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retinal periphlebitis
拚音 SHIWANGMOJINGMAIZHOUWEIYAN
别名 青年复发性玻璃体出血,中医:云雾移睛,萤星满目,目衄,暴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眼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由于常发生于青年,并有反复玻璃出血的特征,故又称青年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其特点是视网膜周边部血管阻塞性病变,尤以静脉明显,血管周围白鞘,毛细血管闭塞,新生血管和反复玻璃体出血。约有90%病人为双眼发病,可一先一后,轻重不同,也可同时发病。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一般认为是结核感染或病灶感染的过敏反应,也有人认为是脉络膜结核性过敏反应而波及视网膜,除结核外有人认为与Buerger病有关,但后者影响视网膜血管发炎者少见。此外,也有人认为本病与面部病灶有关,如牙齿脓毒病灶中耳炎,鼻窦炎,或身体其它处有感染灶等,有不少病人原因不明。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发病年龄以20~30岁者多,平均27岁,好发于男性,约占80%。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为“血症”范围,凡火热内扰,热伤营分,迫血妄行;或肝肾不足,虚火上炎,火郁脉络,气血逆乱;或心脾亏损,血虚气弱,失于统摄,均可导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发为本病。若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出血,正气亏耗,不能祛邪,可致局部瘀血停滞。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辨证,以虚实为纲,早期,血斑颜色鲜红,呈火焰状,位于浅层者,症情较轻,多属火热实邪,迫血妄行。若血斑颜色暗红,呈片状、团状,位于深层者,证情较重,多属瘀热在里。二者属实证、热证;反复出血,新旧血斑混杂,或玻璃体积血者,多属肺脾不足,统摄失职;或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二者属虚证;日久,血斑颜色暗旧,或反复出血,已成机化者,为气机失利,血凝不行,气滞血瘀,郁而成结,属虚实夹杂证。
1.火热内盛
证候:患眼突然视力丧失,仅存光感,玻璃体积血,眼底不能窥见,或眼底很朦胧,隐约可见视网膜静脉充盈、扩张、纡曲,有时可见出血灶,色鲜红。口渴喜饮,咽干疼痛,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辨析:①辨证:以视力急降,眼底血管充盈、怒张,出血量多而色鲜,或玻璃体积血,眼底不辨,咽干,舌红苔黄,脉弦细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火热内盛,传入营血,血得热而壅滞,故视网膜静脉充盈、怒张,迂曲明显;火热灼伤脉络,则脉络受损,目火热迫血妄行,血溢脉外,故见眼底出血量多,色鲜红;溢于玻璃体,则见玻璃体积血;血郁目窍,神光不得发越,故视力突然丧失;火热伤津耗液,故口渴喜饮,大便干,小便黄赤;火热上炎,则咽干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火热内盛之征。
2.心脾气损
证候:患眼突然视物模糊,眼底视网膜静脉略充盈,视网膜出血病灶色淡红,量少而薄,有灰白色渗出物。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悸怔忡,气短自汗,食少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体胖,苔白,脉细弱。
辨析:①辨证:以眼底血斑颜色较淡而见面白神疲,怠情懒言,心悸怔忡,纳呆便溏,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心主血脉,心虚则不能摄血,脾统血,脾虚则不能统血,血无统摄,不能约束于脉,则溢于脉外,血阻目窍,神光不能发越,故视物不清,视力下降;心阴亏损,则虚火上炎,故视网膜静脉略充盈;脾虚则健运失职,津液输布失常,致湿浊内停,湿郁成痰,故见有灰白色渗出物;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面色萎黄;脾虚气弱,运化无力,故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大便清泻;气虚不能卫外则自汗;舌质淡而胖,苔白,脉细弱为气血亏虚之征。
3.肝肾阴虚
