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太白山的药材资源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太白山的药材资源
提要:具有草药王国之称的秦岭太白山,生长着许多疗效独特的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秦岭生长着3000多种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资源十分丰富。秦岭林区的药用植物种类较多,约有620种。据调查仅太白山就有510多种药材,常用的百余种“七”药,如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尸儿七(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太白三七(太白东俄芹Tongoloa silaifolia)等也分布在太白山。在陕西有一句名言叫"秦地无闲草",一是说明秦岭太白山的一草一木都有药用价值,二是说明千百年来人类同疾病作斗争和对草药深入研究的成就。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就发生在秦岭北坡长安、周至、宝鸡沿山一带。唐代著名的上林苑是皇家种药狩猎的场地,就在终南山脚下的户县、周至沿山一带。具有草药王国之称的秦岭太白山,生长着许多疗效独特的药用植物。单从其名称就能看出千百年来人们从认识草药、研究草药、应用草药防治疾病的成就。如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太白山种药著书时常做茶喝的一种植物,被后世起名为药王茶。

太白山七十二种"七药"是秦岭太白山中草药的精华。每味"七药"既可单味治病,也可复方组合,疗效非常独特。如铁牛七、灯台七、桃儿七、尸儿七、头发七红毛七、硃砂七、荞麦七、葫芦七、钮子七等。很多药材名称也具有特色,如依颜色命名的有"红三七、黑三七、黄三七、白三七";以金属命名的有"金刷巴,银柴胡铜棒锤、铁牛七";以四季命名的"春白皮夏枯草、秋菊花、冬青";以数字命名的有"一支箭、二色补血草、三角枫、四大天王、五股牛、六月霜、七叶一支花八角莲、九斤锤、十大功劳百步还阳丹千里光万年青"等;以太白山起名的有"太白花、太白茶、太白树、太白三七、太白贝母、白米、太白鹿角、太白艾、太白紫苑、太白红杉、太白杜鹃太白丽参、太白洋参、太白人参、太白鸟头、太白黄芪太白韭菜、太白葱、太白黄莲、太白蓼"等;以动物起名的有"龙葵虎杖、羊膻七、牛毛七、象树枝、蛇倒退、鸡尿藤、青七、狗骨头、鱼腥草、鸭础草、马牙七猪苓蝎子七狮子七儿伞、蚂蝗七";以形态起名的有"窝儿七、红毛七、盘龙七、石豇豆铁丝七四块瓦竹根七、偏头七、云雾七石霜天蓬草、金丝带、独叶草、红石耳黑石耳爬山虎四季青卷柏上天梯叶上珠、空洞参、老龙皮、还阳草"等;以具有特殊疗效起名的有"接骨丹、润喉丹、止血丹、补血草、追风七伸筋草、管众、防风、偏头七、尿溜溜、活血丹见肿消";具有神话传奇的有"刘寄奴、百步接骨丹、白马桑、捆仙绳、大救驾"等。秦岭太白山无论是高山、河道、山体,还是石崖、树木上到处都是草药的海洋,天然的药库。

久负盛名的“药山”
太白山中草药久负盛名,被誉为“药山”。初步统计太白山中草药约600多种,属国家管理的二类药材有24种,如党参生地黄蓍贝母茯苓天麻麝香等,占国管药材总数的80%:属全国名贵药材16种,如麝香、鹿茸、天麻、熊胆等,占全国名贵药材种类的47%。太白山区年产中药材约100多万公斤,产值达百万以上。特别是以72个“七药”为主的“太白草药”,在民间广泛应用,享有很高的信誉。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师传口授,在民间已形成独特的医疗理论体系和太白草药的配伍理论。草医们所编著的《太白草药性赋》、《太白草药汤头歌》和《太白草药性歌括》,是太白草药医疗理论和草药配伍理论的集成。它不仅在民间的卫生保健上起着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研究新药源提供了基础,应该很好的保护、研究挖掘这个开赋的医药宝库。但长期以来,每年冰雪消融,草木繁荣之季,陕、某、鄂、川等地药农入山采药者甚多,药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产量日益下降,一些珍贵药种如太白贝母、太白米、细辛等已濒于绝灭的地步,这是个极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前景广阔的抗癌活性药材――"太白七药"
西安国医肿瘤研究所 王国献
在抗癌植物标本室里,草药学专家高教授 在太白山区沙盘模型前介绍“太白七药”的生态分布情况
     "七药"是秦巴山区当地群众对疗效神奇的药材的总称。太白山药用植物共2271种,其中被称谓"七药"的共75种。明朝李时珍对七药名称的解释是:"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七药"多具有活血止痛、抗癌消肿、袪瘀除痺等功效,是民间土方治病的主要组成部分(四梁八柱),是太白山药用植物奇特而典型的代表。抗癌植物药材主要分布在73个科148个属中,而抗癌"七药"主要集中在被子植物及真菌中。如(见下表)太白山部分抗癌植物药材植物名        分布、生境、资源        药用部位        活性成分        研究状况
桃儿七        属濒危种类,生于海拔2800-3500米的高寒低草丛中或牛皮桦林下        根茎        足叶草毒素,足叶草树脂        民间用于治疗食道癌、胃癌肝癌等;人工合成衍生物已用于临床


窝儿七        秦岭有产,生于海拔1900-3400米间的高山牛皮桦茎林下阴湿处腐植土上        根,根茎        足叶草毒素,足叶草树脂        草医多用于治疗妇科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人工合成衍生物已用于临床

猴头菌        秦巴山区,生于阔叶树杆上        子实体        多肽,多糖类物质        临床用于消化道癌症

中国粗榧        秦巴山区低海拔区较常见,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谷河岸        树皮、种子、枝、叶        三类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等        已广泛用于临床,有效成分已能人工合成

白英        秦巴山区有分布,生于海拔500-1000米间的山坡路旁或灌丛中        全草        白英碱        多用于治疗癌性疼痛及癌性胸腹水

石蒜        陕南各浅山区有产,零星分布        鳞茎        石蒜碱        其衍生物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尤其是骨癌
长春花        陕西中药研究所栽培        全草        长春碱、春新碱、氧长春碱        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癌症,是世界公认的抗癌药
     就"科、属、种"而言,抗癌植物所属的科是比较分散的,而属内的活性种的药材往往含有相同或相近的化学成分,那么与已知的抗癌植物有较近亲缘关系的植物种类所含有活性抗癌成份的可能较大,所以,从已知抗癌植物的同属、同科植物中寻找新的抗癌药材,是筛选抗癌药物的捷径。如:已知桃儿七有较好抗癌作用,其有效成份是足叶草毒素,由此对其同科植物窝儿七进行研究发现该植物具有更强的抗癌作用,且分布广,蕴藏量大。 

