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杏林箫客专集:《患者常见问题答疑》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1、我的病能治愈吗?
   答:“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只要不是癌症或尿毒症之类的顽症绝症,90%左右的疾病中医是可以独立治愈的。久治不愈,多是因为医生技术存在局限或治疗不准确,需另寻良医。

2、疾病能否根治?
   答:有些疾病如乙肝,麻疹等,一旦治愈,即获得终身免疫,可谓根治。但绝大多数疾病,治愈之后如果不加节制,皆有可能复发。比如感冒,症状消除之后,如果受凉太过,还会再次感冒。比如胃痛,症状消除之后,若嗜食生冷热辣,无所顾忌,还会再次发作。有些病,治疗之后,三年左右不复发,可视为根治,但胃病及肾病则极易反复。因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很多人难免时时有所放纵。
   疾病是身体发出的无声的抗议,症状是一种暗示性的语言:它意味着身体负荷过重,意味着需要善待自已;如果一再勿视的身体发出请求,到了一定程度,它会报复-----产生重症或绝症。所以,维护健康不是一劳永逸之事,需要调整自已的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方式。

3、此病多久可以治愈?有多大把握?
   答:同一种病,不同的人,因性别、年龄、先天体质、患病时间及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治疗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常见病大多7---15天见效,疑难病大多15---30天见效。先看能否见效,然后,再看能否治愈,这样比较实际一点。
  初治病时,什么病都敢治,似乎都有把握;行医多年以后,遇到的难题多了,对什么病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失眠,肠炎,咽炎口腔溃烂等之类的小病,治愈者虽多,但久治乏效也不少见。越是有临证经验的医生,回答越是保守。面对“有多大把握?”之类的问题,如果医生说有绝对把握,一旦做不到必有损信誉;如果说把握不大,有些患者立刻陷入悲观情绪,影响康复的信心。通常情况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医生,若无70%左右的把握,会辞而不治或建议你找其他途径治疗。

4、如何选择中医?
  答:现在好中医较少,伪中医较多,搞得一些人动不动就说“中医骗子”!这里面除了偏见之外,也些事也确属事实。俗语说:“西医看门,中医看人”。即:选择西医要注重医院的口碑,选择中医要注重医生的口碑。西医的实力多体现在整体的配套;中医的实力多体现于个人的修为。正统的中医,诊病以望、闻、问、切为主,以开处方服煎药为主。伪中医则多用西医的诊断方法,满嘴现代医学术语,对病情没作深入了解即勿忙下结论,不开煎药,喜欢用成药等。当然,即使是真正的名医,也不一定擅长治疗所以类型的疾病。擅长治肝病者,不一定擅长治风湿,因此,选择中医首先看疗效,并且只看疗效。无论名气多大,常见病20天无好转,疑难病40天无好转,皆当另访明医。

5、中西医各有那些优劣之处?
  答:中医的优势在于调节人体的功能状态,恢复人体各系统之间的整体平衡,长治而久安,减少发病率及复发率。弱点在于中药味苦难服,煎煮麻烦。另:中医比较抽象,对病症的判断有不确定之处。
  西医的优势在于手术,影像检查及少数病种。弱点在于偏重局部,忽略整体,以至病情容易反复,此起彼伏。效果越好的药物,往往副作用也越大。其药物疗效与副作用多成正比,需防止急功近利的心态及药源性疾病。很多内科疾病适合西医诊断,中医治疗。

6、煎药与中成药有何差别?
  答:中医治病是一个动态调节过程,需随病情之变化而调整处方用药,不能持不变之方应对多变之病。煎药的优点在于针对性强,与病情较吻合,起效快,但口感差,煎煮费时费力。中成药的优点在于方便,弱点在于难以适应病情的复杂性及多变性,起效慢。
  总而言之,煎药适合前期治疗,适合急症与难症;中成药适合巩固期治疗,适合慢性病与常见症;当人体病情比较复杂的时候,应先服煎药;待稍稍调顺之后,再用成药。首诊就用成药者,多数效果要打不少拆扣。另:任何一种中成药,都只适合部分人群或适用于疾病的某一阶段。

7、我的病与某患者相同,能不能用他的方子治疗?
  答:病相同,病机不一定相同。患者所说的相同,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具体的情况需专业医生加以判断。看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也有可能出现误判,因此,慎用他人的治疗方案。