证候:反复出血,视物模糊。眼底视网膜静脉充盈,纤曲、出血量少而淡,可见少许新生血管及灰白色血管鞘。唇红颧赤,口苦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绦,少苔,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以反复出血,但量较少,或伴少许新生血管,唇红颧赤,口苦咽干,眩晕耳鸣,腰酸遗泄,五心烦热,舌绛苔少,脉弦细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火灼脉络,脉络受损则血溢脉外,正虚修复无力,故反复出血,量少而淡;由于反复发作,机体不断修复,渗出物机化,故见新生血管及灰白色血管鞘;阴虚火旺,火郁脉络,故视网膜静脉充盈纤曲,视物不清;肝肾阴亏,浮阳上越,故见唇红颧赤,眩晕耳鸣;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故口苦咽干;阴虚生内热,故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绛少苔,脉细数,为肝肾阴亏之征。
4.瘀血滞结
证候:病程长,病情顽固,久治而视力提高不明显,玻璃体混浊,可见条状,片状灰白色机化物。眼底血斑暗红,视网膜静脉充盈,或闭锁呈白条线状,或可见血管鞘膜。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少苔,脉涩。
辨析:①辨证:以病情顽固,久治而视力改善不明显,眼底血斑暗红,或有结缔组织增殖,舌色紫暗或有瘀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出血,正气亏耗,不能祛邪,终致局部瘀血停滞;正虚眼底失养,则视力不得改善;瘀血停滞不去,则眼底血斑暗红,瘀血久则变性机化,故玻璃体内见灰白色条状,片状混浊物,眼底见血管鞘膜;瘀血滞结,压迫阻塞脉络,故可见视网膜静脉充盈,或闭锁呈白线状;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为瘀血停滞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诊断标准:
1.多见于30岁以下,双眼先后发病,反复发作,病程长。
2.初发时眼前有炊烟样黑影飘动或红视,大量出血时,视力突然下降,甚至光感。
3.严重者大量出血进入玻璃体,瞳孔区呈现微红光反射。轻者视网膜周边部静脉分支受累,有串珠样不规则曲张,血管壁有白色渗出物形成白鞘,静脉分布附近视网膜有大小不等出血灶。反复出血者新旧病灶同时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及机化组织增生,进入玻璃体,形成增殖性视网膜炎,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眼球萎缩而失明。
4.荧光造影,视网膜静脉病变周围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早期病变在视网膜周边部,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发作前数月可有飞蚊症及视物轻度模糊,发作时突然视力剧降而就诊。晚期视网膜和玻璃体内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引发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体检 眼底:早期在视网膜周边部,小静脉呈现管径不规则,两侧伴白鞘,在病变小静脉附近,可见大小不等的白色或灰白色,边缘不清的渗出物。视网膜有圆点状、火焰状或不规则出血及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腔大量积血致视力突然降低或完全丧失,并可继发青光眼。
电诊断
影像诊断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多数表现为视网膜血管变细,微动脉瘤、血管曲张、新生血管形成和荧光素渗漏,出血区为荧光遮盖。
实验室诊断 全身检查:胸部x线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①多见于单眼发病的中老年病人;②视力障碍逐渐加重,视乳头充血水肿,常被出血遮盖;③静脉高度迂曲、扩张,出血多为放射状分布;④荧光血管造影见静脉充盈迟缓和血管壁荧光素渗漏。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①常有全身症状多尿、多食、多饮、消瘦等症状,血糖高、尿糖阳性;②多双眼发病;③早期视网膜后极部可有串珠状微血管瘤;④不规则灰白色或黄白色、边缘清楚的点状渗出;⑤荧光造影:早期可见毛细血管闭锁区,晚期小动脉分支闭锁,荧光素渗漏。
3.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1976年伊藤等首先报告了初发症状为双眼视力急剧下降,视网膜血管呈明显自鞘化的小儿葡萄膜炎,称为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但门屋等(1986)报道有成人病例。病因不明,多认为与病毒感染等引起视网膜血管炎症反应有关。心玉等(1988)报告:例见单疱病毒1型抗体效价明显升高,本病用大量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好。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 治愈:症状控制,出血及渗出基本吸收,视力部分恢复。行玻璃体手术后创口愈合,玻璃体腔出血和混浊基本清除,视力部分恢复。
2. 好转:炎症状况稳定,出血和渗出部分吸收。经玻璃体手术者,创口愈合,玻璃体积血和混浊部分清除。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突然大量的玻璃体出血患者应卧床休息,包扎双眼或戴针孔眼镜限制眼球活动,半坐位让血液沉于玻璃体下部。
