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转帖]人参在经方中的运用规律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人参在经方中的运用规律

江苏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210009) 何永明


--------------------------------------------------------------------------------

  关键词: 人参 经方 运用规律                      千百年来,中医界尊张仲景为“医圣”,奉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为“经书”,称书中所载的方剂为“经方”。经方组方精纯、结构严谨、配伍合理,经反复临床验证而行之有效。纵观历代中医名家,莫不重视研究《伤寒》、《金匮》而善用经方者。本文以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为参考书,对人参在经方中的运用规律作一探讨。
  在《伤寒杂病论》中,包含人参的方剂出自条文共计100条,这些方剂除重复后共计61首。由此,统计出适用人参的病种、适应症和剂量。            1 病种
  适用人参的病种相当广泛,包括有伤寒六经病:伤寒、太阳病、阳明病、传少阳、太阴病、少阴病、传厥阴,伤寒中风、太阳病中风、阳明中风、少阳与厥阴俱病、伤寒差已后、伤寒解后;六yin为病:病春温、风病、寒病、伤暑、中暍、太阳中暍;杂病:胃寒、阳明风冷、肝脏结霍乱、痉病、惑、疸疟、疟病、温疟、肺痿、咳嗽、支饮、胸痹;妇人病:妇人中风、妊娠呕吐、妇人半产、产妇郁冒、产后中风。
  2 适应症
  人参的适应症,从前述100条条文的症状中进行分析和归纳。其中,因为加减人参方和白虎加人参汤方比较容易得出规律而单独分析。
  2.1 加人参方 共计有4首方剂出现了加人参的情况,它们是:白术石膏半夏汤、桂枝草龙牡蛎汤、通脉四逆汤和小柴胡汤。
表1 加人参方的相关统计
方名       相关条文        去药味    加药味
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 吐利,发热,脉濡弱而大…渴者 - 加人参二两、黄连一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燥…甚者 - 加人参三两
通脉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利止,脉不出者 去桔梗 加人参二两
小柴胡汤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饮,心烦喜呕…若渴 去半夏 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括蒌根四两
  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主治的条文中:呕吐和下利都能伤津耗液,发热既耗气又伤津,脉大是因为发热的缘故,津伤气耗故脉濡弱,渴者反映津液耗伤严重。黄连除邪气而无止渴的作用,故该方加人参表明人参的适应症有:吐利发热伤津而口渴。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治的条文中:火灸能够焦骨伤筋耗血,下法又伤津液,因烧针火邪而烦燥。情况严重者加人参,表明人参的适应症有:火邪伤津而烦燥。
通脉四逆汤主治的条文中:下利清谷既能耗伤津液又使生化乏源,里寒外热能耗气伤津,津伤气耗搏动无力故脉微欲绝。利止脉不出反映津液严重不足,加人参以治之表明人参的适应症有:津伤气耗而脉不出。
  小柴胡汤主治的条文中:往来寒热能耗气伤津,胸胁苦满是柴胡证之一,嘿嘿不欲食饮致生化乏源,心烦喜呕又耗伤津液。口渴反映津液耗伤严重,加瓜蒌根以升清,加人参治渴表明人参的适应症有:津伤气耗而口渴。
  以上4首方剂的加减法中都加了人参,其适应症的特点是:由于津伤气耗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症状,如吐利发热伤津而口渴、火邪伤津而烦躁、津伤气耗而脉不出、津伤气耗而口渴。
