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初学教室:从一味药医案学中医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医学———两头精确,中间模糊的体系
     “《中医诊断学》的内容非常详实,我最关注的是四诊,而其中的切诊只有简单的三页纸,我比较疑惑,太爷如此看重的切脉,在教科书上怎么如此简单?
       ……
       老师首先讲了一个故事。十几年前,为了确定中医教材如何编写切脉这节内容,中医药管理局曾经组织全国十大名中医汇集北京,给同一个病人切脉开方。等十大名医结果出来后再比较,发现十个切脉结果各不一样,但处方思路大体相同。这说明每个人对脉象的领悟和理解是不相同,教材为了防止将学生带入误区,只讲了一些基本的脉法和主病,具体对脉象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多看看《脉经》和《濒湖脉学》,前提是首先要熟练掌握教材上的内容。”
                                                                                                                                     ———摘自任之堂主人《我的医学故事》
       学习中医以来,看了不少东西,对于中医的认识也逐步深化。越来越觉得中医学是一种两头精确,中间模糊的体系。
       什么叫“两头精确,中间模糊”呢?
       好多不懂中医的人攻击中医,说中医不科学。什么五运六气,营卫气血,根本都是子虚乌有的,全是那些江湖骗子的一派胡言。

就是相信中医,懂点中医的人有事也会也会摸不着头脑,好多人在读诸家医案的时候,发现中间的医理艰深奥妙,难以捉摸。有一位自学者这样说“那些写书的中医大佬们,各说各的道理,而且互不相容,互相攻击,不可调和,却又都是名医,都能治病”因而我觉得,从实践上看。中医治病的理论是不统一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有人用六经辩证,有人用脏腑辩证,有人更是画个圆圈,从圆圈上辩证,更有一些民间草医,压根不言医理,开药凭“感觉”。还有同样的病,不同医家给出不同的解释,例如同样一个桂枝汤证的营卫不合而出汗,刘渡舟老师讲“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而曹颖甫却说 “卫不与营合,乃自汗出。风中肌肉,著于营分,而卫气不伤,故故卫强而营弱。行水之卫气不伤,故毛孔自能出汗,行血之营气受困,故肌腠不能作汗,致皮毛与腠理显分两橛,而不能相合,故曰不和。”比较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各自阐述的桂枝汤证出汗机理就大不相同——前者是说“卫气不固营阴则汗出”卫气不与营气和,不去固护营阴了,所以出汗了,这里的汗是出自营阴。而后者说“行水之卫气不伤,故毛孔自能出汗”又好像出的汗跟卫气有关,而且出汗还分两类,卫气管毛孔出汗,营气管肌腠作汗。至于到底这汗怎么出的,只有天知道!这就是中医的中间模糊。中医的中间模糊是中医饱受诋毁的一个根源,连圈内人都各自立论,相互攻讦,更别提丝毫不懂中医的外人了。



两头精确是指,中医在其发展历史上,的的确确高效治愈过无数的疾病。其中精华都保存在浩如烟海的医案等各类医书当中。这些医案,除去夸张,神话等不可信的部分,可以说多数都把疾病的症状,体征描述得清清楚楚,治愈该疾病的药方,也准确地列于其后。这两部分——病症药方,可以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尤其是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干脆不言医理,只列症,药。这本书是他在治愈并总结了大量疾病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我觉得,这书更像他的一个统计结果或实践报告,不掺杂半点唯心主义的东西,是精确的,纯科学的,完全经得起那种西医模式科学模式的考验。有人就觉得,中医医理虽然玄之又玄,治起病来却毫不含糊,提出来废医存药之说。不过,仲景不言医理,并不代表其中无理可循。《伤寒论》之“勤求古训”中的“古训”就是指《黄帝内外经》《扁内外经》《白氏内外经》这一类古代医书。

二.从精确处体悟

对于初学者来说,与其被种种术语,理论搞的晕头转向,陷入中医的模糊深渊不可自拔,倒不如从精确的症状和药方着手,来直接体味药与症的关系,体味药对于人体所发挥的作用,体味真正的用药之道。

然而,实际上,中医本草数以千计,临床症状更是千变万化,要想把千百味中药与错综复杂的病症理顺关系是不现实的。

不过,如果是一味药的医案呢?