   香茶菜Rabdosia rubeseens为唇形科多年直立草本。民间用它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河南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证实了它的疗效。而太白山地区其同属植物有9种,经本所专家研究,其中太白香茶菜,毛叶香茶菜等6种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是颇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抗癌药物资源。     抗癌七药种类繁多,而可能具有更强抗癌活性的同属同种植物无疑具有极大潜在研究开发价值,也许攻破癌症将通过民间"七药"得以实现。
-----------药学学报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1999年 第34卷 第1期 Vol.34 No.1 1999

--------------------------------------------------------------------------------

太白米的酚酸类成分研究

屠鹏飞 吴卫中 郑俊华

摘要 目的: 研究太白米Notholirion bulbuliferum(Lingelish.) Stearn干燥小鳞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IR,1HNMR,13CNMR,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酚酸类成分,分别为对香豆酸甲酯(methyl p-coumarate,I)、对甲氧基肉桂酸(p-methoxy cinnamic acid, II)、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 III)、阿魏酸(ferulic acid, IV)、咖啡酸乙酯(ethyl caffeate, V)、1-O-咖啡酰甘油酯(1-O-caffeoyl glycerol, VI);另外,从其石油醚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β-谷甾醇(VII)、β-谷甾醇葡萄糖苷(IX)和正二十八酸(VIII)。结论: 化合物VI为新化合物,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太白米; 假百合属; 酚酸类; 1-O-咖啡酰甘油酯

PHENOLIC ACIDS FROM THE BULBS OF
NOTHOLIRION BULBULIFERUM

Tu Pengfei(Tu PF), Wu Weizhong(Wu WZ) and Zheng Junhua(Zheng JH)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bulbs of Notholirion bulbuliferum(Lingelish.) stearn.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IR, 1HNMR, 13CNMR and MS. RESULTS: Six phenolic acids and ester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n-butanol extract, and three other compounds have also been isolated from the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and CHCl3 extract of this plant. They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methyl p-coumarate(I), p-methoxy cinnamic acid(II), p-coumaric acid(III), ferulic acid(IV), ethyl caffeate(V), 1-O-caffeoyl glycerol(VI), β-sitosterol(VII), β-sitosteryl glucoside(IX) and n-octacosanoic acid(VIII).CONCLUSION: Compound VI is a new compound. The others a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 Notholirion bulbuliferum; 1-O-caffeoyl glycerol; phenolic acids

  太白米为百合科假百合属假百合Notholirion bulbuliferum (Lingelish.) Stearn的干燥小鳞茎,主产于我国秦岭及西南高山地区。性温,味辛,微甘苦。有宽胸理气,健胃,镇痛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胃腹胀痛,呕吐咳嗽等症。近年来,在陕西等省,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视为名贵中草药。据报道[1~3],本品含有甾体生物碱及其苷类成分。为阐明其抗癌、镇痛活性成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其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主要为酚酸类、甾体生物碱及其苷类成分。本文报道6个酚酸类成分(I~VI)和β-谷甾醇(VII)、β-谷甾醇葡萄糖苷(IX)、正二十八酸(VIII)的分离鉴定。
  化合物VI 无色针晶,mp 144℃~146℃。IR显示有OH(3346 cm-1), 酯羰基(1678 cm-1),-C=C-(1634 cm-1),芳环(1591,1529 cm-1)和-C-O-(1113 cm-1)。高分辨EI-MS测得分子量为254.0791,得分子式C12H14O6,计算值为254.0790。1HNMR谱中, δ (6~8) 区域内有一组芳环上的ABX系统, 推断苯环为1,3,4取代形式; δ 7.3(1H,d,J=2 Hz), 7.2(1H,dd,J=8,2 Hz), 7.0(1H,d,J=8 Hz)分别为苯环上的2-H, 6-H, 5-H质子信号;δ 7.7(1H,d), 6.4(1H,d)有偶合常数J=16 Hz的两对峰,示有两个互为反式烯氢存在;以上数据可推测本化合物有3,4-二取代苯丙烯酰基存在。δ 4.4(1H,dd,J=11.0, 4.5 Hz,1a′-H),4.3(1H,dd,J=11.5, 6.0 Hz,1b′-H), 4.0(1H,m), 3.7(2H,dd,J=6.2 Hz)示有5个与-C-O-相连的质子。13CNMR(表1),除苯丙烯酰基各碳的归属外,还有δ 70.8, 66.3, 63.9的3个碳,表明此3个碳与-O-相连,推测有1个丙三醇基, 而且3个碳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因此,推测丙三醇的1位碳与其它基团相连。MS(m/z): 254(M+),180(M+-C3H6O2),163(M+-OCH2CHOHCH2OH)。推测该化合物可能为苯丙烯酰类的甘油酯。将其1HNMR和13CNMR的数据分别与文献报道的咖啡酰基[4]、1-O-feruloylglycerol[5]、1-carbomethoxyferuloylglycerol[6]比较,确定此化合物为1-O-咖啡酰甘油酯(1-O-caffeoylglycerol),为一新化合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实验部分