8、医生,这是某个中医给我开的处方,你看能用吗?
  答:如果二个医生见解相反,你听谁的?100个医生有100种说法,你又听谁的?问得越多,越是无所适从。对于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很多经验是超出书本的,如果不熟悉某医生的技术特点,其他医生的看法不一定客观准确。甚至正好相反,被置疑的是良言,被听信的是谗言。纸上得来终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医谚有言:初学医三年,以为天下无病不可治;待治病三年,常感叹遇病竟无可用之方!有时,点评别人容易,等到自已医治时却又束手无策了。所以,除非你中医功力极深,经验也极为丰富,否则,不宜妄作评论。对于患者面言,先确定相信哪个医生,再找那个医生看病。一旦看了医生,就不要反复征询。如果患者对医生的处方有置疑,可以不服他的药,或先服二剂试一下,然后再找医生看看,会更有帮助。
   
9、为什么对所有的疾病都要问到“饮食、睡眠、二便、劳逸、月经”等方面的情况?
  答:在患者看来,某些问题似乎与疾病的关系不大,往往懈于回答。其实,这是因为不了解中医的特点。在中医看来,所谓生病,就是人体脏腑功能失去了平衡,从有序的状态陷入了混乱,从而引起诸多不适的反应。而治疗的目的则在于“再一次恢复人体原有的平衡及有序的状态”。而最能体现人体正常与异常状态指征的,就是“饮食、睡眠、二便、劳逸、月经”等方面的情况。
  中医不同于西医:西医注重的是脏器的实体本身,中医注重的是脏器的功能状态。人体的气血盛衰及寒热虚实,主要体现在“饮食、睡眠、二便、劳逸、月经”等方面。所以,这些问题对中医的重要性不低于西医的常规化验及拍X光片之类。
   
10、我需要再次到医院去做检查吗?
    答:患病一个月以上或症状较明显者,请先到医院确诊。如果已经确诊,短期内不必反复检查。中医是一门独立的学问,有着自身的判断方法及标准,90%的情况不必依赖于西医的检查。有时,西医的检查结果对中医判断病情并无多大帮助,甚至会起误导作用。很多时候,是人体的“软件系统”出的问题,但反复检查的却是“硬件系统”。西医对“元气”及“经络”没有认识,有些功能性问题查不出来,就统统归之于心理因素或神经因素。正确的做法是,先治疗10---15天,如果病症减轻,则继续治疗。若经治疗症状未能好转,再到医院去做个检查。

11、准备怀孕,服中药有无不良影响?
    答:药能对证,则有好的影响。药不对证,则有损女性健康。尚未怀孕者服中药,只要对证,不会影响受孕及以后的胎儿健康;相反,调好身体再受孕,则生产顺利,小儿先天体质较强。古代千百年,没有西医,孕妇即使已经怀孕,不论几个月,不可能束手待毙,所以,都是用中医治疗。中医所虑者,用药失误,导致流产。但中药至胎儿畸者,闻所未闻。至胎儿畸形者,皆化学药品。
12、运动有利于康复吗?
    答:气虚者,少气无力,懒于运动。若强行剧烈运动,劳则耗气,更为不适。所以,运动有一个原则:适度。即以不疲劳为度。体质差者,宜轻微活动,如从事散步,慢跑,太极等。持之以恒,渐渐增大运动量。体质好者,十多天偶尔剧烈运动一次,对身体有益,长期剧烈运动者多损寿命。

13、服药后腹泻是何原因?
    答:服药后腹泻大致有三四种原因:a、滋阴的药用量较大或难以及时吸收,如果凉服或空腹服用,容易出现腹泻。此时:1.要饭后温服或热服;b.或少喝多餐,即:一次少喝一点,一天多喝几次。c.煎药中加生6片,再煎后服用。
    2、中药煎药比较麻烦,可以用大罐子几剂药一次煎好,过滤后将药液放冰箱中,喝时加热致沸腾,待温再服.有些患者不重新在炉子上加热,而是兑些开水或隔着杯子用开水炀一下,药液受热不匀,可致腹泻.
    3、脾胃虚弱或湿浊内伏,不当滋阴而滋阴可致腹泻,遇此情况需医生换方.
    4、服温阳药后反而腹泻多为排病反应。阳气运行,体内寒凝得化,如同冬去春来,冰雪消融,水湿泛滥。
    5、药液保存不当,变味变质了,服后水泻.