  2.2 白虎加人参汤方 白虎加人参汤共计出现了6次,相应的条文也有6条。此外,白虎加桂枝人参汤、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和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3方,因为不仅加人参还加了其它药物故未列入白虎加人参汤的相关统计内。
  表2 白虎加人参汤条文的症状统计
症状 条文中出现的症状 合计(项)
出汗 大汗出 1
神志 烦、心烦 2
发热 身热、无大热、表里俱热 3
恶风寒 时时恶风、恶寒、背微恶寒 3
口渴 渴、大渴、大烦渴、口燥渴、渴欲饮、渴欲饮水、欲饮水数升 7
舌苔 口干舌燥、舌上干燥 2
脉象 脉洪大 1
  白虎加人参汤的条文中出现了出汗、心烦、发热、恶风寒、口渴、舌苔干燥、脉洪大这些症状,其中口渴出现了7项而且程度相当严重,如:大渴、大烦渴、口燥渴、欲饮水数升等。因为白虎汤证为: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在此基础上津液又严重亏耗而出现口燥渴的症状,所以白虎汤加人参以治之。这表明人参的适应症有:津液严重亏耗而口燥渴。
  2.3 相关100条条文中人参的适应症 此处,对与人参相关100条条文中人参的适应症进行分析和归纳。在对症状进行统计时,如对“呕吐”作为一项计1次,对“吐利”作为两项“吐”和“利”而分别各计1次,以此类推。
  表3 与人参相关100条条文中的症状统计
症状 呕吐类 泻利类 发热类 口渴类 出汗类 疼痛类 胃肠类 胸腹满类 厥逆类 精神类 气虚类 神志类 恶风寒类
合计(项) 42 42 34 27 25 21 19 13 13 13 10 9 7
  对与人参相关100条条文中的症状统计了前13大类,其中呕吐类如:吐、吐之、若吐、吐已、吐逆、哕逆、欲呕、呕、呕逆、喜呕、呕吐、干呕、欲呕、干噫食臭、呕不能食、吐蚘、唾脓血等,42项;泻利类如:利、利止、下之、若下、复下之、数下之、反下之、下利、微利、反利、泄泻、飧泄、复利、复下利、大下利、利下不止、泄利不止、协热而利、下利清谷、雷鸣下利、遗矢无度、大便溏、利自止、下断等,42项;口渴类如:渴、或渴、口渴、口燥渴、渴欲饮、大渴、大烦渴、咽干、口干、口中和、口干咽烂、咽燥口渴、唇口干燥、咽喉不利、前板齿燥、身体枯燥、水浆不入、不欲饮食、唾涎沫不止等,27项;疼痛类如:头痛、疼重、身疼痛、骨节痛、肘外痛、支节烦疼、四肢拘急、腋下痛、两胁痛、脊痛、膺背肩胛间痛、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等,21项;胃肠类如:胃中不和、胃中有邪气、心中痞、心下痞鞕、心下痞坚、心下则痞、心下支结、心下痛、心下满、心下痞鞕而满、腹痛、腹中痛、腹中寒痛、腹中冷痛、腹痛恶寒、肠鸣、内拘急等,19项;胸腹满类如:胸满、喘满、胸胁满、胸胁支满、胸胁苦满、胸胁满微结、胁下鞕满、腹满、腹胀满、腹中胀满而痛等,13项;精神类如:烦、心烦、胸中烦、烦躁、烦躁欲死、恍惚心乱、心动悸等,13项;气虚类如:虚者、虚故也、其人虚者、虚羸少气、少气烦悗、咳而上气、短气、气短、暑伤元气等,10项;神志类如:目眩、头晕、头晕目弦、眩仆、谵语、神昏、手足躁扰等,9项;等。
  这13大类症状中,前5类即:呕吐类、泻利类、发热类、口渴类和出汗类合起来有170项,占症状总数275项的61.8%,是这100条条文中的主要症状。呕吐类和泻利类既能耗伤津液又使生化乏源,出汗类和发热类既伤津又耗气,口渴类反映了津液耗伤严重,说明这5大类症状能严重消耗津液。此外,胃肠类使生化乏源,厥逆类有脉管充盈不足的一面,气虚类有气虚不能生津的一面,精神类有津伤气耗不能濡养心神的一面,等。所以与人参相关100条条文中的主要症状,表明人参的适应症有:能伤津耗气的呕吐、泻利、发热、出汗等。
  2.4 舌苔与脉象 与人参相关的100条条文中,关于舌苔只有两项描述:舌上干燥和口干舌燥。这两项描述,都出自白虎加人参汤的条文中。正如白虎加人参汤中人参的适应症是津液严重亏耗而口燥渴,此处舌上干燥和口干舌燥也反映了津液的严重亏耗。舌上干燥和口干舌燥共计2项,占13大类症状总数275项的0.73%,无统计学意义。所以在经方中运用人参时,人参的适应症中:可忽略舌苔一项。
  在对脉象进行统计时,如:对“脉沉”作为一项计1次;对“脉沉细”作为两项“脉沉”和“脉细”而分别各计1次,以此类推;对脉微、脉微欲绝、脉不出等都归入脉“微绝”类而各计1次;对脉结促、脉乍弦乍急乍细乍散、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三项归入脉“结促”类共计3次。
  表4 与人参相关脉象的统计