  熔点测定用X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未校正);红外光谱用Perkin-Elmer 983G型仪测定;核磁共振光谱用Varian 300 MHz, Bruker AM-500 MHz型仪测定;质谱用VG20-253型和MS-50型质谱仪测定。大孔吸附树脂D101型为天津农药厂产品;柱色谱硅胶(200~300 目)、硅胶H及硅胶GF254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 太白米Notholirion bulbuliferum(Lingelish.) Stearn干燥小鳞茎购自陕西省太白县药材公司。
1 提取分离
  太白米的干燥小鳞茎6.3 kg,用10倍量的95% EtOH于60℃温浸,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浸膏800 g,将浸膏混悬于500 ml水中,依次用石油醚,CHCl3,EtOAc,n-BuOH萃取(2000 ml×5),减压浓缩,得石油醚萃取物(100 g),CHCl3萃取物(21 g),EtOAc萃取物(10 g), n-BuOH萃取物(120 g)。石油醚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石油醚—EtOAc(8∶2~1∶9)梯度洗脱,得化合物VII(30 mg)。CHCl3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CHCl3—MeOH(10∶0~7∶3)梯度洗脱,得化合物VIII( 30 mg), IX(50 mg)。n-BuOH萃取物,经大孔树脂柱处理,先用水洗脱,除去糖、氨基酸等杂质,再用MeOH洗脱,收集MeOH洗脱液,浓缩得浸膏80 g,后者经硅胶柱色谱,CHCl3—MeOH(10∶0~6∶4)梯度洗脱得化合物I(50 mg), II(20 mg), III(20 mg), IV(20 mg), V(30 mg), VI(60 mg)。
2 结构鉴定
  化合物I 无色针状结晶[(CH3)2CO],mp 216℃~220℃,IR cm-1: 3370(OH),2948(C-H),1682(C=O),1628(C=C),1580,1511(-Ar),1026(C-O-)。1HNMR(CDCl3) δ: 7.6(1H,d,J=16 Hz,β-H), 7.4(2H,d,J=9 Hz,2,6-H), 6.9(2H,d,J=9 Hz,3,5-H), 6.3(1H,d,J=16 Hz,α-H), 3.8(3H,s,-OCH3)。MS(m/z): 178(M+),147(M+-OCH3),119(M+-COOCH3),91。13CNMR数据及归属见表1。以上1H和13CNMR数据与文献[4]报道的Osmanthuside B的对香豆酰基部分一致,因此,推定I为methyl-p-coumarate。将该化合物与太白米药材乙醇提取物进行TLC比较,检出药材中含有该成分,因此该化合物为太白米药材的原生成分。
  化合物II 无色针状结晶[(CH3)2CO],mp 170℃~174℃,IR cm-1: 3434(COOH),1678(C=O),1619(C=C),1595,1507(-Ar)。1HNMR(CDCl3) δ: 7.8(1H,d,J=16 Hz,β-H), 7.7(2H,d,J=8 Hz,2,6-H), 7.1(2H,d,J=8 Hz,3,5-H), 6.5(1H,d,J=16 Hz,α-H), 4.0(3H,s,-OCH3)。MS(m/z): 178(M+),161(M-OH),133,118,103。 将该化合物的光谱数据与I比较,IR图谱增加了3434 cm-1(COOH),而无3370 cm-1(OH),说明CH3O与C4相连,其他IR,1HNMR数据与I基本一致,因此,推定II为p-methoxy cinnamic acid。
  化合物III 无色针状结晶[(CH3)2CO],mp 184℃~186℃,IR cm-1: 3375(COOH,OH),1668(C=O),1624(C=C),1598,1507(-Ar)。1HNMR(CDCl3) δ: 7.7(1H,d,J=16 Hz,β-H), 7.6(2H,d,J=8 Hz,2,6-H), 7.0(2H,d,J=9 Hz,3,5-H), 6.4(1H,d,J=16 Hz,α-H)。MS(m/z): 164(M+),147(M+-OH),119(147-CO),91。13CNMR数据及归属见表1。将III的光谱数据与I比较,表明III无CH3O,而增加了COOH,其他数据与I基本一致,因此,推定III为p-coumaric acid。
  化合物IV 白色粉末[(CH3)2CO],mp 170℃~171℃,1HNMR(CDCl3) δ: 7.6(1H,d,J=16 Hz,β-H), 7.4(1H,d,J=2 Hz,2-H), 7.2(1H,dd,J=8,2 Hz,6-H), 6.9(1H,d,J=8 Hz,5-H), 6.4(1H,d,J=16 Hz,α-H), 3.8(3H,s,-OCH3)。MS(m/z): 194(M+),179(M+-CH3),161(179-H2O),145(M+-OCH3-H2O),133,117,105。其TLC行为与阿魏酸标准品完全一致。 以上1HNMR数据与文献[5]报道的3,6′-di-O-feruloylsucrose的阿魏酰基部分一致,因此,推定IV为ferulic acid。
  化合物V 无色针状结晶[(CH3)2CO],mp 138℃~140℃,IR cm-1: 3429(OH),2923(C-H),1664(C=O),1630(C=C),1594,1529(-Ar),1031(C-O-)。1HNMR(CDCl3) δ: 7.7(1H,d,J=16 Hz,β-H), 7.3(1H,d,J=2 Hz,2-H), 7.1(1H,dd,J=8,2 Hz,6-H), 7.0(1H,d,J=8 Hz,5-H), 6.4(1H,d,J=16 Hz,α-H), 4.3(2H,q,-CH2), 1.4(3H,t,-CH3)。MS(m/z): 208(M+),180(M+-CH2CH3+H),163(M+-OCH2CH3),136,117。13CNMR数据及归属见表1。 以上咖啡酰基部分的数据与文献[4]报道的一致,因此,推定V为ethyl caffeate。
  化合物VI 无色针状结晶[(CH3)2CO],mp 144℃~146℃,IR cm-1: 3346(OH),2923(C-H),1678(C=O),1634(C=C),1591,1529(-Ar),1113(C-O-)。1HNMR(CDCl3) δ: 7.7(1H,d,J=16 Hz,β-H), 7.3(1H,d,J=2 Hz,2-H), 7.2(1H,dd,J=8,2 Hz,6-H), 7.0(1H,d,J=8 Hz,5-H), 6.4(1H,d,J=16 Hz,α-H), 4.4(1H,dd,J=11.0, 4.5 Hz,1′a-H), 4.3(1H,dd,J=11.5, 6.0 Hz,1′b-H), 4.0(1H,m,2′-H), 3.7(2H,dd,J=6,2 Hz,3′-H)。HR-MS(m/z): 254.0791,得分子式为C12H14O6,计算值为254.0790。MS(m/z): 254(M+),180(M+-C3H6O2),163(M-OCH2CHOHCH2OH),145,134。13CNMR数据及归属见表1。
  化合物VII 无色针状结晶[(CH3)2CO],mp 134℃~136℃,IR cm-1: 3420(OH),2931,2863,1636(C=C),1461,1373,1053,956。1HNMR(CDCl3) δ: 5.35(1H,q,6-H), 3.5(1H,m,3-H), 1.01(3H,s,CH3), 0.93(3H,d,CH3), 0.87(3H,t,CH3), 0.82(3H,d,CH3), 0.80(3H,d,CH3), 0.68(3H,s,CH3)。 MS(m/z): 414(M+),396(M+-H2O),381,329,303,273,255,231。与β-谷甾醇标准品比较,两者IR和TLC的Rf值完全一致,推定VII为β-sitosterol。
  化合物VIII 白色粉末[(CH3)2CO], mp 90℃~91℃,IR cm-1: 3448(OH),2914,2845,1700(C=O)。1HNMR(CDCl3) δ: 2.39(2H,t,-CH2-COOH), 1.25(多个H), 0.88(3H,t,CH3)。MS(m/z): 424(M+),410,396,382,368,……,57,43,29。以上MS数据符合文献[7]报道的脂肪酸的裂解规律,推定VIII为正二十八酸。

Tab 1 13CNMR spectral data of compounds I,III,V and VI [75 MHz, (CD3)2CO]

C I III V VI
1 127.1 126.7  127.5  127.4
2 115.9 116.6 115.2 115.0
3 130.0 130.7 146.6 146.3
4 158.0 158.5 146.0 146.0
5 130.0 130.7 116.5 116.3
6 115.9 116.6 122.8 122.5
>C=O 167.5 168.0 167.9 167.8
α 114.9 115.7 115.8 115.3
β 144.9 145.5 149.1 148.9
1′     60.9 66.3
2′     15.0 70.8
3′       63.9
OMe 51.9