……

我想说的是,从医案学中药,远比背众说纷纭,聚讼不已的药性要准确与直观。

三.一起搜集一味药医案

这里我先发几个我所搜集的一味药医案,希望大家可以把各自见到的一味药或两味药医案都发上来,大家一起学习。

1羊角(罗大伦《这才是中医》)

这年春天的一个半夜,张锡纯刚刚睡下,突然有人来叩门,声音在夜里显得格外地大。张锡纯心里一惊,这个时候叩门,一定是谁有急事了,于是赶快爬起来,开了门。一看,是自己的表弟刘铭轩。只见刘铭轩满头大汗,面色惊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这位刘铭轩有个六岁的孩子,就在几天前,开始出麻疹,本应该服药,但是小孩子嫌药苦,一吃就吐,家长心疼,于是就没有请医生,也没有告诉张锡纯。到了今天晚上,这个孩子突然开始大喘不止,"有危在顷刻之势",看上去可怕极了,这下家人全都慌了,吓得刘铭轩赶快就来请张锡纯了。

张锡纯一听,抓起衣服,就随着这位表弟来到了他家。

一进家门,所有的人都问:"您快给看看吧,这孩子还有救吗?"

张锡纯一看这孩子,也倒吸了一口冷气。原来,此时这个孩子不但是喘息急迫,同时精神已经恍惚,肢体躁动不安。

那么,这个孩子还有救吗?张锡纯能够想出救治的办法吗?他又会使用什么药物呢?

   张锡纯来到表弟的家以后,看到孩子"喘息迫促,且精神恍惚,肢体骚扰不安",心里也是大吃一惊,于是赶快给孩子诊脉,诊得的脉象是"摇摇而动,按之无根"。然后询问了一下,原来,在孩子出疹的第三天,脸上就已经开始出现疹子了。再仔细看这些疹子,微微发紫,张锡纯立刻做出判断,此时这个孩子是毒火攻心,肝风已动。

一般这种疹子类的疾病,都是以外出为顺,如果出现内陷的情况,则是很危险的,最危险的就是毒火攻心。

怎么办?张锡纯开始思考,这病需要熄风、清火、托毒外出,如何选择药物,又如何才能够让孩子服药呢?

于是,张锡纯就想到了一味药物,这味药物就是羚羊角。

这个羚羊角,张锡纯是特别有心得。他认为此药药性很平和,只是稍微有一点凉,但是能够把体内的大热透发出来,同时还能解毒。"能引脏腑间之热毒达于肌肤而外出",这个功能非常特殊,一般的药物很少能够有此功能。而且,最难得的是,这个羚羊角熬好以后,没有什么味道,所以孩子可以接受。张锡纯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使用羚羊角的医案,个个精彩。

拿定了主意以后,张锡纯就告诉表弟,快去买羚羊角来。

恰好,这个村子就有药房,表弟赶快跑去买了三钱的羚羊角,然后煎汤给孩子服下。只过了十几分钟,本来是躁动不安、呼吸急促的孩子就安定了下来。从那以后,孩子就逐渐地好了。

第二天,刘铭轩的舅舅孙宝轩从沧州赶来看孩子,这位是当时沧州的名医,听说孩子病了,马不停蹄地从沧州跑来了,一进屋,还喘着粗气呢,却看到孩子什么事儿都没有了,怎么回事儿呢?大家就把发生的事情说给他听,他一听完,惊讶不已,说这开的是仙方啊!谁开的啊?高手啊!

张锡纯谦虚:"方子开得一般,就一味药,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说好,那还是这个羚羊角好啊!"

2.张锡纯单用山药治病二例(严匡华)

1.曾经有一位妇女,生孩子后十几天,开始大喘大汗,身上发热,同时咳嗽,家人都很着急,因为这产妇身子本来就虚了,再这么折腾,能行吗?于是赶快请来医生,医生一看,刚生完孩子?得,这是虚的啊,于是就开了黄芪熟地白芍等补气血之药,结果呢?汗越出越多了。

这个时候,有人把张锡纯给请来了。张锡纯来了一诊断,好嘛,这脉搏跳动得非常快,身体非常弱,张锡纯认为,如果从脉证来看,这个人似乎没法儿抢救了。怎么办呢?张锡纯马上让患者家属买了山药,每天用六两,大约是三百克,熬水,慢慢的喝,喝没有了以后,添水再熬,总之要求是一天所用的水量都从这里取,就喝这山药水。

大家当时都将信将疑,觉得就这么个山药,能行吗?