2.病因治疗:增强全身抵抗力和抗结核治疗,无论是否发现活动或陈旧性结核病灶,可试用一段时间的抗结核治疗。链霉素0.75g/日肌注,异烟肼100mg,每日3次,口服。也可行结核菌素脱敏疗法,以减轻复发程度,有活动性肺结核者禁用,其它部位如耳、牙、鼻窦等有病灶者应当去除。
3.辅助药物治疗:口服止血、活血中药,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路丁等。三七片2片,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C片200mg,每日3次,口服。芦丁片40mg,每日3次,口服。
4.出血静止后可用酶制剂和钙制剂,如透明质酸酶、尿激酶、复方菠萝酶、安妥碘等以促进出血的吸收。透明质酸酶:1500U肌注,每日1次,或球后150U/每日1次;尿激酶10000U加生理盐水静滴,每日1次或100U溶于0.5ml生理盐水球后注射每日1次,10次一个疗程;复方菠萝酶片4片,每日3次口服;安妥碘针0.4,每日1次肌注。
5.皮质类固醇:疗效不能确定,全身或局部均可试用。
6.激光治疗:机理是破坏无灌注区视网膜组织,阻止新生血管因子的产生,闭塞新生血管以杜绝出血源,破坏视网膜脉络膜之间的屏障,使营养物质能从脉络膜毛细血管血中弥散至视网膜,从而改善网膜营养。激光为氖激光光斑大小为100~5001L,时间为0.1~0.2秒,隔周治疗一次,每次不超过一个象限,5次一疗程。
7.手术治疗:对出血长期不能吸收者,可行玻璃体切割术,一般出血6个月不能吸收者可考虑玻璃体切割术,如发现有视网膜脱离则何时发现,何时手术。
中医治疗 本病发病急,易反复,临床上按全身症状及眼底所见综合归纳分析,治疗以针对病因为主,以配合凉血止血或活血法瘀为辅。同时,可在局部配合有关外治法,以提高疗效。辩证选方如下:
1.火热内盛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清营汤(《温病条辨》)加减。犀角6g(冲),生地15g,玄参15g,竹叶6g,麦门冬9g,黄连9g,栀子9g,赤芍12g,丹皮9g,连翘15g,银花24g,侧柏叶15g,茜草12g,旱莲草15g。若烦急易怒,口苦咽干,为肝胆火炽,加龙胆草、夏枯草等;口渴烦躁,便秘溺赤,为热结肠胃,加石膏知母大黄芒硝等。
2.心脾气损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5g,龙眼肉12g,枳壳9g,远志9g,制首乌15g,枸杞12g,旱莲草15g,甘草9g,阿胶9g(烊化)。口干烦躁加麦冬9g,沙参99;胃纳欠佳,加青皮、焦曲、麦芽山楂各9g。
3.肝肾阴虚
治法:滋阴降火、补益肝肾。
方药:明目地黄汤加减。熟地20g,生地20g,山药10g,白芍15g,枸杞12g,盐知母10g,盐黄柏10g,当归12g,旱莲草24g,石决明30g,板9g,女贞子15g,栀子炭9g。口渴,加麦门冬9g,天门冬9g;腹胀加麦芽、焦曲、山楂各9g;大便燥,加番泻叶3~9g。
4.瘀血滞结
治法:活血祛瘀,软坚散结。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仁9g,红花12g,赤芍15g,川芎9g,归尾15g,牛膝12g,丹参30g,郁金12g,昆布15g,玄参15g,内金15g,枳壳12g,桔梗12g。体实者选加三棱莪术牡蛎乌贼骨、炙鳖甲等;气血不足者,酌加黄芪、党参、首乌、桑寄生等;肝肾阴虚者酌加女贞子、麦冬、沙参等。电离子导入疗法:田三七或红花溶液离子导人,每次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疗程。
中药 1.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每天3次,口服。本方活血化瘀,用于本病瘀血滞结证。
2.人参养荣丸:每次9g,每天3次,口服。本方补益心脾,用治本病心脾气损证。
针灸 针刺疗法:取球后、翳明、内迎香穴。球后、翳明2穴,直刺,捻转,不提针,内迎香穴用三棱针刺之粘膜出血。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一种以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眼病,常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西医常规治疗为止血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采用甲基睾丸素、激光光凝固、玻璃体切割术等西医新疗法。中医则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眼底出血情况而分别施治,针对病因,出血期配以凉血止血,后期配合活血化瘀法。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复方丹参合尿激酶,维脑路通合三七等新疗法,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阴毒门主论
 蜣螂蛀
 《跟周仲瑛抄方》(跟名医抄方丛书)
 韩国女棋手用针灸提神醒脑
 第一节 白细胞的分离
 破伤风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