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冯氏锦囊秘录:方脉肿胀合参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邪盛则大,邪实则坚,涩者,气血虚而不流利也。洪大之脉阴气必衰,坚强之脉胃气必损,故大坚以涩病当为胀。是以脾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之泰,是为平人。今也七情内伤,六yin外感,饮食失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运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是以心肺之阳不能降,肾肝之阴不能升,而成天地不交之否,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本无形之气为病,难作有形之症调理,有谓秋夏冬治之稍易,惟春最难者,以其木旺,而土受克,不能制水也。然轻者俱易,重者俱难,不独春也。名鼓者,以其中空外浮,取其象而名之也。更名蛊者,以其侵蚀之害,取其义而名之也。治者宜补其脾,又须养肺金以制木,使脾无贼邪之患,滋肾阴以制火,使肺得清www.med126.com/sanji/化之令,脾肺肾之气交通则水谷自然克化,却碱味,断妄想,无有不安,医者急于取效,病者苦于胀满,喜行利药以求通快,不知觉得一日半日,其胀满病邪愈甚,而元气转伤矣。又有标实而本虚者,泻之不可,补之无功,极为危险,全在杜微防渐,标本得宜,使脾肾之元阳生发,而阴邪之凝滞释然矣。

水肿鼓胀,皆因脾虚所致,然水肿轻而鼓胀重,何也?水肿则饮食如常,鼓胀则饮食不及常也。先头足肿,后腹大者,水也、肿也。先腹大,后四肢肿者,气也、胀也。

治水肿则惟补脾导水而已,治鼓胀则补脾导水,兼以消谷,庶乎可也。虽然鼓胀有气血寒热四者之殊,多由怒气伤肝,木邪克土,所以脾病而不能运化水谷也。又要养肺金以制肝木,使脾无贼邪,则运化行而水谷消矣。以此观之,治鼓胀之法,必以补脾制肝,导水消谷为主,看所挟而兼用药,挟气则散气,挟血则破血,挟寒则温寒,挟热则清热,自无不愈,其有不可治者,此乃脾虚之极,为真脏病也。真脏病者,由真火不能生土耳,岂止脾脏而已哉。

人有行房,用力过度,则汗出于肾,《经》言汗出于肾,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肤,传于 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治宜滋肾散风,如四物汤加荆防羌柴防己之类。不可作脾虚湿肿,而用参术,及利水之药,愈使风邪内陷。

火性炎上,水性润下,消渴证不交,而火偏盛也。水气证不交,而水偏盛也。治之之法,在制其偏而使之相济,敌小火不能化大水,先必泻其水,后补其火,开鬼门是发汗,泻在表在上之水也,洁净府,谓利小便,泻在里在下之水也。水势既减,然后用暖药以补元气,此治实治热之次第也。若不明虚实寒热,专守下则胀已之一法,虽得稍宽于一时,真气愈衰,未几而肿胀再作,遂致不救矣。故涉虚者,温补脾肾,如肾气丸之类,补中微泻,使其渐次康复,然王道无近功,必以缓取效。古今明医,岂不知克伐之功速,而旷日持久,亦以中气既衰,恐蹈虚虚之祸耳。中满者,其症悉与鼓胀水肿无异,何故属之气虚?气虚者,肾中之火气虚也。中满者,中空似鼓,虚满而非实满也。

《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水也。诸经虽皆有肿胀,无不由于脾肺肾者,盖脾土主营运,肺金主气化,肾水主五液,凡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五液所行之气,悉属于肺,转输二脏,以制水生金者,悉属于脾,若脾不能散胃之水精于肺,而病于中,肺不得通胃之水道于膀胱,而病于上,肾不能司胃之关门时其输泄,而病于下,是以胃土不能制肾水,水逆而上行,传入于肺,故水虽制于脾,而实主于肾,盖肾本水脏,而无阳生气所由出。若肾中阳虚,则命门火衰,既不能自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土,阴阳不得其正,则化而为邪也。治者惟知泄水,而不知益胃,或知益胃,而不知温肾,故多下之,强令水出,不根据天度流转,故胃气愈虚,肾阳愈损,则发而不能制也。莫若行其所无事,则为上计,何举手便用《内经》?去菀陈,开鬼门,洁净府,如舟车丸禹功散之类。若真知为水湿之气客于中焦,侵于皮肤,如水晶之光亮,手按之随起者,以前药一服而退。若久病大病后,或伤寒疟痢后,女人产后,小儿痘后,与夫元气素弱者,概以前法施之,脾气愈泄愈虚,不可复救矣。

