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针灸拔罐:经络学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经络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针灸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主要以腧穴的临床应用为依据,阐述人体各部之间的联系通路,即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与内脏之间,由于经络系统的联系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理论早在《内经》,《难经》中就有系统的记载;在此之前,这有今年出土的古帛书和古简书《脉书》所载的“十一脉”;之后,则有《针灸甲乙经》等书结合腧穴作了全面地论述,近代研究资料也极为丰富。经络理论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辨证和用穴,是针灸等治法的基础。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寒冷、疼痛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着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一、二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腢),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脉),再向下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交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临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加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流清涕或出血,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证。


三、经穴分布


    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布在食指桡侧,上肢背面的桡侧及面部。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左右各20穴。
-----------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支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与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线,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血丑,胸部及膝膑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病证。

三、经穴分布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布在头面部、颈部部、胸腹部、下肢的前外侧面。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左右各45穴
-----------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起子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腿肚,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挟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胃部支脉:向上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大趾,内踝,下肢内侧,腹胸部第三侧线。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穴。
-----------手少阴心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通过横膈,联络小肠;

    “心系”向上的脉:挟着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和小指的桡侧端。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穴 。
-----------手太阳小肠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于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又斜行络于颧骨部。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经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
-----------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颏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内缘直下,经过臀部(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向下,通过排肠肌,出于外跟的后面,沿着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血丑,头痛,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眼眶,头,项,背腰部的脊柱两侧,下肢后外侧及小趾末端。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穴 。
-----------足少阴肾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腘窝的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督脉),属于肾脏(腧穴通路:还出于前,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终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联络膀胱;


肾脏部直行的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部;


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
厥阴心包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病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心,内踝后,跟腱前缘,下肢内侧后缘,腹部,胸部。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左右各27穴。
-----------手厥阴心包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三寸处(天池)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
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乳旁,上胶掌侧面中间及中指末端。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9穴。
相关文章
 驱热丸(《杏苑》卷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幽默几则
 可吐 三章
 请教:制药与生药的差别
 小麦
 鼻腔干躁,结痂如何调理?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