化合物IX 白色粉末(CH3OH),mp 216℃~218℃,IR cm-1: 3413(OH),2928,2863,1636(C=C),1073。1HNMR(CDCl3) δ: 5.35(1H,brs,6-H), 4.39(1H,d,J=7.5 Hz,glc-1′-H), 1.00(3H,s,CH3), 0.93(3H,d,CH3), 0.87(3H,t,CH3), 0.82(3H,d,CH3), 0.80(3H,d,CH3), 0.68(3H,s,CH3)。 MS(m/z): 414(M+-glc),396(M+-glc-H2O),273,255,231,213。与β-谷甾醇葡萄糖苷标准品比较,两者IR和TLC的Rf值完全一致, 推定IX为β-sitosteryl glucoside。
讨论
  太白米有宽胸理气、健胃、镇痛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胃腹胀痛、呕吐、咳嗽以及胃癌、食道癌等症,本研究首次从太白米中分离鉴定了6个酚酸类成分,据报道,该类成分有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解热、抗炎、镇痛等多方面活性,对于阐述其抗肿瘤、镇痛等药理活性有重要意义。
  百合科百合属植物主要含有酚酸类成分,贝母属植物主要含有甾体生物碱类成分,而假百合属植物既含有酚酸类成分,又含有甾体生物碱类成分,因此,假百合属植物在系统分类上可能介于百合属与贝母属之间。
  致谢 陕西中医学院植物教研室胡本祥副教授鉴定太白米药材,本校波谱室乔梁老师、本院教学中心霍芳霖老师、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徐广智老师、感光所余君老师代测有关波谱。

Tel010)62092750, Fax010)62092750
作者单位: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 北京 100083)
参考文献
1 邱方龙,陈昌祥,畅行若,等. 太白米的甾体生物碱I. 云南植物研究, 1982,4∶419
2 徐文豪,薛智. 太白米生物碱的化学研究. 药学学报, 1986,21∶177
3 徐文豪,薛智. 新太白米苷的化学结构. 药学学报, 1988,23∶61
4 Kobayashi H, Karasawa H, Miyase T, et al. 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cistanchis herba. IV. Isolation and structures of two new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s, cistanosides C and D. Chem Pharm Bull, 1984,32∶3880
5 Sashida Y, Ori K, Mimaki Y.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bulbs of Lilium mackliniae. Chem Pharm Bull, 1991,39∶2362
6 Cooper R, Gottlieb HE, Lavie D. New phenolic diglycerides from Aegilops ovata. Phytochemistry, 1978,170∶1673
7 丛浦珠. 质谱学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68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化物产
新华网陕西频道 2005-04-22 电

(一)文化背景
  太白山的人为历史渊源长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山麓即有先民定居,炎帝氏族从西到东的迁移中曾经过此地,商周时代这里曾孕育了农耕文化,特别是西汉时已在太白山建立了谷春神祠。据考证有古周原文化的痕迹,以关中西府文化为主,同时又有汉江文化的渗入。同时,太白山道教文化的“楼观派”,成为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道、佛宗教文化自唐而兴,经历了历史的继承与发展后至今不衰,区内保存完整的庙宇达28处,每逢农历的六月,关中、汉中的善男信女朝圣览景,朝“神山”取“神水”,观奇景,祈求着降吉祥、调雨顺、丰五谷、保平安,形成了历史性的宗教文化活动。

    依山而居的人们,以农耕、放牧、育果、采野为基本生活方式,并形成了南北兼有的民风、民俗文化风格,既有黄河流域人的勤劳、善良,又有汉江人的精明清秀,既有山区人的忠厚、纯朴与勇敢,又有平原人的通明与文雅。

  太白山不仅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周原时期的神奇佚事,汉朝的英雄足迹,三国时期的古道,唐朝的诗仙、药王、皇姑等等,都留下了后人不断追寻与回味的“神秘”与“羹肴”。 

(二)诗的赞美

    秦岭横亘东西,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太白山山势雄伟、劈地擎天,迭嶂连云。苍茫浑厚的林海,蕴藏着万种精灵,澄澈的冰斗与甘美的流泉,哺育着万物生长。神奇秘幻的云雾,一日四季的气候,隐藏着诸多灵秀。中国是一个多诗的国家,太白山奇妙的景色,激起多少诗人为之挥毫:

         登太白峰(二首)
          (唐.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随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尺,邀尔与山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雪松。 
     不笑也不言,冥西在岩穴。
     我来逢僧人,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练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怆然五情热。
  吾将党丹砂,永与世人别。   
 
            送僧游太白
          (唐.林宽) 
     云深游太白,莫惜遍探奇。
     顶上多灵迹,尘中少客知。
     悬崖依冻瀑,鹰飞过孤枝。
     出定更何事,相逢必有诗。 
                   
             太白山歌 
          (明.何景明)
  我闻太白横西域,百里苍苍见寒色。
  灵源万古谁穹探,雷雨窈冥岩洞黑。
  中峰迢迢直上天,瑶宫玉殿开云烟。
  千盘万折不到顶,石壁铁锁高空悬。
  阴崖皑皑积古雪,绝壑长松几摧折。
  鸟道斜穿剑阁云,龙漂倒映峨嵋日。
  高僧出世人不知,飞仙凌空笙鹤随。
  洞天福地在咫尽,怅望尘海令心悲。 

              太白山
             (元.朱铎)
    终南列万山,  孤巅入云里。
         雪花点翠屏,  秋风吹不起。

    真是高山流水,孕育着一代代诗人的灵感,绘出了太白山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三)灿烂文化、优美传说

    1、拔仙台——太白山顶最高点,相传殷周之战结束之后,是子牙封神之地,故名“拔仙台”。三面凌空,一面高圹坦荡的高山平原之上,十分险要,拔仙台四周悬崖峭壁,南北气流翻越之时,足下白云飘浮,头顶霞光万道,夜间狂风怒吼,推门敲窗,雪飞云涌,使拔仙台更加神奇壮观。庙正殿供奉周武王,旁供三太白、姜子牙、护法力士、救命药王等都是铁铸木雕,神像底座背后铸有明万历十三年、清道光、清光绪等字样。拔仙台四周相距约1-5里,分布有雷布正神庙、闻太师庙、三太白庙、玉皇殿、灵官殿,遗址有三官殿、大爷海殿等。铁瓦上铸有明万历九年、万历十三年、乾隆九年等字样。

    2、三太白——太白山主神并非太白金星,而是大太白、二太白、三太白尊神也,民国时于佑仁考证认为是尧、舜、禹。因佛道庙会参拜的是:天官尧帝、地官舜帝、水官禹帝,拔仙台西南三官殿、即三帝殿宇;但据陕西省道协主席任法融讲及民间传说,大太白伯夷,二太白叔齐,三太白是诗仙李白。每位太白都是美丽的传说,人们总是把气节、高尚的人封为管天、管地、管水、管物之神,以便倾吐他们心中的秘密。

