以大枫子、核桃仁为主方剂:主药大枫子、核桃仁、杏仁木鳖子仁、火麻仁、樟脑等,共研成泥糊状,用纱布包,在文火上烤出油,涂抹患处,每日3次。5.一扫光、四黄膏等,外涂。
6.颠倒散洗剂(大黄、硫黄、石灰水),或颠倒散,茶水调糊状,外涂。
中药 大黄zhe虫丸,每服1丸,日服2次。丹参酮片,每次3~5片(每片0.25g),每日3次。栀子金花丸,每服6g,日服2次。内消瘰疠丸,每服6g,日服2次。痤疮平,每服6g,日服2次。散结灵飞每服1丸,日服2次。
针灸 1.针刺疗法:主穴取印堂、素髎、迎香、地仓、承浆、颧髎,配穴根据皮疹分布适当选穴,取大迎、合谷、曲池。令患者取坐位,进针后轻度捻转,留针20~30分钟,每隔2~3天针刺1次。
2.穴位注射疗法:用5%当归注射液,取双耳肾上腺、内分泌、神门、皮质下4穴,每次各侧选2穴,每穴注入0.1~0.2ml,隔日注射1次,10~20次为1疗程。
3.耳针疗法:取外鼻(点刺)、肺、内分泌、肾上腺,2~3穴/次,留针20分钟至30分钟。
4.七星针疗法:七星针轻刺患处。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应忌酒和辛辣食物,去陈病灶,纠正胃肠功能障碍和内分泌失调,避免局部过冷过热刺激。
历史考证 《景岳全书》云:"酒渣鼻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后黑。"《医林改错》中强调本病是气血瘀滞所致,主张以通窍活血汤治之。
《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候·酒齄候》曰:"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齄,赤疱匝匝然也。"
相关文章
 (四)地支纪月与所属四季
 针药结合治疗颈椎病一例
 养生预防类
 岭南草—茵陈
 清热顺气汤(《痘疹定论》卷四。)
 我在日本看中医1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