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黄煌教授医话:别小看麻杏石甘汤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谨记黄师教诲!多用原方。

-------------------
佩服,认真学习!

-------------------
请问先生,我女儿3岁,被西医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最近几天一直反复的低烧,傍晚和夜里尤其是。孩子现在精神很不好,一直让抱着,要睡觉,手脚冰凉,我可以用,麻杏石甘汤吗?或者要加什么药?恳请先生回复,我这里条件有限,没有中医能看,只能网上问诊。多谢了!

-------------------
我这段时间每天治疗好多感冒,基本全是中药搞定,中药治感冒让我们门诊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赞同黄老师的看法,尽量少加减,随意加减纯属画蛇添足。

-------------------
麻杏石甘汤中,麻,石的比例很重要,一般是1:5或6,否则效果难以预料,可能就不是麻杏石甘汤了。老师用的是1:5,从方  、人、病到剂量,煎服方法丝丝入扣,效如桴鼓是必然的。

-------------------
学习经方,不在于药味的加减,而是药量的加减。

-------------------
黄师之文,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让人温暖,且充满希望!受教!拜谢!!

-------------------
我来小结一下。
药味多并不意味着药力的强化...经方,就是浑然天成的最佳药物结构。
麻杏石甘汤证,额头和腋下体温并不高,但胸背摸上去很烫。
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喘,尽量不要加药。但如果治疗他病,比如皮肤病,或者发热不退等,可能还是需要加药。连翘,适用于烦热汗出热不退、咽痛胸闷淋巴结肿的情况。
很赞同黄老师的看法,(经方)尽量少加减,随意加减纯属画蛇添足。
麻杏石甘汤中,麻,石的比例很重要,一般是1:5或6,否则效果难以预料,可能就不是麻杏石甘汤了。
----喜欢经方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

-------------------
快乐的婷婷:请问先生,我女儿3岁,被西医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最近几天一直反复的低烧,傍晚和夜里尤其是。孩子现在精神很不好,一直让抱着,要睡觉,手脚冰凉,我可以用,麻杏石甘汤吗?或者要加 ..?(2012-12-14 22:46)?700)this.width=700;" >

没见人,无法定方,请谅解!

-------------------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杏石甘汤好用

-------------------
小儿咳嗽,有痰,面红,有汗,不发热,这些症状都符合麻杏石甘汤吗?

-------------------
找到了治疗毛细支的方法,今年冬季不怕小儿喘的呼呼的,家长后便追问怎么输了几天还不见效。我是新手,今天第二次来这里,觉得这里很好,今后学习。谢谢

-------------------
说实话,用经方是不讲道理的,只看看当下的病人是何等样反应,所谓方证相应就行。-----不能同意黄老师的这句话!经方不是不讲道理,而是其道理,不是现代人所愿意去理解的,现代人只相信西医这一套道理,而偏离了真正的理。经方的理,全在原书中,在条文中。不同的病,出现相同的证,就应该用相同的方。为何不同的病,会出现相同的证,其中有着必然的理,古人早就清楚明白的认识到这一点了,故重点落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讲求“方证相应”。

-------------------
给女儿用过   (支原体肺炎)效果那是一个好

-------------------
老师您这是睿智。

-------------------
无大热即无太阳之热。

-------------------
神!太舒服了!写得太好了,平实,再一步走近方与黄师。

-------------------
黄老师:我近来也有同感。前段时间读岳美中教授的书时,他多处讲到治疗外感咳嗽有热时加石膏。又讲到宣肺最好的是麻黄。我想不是外感有热的咳嗽可用麻杏石甘汤吗?前几天,正好有一位老先生咳嗽,痰黄。我就用该方,结果一剂就平。当然我加了些鱼腥草三子养亲汤的。

-------------------
好好学习

-------------------
 黄煌老师的医案很有启发性。不仅麻杏石甘汤,仲景经方治疗咳喘,只要辨证准确,确可效如桴鼓。用经方最好不要随便加减,乱加减有失经方的法度。也举一例:
 姚某某,男,2岁。2012年12月12日初诊。发热、咳嗽1周。
 1周前,患者感冒发热,经打针服药治疗,仍反复发热,并伴咳嗽痰鸣,逐渐加重,去某医院诊为支气管肺炎,不愿住院,不愿输液,求服中药。
 刻诊:咳嗽频频,喉中痰鸣,发热,阵阵烦躁哭闹,多饮温水,手凉,无汗,纳可,大便稍干,小便可,舌质淡嫩,舌苔白腻,指纹紫红浮露过风关。听诊,双肺闻及干、湿罗音。T 38.2℃。
 脉证合参,辨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方证病机为:寒邪束表,饮气上逆,上焦郁热。方拟小青龙汤合麻杏甘石汤:炙麻黄6g,桂枝6g,干6g,清半夏10g,炙甘草6g,白芍6g,五味子6g,细辛6g,生石膏12g,杏仁6g。3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240ml,分6次温服。
二诊:其母诉,以前一咳嗽就输液,越输液越重,这次用中药的确比输液疗效好。药后体温降至正常,咳嗽痰鸣仍有,但程度和次数明显减轻,大便正常,已不烦躁,方去生石膏,拟小青龙汤加味:炙麻黄6g,桂枝6g,干姜6g,清半夏10g,炙甘草6g,白芍6g,五味子6g,细辛6g,杏仁6g,紫菀6g,冬花6g。3剂,服法同上,愈。