14、补肾之后为什么会遗精?  
    答:大补之后,肾精收藏不及,会有此类现象。就像一座失修的水库,原本水已不多,忽然加了许多水,但有些漏洞还没补牢,会流失一些,但水库中的水毕竟比以前充盈了。补肾之后,偶有失精,不必过于在意,关键在于:如果虽已失精,但精力比以前旺盛或精力比以前容易恢复,就说明肾气在恢复。

15、为何补肾之后,性欲反而“淡”了?
    答:为何补肾之后,性欲反而“淡”了?这是因为阴虚之人在补肾阴之后,阴阳趋于平衡,阳气内潜了;如同一个人将钱存进了银行,口袋里现金不多,似乎变穷了,其实不是!虚阳上浮之人在补肾阳之后,引火归原了。性欲似乎减“淡”了,但并不意味着体质下降了,而是建立了一种新的阴阳平衡。在此基础上,静养一段时间或稍加温阳之品,若性欲再度增强,才是真的进步了!
    常有患者将性欲的强弱作为衡量肾气强弱的标志,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就好象将亢奋失眠当作精力旺盛一样。真正肾气强的人,其性欲并不轻易冲动,而一旦萌发则兴致勃然而持久。此因阴阳互摄,肾水充盈,则肾阳深藏之故也。
    而阴虚阳亢,则性欲偏旺。阴主静,阳主动,相火内动则欲念频频,此阴不涵阳也。相火旺而肾精弱者,欲望虽强,但往往一触即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相火旺而肾精竭者,久交不泄。纵欲之人,自谓神勇,殊不知阴阳互根,伤阴太过,阳无所附,必损及阳,此阶段过后,盛极而衰,体质必由阴虚阳亢转入阴阳两虚。
    从某种意义上说,阴阳两虚与阴阳两旺都是阴阳平衡,但层次截然不同:
    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这是一种不断递减,不断衰退的平衡。
    补阴-----补阳----阴阳两旺,这是一种不断上升,不断强壮的平衡。
    一个健康的人,20岁与40岁时,即使阴阳同样是相对平衡的,但体质强弱区别大矣!同样的时间内,20岁时,你能跑10000米;而40岁时,你可能只跑3000米就感到头昏脑胀,将要虚脱了!

16、阳萎需补肾壮阳吗?
    答:所谓阳萎,指的是阳物(男性生殖器)萎废不用,并不是说,阴茎因阳虚而衰萎。肾主二阴,主生殖发育,阳物(男性生殖器)萎废不用与肾虚有较大关系,但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其它因素,不可执著于补肾壮阳。
    肝的经络循环生殖器一周,肝主筋腱,阴茎即属筋腱之类。肝阴渐复,筋腱得养,则渐强韧。如雨水干竭则草木竟萎,得润则生机勃勃,舒展坚韧。阳萎一证,世人多从肾治,实则更多患者,病在厥阴,当从肝治。

16、附子该用多大的量?
    医生,我拿处方去药店抓药,药师说“附片有毒,15克用量太大了”,要不要改动处方?
    答:附片用量15克,不必改动!临床上,附片在每剂药中的最大用量可达200----300克。附片15克是最平常的剂量,对证使用时,绝无任何毒副作用。中医所谓附子的毒性,其实是指附子的纯阳大热之性,而这正是附子的药用价值之所在。如果附子性味平淡,不能温阳散寒,也就没有医疗作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中医与西医,是二个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的调节机制是大不相同的。中医始终注重阴阳的动态平衡,利用药物的偏性,相互制约,补充,使人体的势态达到均衡和谐的状态。所以,有人说:越是大毒之品,正是治病良药!
    古代的中医,是自已采药、自已制药的,医者既识药,也知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今天,按西医的模式,将医与药分离了,药师识药而不知病,没有用药的经验,始终是纸上谈兵,书上说附片有毒,常用量10克,如果见有人用到15克就惶惶不安,真可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可悲、可叹!

