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ZT:伤寒必要的基础知识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增订通俗伤寒论》(摘选)

第一节:六经形层
太阳经主皮毛,阳明经肌肉,少阳经主腠理,太阴经主肢末,少阴经主血脉,厥阴经主筋膜。

第二节:六经气化
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中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故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第三节:六经关键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第四节:六经部分
太阳内部主胸中,少阳内部主隔中,阳明内部主脘中,太阴内部主大腹,少阴内部主小腹,厥阴内部主少腹。

第五节:六经病证

1.太阳标证:
头痛,身热,恶寒,怕风,项强腰痛,骨节烦疼。无汗者寒甚于风,自汗者风重于寒。
2.太阳本证: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甚或短数淋沥,或反小便自利,蓄血如狂。
(太阳之为病,寒水之气为病也。寒为病,故宜温散;水为病,故宜利水。总以发汗为出路,利水为去路。若非水蓄而血蓄,则又以通瘀为去路。)
3.太阳中见证:
凡见太阳标证而大便不实、清便清白,甚则男子遗精,女子带多,腰脊坠痛,痛如被杖,甚或气促而喘,角弓发痉,若目戴眼上视,尤为危候。
秀按:此即张仲景所谓太阳未解,少阴先溃是也。必其人肾气先虚,刚肾中之阳不足以抵御阴寒,即从太阳中络直入足少阴肾经。
4.太阳兼证:
兼肺经证,鼻塞流涕,鼻鸣喷嚏,咳痰稀白,甚则喘而胸满;兼脾经证,肢懈嗜卧,口腻腹泻;兼胃经证,饱闷恶食,嗳腐吞酸。

1.少阳标证:
寒热往来,耳聋胁痛
2.少阳本证:
目眩咽干,口苦善呕,膈中气塞。
3.少阳中见证:
手足乍温乍冷,烦满消渴,甚则谵语、发痉、四肢厥逆。
4.少阳兼证:
兼胃经证,烦闷恶心,面赤,便闭,身痛,足冷,斑点隐隐;兼脾经证,四肢倦懈,肌肉烦疼,唇燥口渴,膈中痞满,斑欲出而不出;兼肾经证,耳大聋,齿焦枯,腰背酸痛如折,甚则精自遗,冲任脉动;兼肺经证,喉痛红肿,咳则胁痛,甚则咯血;兼心经证,舌红齿燥,午后壮热,神错不语,甚则郑声作笑;兼小肠经证,舌赤神呆,语言颠倒,小便赤涩,点滴如稠;兼大肠经证,胸膈硬满而呕,腹中痛,发潮热,大便秘,或反自利。

1.阳明标证:
始虽恶寒,二日自止,身大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目痛鼻干,不得眠,或多眠睡。
2.阳明本证:
在上脘病尚浅,咽干口苦,气上冲喉,胸满而喘,心中懊恼;在中脘病已重,大烦大渴,胃实满,手足汗,发潮热,不大便,小便不利,在下脘,由幽门直逼小肠,且与大肠相表里,病尤深重,日晡所热,谵语发狂,目睛不和,腹胀满,绕脐痛,喘冒不得卧,腹中转矢气,大便胶闭,或自利纯青水,昏不识人,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3.阳明中见证:
四肢烦疼,口腻而淡,脘腹痞满,便如红,溺短数热,甚或小便不利,便硬发黄,黄色鲜明,或斑点隐隐发而不透,神识模糊,躁扰异常。
4.阳明兼证:
兼肺经证,头胀心烦,脘闷嗽痰,痰色黄白相兼,喉燥,渴饮。苦热壮、胸闷、呕恶、足冷者,将发痧疹;若胸胁滞痛、咳嗽气喘者,肺多伏痰。兼心经证,嗌干舌燥,口糜气秽,欲寐而不得寐,或似寐而非寐,甚则郑声作笑,面色娇红。兼肾经证,口燥咽干,心下急痛,腹胀便闭,或自利酸臭水。兼包络证,口燥消渴,气上冲心,膈上热痛,神昏谵语,甚或晕厥如尸,口吐黏涎。兼肝经证,脘中大痛,呕吐酸水,或吐黄绿苦水,四肢厥逆,泄利下重,或便脓血,甚则脐间动气,跃跃震手。
-----------1.太阴标证:
四肢倦怠,肌肉烦疼,或一身尽痛,四末微冷,甚则发黄,黄色晦暗。
2.太阴本证:
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自利不渴,即渴亦不喜饮,胸脘痞满,嗌干口腻,热结则暴下赤黄,小便不利。若腹痛烦闷,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多挟痧秽。
3.太阴中见证:
腹痛痞满,呕吐不纳,大便胶秘,小溲不利,或下赤黄,或二便俱闭,发黄鲜明。
4.太阴兼证:
兼心经证,神烦而悸,汗出津津,似寐非寐,或不得卧;兼肝经证,心中痛热,饥不欲食,食即呕酸吐苦,胸胁满疼,甚则霍乱吐泻。