于是患者就开始喝这个山药水。

结果是:“三日后诸病皆愈”,就三天,这么严重的病,就全好了。

为什么山药会有如此好的治疗效果呢?山药补肺、补脾,不但正气可以补足,还可以止咳。所以,千万不要等闲视之啊。

2.有一位妇女,三十多了,患了腹泻。一般腹泻不至于有多可怕,但是如果这个腹泻持续的时间长达几个月,那么搁谁都受不了,身体多强壮的人都架不住这么个泻法。

这家人也请了很多医生,是“百药不效”,结果,这妇女就开始“病势垂危”了。

这位妇女的婆家赶快就托人送信给她娘家人,说赶快来人看看吧。她娘家人一听就急了,这位妇女的父亲立刻要动身去看望自己的女儿。但是在临行前,老头一想,不行,我就这么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啊?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张锡纯,于是就跑来问张锡纯,怎么办?

张锡纯想了想,告诉他,这样吧,你去以后,就用这个山药,药店里面的那个炒山药不行,要生山药(药店里有生山药和炒山药两个品种),把它轧细,然后煮粥服用,每天服用三次。

两天以后,这个妇女的腹泻就停止了,再喝了几天山药粥,身体就开始恢复健康了。

3.牡蛎(古道瘦马第一)

常读我文章的读者,可能经常看到我在治疗腹泻亡阴证时,常加入大量的生牡蛎不知为什么,从哪学来的,今天刚好又翻到这篇原始文章,故而录下贴出来,以解惑也。

单味牡蛎治愈一亡阴症

    张某,女,27岁。因患急性腹泻住我院内科治疗。初,发热,体温39℃,呕吐,腹泻,大便呈米泔水状,每日十余次。查:白细胞60007立方毫米,血压120/80毫米汞柱,诊断为急性胃肠炎,静脉补液,静脉滴注四环素维生素C氯化钾,肌注氯丙嗪。治疗3日后,体温下降,呕吐停止,但腹泻次数仍每日十余次。改用静滴氯霉素,腹泻仍无好转,且饮食下降,每日仅饮少暈米汤。曾口服次碳酸铋、硝酸铋等,病情均无好转,体质状况日逐下降,汤水不进,每日靠体液补充维持生命,大便由每日十余次变成失禁状态。后因大便中带有肠黏膜组织,遂采用健康人新鲜大便水灌肠。病情依旧,家属要求出院。患者出院后在家继续按医院方法治疗。也曾服过中药,皆无效。病情日渐危殆,家属邀我诊治。时已7月,患者蜷卧于榻,面向暗壁,呼之不应。持灯观之,两目深陷,两颧高突,额上汗出如油,唇开,齿板干燥,舌光如镜,舟状腹,形体极度消瘦,皮肤干燥,肛门松弛,大便呈黏液状,时时自肛门流出,脉沉细数,血压60/40毫米汞柱。察所服中药,或芍药汤,或增液汤,或四君子汤。

    综上脉症,此为暑热劫阴,阴液消亡之重症,乃用生牡蛎120克煎服。服药6小时后,所排黏液便开始变稠,量减少。次日拂晓,排便停止,额汗亦止,并饮米.粥半碗。又令服两剂,两日未见排便,病情已趋稳定。但患者体质极度衰弱,口干,心烦,潮热,改用益胃汤合增液汤加麦芽石斛天花粉,上症明显减轻,二便较正常,每餐能食稀粥两碗,体质逐渐恢复。最后方用生脉散加山药、麦芽、谷芽、欠实,调治半月而痊愈。

   按    此案系暑热下迫,津液滑脱不固而致阴竭之危症,虽本为阴竭,标为滑泄,但滑泄不止是为急,急者治其标。故当先固其滑脱,以塞津液亡走之道。若舍其标急而治其本,以滋重之剂补其阴,必致阴为阴用,反促其泻矣,而将竭之阴必亡之于顷刻!其用固涩之法,当用凉寒固涩剂,牡蛎性寒,味涩质重,直走下窍,故非牡蛎莫属。《温病条辨》谓之“是以存阴之品,反为泻阴之用,故以牡蛎一味,单用则力大,既能存阴,又涩大便,且清在之余热,一物而三用之”。

   该证暑热已尽,亦不可妄投苦寒清热泻火之剂,盖苦能化燥更夺其阴,是故选方遣药不可不谨慎为之。

本案前医所治,或未识得其证,或标本缓急不明,铸大错,故笔者书之,以警来者。

《临证拾录》李建安  著


-----------收藏了,谢谢
-----------不错,不过要学高深中医,还是要学五运六气!不识天时不成名医!
-----------逍遥圣手 2011/8/8 18:08
不错,不过要学高深中医,还是要学五运六气!不识天时不成名医!----------兄弟高论。
相关文章
 暑风化疟
 由中医治不了肺结核引发的一点思考
 急惊
 肿胀门推法
 这个版还不够繁荣
 清燥救肺汤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