17、附子需先煎吗?
    答:生附子需先煎,制附子不必先煎。以前的生附子大多是野生,生长周期长,药力极强。而现在药店中所卖的都是人工种植的附子,而且炮制过度,药力已所剩无几,完全没必要先煎,与诸药一起煎一小时即可。比如说“野山参”,生长数百年,也不过重六七两,而如今的人参,7年就可采收,且化肥催肥,看似相同,实有天囊之别。

18、细辛只能用3克吗?
    答:细辛散剂只能用3克,煎剂可用到30克以上。以前有句俗语:“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所以,有些人对此良药或敬而远之,或弃之不用。须不知,细辛不过钱,是指将细辛碾为粉末直接吞服,用量如果超过一钱会导致心脏及呼吸麻痹,可致人死亡。而细辛入煎剂,其中的有毒成份因受热而挥发破坏,临床上,有人在每剂药中细辛的最大用量达到60克而取佳效。

19、药店代煎中药效果如何?
    答:药店代煎中药效果往往不如自煎。很多中药,需要浸泡1--2小时左右,煎沸后再煎一个小时以上,而药店代煎的时间往往不够。另:有些中药包装袋上注明煎45分钟,多是指煎治疗感冒的解表药。对于滋补类中药则时间太短。本人以煎为患者代煎时,发现按照常规煎法,很多药根本就没煎透,如茯苓菟丝子之类,煎过之后,剖开一看,中间居然是干燥的!

20、用水量:以8--10碗水煎成3碗。3碗喝完以后,这副药还需要再熬吗?
    答:再熬一次也可以,可能还有20--30%的药效。以前的人煎药,往往在煎服完一次之后,往往重新加清水再煎服一次,也有医生要求病人将药连煎两次,将两次的药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分三次服用。这种煎法较为费时,且两次煎药,前后药力可能不太均衡。个人以为,用大容器将水一次给足,煎成3碗,药力均衡且省时省事,比较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本人自已煎药,往往是三剂一次煎好,过滤后放冰箱冷藏(喝时加热),分三天喝九次。
21、有不少中医反对煎过的药液冷藏保存,请问是否比较过冰箱冷藏前后的药效?
    答:一百个中医可能有一百种见解,很多东西在于实践出真知,我相信自已反复用过的东西。药液冷藏,再服时一定要加热至沸,然后待温再服。如果冷服或简单往药液里兑点热水,或隔着杯子用开水烫一下,则药液冷热不均容易导致腹泻或吸收不好。

22、偏瘦与有遗传关系吗?
    答:与遗传体质有一定关系.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木行人,火行人皆瘦.这二种人即使吃得多而饱也较难长胖.

23、目涩是何故?
    答:肝开窍于目,肾主瞳仁.肝肾阴虚,则目涩.然阳虚易补,阴虚难复,此虽小疾,但治之颇费时日。
24、为何怕见尖物及见血易头晕?
    答:肝藏魂,属木,肝阴不足,魂失所养,则易惊悸.看到尖的东西(特别是金属针尖)心都很难受,金克木之故.所以,有些人特别怕打针,有些人见血就头昏,之所以特别敏感,实际上皆与体质有关。

26、为何出现湿浊下注?
    答: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常健康的体质,真阴真阳充实于下,湿浊无容身之处,是很难下注的。阳虚之后,水湿不能运化而停滞,阴虚之后,湿浊取而代之。于是,巢鸠占,湿存下焦。脾主湿、肾主水,二者都与湿浊有关。脾之湿发于中焦(也可流于下焦,湿性趋下),治以苓桂术甘汤香砂养胃丸之类。肾主水,发于下焦,治以真武汤,四妙散之类。

27、我爱吃辣椒,要不要忌口?
    答:阳虚的人禁忌生冷,可以吃辣椒温中阳散湿气,阴虚的人则可以吃生冷,但忌热辣温燥性食物。不同的病,禁忌是不同的!总的来说,喜欢吃的东西,如果吃后没有感到不舒服,就可以吃!有些医嘱,禁忌千篇一律,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最后,体质下降,抵抗力差,还是生病.

28、知柏地黄丸与桂附地黄丸如何选择?
      答:两种地黄丸的用药指征:解小便时,可用手心试一下,小便温度灼手或明显高于手心则用知柏地黄丸,反之则用桂附地黄丸

29、不锈钢锅可以煎药吗?
    答:多数情况下可以.但处方中有熟地,磁石之类时,尽量不用金属器皿.