1.少阴标证:
肌虽热而不甚恶热,反畏寒战粟,面赤目红,咽痛舌燥,胸胁烦闷而痛,痛引腰背、肩胛、肘臂,泄利下重,甚或躁扰谵语,自汗指厥。
2.少阴本证:
肢厥四逆,腹痛吐泻,下利清谷,引衣蜷卧,喜向里睡,甚则面赤戴阳。
3.少阴中见证:
里寒外热,手足厥冷,身反不恶寒,下利清谷,腹痛干呕,面色娇红,咽痛口燥,渴而饮,饮而吐,吐而复渴,甚则烦躁欲死,扬手踯足,或欲坐卧水中。
4.少阴兼证:
兼肺经证,微见恶寒,发热不已,咳嗽不渴,咯痰稀白,身静蜷卧,似寐非寐;兼心包证,初起发热,即神呆不语,欲寐而不得寐,心烦躁扰,口干舌燥,欲吐黏涎而不吐,身虽热仍欲暖盖,或目睛上视;兼脾经证,初虽头痛恶寒,继即发热不止,口燥而渴,一食瓜果,即腹痛自利,脘满而吐;兼肝经证,初起口干舌燥,心烦恶热,即吐泻如霍乱,陡然神识昏昧,虽醒似睡,手足瘛疭。

1.厥阴标证:
手足厥冷,一身筋挛,寒热类疟,头痛吐涎,面表目赤,耳聋颊肿,胸满呕逆,甚或男子睾丸疝疼,女人少腹肿痛。
2.厥阴本证:
口渴消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泄利下重,误下则利不止,或便脓血,甚则晕厥如尸,手足瘛疭,体厥脉厥,舌卷囊缩,妇人乳缩,冲任脉动跃起震手。
3.厥阴中见证:
头晕目眩,口苦耳聋,乍寒乍热,寒则四肢厥冷,热则干呕渴饮,呕黄绿水,或吐黑臭浊阴,或兼吐蛔,甚则蛔厥,两胁串痛,或痉或厥。
4.厥阴兼证:
兼肺经证,气咳痰黏,胸痛串胁,甚则咯血,或痰带血丝血珠;兼心经证,舌卷焦短,鸦口嘬嘴,昏不知人,醒作睡声,撮空上视,面青目紫;兼脾经证,脘满而吐,腹痛自利,四肢厥逆,渴不喜饮,面色痿黄,神气倦怠;兼胃经证,胸脘满闷,格食不下,两胁抽痛,胃疼呕酸,饥不欲食,胃中嘈杂;兼肾经证,面色憔悴,两颧嫩红,喘息短促,气不接续,手足厥冷,腰膝酸软,男子足冷精泄,女子带下如注。
-----------Word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freedfan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freedfan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30 
积分
308 
注册时间
2007/11/22 
最后登录
2013/8/26 
在线时间
4526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帖子
242 

中级用户

中级用户, 积分 3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2 积分
4#
发表于 2009/2/18 19:44|只看该作者
健康商场善书免费结缘 玉历宝钞 寿康宝鉴 弟子规 无量寿经 地藏经
《增订通俗伤寒论》这是本好书,63年就有了,这是增订本更好。
-----------俞根初是浙派伤寒的翘楚,所著的<通俗伤寒论>很有特点.加减葳蕤汤就出于此书.增订本为何廉臣所作,何氏尚著有<感证宝筏>,<全国名中医验案类编>,<广温热论>等,都值得一读.&#131643;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