-------------------
麻杏石甘汤,收益多次!

-------------------
"当今中医用经方,喜欢加减,好像不加点药,不放心,也不能显示自己高明的辨证论治的艺术。"
黄老师此话切中要害,一棍打中多数自称经方医生的‘七寸’。
经方思维乃先天思维,随意加减为后天思维,二者孰真孰假、孰优孰劣,一眼便知!
学生当常以此语警醒、鞭策自己!

-------------------
敬佩黄师,学习了。黄师的几本书也买了。

-------------------
谢谢黄教授,前两天我用此方治好一老人的咳喘,此患者晚上喘了好长时间,也就诊了多家医院,没想到这个小方有这么大的力

-------------------
奕涛:看到此帖,我激动不已,我女儿今年6岁,4年前因高烧抽搐住院,诊断为肺炎,治疗一个星期,白天不发烧,一到晚上就高烧,后在朋友的提醒下偷偷用了麻杏石甘汤,三天后就出院。住院期间小 ..?(2012-12-08 14:14)?700)this.width=700;" >

初起时,可能为麻杏石甘汤证。而后,津液亏虚,若有背反张之势,有可发展为痉病。疗法皆从伤寒与金匮中出。

-------------------
一网秋水:只有在这里能看到经方的影子,可惜我们这里中医院里开的药量越来越多了呀,病人的药罐子也越买越大了呀!去药店拿经方总是要遭受店员异样的眼光!?(2012-12-08 16:00)?700)this.width=700;" >

是啊。据统计,现在正规医院的中医,开的方子,平均下来18味药。经方很少有超过10味药的,就算合方,也很少超过14味药的。

-------------------
麻杏石甘还可以用来治疗感冒后鼻塞头痛、鼻涕浓稠。有过几次,效果明显。

-------------------
回南京后,忙于杂事没有时间上网,真是遗憾!
这个病案我亲眼所见,在状元楼一楼,家属抱个小孩,黄老师拿了包煎好的药液对我语气坚定的说:“麻杏石甘汤!小儿肺炎!”
今天果真验证了!在此我也想说点麻杏石甘汤----------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我一直在用龙胆泻肝汤,效果 很好,对疱疹感染后神经疼效果也很明显。对此我联想到仲景的方子。经方中,麻黄类多用于疼痛的疾病、表征、水肿症,此症类似于与西医病理的神经感染性疾病,使我想到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性疾病,常规剂量三剂下去效果没有龙胆泻肝汤效果好,利用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的病理,我在方中加了黄芩、龙胆草效果明显,至此终于坚定了我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感染性神经水肿的病理性疾病。介绍以下几个病案:
一、某日,我母亲左手中指尖出现过敏性疼痛,无红肿热现象,手指掌皮肤干燥裂,诊断为病毒感染,就给与麻杏石甘汤常规剂量没有加减,一副吃下处好了很多,我在门诊配了三幅给她吃完,意外的发现不仅过敏性疼痛好了,而且自己感觉皮肤龟裂明显好转。
二、上口唇“上火”案。我们卫生系统某领导,口唇上火基本常年不停,常伴面部头部疼痛,这是很危险的神经痛。用麻杏石甘汤胶囊约一周后痊愈,这一年多来,我经常看她也没有复发。
三、坐骨神经痛案。某男,50岁,农民师傅,左侧坐骨神经痛一月余,无发热,面熏黄状,一股汗腥味,体检时坐骨神经卡压重,稍动则痛,CT也见对应的椎间盘膨出压迫神经根。宣蛰人的无菌性炎症导致坐骨神经痛理论、麻杏石甘汤的“无大热”理论、坐骨神经水肿理论支持我用麻杏石甘汤原方常规剂量,十天内,患者一天天的好转。
四、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案:临床经常遇到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案,患者咳嗽不停,甚至出血,基本少痰。在咳嗽的急性发作期用了很多思路无效,只有用可待因强行镇咳。这种咳嗽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喉返神经水肿,当呼吸时气流经过咽喉、说话的刺激、外界烟雾异味的刺激都咳嗽不停,舌象多有热象,患者基本“无大热”,给予麻杏石甘汤有特效。近期雾霾天气病毒感冒很多,上呼吸道症状好转后很多的患者病邪内陷,引起咳嗽。根据刺激性干咳的特点用麻杏石甘汤,有化热出现黄痰的即合并细菌感染的加小陷胸汤,效果显著。
麻杏石甘汤的思路也可以应用于软组织的红肿热痛,如软组织的外伤淤血疼痛,符合“无大热”的神经痛的证。