故治肿者,先以脾土为主,须补中益气,或六君子汤温补之,再以金匮肾气丸补土以母,俾脾强土旺,则能散精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矣。或者疑谓喘胀水满,又加纯补之剂,恐益胀满,必须补药中,加行气利水之品,此论似得病情,终非纳气藏源至理。盖肺气既虚,不可复行其气,肾水已衰,不可复利其水,纯补之剧,初时似觉不快,过时药力得行,则气归者自归,而行者自行,如土之在雨中,则为泥,得和风暖日,则湿去而阳和自得,万物生长矣。

东垣曰∶中满治法,当开鬼门,洁净府,泻之于内,谓脾胃有病,令上下分消其湿,下焦如读,气血自然分化,或如大实大满,大小便不利者,从权以寒热药下之,此以论治有余之症也。至于补肾以治肿,其说难明,盖禹之治水,行其所无事也。若一事疏凿,则失之矣。今人之治水者,牵牛、大戟,粗工之小智,正禹之所恶也。间有五苓、五皮者,以为中正,亦转利转虚,肾气愈衰,而愈不能推送矣。故须用补肾,《经》曰∶肾开窍于二阴,肾气化则二阴通,二阴闭则胃填胀。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故水聚而从其类也。《经》又曰∶肾主下焦,三焦者,决读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宫,津液藏焉。必待三焦之火化,始能出焉。其三焦之经,在上者,布膻中,散落心包,在下者,出于委阳,上络膀胱,上佐天道之施化,下佐地道之发生,与手厥阴为表里,以应诸经之使者也。是故肾虚者,下焦之火虚也。虽小便之清长,必由于肺金之输化,然膀胱之气旺,始能吸胸中之气以下行,但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之失运化,必由肾气之衰微,故始因火小不能化水,后则水大火不能化矣。《经》曰∶三焦病者,气满,小腹光坚,不得小便,溢则水留而为胀,仲景金匮肾气丸补而不滞,通而不泄,诚治肿之神矣。

有一身之间,惟面与足浮肿,早则面甚,晚则脚甚。《经》云,面肿为风,脚肿为水,乃风热所致也。虽然病后元气未复者,每多见此,盖由真气根本不固,故日中行坐,则气坠下面,晚脚肿,夜中睡卧,则气升浮,而早面浮,若概作风湿治之,益虚其虚,故以治不足之法,治有余则可,治有余之法,治不足则不可。

凡有 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渐月积,腹大如箕,若抱瓮然,是名单腹胀,不似水气散于皮肤面目四肢也。缘中州之地久窒,其四运之轴清者不升,浊者不降,互相结聚,牢不可破,实因脾土之衰微,而藏气之司失职,盖人之有身,赖中央以运四旁,今中央既竭,焉有精华四达,故憔悴枯槁,中腹如鼓,昧者猛用劫夺之药,暂消而复肿愈甚,疑其何物邪气若此之盛,岂知猛药所攻,即以此身之元气,转与此身为难首,实如驱良民为寇也。明乎此则有培养一法。补益元气是也。则有招纳一法,脾虚下陷者,升举阳气,肾虚上浮者,纳气归源是也。则有解散一法,开鬼门洁净府是也。三者具不言泻,而泻在其中矣。

有气血郁而停滞,久之而血痹不行,湿热生虫,腹形充大,中实有物,名之为蛊,非如鼓胀腹皮绷急,而属于气,中空无物也,亦宜详辨。妇人有水分与血分之殊,心胸坚大,而病发于上,先病水胀,而后经断,谓之水分,血结胞门,而病发于下,先因经断,而后水胀,谓之血分,水肿皆起于房劳过度,先自胫肿后腹大,按之随手而起者,水也。单腹胀乃脾虚之甚,必大剂参术桂附,下元虚寒者,金匮肾气丸料,大剂作汤,初服必胀闷难当,久则正气旺,而得健运,胀消矣。乃《内经》塞因塞用之法,少用则滋壅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盖中州虚乏壅滞,必赖大补而流通其气。