30、处方中有生姜6片,切多厚?
    答:不必拘泥,相当于一元硬币厚即可。

31、喝药期间不能喝茶叶茶吗?
    答:不能一概而论。茶叶本身就是一味良药,古方川芎茶调散还专门以茶叶入药。茶叶性寒凉,清热滋阴润燥,化痰浊污垢,阴虚体质者,服中药期间,也能喝茶叶茶。但阳虚者禁忌之!阳虚者多水湿不化,可喝咖啡。咖啡温燥化湿,与茶叶一阴一阳,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体质。

32、长期频繁的手yin和勃起不佳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答:肾主精,肝藏血,肝肾同源又可称之精血同源。长期频繁的手yin损耗精血,导致肝肾两亏。肾主二阴,肝之经脉循行于生殖器一周,肝主筋,阴茎中的海绵体,韧带等组织即属于中医“筋腱”之类。精血不足,肝气郁滞,阴器失养或不充盈则勃起不佳。


-----------什么是“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不同的人,患同一种疾病,但治疗的方法却不相同,此谓之"同病异治".比如二人都患偏头痛,一人用川芎茶调散治愈,另一人却用加味逍遥丸治愈.前者风邪客于经络,后者肝郁少阳经不畅,虽然都患偏头痛,但治法用药却有差别.

   二种截然不同的疾病,有时,病机却是一致的,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此谓之"异病同治".比如:血府逐瘀汤,既可以用来治疗瘀血内滞型胃痛,也可以用来治疗心脉不畅型失眠.虽然,胃痛与失眠是二种不同的病,但都与气血不畅的病机有关,所以,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

  有时,给男科患者开逍遥丸,桂枝茯苓胶丸;患者看说明书后犹豫不定,说:医生,这是妇科用药,能服吗?

  其实,逍遥丸的作用是舒肝健脾,绝大多数人,只要是符合肝郁脾虚的病机,皆可服用.

  桂枝茯苓胶丸调经排瘀,多用于女子胞宫瘀阻,其实,也可以用于男科前列腺瘀阻;此二者病虽不同,但病机一致,属“异病同治”之法.


-----------《医者需知与患者需知》

       医者需知:

     1、网诊当以慢性病为主。急症、重症、高龄老人及幼儿不宜网诊。
     2、病因不明确时或存在疑惑时,需请患者先到医院确诊,然后再用中药调理。
     3、医生当清楚所开处方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首诊开药不宜多,三剂为宜。以免药不对证,造成浪费。
     4、医生当控制所开的剂量。特别是峻猛之药,当知其可能出现的反应。
     5、不易判断的疾病,或先小剂量以药探病,或请同道参与会诊,或请患者另寻明医。
     6、相对复杂的疾病,最好医患双方通过网站短信留下手机号,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沟通或处理。
     7、有时,教训比经验更宝贵,医生既要吸收他人的经验,也要善于总结教训。适当了解一些误诊及医疗事故方面的案例,是一种逆向学习法,对技术的提高及认识的深化大有帮助。
     8、医生是高风险职业,一脚在医院,一脚在法院。已有N人在网诊过程中XX,慎之!


    患者需知:

     1、疗效取决于医患双方的配合而非单方面的努力。
     2、填问诊单及反馈时,应尽量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病情,不要懒于打字而勤于吃药。
     3、不要隐瞒病情,私下服药其它药物以及根据个人想法更改处方用药及剂量,以免对医生的诊断形成干扰及误导。
     4、首诊服药宜谨慎,可先服半碗,二小时后,若无不适再加量服用。
     5、症状出现明显变化时,请及时反馈。症状加重时,即时停药,征询医生意见。
     6、一个月症状无好转,请及时更换医生。
     7、传统中医理论,经上千年反复验证,已较稳定。新的中医理论若与传统中医理论发生茅盾时,当慎重对待新理论。不要因其学说新奇而轻信。多听听相反的意见,兼听则明。不要先一哄而上,然后又一哄而散。
     8、对于同一种疾病,10个医生,可能有10种不同的看法。患者找哪一位医生诊治,就尊守哪位医生的要求。未就诊之前宜谨慎选择医生,选定医生之后,就不要疑不定。至少应给医生二三次处方的机会。弄清病机如同破案,有时是渐渐清晰的。不放心时,可试 着少少服药,边服边观察,逐渐加量。
   

-----------句句恳切
-----------先生是哪个城市的
-----------武汉
相关文章
 荆芥连翘汤(《回春》卷五。)
 【原创】志一:中医怎样认识疾病?
 关于望闻问切之“闻”的论述
 马钱子
 20090042结核性胸膜炎案
 人体一定比计算机完美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