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耳鸣指自觉耳内鸣响的症状。可因阴血亏虚、肾精不足、中气下陷、风阳痰火上扰、风邪乘 |
袭、药物中毒等所致。 | |
耳聋是指双耳或单耳不闻声音,或客观检查示听力严重障碍的症状。可因寒热痰火内扰、气 | |
血亏虚、药物中毒等所致。 | |
耳部疾病以及其他全身疾病,皆可导致耳鸣、耳聋。临床若对导致耳鸣、耳聋的病种尚不参 | |
确定时,可以耳鸣、耳聋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辩证论治。 | |
症状描述:
|
耳聋可有耳鸣、耳闷胀、压迫感、耳痛、耳流脓、耳道或耳周麻木感、复听和重振、眩晕、 |
头痛、视力障碍等,尚可伴有全身症状。耳鸣可为一侧性或双侧性,其性质是多样的,可呈 | |
铃声、嗡嗡声、哨声、汽笛声、海涛声、丝丝声、吼等,也可呈各种音调的纯音或杂音。 | |
体症描述:
|
耳部体征:传音性耳聋者镜检查常有外耳道和/或骨膜异常,如畸形、肿块、异物、鼓膜充 |
血或穿孔、瘢痕或硬化斑块等。 | |
发病原因:
|
耳鸣、耳聋病位在耳道及脑,并多与肝、胆、脾、胃、肾有关,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外感风 |
邪,药物中毒,邪客清窍,阻滞耳道可致耳鸣、耳聋;湿热内蕴,脾胃运化失常,聚湿成痰 | |
,痰火上扰,壅塞清窍可致耳鸣、耳聋;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暴怒伤肝、风阳上亢,清 | |
窍被蒙可致耳鸣、耳聋,多属实证。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血亏虚,清阳不升,精气不能 | |
上承于耳,可致耳鸣、耳聋;久病重病,或恣情纵欲,以致肾精耗伤,髓海空虚,不能上濡 | |
清窍所致耳鸣、耳聋,多属虚证。 | |
诊断要点:
|
耳鸣为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觉。脑鸣为自觉脑内鸣响,而与耳鸣不同。耳聋为双耳或单耳 |
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全聋无所闻,可与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力的耳鸣相鉴别。 | |
耳聋除可由耳病导致外,许多全身病变亦可引起,但一般不单独作为疾病诊断。 | |
疾病辨析:
|
详细了解病情,以助诊断: |
★ 年老、体弱、病后见耳鸣、耳聋,且有全身虚衰证候者,多属虚损,或为虚劳类疾病, | |
如虚眩、髓劳、血劳等。 | |
★ 耳鸣、耳聋伴有眩晕、头目胀痛者,可见于风眩、脑瘤、脑痨等病。 | |
★ 近期有用毒药史者,多为药物中毒所致。异物入耳有异物入耳病史。由头部损伤所致耳 | |
鸣、耳聋者,有外伤病史。 | |
★ 耳胀、耳闭之耳鸣、耳聋,应伴有耳内胀闷不适感。耳聋而耳内有耵聍堵塞者,为耵耳 | |
。 | |
★ 突发眩晕耳鸣,有恶心呕吐者,多为耳眩晕。感冒、乳蛾等病,偶有阵发耳闭欠闻之感 | |
。 | |
★ 与精神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者,可为神郁(神经症)或气厥。 | |
一般均应作耳科专科检查。根据需要,可进行电测听、脑部CT扫描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 |
治疗方法:
|
风热犯耳证 |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寒,咽痛耳鸣阵作,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 |
治法:疏风清热。 | |
主方:银翘散 | |
用法: | |
加减:头目不爽,加蝉衣、僵蚕、菊花;咽痛,加板蓝根、山豆根;恶寒重者,加桂枝、防 | |
风;咳嗽,加杏仁、前胡;口干咽燥,加桑叶、麦冬、生地。 | |
肝火燔耳证 | |
证候:突然耳鸣或耳聋,头目胀痛,头晕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胸胁胀闷 | |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 |
治法:泻肝清耳。 | |
主方:龙胆泻肝汤 | |
用法: | |
加减:头目胀痛,加牛膝、龙骨、菊花;胸闷、心烦,加郁金、丹皮、白芍;夜寐不安,加 | |
夜交藤、朱砂、磁石;大便秘结,加大黄、枳实、厚朴。 | |
痰火郁结证 | |
证候:耳鸣时轻时重,有时闭寒如聋,胸中烦闷,痰多,口苦,耳下胀痛,二便不畅,舌红 | |
,苔黄而腻,脉弦滑。 | |
治法:清热化痰。 | |
主方:黄连温胆汤 | |
用法: | |
加减:耳下胀痛,加蔓荆子、大青叶、蒲公英、胸闷、痰多,加胆南星、石菖蒲、郁金。 | |
瘀滞耳窍证 | |
证候:耳聋年久,耳鸣,胸闷刺痛,头目晕眩,舌紫暗或有斑点,脉细涩。 | |
治法:逐瘀通耳。 | |
主方:通窍活血汤 | |
用法: | |
加减:耳内刺痛,加水蛭、地龙、丹参。 | |
阴血亏虚证 | |
证候:头晕眼花,经常耳鸣,心烦少寐,咽干,面白无华舌淡或红,脉弱而数。 | |
治法:滋阴补血。 | |
主方:杞菊地黄丸 | |
用法: | |
加减:心烦少寐,加夜交藤、 柏子仁、远志;咽干口燥,加葛根、竹叶、沙参、麦冬;心 | |
悸不宁,加磁石、牛膝、五味子。 | |
肾精亏虚证 | |
证候:耳鸣或耳聋,眩晕,腰膝酸软,健忘,遗精,舌淡,脉弱或尺脉虚大。 | |
治法:补肾益精。 | |
主方:耳聋左慈丸 | |
用法: | |
加减:低热咽干,加女贞子、桑椹、玄参;心神不宁,加龙骨、牡蛎;腰酸、遗精,加枸杞 | |
、杜仲、龟板、菟丝子。 | |
中气下陷证 | |
证候:耳鸣、耳聋,时轻时重,休息暂减,烦劳则加重,四肢困倦,劳怯神疲,食少腹胀, | |
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弱。 | |
治法:补气升提。 | |
主方:益气聪明汤 | |
用法: | |
加减:口淡、肢冷,去黄柏;食少、腹胀、便溏,加陈皮、枳壳、扁豆、山药。 | |
其他疗法:
|
针炙疗法:以耳区及少阳经穴位为主。体针取穴常用耳门、听会、听宫、翳风、中渚、外关 |
、是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耳针取穴常用内耳、肾、肝、神门,中等刺激。头皮针取穴 | |
常用晕听区。 | |
穴位注射疗法:选听宫、翳风、完骨等穴,常用维生素B1注射液,每穴0.2mL。 | |
常用止耳鸣中药:磁石、蝉蜕、菖蒲等,可在辨病、辩证的基础上选用。 | |
常用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天麻首乌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