《经》言∶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既逆,乃循分肉之间,而为肤胀,故人身以气为主,失其和则为邪气,得其平则为正气,正气者,即真气也。元气也。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霄壤判,然气主于肺,肺为诸气之司,生于胃,胃为化源之所,原于肾,肾为根本之地,故气虚。补虚者,定法也。气无补法者,俗论也。如痞闷壅塞,似难于补,不知正虚不补,邪由何行?然有补之而不效者,未知补之法也。凡一切气上,但知求于脾肺,而不求之肾耳。盖肾间动气,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人或房劳不节,或思虑太过,皆能伤肾,故曰∶思之为害甚于欲,肾既有伤,气无管束,遂多郁滞,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肾虚不能纳气,则气上而不下,是肺病而实肾病也。子病累及于母,治之者,无徒事于肺,当以补肾为本,补肾之要,尤在纳气为主,纳气之法,导火归之而已,盖火为气之根也。

《经》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故鼓胀者,虽脾胃病,其原则气由于肾,盖脾为阴中至阴为不迁之位,天为阳,火也。地为阴,水也。在人则为脾,同阴水之化,若中气充足,则元阳健运,否则阳气不能运化精微,聚而不改,为胀为满,宜入温补之剂,长养胃中生发之气,上行清道,浊阴自降,胀满自愈,倘以分消为事,图宽快于一时,则脾气因分消而愈虚,运化因愈虚而愈难,此治脾胃之论也。而未及于肾,夫肾虽为水脏,而命门之相火寄焉。命门之火衰,则真阳微而脾土弱,胀满生焉。《经》云∶脏寒生满病,故欲补土者,尤莫如补肾中之真火,火旺则土强,而胀自愈,至于开鬼门,洁净府,乃治外感有形之实症,而非治内伤无形之气病也。

水肿者,脾病也。出于肺,而本于肾。三经之寒气为病,而实原于三焦之气不化,闭而不行,留溢为肿,脾制水者也。土受邪,则水反侮之,肺生水者也。金气病,则水不能输,然其本更在于肾,肾虽水脏,实元阳生气所由出也。若肾中之阳虚,则命门火衰,何能温养脾胃,是以阴寒上乘,至阴益困,不能为之健运矣。要知气即火也,阳也。精即水也,阴也,阳旺则化精而为气,阳衰则不能化,而水即为邪,火衰则不能化水,水盛则火不能化阴,不从阳而精气皆可化为水也。故水肿之水,实无水也。本于气之所化,真气旺,则水即为气,真气衰,则气即化水,因脾肺肾真元之气先亏而致之,盖肾居下焦属水,统摄阴液,为水之本,脾居中焦属土,合肌肉为水之堤防,主化谷生津,以灌溉诸经,肺居上焦属金,为水之化源,行荣卫而主治节,以通调水道,人或劳倦房室,以伤其脏,则在肾不能统摄宣通而停蓄矣。在脾不能堤防灌溉而泛滥矣。在肺不能生化通调而壅闭矣。三焦之气闭塞,决读之官郁遏,水道不通,津液亦闭,血脉不流,尽化为水,水因气闭,气因水壅,肿病日甚,观此则知得之于脾肺肾三经,更本于气也、火也,明矣。故《经》曰∶三阴结谓之水,三阴结者,谓脾肺之脉俱寒结也,脾肺寒结,则气化为水矣。所以金匮肾气,内用桂附,以运动其枢机,则水自下,非若五苓之专于行水为事也。