脉象 沉 弦 弱 微绝 迟 浮 数 急 濡 细 结促 紧 大 芤 涩 虚 洪 平
合计(项) 14 13 10 9 7 5 5 4 4 3 3 3 3 1 1 1 1 1
  与人参相关的脉象共计18种,87项,这些脉象的种类较多而无特异性。其中属于脉管充盈的脉象有:弦脉、浮脉、数脉、急脉、紧脉、大脉、洪脉和平脉共计8种,35项;属于脉管充盈不足的脉象有:沉脉、弱脉、微绝脉、迟脉、濡脉、细脉、结促脉、芤脉、涩脉和虚脉共计10种,52项。可见,与人参相关的脉象是以脉管充盈不足为多数。这也表明人参的适应症中:无特异的脉象,但以脉管充盈不足为多见。
  通过对加人参方、白虎加人参汤方和相关100条条文的分析归纳,得到人参可适用于以下情况,如:吐利发热伤津而口渴、火邪伤津而烦燥、津伤气耗而脉不出、津伤气耗而口渴;津液严重亏耗而口燥渴;能伤津耗气的呕吐、泻利、发热、出汗等。由此可以看出,津伤气耗是其共同的病理基础。关于舌苔和脉象因为无特异性,所以在人参的适应症中可以忽略舌苔、脉象两项。综合以上分析,归纳得出人参的适应症是:津伤气耗诸症,多发生于汗、吐、下之后,常见的症状有呕吐、泻利、发热、口渴、出汗、心下痞鞕、烦躁、虚羸少气等。
  3 主治与功效
  关于人参的主治与功效,可以根据其适应症进一步依据医理推导得出。正如前述,人参的适应症是:津伤气耗诸症,多发生于汗、吐、下之后,常见的症状有呕吐、泻利、发热、口渴、出汗、心下痞鞕、烦躁、虚羸少气等。呕吐、泻利和出汗严重地消耗了津液,用《伤寒杂病论》中的语言来描述就是“此津液伤也”;另一方面津能载气,在津液丢失的同时也耗伤了正气;中焦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呕吐、泻利既能丢失水谷精微又使脾胃受损而致气血生化乏源。壮火食气,发热就能直接消耗正气,产生“虚羸少气”的状态;在发热的同时又常伴随着出汗,而使津液消耗。以上种种情况都反映了津伤气耗的病理状态,在经方中都用人参来“主之”,故人参的主治为:津伤气耗之证。既然人参主治津伤气耗之证,反过来以证测药,则人参的功效当为:益气生津。津属有形,气乃无形,“无形生有形”故“益气”为先“生津”在后。
  4 关于人参的功效主治和适应症的检验
  人参的功效为:益气生津;主治为:津伤气耗之证;适应症是:津伤气耗诸症,多发生于汗、吐、下之后,常见的症状有呕吐、泻利、发热、口渴、出汗、心下痞鞕、烦躁、虚羸少气等。这是通过对与人参相关100条条文、61首方剂的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这些结论正确与否,需要检验。下面对与人参相关的三味方、四味方、五味方和去人参方的情况进行分析,来检验结论的正确性。
  4.1 三味方 与人参相关的三味方只有1首,即干姜人参半夏丸。该方也是经方中包含人参的最简方。条文中这样记载:“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因为“呕吐”,故用半夏以止呕,干姜一方面解半夏之毒另一方面也有温中止呕的作用。又因“呕吐不止”,津液丢失严重而津伤气耗,故用人参以益气生津。该丸的制作法是“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生姜汁的作用有三个方面:其一,是粘和剂;其二,是调味剂;其三,解半夏之毒。综合考虑,干姜人参半夏丸方中:半夏和干姜的作用是止呕,人参的作用是益气生津。
  4.2 四味方 与人参相关的四味方共计14首,条文26条。
  表5 与人参相关四味方条文的症状统计
症状 泻利类 呕吐类 疼痛类 厥逆类 发热类 腹部不适类 出汗类 胸满类 口渴类
合计(项) 17 11 7 7 6 5 4 3 2
对与人参相关四味方条文中的症状统计了前9大类,其中泻利类、呕吐类、发热类、出汗类和口渴类属津伤气耗诸症的共计有40项,腹部不适类(心下则痞、心下痞坚、腹中寒痛、腹满肠鸣、内拘急)共计有5项,属脉管充盈不足厥逆类的有7项。这7大类症状共计52项,占9大类症状总数62项的83.9%是绝大多数。此外,对脉象统计了11项:脉浮而迟、脉濡弱、脉虚而微数、脉沉、脉沉紧、脉沉而迟、脉迟而涩、脉沉弦而结、脉微、脉微欲绝和脉不出,这些都属于脉管充盈不足的脉象。以上情况,符合对人参的功效主治和适应症所作的结论。
  4.3 五味方 与人参相关的五味方共计15首,条文19条。
  表6 与人参相关五味方条文的症状统计
症状 泻利类 出汗类 口渴类 呕吐类 发热类 厥逆类 腹部不适类 烦躁类
合计(项) 11 7 7 5 3 3 3 2