    3、马蹄窝和点兵场——据民间传说:东汉光武帝在刘家崖演练兵马之地。刘秀骑马登临太白山顶,见山脊平缓,纵马奔驰,留下无数马蹄所踏的“蹄窝”,自此将东西太白之间的夷平面称为跑马梁。

    4、净水童子——在大爷海等冰川湖边,有一种黑背、红腹、白顶的小鸟、名叫白顶溪鸲,鸣声啾啾,飞行敏捷,时而掠过水面,时而停立石间,啄起水面的小草细枝,不让湖水有半点污染,人们喜欢它尽力保护湖水的美德,称诵它是:“净水童子”、“净水鸟”。

    5、酒文化“摇篮”——太白山山高水清,土润民勤,是原始农耕的发祥地之一,自然也就成为孕育原始农耕文化的摇篮,从眉县出土的仰韶文化酒器鉴定,太白山也是孕育酒文化的摇篮,至今酿造生产的“太白酒”仍然是“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6、药王布银针——高山特殊的气候与土壤条件适宜一种菌类植物生长,名为“太白茶”,形似银针,遍地皆生,有特殊的药用价值,相传是药王孙思邈播下的银针。
 
(四)药草宝库,医理流芳

  “太白山上无闲草,认得草药遍地宝”。太白山遍地药草,从古至今吸引着从医的圣人、郎中。东汉著名药医家韩康,拒汉恒帝之封,隐居太白山研究医药。梁朝医学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着“太白芎……”。唐朝苏敬在《唐本草》中载:茯苓和茯神“雍州南山亦有”。隋末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居太白山10余年,从事医药研究、采集、栽种和炮制中草药,研究药性,为民治病,著有《千金异方》,收载药物800余种,并详细记载了200余种药物的采集、炮治、主治功能。后人为纪念孙思邈对医药学的功绩,称为药圣、药王,称太白山为“药山” 、“神山”。

(五)丰富的物产

  太白山,山高水长,物产丰富,资源优厚。盛产木材、药材、生漆、竹子、矿物等。木材以“南山松(冷杉、落叶松)、水曲柳、桦木、杠木为主;药材以太白米、桃儿七、太白贝母、手儿参、铁棒槌、天麻、金牛七为珍贵品;矿藏有金、银、铜、、石英石、石灰石等矿产。目前已形成了以水电、矿采、水泥、玻璃及林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格局。
  大山有奇物,林深多珍味。黑木耳香菇、板栗、猕猴桃、核桃灵芝山茱萸等土特产,野生丰绰,栽培亦广。北坡已建成三十万亩的猕猴桃、板栗、核桃、山茱萸基地,并形成了果库冷藏、果汁加工、药酒生产等一系列经济实体;南坡以香菇、黑木耳、山茱蔓的栽培成为家庭经济来源的支柱;低山区的药材种植、放牧等繁荣了当地经济;平原地区以苹果、猕猴桃、梨、山楂、桃、杏等为主的林果基地已远近闻名。
-----------秦岭自古就有药山之称。“去天三百浮云间,积雪捧海壮奇观。举目云海贯宏图,俯首满山尽灵丹。”唐代名医孙思邈、王焘均在太白山钻研中草药。秦岭药用植物十分丰富,共有药用植物2271种,其中太白山中草药有640多种。不少人说,游一次太白山,就等于读了半本《本草纲目》。

    太白山草药传说

    太白山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草本植物中。许多药用植物都有着有趣的民间传说。“手儿参”植物名“凹舌兰”,块茎圆锥状,常分数个叉,白色,状如手掌,故名手儿参。手儿参有滋补强壮、补脾润肺的功能,与人参相似。相传人参原来生长在太白山,因被人发现后,连夜逃跑了。药王孙思邈闻讯后,立即带人追赶,一直追到长白山才追上了。药王下令将人参用绳倒绑双手,带回太白山。可回到太白山一看,只剩下人参的两只断手,从此以后,人参便在长白山落户,而太白山就只有手儿参了;而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等功能的鹿蹄草则相传是一只金鹿的杰作。相传很久以前,王母娘娘跟前的一只金鹿私自跑到太白山游玩,王母娘娘发现后立即派神兵捉拿,金鹿使尽神力,跃起四蹄,奔向天涯海角,直到海南岛的南端才被玉索套住拉回。金鹿奔驰时,留在太白山上的蹄印变成鹿蹄草,而金鹿被捉住的地方,至今仍叫鹿回头。

    独具特色的秦医药业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七药”多具有活血止痛、抗癌消肿、祛瘀除痹等功效,是秦岭山药用植物奇特而典型的代表。关于“七药”的名称众说纷纭,明朝李时珍对“七药”解释是:“青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太白山“七药”被赋予了许多形象生动的名字,诸如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植物大叶堇菜、金线重楼大血藤、流苏虾脊兰分别叫做寸节七、螺丝七、五花七、马牙七;具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植物有水葫芦七;能健脾化湿的植物有盘龙七;具有消导功能的植物尾又叫青蛙七,具有渗湿利水功能的植物杓兰,叫做蜈蚣七等等。这些名字对于在识别药物和采集药物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太白山中多奇药

    太白山“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的磅礴气势中孕育着太白贝母、太白黄连、太白米、太白花、太白茶、太白三七、太白黄精太白鹿角、太白艾、太白美花草、太白小紫苑、太白参、太白树等以“太白”命名的重要药材。太白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岩石裂缝中,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能,是治疗呼吸道疾病最重要的中药之一。祖师麻和百步还阳丹都是医治跌打损伤的重要草药。祖师麻植物名黄瑞香,是一种落叶灌木,有祛风除湿、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民间有“打得顺地爬,离不开祖师麻”的谚语。百步还阳丹植物名鸟巢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强心兴奋,活血散瘀,接骨生肌,有使垂危病人回生的功能。尖叶小羽藓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藓,从这种藓中可以提取重要的青苔素,其消炎作用不亚于青霉素。地蓬草可以补肾健肝、清心明目,对于眼睛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还发现植物名黄底石耳的红石耳不仅是一种健胃良药,而且还具有抗癌的功能。满天星植物名细叶泥炭藓,不仅具有清热明目、消肿的功能,而且这种藓吸水性极强,因而还可做代用药棉。

    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目前秦岭中仅太白山一地,可用于治癌试验的药物已有十一种之多。桃儿七植物名鬼臼,其中所含的足叶草树脂、足叶草毒等物质有抑制癌细胞分裂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对治疗皮肤癌有效;民间也常用于治疗子宫癌和食道癌。裸子植物粗榧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其中含有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等抗癌物质,对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已发现的菌类抗癌植物有猪苓、猴头、桦灵芝等。本报记者 赵航 文/图
-----------秦巴山区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医药课题组 ]
[录入时间:2004/09/22 11:08 ]  
浏览次数:5143  


张启云1 ,李焘2
(1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西安,710000  2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2)