凡治肿胀,其阴阳虚实,不可不辨,大抵阳证必热,热者多实,阴证必寒,寒者多虚,先胀于内,而后肿于外者,为实,先肿于外,而后胀于里者,为虚。小便黄赤,大便秘结,为实,小便清白,大便溏泄,为虚,滑数有力为实,弦浮微细为虚,色红气粗为实,色悴声短为虚。凡诸实症,或六yin外客,或饮食内伤,阳邪急速,其至必暴,每成于数日之间。若是虚证,或情志多劳,或酒色过度,日积月累,其来有渐,每成于经月之后,然治实颇易,理虚恒难,虚人气胀者,脾虚不能运气也。虚人水肿者,土虚不能制水也。水虽制于脾,实则统于肾,肾本水脏,而元阳寓焉。命门火衰,既不能自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土,则阴不从阳,而精化为水,故肾之真阳盛,则水皆内附,而与肾气同其收藏矣。水肿之症,多属火衰也。丹溪以为湿热,养肺金以制水,使脾无贼邪之患,滋肾水以制火,使肺得清化之权,夫制火固可保金,独不虑其害土乎?惟属热者宜之,若阳虚者,岂不益其病哉!

又有妇人内有积聚,似水胀而非水胀。《经》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者,可导而下,若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息肉乃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如怀子状,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肠覃也。

凡水道不利,而成肿满,盖不以清肺为急,盖膀胱之精液,必待肺气之降下而输化,曷不观之禽畜,有肺者有尿,无肺者无尿,此其义也。

凡鼓胀朝宽暮急者,血虚。暮宽朝急者气虚,终日急者,气血皆虚。如因有故,蓄血而腹胀www.med126.com者,宜下死血。如因食积腹胀者,宜木香槟榔、浓朴、香附之类消之。如因外寒郁内热而腹胀者,宜桂枝麻黄温散之。总实者下之、消之,次补之。虚者补之、升之,以补为要。若脉沉忽大出者,死。腹胀寒热如疟者,死。腹胀便血,脉大时绝者,死。遍身通红不治。腹胀身热者,死。泻后腹胀,而有青筋者,死。大便滑泄,水肿不消者,死。脉实大者可治,虚微者,难治。

金匮肾气丸

治脾肺肾俱虚,遍身肿胀,小便不利,痰气喘急,非此药不救。

茯苓(三两,乳拌) 附子(制熟,五钱) 川牛膝(一两,酒拌炒) 肉桂(一两,去皮) 泽泻(一两,酒拌炒) 车前子(一两,微焙) 山茱萸(去核,一两,酒拌炒)山药(一两,炒黄) 牡丹皮(一两,酒拌炒) 熟地黄(四两,酒煮、杵膏),蜜丸,桐子大,每服四五钱,空心白汤下。

疏凿饮子

治通身水肿,喘呼气急,烦躁多渴,大小便不通,服热药不得者。

泽泻 商陆 赤小豆(炒) 羌活(去芦)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去芦)茯苓皮 槟榔(各一钱) 水煎服。

敷药方

治腹满如石,或阴囊肿大,先用甘草嚼,后用此。

大戟 芜花 甘遂 海藻各等分为细末,用酽醋调面,和药摊于绵纸上,覆贴肿处,仍以软绵裹住。

舟车神佑丸

去一切水湿痰饮如神。

甘遂 芫花 大戟(各一两,俱醋炒) 大黄(二两) 黑牵牛(头末,四两) 青皮 陈皮木香 槟榔(各五钱) 轻粉(一钱) 为细末,水丸,椒目大,空心服五丸,日三服。

痞闷者,多服反烦满,宜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快利为度。戴人每令病者先服百余粒,继以浚川等药投之,五更当下,种种病出,轻者一二度,重者五六度,方愈。药虽峻急,为效极神。弱者当根据河间渐次进,实者根据戴治之。

大圣浚川散

大黄(煨) 牵牛(取头末) 郁李仁(各一两) 木香(二钱) 芒硝(三钱) 甘遂(五分)

诸湿为土,火热能生湿土,故夏热则湿,秋凉则燥,尝考戴人治法,假令肝木乘脾土,土不胜木,求救于子,已土能生庚金,味辛者为金,大加生姜使伐肝木然不开脾土无由行也。先以舟车丸通其闭塞之路,泻其所不胜,后以姜汁调浚川散大下之,是泻其所胜也。戴人每言导水丸,必用禹功散继之,丹车丸,必以浚川散继之。