-------------------
黄煌老师的药量用得很有功力,我用此方麻黄开10g,药店的人就问我是给大人用还是小孩用。我说大人用,他们才给抓。说实话,小孩子我真不敢用10g麻黄。学习了!

-------------------
wuxuanx:回南京后,忙于杂事没有时间上网,真是遗憾!
这个病案我亲眼所见,在状元楼一楼,家属抱个小孩,黄老师拿了包煎好的药液对我语气坚定的说:“麻杏石甘汤!小儿肺炎!”
今天果真验证了! ..?(2013-01-28 21:48)?700)this.width=700;" >

好经验,学习了

-------------------
感谢黄师的经验传授,现在好多同事都知道我会点中医,在用西医看病工作之余时常找我看中医,前几天也是一位同事的孩子五岁,咳嗽发热,用了几天的抗生素效果不显,让我看看,刻诊:脉象洪数,T39摄氏度,舌尖红,舌苔薄白中黄腻,大便三日未解,处以麻杏石甘汤加生大黄,石膏用量30克,效果显著,两剂痊愈,小方也可治病如斯。向黄师致敬!

-------------------
西医把肺炎夸大了,吓得家长们把孩子往医院送,打吊针。其实,麻杏甘石汤很管用。

-------------------
黄煌老师文笔真好!字字真言!

-------------------
wuxuanx:回南京后,忙于杂事没有时间上网,真是遗憾!
这个病案我亲眼所见,在状元楼一楼,家属抱个小孩,黄老师拿了包煎好的药液对我语气坚定的说:“麻杏石甘汤!小儿肺炎!”
今天果真验证了! ..?(2013-01-28 21:48)?700)this.width=700;" >

经验之谈!学习了!

-------------------
说的真好,值得学习!吾辈的榜样!

-------------------
孩子不满周岁,大头大脸,营养状况好,但不时咳嗽,出汗很多,不断哭闹。我立即判为麻杏石甘汤证,当即处方:生麻黄10克、生石膏50克、杏仁15克、生甘草10克。让药房急煎成300毫升,嘱每次服2-3汤匙,2小时一次。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
辨证准确,方证相应,用法(服法)特殊,效如桴鼓。学习了,谢谢黄老师。

-------------------
此方治病,得益良多。今浏览至此。感慨万千。经方之妙。不可言语。

-------------------
受益匪浅。谢谢黄老师

-------------------
好个浑然天成

-------------------
以此起步,好好学习。

-------------------
8楼,你女儿一到晚上就高烧用麻杏石甘汤我有点不太理解,能为我这个刚开始学习的人解释下吗?我记得定时高烧好象不是这个汤症啊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
黄老师讲的太好了

内容来自Android手机客户端


-------------------
经方效果如神

-------------------
由于邪壅于里,郁热迫肺而外蒸,喘而汗出,因而肌表反而无大热。
麻杏石甘汤证,额头和腋下体温并不高,但胸背摸上去很烫。 学习了

-------------------
有人说麻黄用多了易耗伤阴液,为何案中会有如此疗效?

-------------------
不断学习,积累提高啊

-------------------
其实,很多情况下,加味是无用功。药味多并不意味着药力的强化。
经典!

-------------------
医道天下:有人说麻黄用多了易耗伤阴液,为何案中会有如此疗效??(2013-07-12 13:21)?700)this.width=700;" >

只看麻黃,不看看其他三味藥做什麼?

我用麻杏甘石湯從來沒有不見效的,外感發燒,不論高燒、低燒,有汗、無汗,統統都有效!

-------------------
同仁堂的儿童清肺口服液就是麻杏石甘汤的成药。本人在临床常用此药。

-------------------
乡村布医:同仁堂的儿童清肺口服液就是麻杏石甘汤的成药。本人在临床常用此药。?(2013-08-17 20:10)?700)this.width=700;" >

按你所说看了下配方表,好象还添加了别的一些成分,请问效果怎么样?
相关文章
 加味明目地黄丸(《外科证治全书》卷一)
 第七节 小虫进耳的急救
 取消中医的医学佯狂
 今天早上无法访问网站,现在终于好了
 桃花汤
 痰饮(参叶案)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