      摘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及气候优势造就了秦巴山区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尤以中药资源见长。本文概述了秦巴山区的药用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现状,同时简要分析了秦巴山区珍稀中药资源的濒危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措施及保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中药资源  珍稀濒危  可持续利用
PROTECTION ,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TRDITIONAL MEDICINE RESOURCES IN QIN-BA MOUNTAIN AREAS


Zhang Qiyun1  Li Tao2
(1. Shaanxi Science & Technology Office , Xi’an  710000  2.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00)


Abstract: The article described the situa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Qin-Ba Mountain areas. And to analysis the reasons of being endangered as well as to discuss the  methods of conservation these rare and endanger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were provided.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 rare and endangered of TM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引  言
      我国各族人民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历史已有几千年,药用动植物资源是天然药物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约80%为野生药材,只有不到20%药材被人工栽培。不合理的滥捕、滥杀而使得一些珍稀濒危动物资源濒临灭绝的状况,使得一些珍贵的动物资源得不到合理而有效的利用[1]。长期以来,我国的中药业长期处于“吃资源”以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加上人们对土地、森林我国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经过长期采挖或不合理的采收和采猎,广泛使用化学制剂及污染等,导致近10年野生药用物种分布区域逐渐缩小,蕴藏量大为减少,部分常用中药材和道地药材的野生种质已趋于消失,少数物种濒临灭绝,某些种类已基本灭绝。因此,若不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动植物资源,不重视野生药材资源的驯化栽培和保护,对野生药材的开发利用将使药用动植物资源很快被挖光采绝,从而影响到天然药用动植物的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同时,随着中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对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野生药材资源面临的压力会日益沉重,如不加以保护,许多药材资源会逐渐枯竭,天然药物生产将难以为继。
       作为中药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陕西拥有药用植物2,000多种,中医中药的发展历史悠久。然而随着市场对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长,秦巴山区的珍稀中药资源同样受到濒临灭绝的威胁,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秦巴山区的药用动植物资源,如何保证中药资源的永续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1. 秦巴山区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秦巴山区位于中国秦岭与大巴山之间,这里的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我们通常所说的秦巴山区仅限于陕西境内渭河以南的秦岭、巴山与其间的汉江谷地。本区位于北纬31°42′-34°45′,东经105°46′-111°15′,南北跨越3个纬度,东西横穿5.5个经度。包括湖北的十堰市、神农架,陕西的汉中、安康、商洛,河南的淅川、西峡,重庆的城口,四川的万源等市(地)县,总土地面积7.5万km2。
      秦巴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15℃,7月平均气温23.4-26.7℃,1月平均气温0.0-3.6℃。气温随海拔而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温度带,其中秦岭山区有5个带。本区降水量较丰富,年降水量709.5-1400mm,雨季4-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土壤类型众多,主要有黄褐土、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随海拔高度变化。此外,还分布有冲积土、紫色土、石灰土等非地带性土壤。
      秦巴山区是沿太行山-伏牛山-神农架-巫山-武陵山地理学分界线上的西部地区,地处东部一级平原低地与西部二级高原山地交汇处,同时又是秦淮一线南北气候的分水岭地带;是地理中心带连接西北、西南的结合部,东部一级低地平原与西部二级高原的过渡区;是优质水源区之一,是三江(嘉陵江、汉江、丹江)一河(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发源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汇水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大关键地区(秦岭山地、神农架林区)所在地。可以说,秦巴山区是中国自然环境的十字交叉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区域兼有东西南北复杂的生态环境特点,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
2. 秦巴山区药用动植物资源现状
      2.1秦巴山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秦巴山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优势及中医药资源优势使得这里素有“秦地无闲草”、“天然药库”的美誉。据统计[3],本区的药用植物在2,500种以上,占全国药用植物资源的22%左右,占陕西省总数的2/3以上,达到1,500多种,其中仅秦岭山地的太白山就有中草药资源千余种。这里的中药材具有种类多、产量大、贵重药材种类多等特点。其中著名的药材有党参、当归地黄、黄芪、黄芩、贝母、茯苓、黄连、杜仲、天麻、秦艽白芍、菊花、牛膝、山茱萸、丹参薯蓣大黄、红毛五加、桔梗、防风、柴胡、太白红杉、厚朴、鹅掌楸、陕西鹅耳枥、沙棘葛根远志银花板蓝根黄柏及九节菖蒲等。民间草药种类丰富,多为本区的代表种和特有种。著名的“太白七药”是指以“七”命名的药用植物,达到了144种之多,如桃儿七、红毛七、长春七等;稀有的药用植物有太白贝母、太白米、凤凰草、枇杷芋、延龄草、祖师麻、黄瑞香、太白美花草、独叶草、手掌参、太白乌头(金牛七)、太白黄连和朱砂莲(朱砂七)等。陕西省不仅野生药材丰富,同时也是我国中药栽培和生产的大省,药材种植面积约500多万亩,其中药材销量列全国前三位的药材有:杜仲、天麻、黄姜、山茱萸、丹参、绞股蓝枣仁、秦艽等。
  2.2秦巴山区药用动物资源现状
  秦巴山区药用动物资源丰富多样,合计共有6个门,15个纲,49个目,79科,218种[4]。涉及脊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海绵动物门和原生动物门等。其中属于脊索动物门的药用动物有哺乳动物纲的黑熊梅花鹿、林麝、黄羊、羚羊、果子狸、水獭、豪猪等,合计为:9目,19科,58种;鸟纲的乌骨鸡、血、毛鸡、班翅山鹑、岩、灰斑鸠、金雕、金丝燕、巴山白鸭、汉中麻鸭、赤颈鸭等,合计为:6目,7科,31种;爬行纲的中华鳖、乌、黄缘闭壳龟、赤链蛇、乌稍蛇、蝮蛇、王斑锦蛇、黑眉锦蛇、虎斑游蛇、竹叶青蛇、大壁虎、多壁虎、无蹼壁虎等,合计为:3目、5科、16种;两栖纲的大鲵、山溪鲵、秦岭北鲵、中国林蛙、美洲牛蛙、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金线蛙等,合计为:2目,4科,10种;鱼纲的黄鳝、泥鳅、鲈鱼、鲤鱼鲫鱼青鱼鲢鱼、乌鱼、大黄鱼、小黄鱼等,合计为:4目,4科,11种;属于节肢动物门的药用动物有甲壳纲的河虾、沼虾、河等合计为:2目,2科,3种;多足纲的少棘蜈蚣、多棘蜈蚣、模棘蜈蚣等合计为1目,1科,3种;蛛形纲的东亚钳蝎、链蝎、蜘蛛等合计为2目,2科,7种;昆虫纲的中华地鳖、金边地鳖、斗蟋、华北蝼蛄、非洲蝼蛄、中华螳螂、九香虫、鸣蝉、红蝉、角倍蚜、黄刺蛾、柞蚕、三星龙虱、家白蚁、紫胶虫等合计为:11目、26科、56种。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药用动物有红螺、椎实螺等合计为:2亚纲,3目,3科,5种;瓣鳃纲的药用动物有河蚌、褶纹冠蚌等合计为:1目,1科,3种。属于环节动物门的药用动物有寡毛纲的环毛蚓、异唇蚓等合计为:2目,2科,8种;蛭纲的宽体金线蛭,光润金线蛭等合计为:1目,1科,4种。海绵动物门的药用动物包括寻常海绵纲的脆弱针骨淡水海绵、浴海绵等合计为:1目,1科,2种。原生动物门的药用动物包括纤毛纲的草履虫等合计为:1目,1科,1种[5,6]。
3. 秦巴山区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现状
  秦岭在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天然分界线,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动植物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由于秦岭在第四纪冰川时期特殊的地史过程,受冰川影响较小,因此保存了许多古老珍稀的动植物种类,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中草药的特有种。
      目前,陕西列入珍稀、濒危中药的植物药有22种,包括了部分草药;9种动物药全部为传统中药[7]。其中梅花鹿(仅有人工养殖)、虎和云属濒危I级药用动物。属于濒危2级的药用植物有荷包牡丹、漏斗泡囊草等,药用动物有林麝等。矮牡丹、羽叶丁香被列为濒危III级药用植物。
  此外,还有渐危和稀有种的中药资源。属于渐危种类的中药有,狭叶瓶尔小草、厚朴、凹叶厚朴、模英黄芪、紫斑牡丹、秦岭冷杉、红豆树、延龄草、天麻、马蹄香、太白乌头等。而银杏、杜仲、中国林蛙、中华大蟾蜍、黑熊、马鹿、连香树、鹅掌楸、木通兜铃、白龙菖蒲、桃儿七、秦岭党参等中药资源则被列为稀有中药种类。这些珍稀濒危中药资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较高的药用价值,有些种类在民间具有独特疗效,是极有发展前途的中草药资源,它们的研究和利用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8]。
4. 秦巴山区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4.1中药资源濒危的原因
  4.1. 1中药资源的不合理采挖(采猎)和利用