禹功散

治寒湿水疝,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囊如水晶,阴汗不绝,谓之水疝。盖得之醉后而使内湿热乘肾虚而流入也。大小便不通,湿郁为热而胀秘也。

黑牵牛(四两) 茴香(一两,炒) 为末,每一钱,姜汁调下。或加木香一两。此足少阴、太阳药也。牵牛辛烈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行水泄湿,兼通大肠风秘气秘,茴香辛热温散,能暖丹田,祛小肠冷气,同入下焦以泄阴邪也。

神芎导水丸

治一切因热积聚。

黄芩(一两) 黄连 川芎 薄荷(各五钱) 大黄(二两) 滑石 黑丑(头末,各四两)

为末,水丸。有血积者,加桂五钱。

绿头鸭或白鸭。治如常法细切,和米并五味煮粥,空腹食之,能消水肿。

鲤鱼重一斤者,煮汁和冬瓜葱白作羹食之,善消水肿。

鸡矢醴法

用羯鸡矢八合,炒微焦,以无灰好酒二碗,煎至碗半,滤取汁,五更热饮,则腹鸣,辰已时,行二三次黑水,次日足有绉纹,又饮一次,渐绉至膝上而愈。

一方

土狗(一名蝼蛄),焙干,为末。用上半节,即消上身之水。下半节,即消下体之水,左可消左,右可消右。方士以此为神奇。

抵当丸

下蓄血。

水蛭(七个,锻石炒赤) 虻虫(八个,粳米炒) 仁(七个) 大黄(一两) 为末,作四丸,水一钟煎一丸,取七分,温服。当下血,未下再服。

麻黄甘草汤

治水肿,从腰以下俱肿,以此汤发汗。

麻黄(去根、节,四两) 甘草(二两)每服三钱,水一钟,煮麻黄,再沸后,入甘草煎七分,温服。慎冒风,老人虚人,不可轻用。

禹余粮

许学士、朱丹溪皆赞此方为水胀之圣药。

蛇含石(大者三两,铁铫盛,烧红钳出,入醋中候冷研细) 禹余粮石(三两) 真针砂(五两,淘净炒干,用醋二钟,同余粮铫内煮干,更入铫内烧红,倾净砖地上,候冷研极细) 羌活 木香 茯苓 川芎 牛膝(酒浸) 桂心豆蔻 大茴香(炒) 蓬术(炮) 附子(炮) 干姜(炮) 青皮京三棱(炮) 白蒺 当归(酒浸,各五钱) 为末,入三味拌匀,蒸饼,丸如桐子大,食前白汤下三十丸,至五十丸。虚人老人俱可服,即于小便内旋去,不动脏腑,每日三服,更以温补之药助之,真神方也。最忌盐,一毫不可入口,否则发疾愈甚。

五苓散

方见伤寒门。加木香茵陈,治水肿,从腰以下俱肿,以此利小便。仲景曰∶腰以下肿,宜利水,腰以上肿,宜发汗也。

五皮散

治脾肺不能营运,气满皮肤,水停不利,以致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

白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 陈皮(各一钱五分) 水煎日三服,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

葶苈木香散

治暑湿伤脾,水肿腹胀,小便赤,大便滑。

葶苈(二钱半,炒香) 木香(五分) 茯苓 猪苓(去皮,各二钱半) 肉桂(二钱) 滑石(三两) 泽泻 木通 甘草(各半两) 白术(一两) 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不拘时。

一方

治水肿膨胀。

苦葶苈 甘遂(面裹煨熟,水浸冷用) 商陆根 大戟(各二钱半) 大黄 芫花(各一钱) 轻粉(少许) 黑牵牛(头末,一两) 为末,入轻粉,再研每服二钱,蜜水调服,下黑黄臭水为验。忌生冷盐之物。

金丹

苍术(四钱半,米泔水浸) 草乌(一钱,去皮) 羌活(一两) 巴豆(一钱半,去皮、心、膜油另研) 杏仁(二十一个,去皮、尖,面炒,另研) 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一丸,临卧姜汤下。忌盐、酱、房事、发病之物百日,此药极验。