  对与人参相关五味方条文中的症状统计了前8大类,其中泻利类、出汗类、口渴类、呕吐类和发热类属津伤气耗诸症的共计有33项,属腹部不适类(心中痞、心下痞鞕、腹胀满)的有3项,属脉管充盈不足厥逆类的有3项,属津伤气耗不能濡养心神烦躁类的有2项。此外,对舌苔统计了2项:舌上干燥和口干舌燥,反映了津液的严重亏耗;对脉象统计了7项:脉弱、脉弱而濡、脉迟而弱、脉沉迟、寸脉沉而迟、脉微欲绝和下部脉不至,都属于脉管充盈不足的脉象。这些情况也符合对人参的功效主治和适应症所作的结论。
  4.4 去人参方 共计有2首方剂出现了去人参的情况,它们是:四逆散(注1)和小柴胡汤。
 表7 去人参方的相关统计                          方名 相关条文 去药味 加药味
四逆散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咳者 去人参 加五味子、干姜
小柴胡汤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饮,心烦喜呕…若胸中烦而不呕者若不渴,外有微热者若咳者 去半夏、人参去人参去人参、大枣、生姜 加括蒌实加桂枝加五味子、干姜                   
  因为人参主治津伤气耗之证,而非治“咳”,故四逆散方和小柴胡汤方中因“咳者”而去人参加五味子、干姜。小柴胡汤主治的条文中有“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括蒌实一枚;”,半夏止呕,因“不呕”故去半夏,不呕则津液无伤故去人参,又因“胸中烦”有实邪故加括蒌实以祛邪。“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因“不渴”表明津液无伤故去人参,“外有微热”则邪不去故加桂枝以祛表邪。从以上去人参方的有关情况来看,前述对人参的功效主治和适应症所作的结论也是正确。
  5 剂量
  方剂组成中有人参包括加人参的经方除重复后共计61首,有关人参的剂量共计62项。
  表8 经方中人参的剂量
剂量 六两(注2) 四两半 四两 三两 二两 一两半 一两
合计(项) 1 1 4 29 17 2 8
由表8可以看出,经方中人参的常用剂量是:三两和二两,共计46项,占剂量总数62项的74.2%;最大剂量是:四两半,只有1项;最小剂量是:一两,共计8项。
  6 配伍与方剂组成味数
关于人参的配伍药物和方剂组成味数,从前述61首方剂中进行分析归纳。
表9 与人参常用的配伍药物
药物 甘草 干姜 大枣 半夏 附子 生姜 黄连 黄芩 白术 茯苓 石膏 芍药
方次 44 29 20 19 19 18 11 11 10 9 8 7
  在这61首人参方中,统计了前12位与人参常用的配伍药物,由表9可以看出:第一位是甘草;第二位是干姜;第三位是大枣;第四位是半夏;第五位是附子;以此类推。
  人参的常见配伍组合有:
 ⑴人参、甘草:在这61首人参方中,甘草与人参的配伍组合多达44方次。
 ⑵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包含这种配伍组合的经方有:小柴胡汤、小柴胡加茯苓汤、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旋覆代赭汤等。
 ⑶人参、附子、干姜、甘草:包含这种配伍组合的经方有四逆汤(注3)、四逆散、四逆加人参汤、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茯苓四逆汤、人参干姜汤、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等。
 ⑷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包含这种配伍组合的经方有理中汤、理中丸、理中加附子汤、理中加黄芪汤、理中加人参括蒌根汤、桂枝人参汤等。
 ⑸人参、石膏、知母、甘草:包含这种配伍组合的经方有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人参汤、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等。
  表10 含人参经方的组成味数
味数(味) 三味 四味 五味 六味 七味 八味 九味 十味 十一味 十二味
味数(味) 三味 四味 五味 六味 七味 八味 九味 十味 十一味 十二味
方数(首) 1 13 15 10 10 3 5 3 0 1