    随着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人类“回归自然”呼声的高涨,我国的医疗保健用药需求日益扩大,使得对中药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珍稀中药品种存在着自然分布少、生境特殊、再生能力差、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等特点;加之多年来对中药资源的过度采挖,致使秦巴山区的珍稀药材品种濒临灭绝,“道地药材”的蕴藏量逐年减少,使得中药资源的供求市场失衡。
  4.1.2中药资源生态环境的逐年恶化
      珍稀、濒危的中药资源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长期演化的自然过程中,纷繁复杂的中药品种形成了无数类型和各样的遗传性状,这些性状保存在整个生物界的物种之中,形成了天然的基因库,一方面丰富了生物界的物种资源,同时也为人类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生存保健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药用动植物资源的数量与日俱增。掠夺式的采挖和获猎,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小,森林植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使得许多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据联合国环境发展署的统计,现存物种正以每天100种的速度消失,预期在今后的20-30年中,将有1/4的物种濒临灭绝。
      4.1.3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自身弱势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纷繁复杂的各类生物得以生存并世代繁衍的基础。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些野生的药用动植物,不能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正常的生殖、生长,或者因受到其它物种和生存环境的影响不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使其成为受威胁的物种,或者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
      4.2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措施
      4.2. 1加强对保护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工作,采取综合对策
  目前已经出台了有关动植物保护的国际公约或协议,世界各国也有相关的行之有效的法令,为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作出了贡献。自1984年至今[9],国务院已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并且公布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第一批)》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等保护品种名录。随后一些省、市(自治区)也制定了相关的法令、法规。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的力度,是强制人们必须遵守保护自然,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直接和有效的途径。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并颁布保护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相关法令,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可使有效的资源处于法律保护之下,并受到专门机构的管理。物种的保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保护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行政管理体系的配套、技术和经济措施的协调等,才能实现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从而使得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者受到奖励、破坏者受到制裁,同时使得使用者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约束。
      4.2.2建立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
  针对不同动植物资源的生物学习性,在不同的生物地理范围内,选择适宜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并按照生物圈保护区的基本要求进行有效管理,因地制宜,加强就地保护,这是对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最重要的保护措施。保护种类的确定要更科学、数量化。保护区的范围应科学划定,并根据各地实际建立相应的保护制度。迁地保护就是对一些严重受人类干扰的濒危植物,迁往人工条件下进行保存。当然,此种保护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植物资源的再引种,亦即植物迁地保护的最终归宿。在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的同时,应重点进行濒危灭绝珍惜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充分利用当地的动植物园划出专门地块,进行濒危物种的人工引种驯化,建立专门的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中心,将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有效保护和保存珍贵的种质资源。陕西省目前已相继在太白、汉中、安康等地分别建立了药用植物、动物自然保护区。
       4.2.3研究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建立物种保存技术
      全面调查秦巴山区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分布、种类、数量、生存状况,收集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种质,保护种内变异,系统研究种质特性评价体系、异地保存和离体长期保存技术,建立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种质的基因库,尽可能多地对珍稀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保护。开展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基因克隆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良种繁育奠定基础。合理利用才是对濒危中药资源的有效保护。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数量有限,绝对禁止不是解决办法,因此进行野生变家栽和引种驯化技术的研究,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对野生资源的压力。在人工栽培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可以对濒危物种进行迁地保护和物种复壮。
      4.2.4加速中药材生产的生物技术研究
      应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进传统药材生产技术,提高中药材的品质与产量,特别是那些有重大经济效益及中国特产的濒危中药材,应在其物种优异种群的原产地采用实验环境培养和先进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分离、鉴定及合成等进行繁育,实现珍稀、濒危中药材的可控繁育。
5. 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对天然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然而,我们有许多天然药物资源已经或正在灭绝,如何做到永续利用已经是一个现实问题。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保证药源的可持续供应,保护中药的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5.1开展部分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殖和引种驯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建立家种、家养基地
  对于部分珍稀、濒危植物资源,针对其种群数量少,特别是一些珍稀物种,应采取各种繁殖技术,包括种子繁殖、无性繁殖、组织培养等手段,迅速使种群的数量扩大。对于珍稀、濒危的动物资源要加强引种驯化工作,进行繁殖试验,提高增值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濒危种类进行快速繁殖,控制采猎,处理好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家种和家养基地,扩大药源,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2政策把关,实现中药业与中药资源的协同发展
  针对药材市场对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需求状况,从生态平衡、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角度指导药材的流向。对于濒于灭绝的珍稀药用动植物要严格把关,不能以经济利益牺牲生态环境效益,甚至破坏生物多样性为代价。必要时诉诸法律,严防死守。在保护珍稀、濒危药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建立生态药业的模式,避免中药生产对生态平衡的破坏。逐步建立农业与药业相结合、林业与药业相结合、牧业与药业相结合的复合发展模式,实现中药业与中药资源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北京,科学出版社
[2]孙志浩,王友安,畅军庆等,秦巴山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增刊:60-61;
[3]郭军战,李周岐,赵君虎,秦巴山区木本抗癌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陕西林业科技,1996,2:11-14;
[4]邓银才,张治臣,郭启贵等,秦巴山区药用动物资源调查,家畜生态,2002,8,23(3):37-39;
[5]巫其祥主编,陕西名优土特产,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6]邓凤鸣等,陕西药用动物志(第一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李映丽,李小洪,吕居娴,陕西省珍稀濒危中药的种类与分布,陕西中医,1994,15(6):280-281
[8]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科学出版社,1987;
-----------秦巴山区中药材
  