一方

用黑雄猪肚一个,先以茶汤清油洗净,用活哈蟆三个,每个口内放铜钱一文,铜钱上安胡黄连末少许,将蛤蟆活装入肚内,两头俱扎住,勿令走气,以文武火煮一日,次日五更取出蛤蟆,去皮、肠、肝不用,余肉连猪肚一同撕砰食尽,以好酒咽下。忌盐、酱、鸡、鹅、鱼、面、羊肉滞气之物,宜食猪肉、鸭。

锦囊秘方

淋洗囊肿神效。

连须葱白头(二十一根,不必洗净,去土) 川椒(一两) 麦芽(一两,炒焦) 地肤子(一两) 四味煎汤,淋洗囊上良久,次日再洗,以消为度。

涂脐膏

治水肿,小便涩少。

猪苓 地龙(生) 针砂(醋煮) 甘遂(各等分) 为度,葱汁研,成膏,敷脐中一寸浓,以帛缚之,水从小便出为度,日易二次。

一方

专治蛊症。

甘遂(一两) 广木香(一两) 为末,每服一钱五分,用猪腰子一个,竹刀劈开,去筋膜,掺药在内,薄荷裹定,外裹湿纸(煨)熟,临卧细嚼,温酒下,利去黄水为度,再服后药三剂。

人参白术汤

人参(三钱五分) 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槟榔(二钱) 黄 (二钱) 当归(二钱)生地(二钱) 水煎食前服。凡治鼓疾,一泻三补,无不应验。

十皮五子饮

治一切鼓肿胀,并气虚中满,单腹胀。

茯苓皮 草果丹皮 地骨皮 加皮 大腹皮 甘草皮 菟丝大腹子 车前子 生姜皮 木通皮 木瓜苏子葶苈子 水煎服之。如要断根者,将十五味药等分为细末,各一钱五分,用雄猪肝一个,不下水者,先将温水煮一滚,取出用竹尖钻孔数个,入药在内,蒸熟切片,捣蒜蘸食之,不过一二个,永不发也。

一方

治水肿尿涩。

马兰黑豆小麦,酒水煎服。

调中健脾丸

治单腹胀,及脾虚肿满,膈中闭塞,胃口作痛,并皆神效。不伤元气,颇有大益,勿轻视之。

人参(二两) 黄 (二两,蜜炙) 陈皮(三两,盐水拌炒) 白术(黄土拌炒) 白茯苓(二两) 白芍药(二两半,火煨) 半夏(三两,汤泡七次) 苍术(二两,米泔浸一宿一两) 泽泻(二两,炒) 香附米(三两,童便浸一宿) 黄连(二两半) 吴茱萸(水浸一宿,炒) 沉香(六钱,另研,不见火) 紫苏子(一两半,炒) 萝卜子(一两半,炒)草豆仁(一两半,酒拌炒) 薏苡仁(三两,炒) 五加皮(一两,炒) 山楂肉(三两,炒) 栝蒌( ,一两。 栝蒌法,用大栝蒌二个,镂二孔,每个入川椒三钱,多年粪二钱,敲米粒大,俱纳入栝蒌内,外以绵纸糊好,再用细纸斤盐泥封固,晒干,入火内, 通红为度,取出,拣去泥,连黑皮一并入药) 共为细末,煎荷叶大腹皮汤,打黄米糊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日进三次,白汤下。

一方

治血鼓,腹如盆胀。

三棱(煨) 莪术 干漆(炒烟尽) 牛膝(酒洗) 虻虫(糯米妙) 琥珀 肉桂 砂 水蛭(锻石炒赤) 大黄(各等分) 为末,用生地黄自然汁,和米醋调匀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童便下亦可。

相关文章
 晚上睡觉磨牙是怎么回事?
 治慢性肝炎有奇方
 转载台湾整合中醫學年刊---肾间动气
 黄连丸(《准绳·类方》卷六引《济生》。)
 清和散(《眼科全书》卷四。)
 调和营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