在这61首人参方中,方剂的组成味数是:从三味药到十二味药,其中无十一味药的方剂。由表10可以看出,含人参经方的常见组成味数是四味到七味。      7 结语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100条包含人参方剂的条文和61首非重复人参方的分析归纳,得出适用人参的病种有:伤寒六经病、六yin为病、杂病、妇人病等;人参的适应症是:津伤气耗诸症,多发生于汗、吐、下之后,常见的症状有呕吐、泻利、发热、口渴、出汗、心下痞鞕、烦躁、虚羸少气等;主治为:津伤气耗之证;功效为:益气生津;常用剂量是:三两和二两;常用的配伍药物有:甘草、干姜、大枣、半夏、附子、生姜、黄连、黄芩、白术、茯苓、石膏、芍药等;常见的配伍组合有:人参、甘草;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人参、附子、干姜、甘草;人参、干姜、白术、甘草;人参、石膏、知母、甘草,等;含人参经方的常见组成味数是:四味到七味;代表性的经方有: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四逆汤、理中汤、白虎加人参汤等。
  注1、注3: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四逆散方和四逆汤方,与成无己注本和赵开美刻本《伤寒杂病论》中的记载不同。下面列出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四逆汤方、四逆加人参汤方、四逆散方和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方的相关条文,以资参考。
 ⑴ 霍乱呕吐,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脉沉而迟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若强者,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二两。
 ⑵ 伤寒,脉微而复利,利自止者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三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⑶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 干姜一两半 人参二两
右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匙。咳者,去人参,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匙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⑷ 风病,头痛,多汗,恶风,腋下痛不可转侧,脉浮弦而数,此风邪干肝也,小柴胡汤主之;若流于腑,则口苦、呕逆、腹胀、善太息,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主之。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方
柴胡八两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炙) 甘草三两(炙)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2:“人参六两”见于乌梅丸方中,是一料的剂量。该丸的制作服法中有: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故乌梅丸中人参的日剂量是比较小的,而非六两。
-----------供参考:

民间中医 »  理法方论 » 【桂林古本】与【宋本】《伤寒论》之四逆汤(有/无人参?)求解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5318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即「桂林古本」。
-----------参透天机!
相关文章
 冷庐医话 食忌 上课笔记
 脑出血后的并发症
 阳虚与血热矛盾吗?
 吴茱萸汤(《普济方》卷三五五)
 已删除
 广东湛江首例患者状告医院漏诊致癌症晚期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