  
  中医中药是国宝,为我国宝贵的文化经济遗产,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药是我国的优势产品,以其独特的疗效,已日益为世界所重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近几年来,国外也掀起了“中草药热”,出口量日益增多,对我国外贸出口创汇和国家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中国的中药发源地在陕西。陕西省中药资源丰富,素有“秦地无闲草”之称。经普查,陕西约有中药材2300多种,占全国60%以上,现挂牌收购的有400多种。全国原实行派购的24种药材,陕西就有22种,都是比较名贵或者紧缺的传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

  中药材资源是陕西的一大优势,其中65%分布于陕南的秦岭和巴山山区,被称为“药材摇篮”。秦巴山区为陕西中药材种类和产量最多的地区,品种多,分布广,贮量大,可与毗邻的全国中药资源品种较多的四川媲美,为古今中外医药学界所重视。这里中药资源十分丰富,共有药用动、植、矿物药材1235种。现在全国常用的500多种药材,陕南秦巴山区出产的就达333种,其中植物药材266种、动物药材55种、矿物药材12种,约占全国常用药材品种的60%以上。全国列为国家名贵中药材34种,陕西产17种,陕南秦巴山区就占15种;国家列入管理的中药材30种,陕西产22种,秦巴山区占21种。在当地山民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秦巴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这里产的麝香、杜仲、天麻、五倍子、黄姜子、山茱萸、金银花、党参、当归、黄芪、黄连、细辛、猪苓、蛹虫草、枳壳鳖甲、蛇等,都是比较名贵或紧缺的地道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因此,有“药材宝库”之称。

  据史料记载,秦巴药材利用源远流长,久已驰名中外。被尊为“医学祖师”的战国时代名医扁入秦行医采药,隐居城固,现在该地有“扁鹊城”、“扁鹊观”遗址和石碑。秦、汉、三国时,这里是著名的古战场,军需药材都采自秦巴山区。由扁鹊的弟子子仪所撰写的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药学专著《申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许多药材,如杜仲、天麻、枳壳、厚朴、雷丸、麝香等,大多主产秦岭、巴山。晋、唐、宋代的医药专著,也多载有陕南秦巴山区产的药材。如《唐本草》、《千金食治》、《食疗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先后记载了秦巴山区特产药物500多种,被一些国家和地区沿弓[,声誉极高。被称为“药王”的唐代名医孙思邈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类专著,首创内、外、妇、儿、五官等专科的雏形,对祖国医学发展和秦巴山区药物的开发利用有较大的贡献。

  秦巴山区药材多,质量好,是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至今这里还生存着世界其他地方早已灭绝的珍贵动植物。秦巴山区地处我国东部向西部和南部向北部的过渡地带,为南北气候的自然分界线,总面积8.29万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地貌复杂,气象万千,四方物种交汇。由于多样性的地质地貌,形成各种各样的中小气候条件。从山下到山上具有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高山苔藓和雪山冰冻等气候类型。加上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陕南秦巴山区有20多种药材名扬中外,如秦党、八仙党、秦归、金银花、秦巴杜仲、黄连、连翘、天麻、黄芪、五倍子、太白参、太白贝母、枳壳、山茱萸、麝香、熊胆等,不仅是历代皇室的“贡品”和药商的当家品种,也是国际市场上的热门货。秦巴黄连含黄连素7%以上,有“秦巴黄连贵如金”之说;秦巴天麻个头圆,半透明,分量重,被列为上品;秦巴山区产的薯芋,皂素含量高,比四川、湖南、湖北、甘肃等地产的皂素含量高一倍以上;杜仲、麝香、五倍子等药材,不仅质优,产量也居全国之首;秦巴当归,头大,枝少,光滑,气味香醇,个头整齐,国内外市场称为“秦归”。秦党、秦巴杜仲、秦巴蛹虫草、秦艽、秦皮等,都因品质优良,药效成分含量高,被前人在药名前冠以“秦”字或“秦巴”二字,以示佳品和地道药材。真是“秦巴药材甲天下”。

  新中国成立以来,秦巴山区中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中药材种植由1957年的近10个品种,80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80多个品种,40多万亩。已陆续建立起天麻、黄连、当归、西党参、杜仲、连翘;金银花、山茱萸、绞股兰等地道产品的生产基地。从外省和国外引进的白芷、茯苓、枸杞、牛膝、西洋参等20余个品种,也能供全省自给有余。野生变家种家养成功的有天麻、丹参、桔梗、银花、绞股兰、麝香、牛黄等。天麻野生变家种成功,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天麻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科研成果,获省科委一等奖和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创造发明二等奖。安康绞股兰的开发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人工养麝、人工牛体育黄、控制当归早期抽苔、贝母及西洋参引种和速生高产等科研项目也获得成功。同时还开展了药源普查,摸清了秦巴山区药材种源底子。安康、汉中、商洛等地区建立了药用植物或药材研究所。编辑出版了《陕西中草药》和分地区的《中药资源名录》、《秦巴山区天然药物志》、《秦巴山区土特名产》等书。建立中成药制药厂6家,所用成方都是民间传统有效方剂,原料多采用秦巴山区特产的地道药材。一些中成药如六神丸乌鸡白凤丸、培坤丸、妙济丹、人参再造丸、牛黄清心丸、黄连上清丸、绞股兰总甙片、天麻丸、天麻补酒、木瓜酒、盘龙七酒、山萸酒、蚕公酒、秦巴杜仲片、梅花点舌丹、天麻精、鹿寿茶、绞股兰茶等,因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

  药材生产已成为秦巴山区多种经营的重要项目,是山区药农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秦巴山区虽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但近年来却遭到严重破坏,无节制地过度采挖,使中草药材产量逐年下降。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护的基础上,采挖与繁殖相结合,特别应有计划地发展中药材人工种植和培育,扩大种源,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使秦巴山区这个“中药宝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知行以为对野生药材的临床应用的研究是会有助于一些恶性病的治疗的!
相关文章
 论慢性鼻炎的病因 病机 及治疗
 本草求真 ※  芦荟全收录
 青蒿丸(《普济方》卷二三六。)
 马蜂窝的药用于价格
 鸡眼
 寄杖散(《古今医鉴》卷十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